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千里姻缘—线牵

时间:2024-05-04

我是福建莆田的农家子弟,幼年时,遭遇八年抗日战争,吃尽苦头。中学毕业,适逢日本投降,台湾光复,闽台仅一水之隔,欣然随表兄施祖谋东渡求学。岂料国共内战爆发,海峡两岸形成天堑,阻绝学成返乡成亲的希望,其间在台也曾与两位宝岛姑娘相恋,但是均无结果,想不到后来竟与来台的安徽芜湖女子结成连理,闽皖相距,何止千里,居然会在台湾宜兰相逢,共谱鸳盟,这不能不说是姻缘天注定,千里一线牵。

这位安徽女子,姓项名登华,据说是西楚霸王项羽族人之后,家世为芜湖富商。1949年间,大陆动荡,她才15岁,因与父亲娶的姨娘个性不合,毅然与同学投考孙立人将军招考的“女青年工作大队”,从上海乘轮转进来到台湾,接着考入“国防部”政工干部学校第一期音乐组。1953年,正好和我同届毕业,凑巧又共同分发到驻扎宜兰圆山的陆军第十八军司令部。她和同组的常慧成、沈荫宽两位女同学,派在军部政工队,经常由队长领队,与其他队员轮流到各师团基层连队去教唱军歌。我是学新闻的,奉派在军部“将士之声”报社当记者,除了经常随政工队做采访,同时也兼上政治课,于是才与她们开始熟识。

三个女同学中,以项登华最年轻(19岁),个性最率直、行为最保守、脾气最急躁,而且最爱哭。军部的成员,都是单身小伙子,异性相吸,对新来的三位女军官莫不虎视眈眈,评头论足,甚至有不少军官,立即萌生爱意,发动感情围攻。常、沈二位女同学,原先已有恋人,大家遂以项登华为目标,大献殷勤,威诱兼施,使她备受压力。我身为同学,有时不得不出面代为排解,于是,我成为项登华倾诉委屈的唯一对象,遇有不如意的事,就找我诉苦,接受我的劝慰。

说实在的,那年我虽已25岁,但是自知身处军中,当一名少尉军官,无论是客观的环境或生活的条件,均不容许我滋生感情去谈恋爱,所以,我不得不对项登华构筑一道防波堤,扯个谎言,告诉她说:我已结过婚,家住台北。不料这个谎言,反而让她解除戒心,对我百般信赖,倾心倚托,有时甚至娓娓泣诉,楚楚可怜。她自喻为“萍”,叫我做“水”,萍水相逢,使我不知所措。

幸好,五个月后,项登华和常慧成奉命调往台北青年救国团去接受三个月的军训教官培训。在军部时,彼此日夕见面,并不觉得珍惜,一旦乍别,音影渺然,心中忽然好像被掏空了的感受,好多天定不下心来。

原来,我心中所筑的防波堤,不知何时,竟已被情浪冲溃,别离的情绪如滚滚波涛,汇成一股勇气,使我开始写信给她,先是表达关怀之意,(自第一封,我就采用固定的纸张格式,开始编号,后来往返的信件,共有102封。)逐渐萌露心迹,透过书信,赓续往还,像剥洋葱似的,把彼此的情感,毫不保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光看我们信件的文字,可能会认为我的信很像是“女性”的手笔,纤细而整齐;项登华的信件,应该是属于“男生”的笔迹,刚劲而洒脱,从她的字迹笔划中,就可看出她为人的性格与品味。

军训教官结训后,她被分发到省立南投中学担任军训教官,而我则随军部移动,先后驻扎杨梅、屏东,还不时跟军长尹俊赴金门、马祖外岛采访。难得和项登华见面,全赖情书,倾诉彼此思念之情。一直到1955年秋,我被征调到台北空军广播电台服务,而项登华恰巧也奉调台北空军总司令部政战部工作,我们两人,终于能够经常聚首。每天下班后,她总是到电台来找我,一道散步或是看电影,至此,感情的基础已经坚固。虽然由于她的性格率直急躁,我则宽缓柔和,有时难免产生扞格,赌气争执,不过冷战数日,又复旧好,我知道,我这一生的伴侣,是非项登华莫属了。

于是,为了构筑爱巢,到处寻觅租赁新房,她的要求颇高,俩人也不知道呕了多少闷气,一直拖延五年后,才在台北市通化街找到了一家电力公司的员工宿舍,和房东分租,厨房共用。1958年1月25日,我们的恋爱长跑终于结束了,在台北市空军新生社举行婚礼,请王化行将军证婚,我的表哥施祖谋和她的乡亲钟鼎文,为双方的主婚人。总以为从此就可以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了,才怪!苦日子才开始呢!

由于她的性格影响情绪,情绪妨碍健康,婚后发现患有甲状腺亢进,造成习惯性流产,虽然也生了两女一男,但都是在发觉怀孕时就得卧床静养,一直躺到足月生产。我们苦熬十年,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了,她又患了三叉神经痛,脾气越来越坏。四年后,也不晓得是靠什么偏方治愈了,正感庆幸,忽然验出大肠癌,开刀化疗,三年后,不料竟转为肺癌,又开刀割肺化疗。迄今已有12年,老命是保住了,人却变得半痴半呆,轮椅代步。为了家计,逼得我这一辈子不得不埋头爬格子,鬻文补助生活。

自从和项登华相识、热恋、结婚到现在,算来已有六十多年,我肩挑这段千里姻缘的担子,总觉得好沉重,好沉重。

吴东权,籍贯福建莆田,1929年生。香港远东学院文史研究所毕业。曾任记者、台湾中央制片厂厂长、“国防部”军中播音总队副总队长、中央电影公司制作企划部副经理、中国电视公司新闻部经理等。曾主编《文艺》月刊、《青年战士报》副刊等,并任教于文化大学、政治作战学校。著有《玉骨冰心》、《三人行》、《碧血黄沙》、《九十九墩:吴东权短篇小说集》、《越长寿越快乐》、《越老活越好》、《人生百忍》等。曾获台军新文艺金像奖、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