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纳兰性德与曹雪芹

时间:2024-05-04

赵淑侠(美国)

中华文化里有许多优美的东西,譬如说古典诗词。经过千年百年岁月的筛选与淘汰,如今我们得见的,都是最佳的精品,可惜去读的人并不多。余光中教授呼吁在校学子们要读古文,真是卓见。我在初中时代就喜爱诗词,读多了便能记住一些经典名句。而事实证明,对我这个非文学科班出身的文学工作者来说,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获益匪浅。

雖说古典诗词的读者少,但情况亦有例外,有位距离现代已很久远的作家,或许称他为诗人更恰当些,至今仍有粉丝散布各处,光是北京就有六七千人。他们为他设立网站,冬天给做冥寿,初夏在祭日追忆亡灵,秋天要去故居欣赏海棠花,当春光明媚时,免不了要借他的名办郊游,在山巅水涯咏读他的作品,述说他的生平。他就是被称为清朝第一词家的纳兰性德。

清朝乾隆年间,《红楼梦》的初刻本已经出现。当时的军机大臣和珅,忙不迭地奉呈给乾隆皇帝,乾隆读后淡然说道:“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明珠”就是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根据乾隆的这句话,道光年间的学者俞樾,在他所著的《小浮梅闲话》一书中,说贾宝玉就是纳兰性德的原型。后来研究《红楼梦》有此论调者,即由俞樾的说法而来。乾隆和俞樾的说法也非空穴来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与纳兰性德同任康熙皇帝的贴身侍卫八年,交谊深厚。因此有一臆测说法:曹雪芹幼年时“侍其祖父”,听过有关纳兰家的故事,后来就写成小说《红楼梦》。这话说得仿佛有道理,不过曹雪芹1715年才出生,曹寅1712年就去世了,他是无缘“侍其祖父”的。

从乾隆说那句“明珠家事”的话开始,有关纳兰性德和《红楼梦》的关系就被讨论,后来考证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两人的名字更是常常地被划上等号,多年以来讨论的文章甚多,直到今天仍是热门话题。有关他们的各种说法也是层出不穷。归纳起来,最主要的议题无非是:《红楼梦》是曹雪芹在写自传,还是用贾宝玉的名字,写纳兰性德的传记?

年前因我要动手写一本书叫《凄情纳兰》,以纳兰性德为主角,历史人物的传记性小说。因大事、年代、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必得有依据,所以找了许多资料,足足看了好几个月,仅“回廊”一项就把我折腾个够。

小说的主人公日日夜夜不忘回廊:“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回廊一寸相思地”、“到更深,迷离醉影,残灯相伴,依旧回廊新月在”、“犹记回廊影里誓三生”……我总得摸清那回廊到底是何等模样。

虽然《红楼梦》是我读过多遍的一本小说,却没研究过纳兰性德与作者曹雪芹的异同之处,而且觉得近年来研究“红学”的风气太过,甚至有点走火入魔,便没去跟着凑热闹。粗浅的印象是:两位都是才子,作品都流芳百世,也都活得相当地不快乐。

但这次从看过的的数据中,我不得不承认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一定受到纳兰性德的影响,例如“红楼”、“潇湘”、“蘅芜”、“葬花”等字句的灵感皆是源于性德的词句,并非是他的原始新创。试举几阙性德的词作:

《减字木兰花──新月》

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一丛花──咏并蒂莲》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菰米漂残,沉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沁园春──代悼亡》

梦冷蘅芜,却望姗姗,是耶非耶?怅兰膏渍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绣,空掩蝉纱。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归来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但无端摧折,恶经风浪;不如零落,判委尘沙。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翦银灯自泼茶。今已矣,便帐中重见,那似伊家。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从曹雪芹引用这些词汇看来,他必然曾熟读《饮水词》。纳兰性德的作品以真情凄艳著称,《饮水词》里能够读出他深沉的人生遭遇和心情。像曹雪芹那样才情绝代的小说家,自会借灵感编故事。《红楼梦》中未必没有性德的影子。但若说性德完全是贾宝玉的原型,可能就太牵强了。

纳兰性德与曹雪芹之间确有许多相同之处,譬如同属“旗籍”,都富有文才,都是明朝灭亡后,跟随多尔衮到北京的第一批满族人,与清朝皇室都有过密切关系,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纳兰性德同时担任康熙皇帝的侍卫,且为好友等等。但在许多相同之中,也存在着许多相异之处。

