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银笙
2008年8月28日,魏巍离开了我们。十年来,我多次睡梦中梦见了他,还是那样精神,那样平易近人。1992年他们一拨延安时期的老作家重访延安,我有幸陪同3天。在游览壶口瀑布时,他一个人坐在一块石头上,静静地看着沸腾的激浪,果然不久《人民日报》就刊出他《黄河,母亲的河》的精美散文,文中饱含着对黄河和脚下土地的深情。
魏巍出生于河南郑州的贫民家庭,1937年,在民族危难的关口他义无反顾地在山西参加了八路军,并在大龙华歼灭战和百团大战等战役中冲锋陷阵。1938年3月8日来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多次聆听毛泽东、周恩来的演讲报告,积极参加了战歌社和延安“街头诗”运动,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虽然延安生活仅仅9个月,但他在自传里明确地说:“延安生活决定了我的一生!”
1950年5月,魏巍从宁夏奉调回京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学校教育科副科长。恰逢抗美援朝战争打响,12月,他作为总政派出的小组去朝鲜了解美军战俘情况,完成调查任务后本可回国,但魏巍没回而是上了前线。经过3个月的采访,他被许多感人场面所打动,回国后,写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拨动亿万人心的散文。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隆重推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朱德总司令读了这篇文章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毛泽东主席旋即批示“印发全军”。自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各地的慰问信雪片似地从祖国四面八方飞过鸭绿江,魏巍的名字也由此传遍全国。在1953年第二次全国文代会上,周总理在报告中讲到:“魏巍同志所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它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将士。我们就是要刻画这些典型人物来推动社会前进。”并特意让魏巍站起来介绍给大家认识。
自此50多年,魏巍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大约有30多部,如散文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散文集》等,有诗集《黎明风景》《魏巍诗选》,有传记文学《聂荣臻传》《邓中夏传》,更有长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对他的文学成就学界早有定论,所以我想在人品方面给读者作一点简要介绍。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在松骨峰战斗中采访一营营长王宿启得来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志愿军38军112师穿插到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切断了敌人的后路。松骨峰是美军争夺的要点,守卫在这里的112师335团1营3连,打出了最悲壮的一仗。他当时要找3连幸存的官兵采访战斗经过,但全连除牺牲和重伤送往医院的,只剩下一名通信员。后来他找到了1营营长王宿启。王宿启讲述说:“3连的阵地就在营部下面,整个战斗看得一清二楚。打到最后,美军飞机投下汽油弹,我看到十多名战士像一条条火龙扑向美军,滚下山崖……”
《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提到的“烈士”李玉安还活着,一下引起国人轰动。那是1990年8月的一天,原志愿军335团给魏巍打来电话说李玉安来部队送小儿子参军,想见一见魏巍。8月17日,李玉安看望魏巍讲述了自己当时胸部负重伤,昏迷六七个小时后,被朝鲜人民军的一名司号员救起才幸免一死。因当时魏巍的文章还没发表,也就没人知道他。伤愈后,李玉安因残复员到老家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在粮库当了一名普通工人,默默工作几十年。孩子曾经拿着课本问父亲里面的李玉安是不是他?他一直没承认,直到后来儿子死死缠着父亲要求当兵,无奈中李玉安只好千里迢迢找到原部隊,亮明身份恳求首长收下儿子。魏巍称赞他不居功邀赏的功劳,李玉安流着泪说:“当初我们连一百多人,死的死、伤的伤。我复员以后,不但成了家还有六个儿女。想想那些战友,他们20多岁就牺牲了,他们得到了什么?我哪里还谈什么功不功呢?我现在不敢想他们,一想他们就心如刀扎。”