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也温暖,也忧伤

时间:2024-05-04

王芸

那只相思鸟死得离奇。

多年前一个冬日清晨,父亲起床后像平日一样撤去笼布,将鸟笼提上阳台,挂好,端详片刻,返回屋内洗漱。仅仅十来分钟,父亲再返回阳台,推门的刹那,一抹鸟影从笼边倏忽飞走。父亲心里一咯噔,走近细看,相思鸟已耷拉脑袋死在笼中。与之相隔不远,一只稍大籠中的金丝雀,翅膀下的白羽毛也沾染了血迹。整幕惨剧,想必它亲见了,觳觫着身子木在那里。

这是父亲喂养的鸟中,离开的第四只。且以悲惨的死亡方式。

最鼎盛时期,父亲养有一只半岁大的鹩哥、两只小八哥、一只蜂鸟、一只相思鸟、一只金丝雀,几只鸟儿待在各自的笼中飞起飞落,家里啁啾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退休后一度闲在家中百无聊赖的父亲,乐颠颠地服侍几只鸟儿,比对待小时候的我和哥哥还尽心竭力。

可蜂鸟并不贪恋这样的幸福,一天,趁父亲换食时,投奔自由而去。父亲遗憾不已,沉默了几天,又提回一只蜂鸟,填了空缺的笼。没想到,伶俐的蜂鸟再次不甘寂寞地逃脱,父亲眼睁睁看着它倏一下从眼皮底下掠过,眨眼工夫不见了踪影。望着再次空洞下来的鸟笼,我们不得不在心里感叹父亲老了,迟钝了。这是无法违拗的生命法则。

接下来,那只不仅没学会说话、还整天亮着大嗓门聒噪个不停的鹩哥,被哥哥提走,送了人。哥哥也无奈,邻里不堪吵闹,频频投诉。父亲哪里同意,梗着脖颈一言不发,可最终还是妥协了。不知不觉间,曾经在家里一言九鼎的父亲,说出的话反不及哥哥的半言两语来得有分量。送走鹩哥后的父亲,难免落寞。

记得哥哥刚提回鹩哥时,父亲的表情并不热切。可接下来的日子里,父亲一次又一次让我们在心底发出惊嗔。父亲为给鹩哥买食,开始几天一趟往花鸟市场跑。养鸟素无经验的他,很快成了专家。突然的一天,父亲拎回了蜂鸟。又突然的一天,父亲拎回了据说是兄弟、出生没多久的一对八哥,之后是相思鸟……

楼顶阔大的平台空间,成全了父亲对于鸟的热望。我们家鸟儿的队伍不断壮大,阳台上鸟笼错落,父亲每天在这些鸟笼间穿梭,一会儿给这只削一片苹果,一会儿给那只添一勺水,早晚都要一丝不苟地清洗鸟笼,将它们一个个收拾干净,上了笼布才肯回屋。

有时,在屋内听见父亲对着其中的一只鸟儿喃喃低语,“这个,我只喂你一个吃,听话……”父亲几乎对每只鸟儿都说这样的话。那话从父亲那样一个人嘴里说出来,真让人觉得惊诧。

那只鹩哥来家几个月,父亲天天站在鸟笼前教它说“你好、你好、你好……”,可鹩哥始终不开口,只会“啊啊啊”地粗着嗓门叫唤。家人原本兴致极高,陆续地熄灭了热情,只剩下父亲一个人依然坚信:鹩哥总有一天会“说话”。不想,几个月后的一天,总是挂在鹩哥旁边的八哥突然冒出一句“你好”,说的时候还点一下头,音色低沉,和平时父亲教鹩哥说话的声音、姿势,一模一样。父亲的欣喜,可想而知。

从那以后,父亲愈发精心地伺候几只鸟儿。每天一起床就惦着它们,安置好了才去洗漱。偶尔周末出去打牌,临走一定会千叮万嘱要母亲记得加食,打扫鸟笼,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这些鸟儿。这些鸟儿的每一点变化,父亲都不忘在餐桌上发布,那表情,就好像在谈论自己的孩子。

相思鸟惨死的那天,大家都想说些安慰的话,却不知怎么开口。后来,母亲说,右眼已连续跳了多日,一直担心不好的事发生,没想到应在鸟儿身上,也是万幸。

父亲听了,没有说话,饭后将死去的鸟儿提下了楼。

看着父亲穿着冬衣显得臃肿的背影,我们相互望望,沉默不语。

父亲大约已看多人间的离奇。相思鸟的死去,自此不提。

父亲曾经是一家国营工厂的负责人,风光过一时。他传统、保守、固执,靠着一辈子扎实勤恳、吃苦耐劳走上那个位子。不知道父亲在厂子里是何种形象,记得小时父亲带我和哥哥去厂子的澡堂洗澡,他简单交代一句,将我交给女职工。在一片雾气蒙蒙中,我混混沌沌地被清洗一番,澡堂的雾气是那么浓重,浸得雾气深处女人们的说话声,又湿又重,模糊一片。我不记得他和那些工人如何交言,也不知道他在工人心目中的形象。而回到家中的父亲,讷言寡语,几乎没说过一句温存的话。

当我开始懂事时,父亲的位子已岌岌可危,单位的景况一年不如一年,作风保守的父亲似乎没能给一家工厂带来兴旺的前景。时代在迅疾地改变,有些行业逐渐式微,父亲即将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推挤下历史的舞台。

