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抗与和谐——《白鲸》的生态批评解读

时间:2024-05-04

王 坤 杨 毅

19世纪以来,人类的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人类文明对自然的征服和破坏在20世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于是,一种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生态批评遍布世界各地。生态批评以生态整体主义或生态整体观作为指导考察自然与人的关系,它对人类所有与自然有关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判断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即生态系统和谐、稳定和持续的自然存在。生态灾难的恶果和生态危机的现实使生态文学家们认识到,只有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根本前提和最高价值,人类才有可能有效地消除生态危机,而凡是有利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最终也一定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利益或根本利益。生态批评把文学批评放在地球生态圈这一大语境下,通过文学来重新审视文化,进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颠覆、挑战、揭露和批判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从而确立一种新的生态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批评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学理论,生态责任是其突出特点。生态批评家主张人是自然界小小的一分子,永远也不能脱离自然,只有确保整个自然的持续存在,才能保证人类自身安全、健康、长久地生存和发展。生态文学特别侧重于发掘人与自然的紧张、疏离、对立、冲突关系的深层根源,即造成人类征服和掠夺自然的思想、文化、经济、科技、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模式等社会根源。生态批评不仅要解放大自然,而且还倡导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还人类以自然状态,建设人的精神生态,提倡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它不仅要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观和生活方式,还要建构一种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宗旨的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重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生态批评或绿色批评首先把批评的焦点集中在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自然”形象是如何被再现的,并通过寻找“自然”的缺席,揭露人们对自然的熟视无睹和肆意破坏,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怜悯、同情、理解和尊重,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通过恢复面向自然的写实文学传统,重新发现、评价作家及其作品,分析其中体现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起到唤醒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作用。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这部小说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领域具有代表性。小说中的大海、白鲸和捕鲸船分别象征着自然和人类社会。

一、人与自然的对抗

麦尔维尔在处理人与自然的斗争中是以亚哈为首的“裴廓德号”上的船员为代表的人类和以白鲸莫比·迪克所代表的自然之间的斗争。《白鲸》中处处体现出这种矛盾:其一,捕鲸业在19世纪的美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当时欧美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美国成了捕鲸业的霸主。为了高额利润,美国捕鲸业疯狂攫取自然资源,与自然之间形成了紧张对立的关系。其二,“裴阔德”船船长亚哈因捕杀白鲸被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条腿,他心中燃烧着复仇的怒火。为了实现自己报仇的私欲,他继续疯狂地追杀莫比·迪克。他指挥着航船行遍世界各大洋,经历辗转,甚至不惜以命相搏。这种偏执的行为使他走向了与自然的完全对立,小说生动地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对抗和冲突。然而,一切违背自然规律的事物都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亚哈船长也不例外。在他与白鲸第一次遭遇时,莫比·迪克咬掉了他一条腿。如果亚哈船长就此罢手,停止捕杀白鲸,就不会有后来的性命之忧了。但是,他太固执了。“He is.Buthew ill still be hunted,for all that,what Ibest letalone,thataccursed thing isnotalwayswhat leastallures.He’sallamagnet!”(Herman Melville,1999:440)他怒火中烧,执意追杀莫比·迪克,以自我为中心、蔑视自然以及自然中的生命,最终莫比·迪克撞翻了捕鲸船,全船人员被大海淹没。最终结果证明: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白鲸的盛怒是自然对人类自负和贪婪的回应,人类对自然生命的轻视,必然导致自然与人的对立和冲突。

大自然与人类原本是两位一体的、互为依存的关系。大自然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失去它,人类必将面临窘境。亚哈在代表人类创造财富、获取财富的同时,忘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必然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亚哈船长失去了一条腿,需要以鲸骨所做的假腿来支撑他的活动,这也许可以看做是大自然在人类受到自然的惩罚之后,仍然以宽厚的胸怀来面对人类的恶行。作为人类象征的代表,亚哈船长不但没有感恩于鲸鱼,反而却在怨恨自己不能征服曾经为自己创造了财富的鲸鱼;他意识不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而把满腔仇恨都发泄在使他致残的这只白鲸身上。他认为,如果不是白鲸的存在,他不至于走上捕鲸这条道路,也不至于致残。因此,追杀白鲸成了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论上,亚哈表现出人类的极大局限性。为此,亚哈感受到的仅仅是自然对人类所形成的威胁,所以,只有彻底消灭这只鲸鱼,他的生活才能得以安宁;而对代表自然力量一方的白鲸来说,在亚哈搜寻它的同时,它也在暗暗伺机报复。结果,亚哈和白鲸,作为同一矛盾体中的两个方面也就形成了互相斗争、互相抗衡的关系。