他握着魏巍的手说:“烈士们的鲜血书写了共和国历史的一页光辉篇章,您是最好的执笔者。”这次见面后,魏巍就写了《他还活着》的文章。还有一个井玉琢,也是从战场上被救下来的。伤愈后政府本来把他转到家乡附近一所荣军学校供养,可井玉琢坚决要求回乡务农。荣校领导劝他说:“你伤成这样,怎么劳动啊?”井玉琢说:“只要我能动,就不能坐吃国家的。”他写了一份决心书毅然返回农村,开始了艰难的恢复劳动技能的锻炼,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多次被评为县、乡的劳动模范,被乡亲们推举为生产大队长。多年来,他一次又一次地拿起《谁是最可爱的人》悄悄地读,一个个战友的面容浮现脑际,激动的泪水潸然而下。他感谢魏巍的生花妙笔,也渴望能和作者见个面。当魏巍见到他时却惊呆了。因战场上玉琢被美机低空投掷的汽油弹击中,他的脸被烧伤严重变形,手指也无法自由曲伸,但仍成为生活的强者。
在这个营里,还有一位英雄马玉祥依然健在。他已经记不清在朝鲜战场上参加过多少次战斗,但永远忘不了“五八○”高地的战斗。在那次战斗中,马玉祥所在的连队顶着敌机的扫射和坦克大炮的轰炸,顽强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反扑。在鏖战了3天3夜,弹将尽、粮已绝的危急关头,坚持战斗的马玉祥等3人仍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在汉江南岸他又奋不顾身抢救了朝鲜儿童。1958年6月,他以排长之职转业支边,来到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工作。他不识字,别人给他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本书,他才知道魏巍把他的事迹写入书中。1987年,他在《解放军画报》上看到魏巍的照片,就赶到北京看望魏巍。翌年,魏巍夫妇又来通辽看望马玉祥。魏老看到这位英雄仍住着24平米的房子,很为淡泊名利的战友自豪。魏巍把此情反映个上级,很快给马玉祥调换了住房。后来知道马玉祥老伴生病魏巍还给他寄去1000元钱。马玉祥逢人就说“魏老是全体志愿军的朋友!”并给送去“兵心长在,友情永存”的横幅。
1992年8月1日,王宿启与李玉安、井玉琢、马玉祥一起和魏巍相聚在哈尔滨,这也是魏巍最难忘的日子,他们都是他歌颂的无私无畏的英雄!后来,井玉琢与李玉安相继去世,魏巍十分悲痛专门写了文章悼念他俩。
魏巍的战地通讯《战斗在汉江南岸》中对张立春生擒美国兵的情节作过生动描述:说他是立过5次大功的战斗英雄,率领突击排20分钟消灭敌军一个连。他扑到敌人阵地上的时候,看到4个美国兵都还在睡袋里。他来不及等后面的同志,先打死了一个,接着就扑上去,用脚踏住一个,两只手抓住另外两个家伙的头发,摁了个嘴啃泥,因而魏巍的文章中赞扬“志愿军哪个不像小老虎呢”……1951年底,收录这篇文章的报告文学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出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出。张立春“小老虎”的形象从此深入人心。回国后他的境遇不好,曾修了20多年鞋。魏巍始终记着他的功绩,主动与他联络,尽其所能给他帮助。2006年张立春离开了人世,魏巍打电话委托朝阳市政府代他向张立春敬献了花圈,并要求在挽联上写下:“你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曾3次奔走在抗美援朝战场,采访过一位年轻的文化教员戴笃伯,在反击战中,勇敢杀敌,身负重伤,虽然经过救治,左眼失明,右眼只有0.1光感,全身残存弹片13处,获得一级战斗英雄奖章。在《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一文中,他记述了戴笃伯勇敢战斗、救助伤员的英雄事迹。1965年,在抗美援越战争中,他又一次奔赴战场,冒着敌人炮火在荣市采访。一位外国记者写的报道叫《死城》,他写的是《战斗的城》,生动地向国内报道了军民击落89架美机的辉煌战绩,访越回国后陆续写下《人民战争花最红》等一系列的越南战地通讯,并自豪地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在东方的两次最大的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我都参加了。”一天,在街头散步,偶然在报栏里的报纸上看到戴笃伯的名字,原来他回国后不住荣军医院,申请参加地方工作,以身残志坚的革命精神做出突出成绩,作为湖南省的代表来参加全国财贸会议。思维敏捷的魏巍仿佛看到激励民众的闪光珠宝,很快赶到招待所看望他,深入采访了他20多年的生活工作,又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写了9000字的报告文学《风雨路上》。
