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泰山行

时间:2024-05-04

2012年8月14日上午10时许,我坐客车去泰山,微云在天上流着,亮晶晶的雨丝把空气洗得湿润而清新,到处都是碧绿的庄稼,树叶上挂着水珠。下午6时左右到了泰山脚下。 随便找了家客店住下,准备养足精神,次日,饱览泰山秀色。

15日清晨,匆匆吃了早餐,便步行去天外村游人中心。登山路径和计划已经确定:自天外村坐大巴至中天门,然后徒步爬山至南天门。

游客真不少,游龙般的大巴车一辆接一辆地把排队的游客拉走,新的游客又水一般涌进来。 大巴在九曲回肠的盘山公路上横冲直撞,透过车窗,到处都是松树,还夹杂着不知名的树种。颠簸了一会儿就到了中天门。几位导游正在对着自己的一群游客声嘶力竭地熟练地背着台词,路边的杂货铺鳞次栉比,一直伸到远方,地摊上摆满了花红柳绿的各式各样的商品。

游人成群结队地顺着台阶往上走,我也拾级而上,第一次来泰山,面对山上的秀色,真的目不暇接。先用手机把路边石壁上刻着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十个大字拍摄下来,接着看见路边的关公庙,门前一巨大的香炉,铁链上锁着无数把铜锁。有人对着关公像虔诚跪拜,香炉里香烟袅袅,烧尽的纸灰漫天飞舞,门右边的大树上挂满了写满祝福的红丝带,两个石狮子脖子上挂着用红绸子系着的大红花。才走几步,又见摩崖石刻,红如朱砂的一个大“佛”字映入眼帘,我立刻用手机照下来,这里的石刻到处皆是,只是年代不同,大多为端庄劲秀之正楷,亦有龙飞凤舞之狂草,据说路边石刻就有两千余处,当之无愧的书法“艺术长廊”,透过历代石刻,我们能触摸到一个伟大民族律动的文化脉搏,能感受到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浓浓的泰山情节。

盘道崎岖,山辉川媚,几步一景,景景各异。仅仅有山还不行,还要有水,水给泰山带来灵气。不信你看,云步桥处,三五米宽的飞瀑从十余米高的岩石上如白练般滑下,被扯成一绺一绺,碎花溅玉般幻化为阵阵烟雾到处弥漫,右边石壁上刻有四个大字“清泉自洁”。过云步桥,至五大夫松,穿龙门,经升仙坊,石级愈来愈陡,向上看云雾迷蒙,向下看大雾沉沉,只有溪水响得清脆。盘路仿佛笔直的天梯,玄之又玄,左边有一路牌,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十八盘”(俗称紧十八),正是紧要处,十八盘有一千六百三十余台阶,是整个盘山路最险要处,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身上已经汗水涔涔了,顽童累得赖在台阶上不走,一中年男子兴致正浓引吭高歌,七十余岁老汉却边走边玩从从容容。我手持登山手杖,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毫无倦意,极顶的无限风光强烈地诱惑着我,盘山路显得拥挤,摩肩接踵,脚下踩着别人的头,头上却是别人的脚,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我竟不敢回头,只管低头登山。不知不觉,上面就是南天门了,我用手扶住墙边的扶手,小心翼翼地去踩台阶,心里有点不踏实,生怕一不小心,踩翻了脚下的台阶,只怕连天梯也翻转过来,后果不堪设想。我只看脚下台阶,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登,不知不觉,南天门到了,一阵惊喜。我扶住南天门回望盘道,好险呢!十八盘为泰山一道独特的风景。 有诗为证:

十八盘

明朝 祁承濮

拔地五千丈, 冲霄十八盘。

径丛穷处见, 天向隙中观。

重累行如画, 孤悬峻若竿。

生平饶胜具, 此日骨犹寒。

转过身来,更喜出望外,山顶竟然放晴,阳光灿烂!山上山下两重天!

南天门乃十八盘之尽头,为阁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门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往前走几步,是一个院子,北面正殿,供奉着泰山大帝铜像,东西是配殿,烧香者络绎不绝,南面是商铺,摆着琳琅满目的艺术品,商铺一侧有一门,出了门,视野更开阔,饭馆宾馆和商店一字排开,密密麻麻,拾级而上,便是天街,别有洞天,扶着石墙北望,索道隐约在云雾缭绕的山腰,索道下面挂着几个黑色的“铁石榴”正在穿云破雾,每个石榴里装着六位游客,天上腾云驾雾的感觉想必惊险而刺激。天街信步,心旷神怡,继续前行,石级陡然上升,过了一个门,再绕过一个门,便是碧霞祠。碧霞祠里供奉着碧霞元君的神像,更是轻烟袅袅,进香者众。进门还有规矩:过门槛要男左女右——男人先迈左脚,女人先迈右脚。我已经不记得自己先迈了左脚还是右脚,不知者不怪,神灵会保佑。碧霞元君是哪位神仙?就是大名鼎鼎的泰山奶奶,在民间家喻户晓。