“纳兰”就是“那拉”,是满文翻译过来的同音字。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海西女真。他们的始祖由蒙古来到扈伦部落,被招赘,改名“纳兰”并获得广阔领地,日渐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有规模的国家。因为是在叶赫河边建立的,所以国名叫叶赫,国王是叶赫那拉氏。

努尔哈赤以数十年的时间,南征北讨统一了东北所有的女真部落,唯剩下强悍的的叶赫。最后经过激战,终被努尔哈赤灭亡。当努尔哈赤打败叶赫时,站在城楼上高叫“叶赫哪怕只剩一个女人,也要灭掉你们爱新觉罗氏”的叶赫国主金台石贝勒,便是纳兰性德的曾祖父。金台石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德尔格勒和尼雅汉,就带着大多数的叶赫人民迁到建州。努尔哈赤与叶赫本是亲戚,他的大妃是金台石的亲妹纳兰孟古。努尔哈赤对叶赫人采怀柔政策,成年男丁全编入八旗军,叶赫那拉氏为正黄旗,列为满族八大姓氏之一。

后来纳兰孟古的独子皇太极即位为清朝的开国皇帝,便追封其父努尔哈赤为太祖皇帝,其母为孝慈高皇后。还把父亲努尔哈赤与母亲孟古合葬在福陵地宫中。

投降后的叶赫那拉氏表现良好。金台石的次子尼雅汉在清兵入关的战争中,屡立功劳,被封为骑都尉,得以太宗皇太极之母为其姑母的身份,随同清廷到北京,还得到广大的封地。他的两个儿子纳兰郑库和纳兰明珠就在北京长成。明珠为人精明强干,满汉文俱佳,居然从一个小小的銮仪侍卫,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武英殿大学士,人称“明相”。纳兰明珠的墓志铭上说叶赫那拉氏“世为国王”,乃是事实。纳兰明珠的长子就是纳兰性德。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曹雪芹虽也是“旗籍”的满族人,身世背景和纳兰性德可就大不相同了。曹寅的先祖曹锡远,原为明朝派驻沈阳的地方官员。努尔哈赤统兵伐明时被俘虏,成为满人八旗正白旗的包衣(满文“包衣”即世代为奴)。曹锡远的儿子曹振彦后来成为多尔衮的家奴与家臣。满清入关后,任过大同府知府、两浙盐运使等职。多尔衮死后,他所统领的正白旗与镶两白旗部队,由顺治皇帝直接掌管。曹振彦长子曹玺做过顺治的侍卫,他妻子孙氏是康熙皇帝小时候的保姆。儿子曹寅曾入宫做康熙的侍读,长大后又成为侍卫。纳兰性德也就是在这时候透过好友,也是正白旗包衣出身的张纯修认识曹寅的。初识时张曹两人碍于自己的身份,口口聲声称性德为“公子”。纳兰性德大不以为然,叫他们要平等相待。从此三人交成好友,后来性德还与张纯修结为异姓兄弟。

纳兰性德四岁会骑马,七岁能射箭,十三岁通六艺会诗文,自童年时代就被认为是个天才。他的文学路走得也顺遂。但天纵英才也有他的青涩期,在纳兰性德二十岁之前,作品并不成熟。他在词坛真正的成名作,是二十二岁那年,写给顾贞观的《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通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生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性德二十四岁时,先出《侧帽集》,后出《饮水词》,造成“家家争唱饮水词”的局面。这时他才被称为词坛一家。在这以前,朱彝尊、陈维嵩、顾贞观等诗词作家都比他有名。性德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独成一家的作品,就是妻子去世后,到他本人去世前的八年中,所作的那些至情至性、凄美优婉、率真自然的悼亡词,和在塞外天高云阔、万里风沙中的豪迈之作。

性德在不满三十一岁的英年,就离开了人间,生命虽短,留下的编著作品却极丰富。计《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等。但他最大的成就无疑是在词作方面。

性德去世前在文坛已享大名,与年长他三十来岁的朱彝尊、陈维嵩,并称为“词家三绝”。而相比之下,又比朱陈两家清新大胆有才气,不像他们那样“泥古”。这正是经过三百多年的考验,纳兰性德被定位为满清第一词家的原因。

相比之下,曹雪芹的文学路就走得太悲苦了。

说到曹雪芹的生活背景,要从他祖父曹寅开始。曹寅于康熙二十九年,接苏州织造,三十一年转任其父亲曾经掌管过的江宁织造,兼苏州织造。康熙六次下江南,四次是曹寅接待的。曹寅的两个女儿均被选为王妃。但他晚年负债累累而亏空公款,几次被人弹劾,皇上都给挡下来。康熙对待曹家始终持包容态度。

