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真实的谎言

时间:2024-05-04

张德富

真实的谎言

张德富

清朝年间,峄县大雨连天,造成洪涝灾害,运河惊涛拍案,河两岸的村庄家毁人亡,眼看老百姓只有等死的份儿了。

峄县县令程知县连忙把峄县水患实情写了奏折,派人快马加鞭送到朝廷,请求放粮救济灾民。

可是,奏折递到朝廷,竟石沉大海,不见音讯。程知县知道皇上事情多,可能还一时顾及不到他这里来,但皇上能等,饥民等不得啊。于是,他急忙又写了一份奏折,派人送去,心想两本奏折先后呈到,应该引起皇上的重视了吧。

谁知又过了一些日子,仍是不见任何动静,程知县心急如焚,坐卧不安,他便再修第三道、第四道、第五道奏折,其言辞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急迫,越来越哀切,大有呼天抢地之情状,欲以泣血之语感动皇上,以此来挽救峄县众多苍生。

但奏折犹如雁阵北去,回音却杳如黄鹤。盼来盼去,直到递上了十一道奏折,朝廷却哑如石人,没有丝毫反应。

程知县自知是峄县之父母,皇上是天下之父母,天下父母爱子女,岂知皇上无动于衷?万般无奈之下,他很想就此了结一生。可是,看到峄县境内饿尸遍地,数十万生灵就将结束,他于心不忍。然而,他又一想,灾害是天降的灾害,不放粮是皇上不放粮,日后追究起来,他有十一道奏折,谁能奈何他?皇帝能装聋作哑,他为何不能装聋作哑?

但他的心毕竟是肉长的,他怎能放手不管。

程知县思索了半夜,便蘸了浓墨,展开折子,挥笔写道:“运河贯穿南北,逾千年而至千里,其景壮观,其功亦勋,我朝开国,明君屡幸。峄县本一小城,所幸大运河从中而过,帝每次南巡,峄县无以壮行,臣和峄县小民十分愧疚。臣闻陛下明年将至江南,臣将在峄县境内大运河上建一座大桥,总计一百单三孔,这将是华夏之罕见,赵州所难及的。桥成之日,当示陛下龙威,大清昌盛。臣受恩于皇上,无所效力,建此桥以表忠心,请恩准。”

这本奏折递上去之后,龙颜大悦,皇上马上提笔写了一个“准”字。这一个准字值万金,于是,大宗大宗的粮食飞快地运到了峄县。程知县见粮食来得正好,就刻不容缓地吩咐官员向灾民分发粮食。灾民见来了皇粮,性命得救,便连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然而,这毕竟不是救灾粮食,而是为了修建一百单三孔桥的专款。百姓是得救了,该如何向皇上交差呢?

程知县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向知州写了一份呈文,呈请用峄县糟米钱在本地修一座三孔桥。呈文递到知州的手里,正中他的下怀,他任期眼看就要到了,正忙着打点银两向上买人情,他的小眼珠子贼溜溜地一转,七窍顿开。他直接向知府写了一纸呈文,在三孔桥的“三”字前面加了一个“十”字,把“峄县糟米”换成了“本州糟米”。

知府接到了呈文,一眼就看出了破绽,峄县的运河那么宽,修座十三孔桥有何用?知府心想赚钱的机会又来了,便欣喜提笔在“十”的前面加上“一百”两个字,又把“十”改成了“单”,原来的“三孔桥”就变成了“一百单三孔桥”了,然后呈报到京城。

程知县不久就接到知州下达的批文,批准峄县修建一座三孔桥。程知县便亲自监工,不久,就在峄县的一条小河上修起了一座三孔桥。

桥修起以后,程知县在桥的北面竖了一块碑,然后派人马不停蹄地进京请皇上题写碑文,皇上大喜,提笔便写下了“修路架桥,功德无量”的碑文。程知县把皇上的碑文刻上,并取名叫“一碑(百)单三孔”桥。

第二年,皇帝果然南巡至峄县,他兴冲冲地要见“一百单三孔桥”,谁知来到此处一看,却是这般情景,于是龙颜大怒,下了圣旨:“程知县这狗官犯了欺君之罪,砍头。”

程知县在临刑的时候,峄县的老百姓突然来了,他们纷纷跪下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然后他们便声泪俱下地向皇上请求说:“皇上,是您救了我们的命,如果不是您下拨粮食,我们早就饿死了,程知县也是为了救我们才出此下策,况且他说建一座一百单三孔桥,现在这桥不是就叫‘一碑(百)单三孔’桥吗?上面还有皇上您的题字呢。我们请求皇上开恩,饶恕程知县。”

皇上沉思了一番,带着余怒说:“虽然程知县是为了救你们的性命,但他还是犯了欺君之罪,既然有如此天灾,他为何不实情呈报呢?”

程知县听后马上喊冤道:“皇上冤枉啊,臣写了十一本奏折上去,一直不见回音,臣才出此下策。”

皇上一听,马上询问太监有无此事,太监说有,皇上大怒,为何不及时呈报,太监说当时天下到处都是天灾,这样的奏折太多,一时还没有来得及传上来。皇上心里猛然一沉,说道:“既然如此,程知县的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饶。”

于是,皇上饶恕了程知县的死罪,罢免了他的官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