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勠力共绘同心圆——泰安市人大常委会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时间:2024-04-23

□辛振华

脱贫攻坚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场攻坚战中,人大常委会机关该有何作为?泰安市找到了答案: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抓手,把驻村帮扶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战场,从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到机关干部倾力投入,大胆作为,用实际行动转换成一幅幅现实场景。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从环境整治到美丽乡村,如凤凰涅槃,泰安这片沉寂的土地正悄然“蝶变”。

“村里光伏发电项目并网了,每年可以增收近万元,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甩掉了,全面小康更有盼头了!”说起村里的新变化,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南白楼二村党支部书记张梅英兴奋不已。

一线聆听列出问题清单

南白楼二村共230户,730人,土地面积1100亩,山林面积980亩,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集体经济基础薄弱。2017年5月,该村被确定为泰安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派驻第一书记村。

2017年6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唐福泉(右四)带队到选派第一书记村调研

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连续召开党组会议、主任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把指导支持第一书记任职摆上机关工作的议事日程,由常委会主任负总责,明确一名副主任分管,秘书长靠上抓落实,并给每个领导班子成员压实了担子,确保带着感情去帮扶,所帮扶村不脱贫,人大帮扶不脱钩,驻村干部不撤回。

领导带头,躬身力行。去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领有关委室负责人到村里调研。他们进村入户,坐在板凳上和群众聊家常,询问他们的所需所急所盼;到田间地头查看种植情况,掰着手指算收入明细账;徒步考察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帮扶工作规划。在此前后,分管副主任两次带队进村开展走访,帮助解决帮扶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秘书长召集农业、林业、水利、交通、供电等部门落实帮扶措施,列出产业发展、设施改善、民生福祉等10余项需求清单,供相关部门认领。清单包含道路硬化、危桥加固、林果改良、饮水安全、电网改造等一系列群众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研,确定了培育林果业、对接旅游业的总体思路,即产业扶贫和兜底保障多措并举,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齐头并进,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同步发展,帮扶工作的大幕徐徐拉开……

2017年12月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淑玲(左二)带队到选派第一书记村调研

道路整修打通村民致富路

南白楼二村地处三拱山脚下,背风向阳,土质较好,农户们多年来有种植核桃、樱桃、桑树的传统。这里因樱桃盛产且个大甘甜、成熟期早而声名远播。但是狭窄的进山土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商家们都不愿意进山收购,糟糕的路况成了致富的“拦路虎”,村民们对道路整修期盼已久。

市人大常委会把村民呼声最高的出行难题摆在首要位置,修路、治水齐头并进,协调相关部门给与支持,先是硬化了李家园自然村内道路510米,落实了长达3公里生产路的年内硬化任务;争取10万元投资额,铺设了1600米pvc管道,增设48个浇地出水口,扩大灌溉面积300余亩;争取强村固基工程扶持资金16万元,用于机井水利设施配套,争取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维修加固,解决了生产用水需求。“我们村现有近50亩樱桃园,知道进山的道路在整修,很多农户都想扩大种植面积,一些商户也表态,等路修好了,开车进山来收购,有多少收多少,我们都盼着这一天哩。”村干部李善友一个劲儿地竖起大拇指。

线路改造让村民告别用电难

南白楼二村高压供电线路自1998年线改以来再未改造,随着人口增多、用电需求增加以及线路严重老化,村民们夏天用电风扇就不能用电磁炉,深受用电难困扰。“原来电压低,冬天再冷也不敢用小太阳电暖器,怕烧电线;取水用的自吸泵用一会儿就开始响,得时刻盯紧;平时冰箱不用稳压器都不敢开……”谈起以前的用电问题,村民李善海深有感触。

修一条生产发财路了却了大家多年来的夙愿,用电难却又成了揪心事。市人大常委会主动争取市供电公司的支持,投资100多万元帮助村里新增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以及水井配套,全部更换低压线路及下户线。此次线路改造共新架线路7.5公里,新立电杆12基,新上台架一处,铺设3公里地下电缆,彻底解决了原来低压、用电不稳的“老大难”。线路改造后,李善海把家里的自吸泵换成了潜水泵,家中的稳压器也光荣“下岗”,李善海逢人便夸:“全靠市人大常委会真心实意的帮扶,如今用电踏实多了。”

打造过硬党支部引领聚合力

如果说硬件设施的提升带给村民实实在在的便利,那么党建凝聚村级班子战斗力更坚定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前些年,南白楼二村曾因各种原因成了软弱涣散村,在2011年村党支部书记张梅英上任之前,村党支部书记职位几度空缺。“因为村里穷,没有集体收入,村民之间矛盾多,大事小情都找村支书,人心涣散,没人愿意当这个吃苦受气的村支书,有的当了一年就不干了,直到张书记上任后才逐步稳定下来。”村干部李善利感慨颇深。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市人大常委会在驻村帮扶中发现:只有打造过硬党支部,才能更好地激发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此,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为村里捐赠电脑、打印复印机及图书资料,并更换了办公、会议桌椅等,改善了党员学习场所;帮助村里建立了集体学习、议政议事、“三务”公开等制度,吸纳党员、群众参与进来;督促村“两委”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每天至少有一名村干部坐班,及时解决群众问题。常委会发动村里18名骨干党员积极联系全村230户,党支部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如今,乘着精准扶贫的东风,泰安市人大常委会不茫然、不孤单,涓涓细流汇聚,帮扶路上同行,共同富裕的梦想一定会照进现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