康熙1722年去世,雍正即位,曹家随即失宠。山东巡抚以“送织物上京,勒索钱物”等罪名参告,雍正御笔批道:“本来就不是个东西!”下令抄家,只将北京的房屋17间和三对家仆给曹寅之妻度日。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曹家从此衰败没落。

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极为潦倒,靠着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红楼梦》这部巨著,就是在这样“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情况下创作的。最令人浩叹的,是书尚未写完他就丢下巨笔,“泪尽而逝”。死时虽不像纳兰性德那么年轻却也还不到五十岁。

曹雪芹与纳兰性德成长的环境完全迥异。曹雪芹自童年时代就家道中落,备受生活煎熬。纳兰性德则自生至死都是乌衣门第的贵公子,但两人在精神上痛苦的深度是同样的。

性德的痛苦不仅因失去知己爱妻,也因在事业上的被压抑。他是个才高八斗胸有鸿鹄之志的人,康熙皇帝却总在防着他。首先是康熙十五年他考中进士:二甲第七名,故意把他置闲一年多不给职务,后来叫他做御前侍卫,从三等“五品”升到一等“三品”,一做八年,直到性德去世墓碑上刻的还是“皇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佐领纳兰君”。

在一般人的眼里,每天围绕在皇帝身边是何等的光荣幸运,但性德却深以为苦。他有无限的热情与智慧想奉献给国家。精明的康熙皇帝当然了解他的心愿,偏就是假装不懂,硬把他留在身边。我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卖官结党权势太大,身份又是降国叶赫王的后裔。作为一代君主,他不能不防父子连手,至少得把明珠这个权臣的人杰状的儿子看在眼下。另一个原因,是康熙皇帝不比一般帝王,他兴趣太广,知识的范围也太渊博,从中国的易经谈到西洋人的数学,由李白杜甫的诗忽然转到围猎老虎或黑熊,谈文说武无所不通。身边需要一个像性德这样博古通今又忠诚的人。性德确是皇上最喜欢和最需要的陪伴。问题也就发生在他不能总做陪伴,而要做自己。他过得真不快乐。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 ,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 ,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 ,沾衣况是新寒雨。

这阙出塞词《蝶恋花》是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奉命与副都统郎坦等人远赴梭龙途中所作的。那是二十九岁的他进宫工作以来,头一遭不是随扈皇上,而去独立执行任务。在西风瑟瑟荒寂苍凉的边塞道上,“不语垂鞭 ,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性德的心情是凄怅的。“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当然是一语双关:他的故国原在塞外,如今只見空漠荒天。与他柔情蜜爱的妻子卢氏,原约好永不分离,现在,他却一个人骑着马孤零地独行,而年轻美丽的她,竟已成了古人。西风无情,吹去人间好梦,叫他怎不愁闷忧怨!

离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纳兰性德已死去六七十年。他与纳兰性德之间自然不可能有何直接往还。而事实证明,曹雪芹也并没机会从祖父曹寅口里,听到任何有关纳兰性德的故事。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曹雪芹与纳兰性德离得很远,事实上,两家曾走得很近的,从纳兰性德和曹寅留下的文字中可得证明。

康熙二十三年秋季,皇帝首次出巡江南,性德随扈伴驾。到南京时,性德为曹寅的父亲曹玺生前建置的“楝亭”,做了阙《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

而康熙三十四年,也就是纳兰性德死去十年后,曹寅在他的诗中回忆说:“……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楞伽山人就是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死于1685年,距今已324年,经过漫长岁月的筛选,目前见到的纳兰词总共348首。这些词,三百余年来一直得到很高的评价。清末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后主”,把他与南唐后主李煜并论。王国维对纳兰性德更是欣赏,在《人间词话》中道:“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自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当代学者也认为纳兰性德的词独树一格,成就斐然,是五代李煜、北宋晏几道以来的一位杰出名家。

至于曹雪芹就更不用说,他无疑是中华文学史上,一位最光辉璀璨的小说家。纳兰性德和曹雪芹,这两位满族最著名的才华夺目的彗星,最大的相同之处,是他们有一颗充满灵性的“诗心”。“诗心”又是什么?借用已去世的郑骞教授,在《诗人的寂寞》一文里的话说:“以往的回忆,未来的冥想,天时人事的变迁,花开花落,暮雨朝云,一切都像风吹水面似的,惹起人们心情的波动。这些波动,层迭堆积起来,就需要寄托,需要发泄……”他还说:“千古诗人都是寂寞的,若不是寂寞,他们就写不出诗来。”

纳兰性德和曹雪芹都活得寂寞,却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