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近日,笔者见到一件邓文科老师1983年绘制的稀土颜料江南佳果瓶,颇为难得。
这是一件通高38厘米的观音瓶,正面一丛十六颗黄橙橙的枇杷下,伸出一支三颗绯红的荔枝,构成整个画面。累累果实远近交错,只有黝黑的茎干和枇杷蒂上的黑色花蕾点缀其间,没有叶片,画面洋溢着一种丰收的喜悦气氛。画面右下侧篆书:江南佳果。另一行小字:癸未立夏试用稀土颜料红黄黑。另外用红色画出三枚印章,分别是“湘”、“研”和“釉下”。表明是作者在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工作期间试用稀土颜料进行釉下五彩创作的作品。背面是黑色六字隶书题款:稀土颜料之花。也有一个落款:一九八三年画。
该作品清楚地记载着湖南陶瓷研究所试用稀土颜料的史事。稀土元素是芬兰科学家加多林于1794年发现的,但是直到1974年人们才弄清楚稀土是由镧、铈、镨、钕、钐等17种元素组成。人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稀土性质活跃,原子结构独特,尤其是其外层电子层中有一层没有充满电子的4i电子层。由于这个不饱和电子层的存在,而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电子能极,当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线照射,4f电子层表现出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也即能够吸收一种波长的光后又放出一种波长的光,从而产生一种变色的效应。陶瓷科研人员巧妙地利用这个特性,将稀土用于陶瓷产品。添加了稀土元素的陶瓷颜料经过高温烧成后,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产生一种新的固熔体,具有色彩鲜艳、发色稳定,耐高温性能好,颜色遮盖力强的特点,而且对各种光线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及吸收和反射的特性,色调因而更加柔和丰富,富有变化,极大的丰富了陶瓷的装饰效果。
单单从这件作品本身来看,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作品中三种颜色的发色充分,艳丽,构图简洁饱满,富有艺术感染力。加上行书、隶书、篆书三种字体交替运用,随手画成的印章也饶有趣味,表现出创作者对书、画、印章高超而娴熟的掌握技巧,是邓文科老师壮年的华美之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