离开碧霞祠,继续沿着极窄的石级步行,山势平缓,一块块巨石堆在一起,石壁上依然到处可见石刻,曲径通幽,一会儿就来到“瞻鲁台”,周围一圈栏杆,一巨石上刻着五个大字“造化钟神秀”,杜甫用一“秀”字道出泰山之美。天上白云朵朵,脚下云蒸霞蔚,北面的山峰隐没在云层里,峰顶处一缕缕仙气绕来绕去,感觉那是天上瑶池,定然是神仙居住之所,折服于大自然的造化神功。向东望去,见一线天,我沿着甬道穿过去,抬头正见高处的日观峰,壁立千仞,一块块巨石无规则地重叠在一起,仿佛一顽童在这儿随手堆的一堆积木,只要一震,积木就会稀里哗啦滚落下来,险得要命,不敢逗留。转身折回,石道高低起伏,北行二百余米,见一石刻着“天泉”二字,过去一看,一眼井深不可测,距井口五六米深处居然有光亮的泉水。向右拐,一块块石头上全是石刻,字数或多或少,书法艺术出神入化,百看不厌。接着直奔日观峰,远远看见一奇石状如金蟾,北向而坐,美其名曰“探海石”,又名“拱北石”,拱北石以东一片乱石,游客或拍照,或静立,或笑谈,不一而足。这里是观看日出绝佳之所在,专业摄影师热情搭讪。此时下午三点许,凉风习习,虽不能目睹日出之绚烂,但还有云海可以纵情欣赏,极目远眺,白浪翻滚,云海茫茫,天际处水光涟涟。向下看,苍茫大地上些许模糊的沙线,游客说那是高层建筑群。

向北折回,玉皇顶在哪儿?那才是泰山极顶。北面高处有一辉煌建筑物,想必就是。路右边一块石头。刻着几个字“孔子小天下处”,恍然大悟:原来孔子就在此处窥视天下。“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孔子乃山东大汉,因为站在泰山极顶,结果和泰山一样高,成为人中之泰山。而泰山也因为有孔子,就成为山中之孔子。泰山成为“中国名山第一”,而孔子的高度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泰山,成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这说明文化的高度让天下所瞻,而山的绝对高度是缺乏穿透力的。“泰山岩岩,天下所瞻”。泰山的高度仅有1545米,在众多名山中并非最高的。

只见玉皇顶下一巨石,红色石刻“五岳独尊”,泰山何以“五岳独尊”?何以成为五岳之首?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祖先,巨人倒地时,其头变成东岳,其腹变成中岳,左臂变成南岳,右臂变成北岳,两脚变成西岳。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神话为泰山平添了神秘色彩。泰山是文化之山,全方位展示了儒道释三家的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发展的缩影。

又一石碑,刻的字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也许年代过于久远,历经千百年的风雨剥蚀所致。如果不能在此留下纪念,那才叫遗憾深深。只听相机“咔哒咔哒咔哒”响个不停,拍照者甚众。有黑皮肤的非洲男子,两位白皮肤的欧洲中年女人,一位金发的瘦而高的外国小伙。沿着台阶上行,见有围栏的平台,铺了地砖,见一高大方形石柱,却不见一字,原来是汉武帝封禅祭天时留下的无字碑,为何不着一字?百思不解!玉皇顶还在上面,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玉皇庙始建年代无从考证。泰山极顶终于登上来了。见一小院,有东西配殿,主殿殿内是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字样。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设坛祭天之处。院子中间是一用石头砌成的圆形池子,周边铁链子上挂着不计其数的大铜锁,池子中央有两个铜鼎,东边那个大一点,很多游客争着向里面投掷硬币,求的百事遂心,据说哪怕是一枚投中,也会获得一年内全家人的吉祥如意!铜鼎周围的硬币早已堆成小山了,如果没带硬币,没有关系,东面有兑换硬币处。大香炉里依然香烟袅袅,跪拜者排队而立。池子内最北面有一小铁牌,写着:“玉皇顶 ”,“玉皇顶”三字下面标着泰山的海拔高度“1545米”。

按原路返回,经孔庙处,竟冷冷清清,只听到庙里面播放着《论语》里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时已下午四点多了,到面馆里吃了一碗刀削面,喝了一瓶矿泉水,补充完能量,回到南天门。还是不坐索道好,步行下去继续欣赏那看不够品不透的泰山秀色吧!至中天门时两腿灌了铅一般动不了,但累却快乐着!

巍峨雄伟的泰山,天下所瞻的泰山,下次再见,尽管我还没有目睹到密密匝匝石刻的金刚经!还有那宫殿般华丽的岱庙!

(责任编辑 刘佳玲)

作者简介:何兆新,小学语文教师,绿色生态语文发起人和倡导者,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学会会员,中国文章学会导读导写中心学术委员兼理事,《故事大王》特约点评教师,《快乐新语文》名誉编辑,辅导学生发表习作近百篇,发表于省级或国家级的论文若干。主编小学阅读系列六本,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主编作文系列七本,其中部分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