人与自然形成两种对抗性的力量,其最根本原因有三点:第一,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第二,人类为自身利益所驱使去行事;第三,受到惩罚而又不做反思。更有甚者,亚哈船长把那条咬断他一条腿的白鲸称为背上“插着几个标枪头”的怪兽。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类面临自食其果的境况,人类才逐渐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两种力量”的冲突和对抗中已经吃了不少苦头,大自然已经开始对人类进行无情的惩罚。值得庆幸的是,人类终于开始反思自身的错误。人类对大自然的重新认识为日后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因为人与自然是互为存在而又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所以人与自然是同一矛盾体中的两个方面。在人类的历史活动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目的是为人类自身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但是,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目的绝非仅仅是为了一方压倒另一方,人类应理顺这种不协调的关系,逐步达到两者的和谐,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人类面对浩瀚的大海,在生存心理的驱使下,直面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显得是那样渺小,就如同宇宙里的一颗尘埃。然而,人类又不得不把自己这颗尘埃置于大自然之中,为使大自然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就必然要设法让大自然这个所谓的“天敌”归顺于人类,于是,人与自然两者之间就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对抗性的关系。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实,人类和自然之间是相互和谐、相互并存和相互依存的。与亚哈船长相反,“裴阔德”号捕鲸船上的唯一幸存者实玛利对白鲸、对自然却持有完全不同的态度。他在经历海上探险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大海、人生、自然与人的关系,最终成熟起来。小说开头描写了他对以白鲸为代表的蓝色海洋的向往,以及对神秘的未知世界的渴望。例如;“Suchaportentousandmysteriousmonster roused allmy curiosity.…thesew ith all the attendingmarvelsofa thousand Patagonian sightsand sounds,helped to sway me tomy w ish”(Herman Melville,1999:103).实玛利为寻求人生意义逃往大海。经历了长达三年的航行之后,他不仅强健了自己的身体,在大海中得到了成长,也在灵魂上一步步取了得和自然的相互认同。他最终在自然面前摆正了自己的位置,选择了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玛丽第一次遇到莫比·迪克时,它只是在海中静静地滑过,亲眼目睹了白鲸莫比·迪克的可爱和无助。在我们看来,巨大的鲸鱼和广袤的大海是很恐惧的,但是只要我们不打扰它的宁静与和谐,我们也会看到鲸鱼的友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如果没有人类的入侵,鲸鱼将在海中安居乐业。在第四十一章中,实玛利开始怀疑亚哈船长所描述的白鲸的形象。在他心目中,白鲸并不可怕,白色是自然的象征,代表着纯洁。这种思想体现了他对白鲸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想得到大自然的仁爱和宽恕,必须首先尊重它,而不是肆意地掠夺和破坏。正是因为实玛利对白鲸的尊崇、对自然的尊重使他幸免于难,成为唯一的生还者。这也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抗衡的,而应该是和谐统一的。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两者并非是势不两立的对抗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关系。如果不澄清这一辩证关系,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就会受到惩罚。生态批评方法被认为是解决当今人类生存危机的重要认识手段之一。这一批评方法有助于解救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大自然,能够还人性以自然,进而解决人的异化问题。虽然《白鲸》以亚哈船长和白鲸的殊死搏斗为主要冲突,但是,作家通过书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人物——实玛利作为麦尔维尔的代言人,其寓意是极其深刻的:他的存活让读者在绝望之中感觉到一线希望。实玛利对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及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看法上既是客观的又是理智的,他最终还是学会了以平静的心态接受大自然的伟大,认为人类也只能通过不断地探索才能了解其中的奥秘,而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进攻和较量都是愚蠢而又徒劳无益的。

人类和自然,是敌人还是朋友,这个问题在这部小说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逝去了的亚哈和莫比·迪克都解决不了这个难题。但后人却一目了然:两者只能是而且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因为人类本身就是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生物链的重要环节,人类绝不是生物链的统治者。人类对自身地位的认识决定其自身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命运与价值。人类远古时代的过度自轻与资本主义时代的过度自重都会造成人类自身的危机。现代人应该理解的是人类如何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将是人类所面对的一个永久性的话题,因为这是人类能否保存自身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三、结语

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批评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支配和破坏,倡导生态整体主义、生态职责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现在生态批评不再局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研究,已经被扩展到了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己的精神之间的研究。亚哈船长和“裴廓德”号上的其他船员的结局是最好的例证。亚哈迫使所有的船员和他一起追逐莫比·迪克复仇。对于白鲸的仇恨扭曲了亚哈的个性。这点从他始终停留在自己的客舱就可以看出,这些都证明了亚哈与自然的矛盾,与社会的格格不入和精神危机。麦尔维尔预言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悲惨结局,表明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适当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自己的精神和平。

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生态批评把文学批评放在地球生态圈这一大语境下,以其独特的生态批评视角和以对全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为目的,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文明批判。它的宽泛性和开放性使它与现存文学理论交叉结合起来,使文学研究与教育走向更加广阔的生态学视野,必将使我们反思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直存在和倡导的人类中心主义,思考由这一病态思维给人类造成的生态危机。从生态批评的观点进行文学分析与批判是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阐释文学作品,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达到塑造人、教育人、改造人的目的;矫正人们的灵魂和观念,呼吁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创造出对自然更为合理的空间,以保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从而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达到高度的协调和统一,进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本文以此呼唤全人类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感。

[1]Herman Melville.Moby-Dick(Wordsworth Classics)[M].Oversea Publishing House,1999.

[2]付文中,张娜.生态视阈下《白鲸》的“失衡与平衡”主题[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6).

[3]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M].曹庸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4]鲁春芳.生态危机时代文学研究新视点——论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J].学术论坛,2005(11).

[5]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王进.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关于生态问题的哲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7]邹渝刚.《白鲸》的生态解读[J].山东大学学报,2006(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