鲜血凝成的战友情也延续到他们的下一代。在松骨峰战斗中的吉林省蛟河籍战士隋金山等几位勇士在子弹打光之后,同凶残的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隋金山和抱住的敌人死在了一起,死后嘴里还含着咬下的敌人的半块耳朵……隋金山烈士牺牲时年仅26岁,其惟一的儿子隋凤喜当年仅有3岁。1969年1月,隋凤喜继承父亲遗志实现了自己的誓言,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1973年由于身体不好,部队劝他转业回地方,安排到了煤建石油公司油库工作。不料1976年1月6日,正在工作中的隋凤喜突然大口吐血,被送医院抢救,他的肺结核病由于没得到彻底根治而复发了。从此,他在医院里一住就是近4年。在孤独和痛苦中,隋凤喜想见魏巍,就写信求魏叔给他指出一条光明大道。魏巍接信后并没简单地敷衍,而是亲自写信给隋金山烈士原来所在的38军首长,请求部队能够给予他更多的关怀。38军首长很重视这件事,派了两名干部专程看望了隋凤喜,并和当地政府部门商量帮他家走出窘境。
魏巍不但心里时时装着“兵”,对工农群众也一往情深。抗战时他多年生活战斗在晋察冀根据地,与晋察冀人民结下深厚情宜。对容城小先王村的刘大娟就像对自己母亲一样,解放后几次去看望。1986年春天,魏巍带着新婚的儿子、儿媳又来到刘大妈家里。这位子弟兵的母亲,在改革开放初仍未脱贫,屋里的一张桌子和一个躺柜还是土改时分的。魏巍向当地政府反映了实情很快得到解决。1987年10月,年愈九旬的大妈生命垂危,魏巍不顾病魔缠身,前往探视。当晚,他持笔疾书写下了催人泪下的诗行:“母亲病了/——我说的是/战争年代子弟兵的母亲/自然也是我的母亲。/……/我不晓得/母亲怎么会瘦成这样/眉棱、颧骨像隆起的山丘/枕上的白发像一团云/她那颗燃烧过火焰的心/似乎要停止跳动/她那枯瘦的细腿/再不能踏上故乡的山水……”这就是军民鱼水情啊!还有一个张振山,是河北安平县許家庄人,从1942年就当村支书,一直是村里带头人。1954年,魏巍在酝酿《东方》时,在村里住了一个多月,和张振山成了好朋友。《东方》出版后,他抱着书来到许家庄,看到整个村子都变了,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唯一没变的就是张振山,他头上还是那块半旧的羊肚子手巾和身上粗布的对襟袄,还住着破房。几十年来他带领群众战胜贫穷和灾害,干同样的活记最少的工分,不领补贴,不沾公家的光,还为集体办事贴了很多钱……1991年1月28日,张振山病故。村里要给张振山立一座功德碑,魏巍为其书写碑文,赞颂:“现在许多人已不再相信还有一尘不染的人,请看张振山不就是一个吗?”
文革中他虽然跌入“政治深渊”,但他始终没停下战斗的笔。1979年就出版了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小说《东方》,并获得茅盾文学奖,1987年又出版了反映红军长征的长篇《地球的红飘带》。他是一个胸怀大爱的人,对于那些处于底层的民众,总不由涌出关爱之情并施以援手。也许有些人认为他“爱管闲事”,但却反映了他始终和草根民众心贴着心。2004年,魏巍认识了原在国营企业工作的王学忠。他下岗后为维持生计,以摆地摊卖鞋为生。他把这些痛苦形诸文字写了大量的诗歌,如《被遗弃的日子》《又遇秋风》《真的,那不是泪》……如《被遗弃的日子》中写道:“一群下岗兄弟/犹如断了线的风筝/若囚笼的雄师/向着天空悲鸣/火燃烧于胸/血淌在黄昏、黎明/有无眼泪皆无用/国家主人的称谓/已是遥远的梦……”魏巍被这些诗句所打动,他感受着人民的痛苦,思考着人民的命运,给王学忠送了“工人阶级诗人”的称谓,还为他的另一部诗集《雄性石》写了序。2007年5月,山西发生黑砖窑事件,大批农民工、甚至童工被强迫劳动,情形之恶劣,情节之残暴举国震惊。年过古稀的魏巍奋笔写下《惊闻山西“黑砖窑”事件》,勇敢地向黑恶势力进行讨伐,让人钦佩!
关爱兵,关爱平民百姓,就孤陋寡闻的我来看,作家中很少有人能超过魏巍。“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他在《答〈当代民声〉杂志问》回答说:“为共产主义而斗争,为人类的彻底解放而斗争。站在世界大多数人民一边,站在劳动人民一边,为他们做更多的工作。”这个回答,既是魏巍同志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我们还活着的人一种殷切的期望。
他是真正的勇士,他也如他笔下的人物一样也是英雄。他的晚年,是心系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晚年,是不断思考的晚年,也是永不休战的晚年。虽然也饱受争议,但历史却作了最公正的评价。2000年《魏巍文集》出版,邓力群、郑天翔、王忍之等出席表示祝贺。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还向他赠送了“弘扬真理正气可敬可爱,写英雄抒壮志誉满华夏”的题词。2011年8月10日《中国经典》称他为“伟大的诗人作家与战士”,作家鄢烈山则在《南方网》上的发文《魏巍的可爱之处》中说:“一个人如果善良而真诚,交流就有了基础。有时候,人品比什么都重要。”魏巍就是一个文品和人品都高尚的人!还有人评价说他“还是千千万万老百姓心中的那个‘保护神”,是“造就强军梦的最重要的一份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