父亲不可能感觉不到那坠落。回到家,他愈发地沉默,表情阴郁,几乎不说话,对母亲言语间多是抱怨。那时已经上初中的我和哥哥,不再找父亲辅导作业,我们知道他对复杂的物理、化学公式一无所知,对愈来愈深奥的几何题无能为力,更不用说英语了。内心里,我对父亲抱有轻视,我很少主动和他说话,即使他和我说话,我回答的语气也是满不在乎,或带了讥讽。对此,父亲也是沉默。这让我愈发觉得父亲一点不重视我,也不需要我,我只是他身边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一天,我和父亲顶起嘴来,只记得是件寻常不过的小事。我们那时住在卫生局大院里,母亲的办公楼就在旁边。晚上她去单位政治学习了,哥哥上晚自习,家里只有我和父亲。我们越吵越激烈,一股克制不住的怨气在我心中冲撞,又冲口而出,父亲暴怒,挥起了巴掌。巴掌响亮地落在我的身上,一下一下,我大声地尖叫,恸哭,感觉是那么无助。门外,母亲想打开门,门锁被父亲反拧上了……不记得后来是怎么结束的,往事已经久远得让我只记住了痛苦的形状,细节全都模糊混沌了。

还记住了结果,从那以后,我和父亲在同一屋檐下进出,却拒绝和他说话。他打在身上的巴掌持久地疼痛着,打掉了我心中最后一丝对父亲的暖意。那时,我对有这样一个父亲感到深深的绝望。

很长一段时间,父亲主动和我搭话,做我爱吃的菜,以种种方式寻求和解,我不理不应,狠着心肠任由父亲和自己在痛苦中熬煎。其实,父亲虽然算不上一个慈父,但对我和哥哥一直是耐心的,从不轻易动手打我们,以前没有过,一次也没有过,正因为这样,那唯一的一次才会那么深刻地刻在我的记忆中、心灵上。

往事早已走远,父亲从那个位子上退下来,又在一家清闲的单位度过了几年,退休回家,过起了属于一个老人的安暖寻常的日子。哥哥成了家,我也成了家,可很长一段時间,我们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搬过一次又一次家,两个小家还是和大家紧挨着,像一左一右两只耳朵。

渐渐地,曾经领导着一个国营工厂的父亲,成了家中收入最低者。而他就像一块被生活的流水摩挲得浑圆的石头,失去了所有的棱角,又像一块被生活之火淬炼过的铁块,已然冷却。他每天在家为我们操持一日三餐,穿着泛出油污的围裙在厨房间转,在我们忙不过来的时候,接送孙儿、外孙儿上学放学。父亲还是习惯在餐桌上做哥哥喜欢吃的菜、我喜欢吃的菜,再是孙儿、外孙儿喜欢吃的菜,菜多有余,于是他多半是打扫前一天的剩菜剩饭。父亲有个从不挑食的胃,他常说,等到哪一天我什么也吃不下了,生命也就快到头了。父亲笑着说,我们笑着听。

每天,一大家人坐在餐桌边,说单位里的事、学校里的事,讲难以对外人出口的苦恼,也讲高兴的事情,父亲多半时间静静地听着,依然不爱说话,偶尔微笑,表情温和。

母亲每两个月会去美发店焗一次头发,父亲不肯,母亲只好买回染发剂,在家里为父亲染发。每次刚染过,父亲一头青乌,看起来精神不少。只是父亲对染发疏懒得很,常常一拖再拖。灰白的发丝起先从头顶处冒出来,没多久,就有越来越多的白灰色次第从发丛中探头。顶着一头黑白灰杂色的父亲,坦然地走在大街上,与邻里寒暄,人群里是那么触目。每次看见,心里就会掠过一丝感伤。转眼,父亲过七十了。

有时候,很想像对母亲那样,伸出手去,抚一抚父亲被风吹乱的头发。可念头刚一出来,自己就被吓住了。与父亲相处了小半辈子,我太了解父亲,这样的举动只会被他不知所措地抬手挡开。尴尬的是我,也是他。

父亲爱抽烟,发现高血压前会每餐咪两口小酒。隔三岔五,我和哥哥都会往父亲手里或是橱柜里放一条烟、两瓶酒。每到年节,也会往父亲的口袋里放些钱。那时小家的生活费都是交给母亲,父亲的工资也交给母亲管着,每月头母亲会给父亲一个月的零用钱,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两老说得为身后事作打算,要尽量少拖累儿女。

日复一日中,渐渐觉出,父亲、母亲的笑容成了人生中一件重大的事情,一种不可小视的幸福。

显性和隐性的遗传,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力量。随着年岁渐长,我才慢慢明白这一点。老人于这世界的退让中,有人生阅历的沉淀,也有不可抗拒的时光的逼迫。只有等我们拥有了足够的心力和智慧,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父母。

写到这里,眼睛蓦然酸胀。自觉欠母亲、父亲的,注定了用一辈子的时间都无法偿还。我为自己曾经给予过父亲的伤害,深深地愧疚。晚年的父亲,无比耐心地对待那些鸟儿,对待满院子的花草。看着父亲越来越慈睦的面容,很想与时间好好商量:可否慢些走……我无比怀念曾经那个为小事发脾气的父亲,被怒火烧灼着的父亲,那至少意味着,父亲的身体里还充满了与这世界对抗的力量。如果时光可以倒转,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只要抹去与父亲形同陌路的那一段时光。我会重新好好地对待父亲。走过了那么远的路,我才明白,那是父亲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他经历着残酷的坠落,而我,他的女儿,加速了这坠落。

任由时光将我雕琢成父母的样子,从外在到内在。而眼前的父亲,像有着晴朗阳光的冬日,阳光再纯净、再明澈,也挡不住那一股寒凉。让我感觉温暖,也忧伤。

责任编辑:姚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