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与李潼再续前缘路

时间:2024-05-04

祝建太

2013年3月文讯杂志社征集作家结婚照,于纪州庵文学森林展出“牵手走远路,共筑文学梦——作家结婚照特展”,当时寄出的是一张用自动相机拍的小张照片——那时我们在旅馆化完妆,穿好礼服,李潼掀开头纱的第一张照片,觉得很有纪念性;没想到展出放大的效果还不错。

我与李潼同年出生,到了这年龄,看到结婚照,有一点奇异的感觉,好像忘掉自己曾有过这样的时光。虽然当时觉得婚纱不够漂亮,但在台中的集团结婚(现在叫联合婚礼),也是简单、隆重、热闹,现在看来也是蛮可爱的。当时我们是白手成家,28岁的年轻时光,毕竟不能重新来过。

想起1980年李潼写了一首词:

《囍》

拥在你胸前的不是蔷薇  是你朵朵嫣红的心愿

回映在薄纱的折纹上  但愿它能够一一实现

含笑走上饰花的红毯  音乐带你迎向含笑的他

款款地前行不是迟疑  是那天长地久的从容啊

愿来日唯他是依归  愿平安喜乐长相随

愿山水长路共扶持  愿寒暑晴雨终不悔

拥在你胸前的不是蔷薇  是你朵朵嫣红的心愿

回映在薄纱的折纹上  但愿它能够一一实现

这首词对结婚有幸福的期许。

结婚照虽然简单,但看起来很有真实感,现在倒觉得不错。当时集团结婚有送一机二箱(工具箱、医药箱、裁缝车),那部老式裁缝车还像古董一样放在家里三楼。

李潼婚姻中的24年,是他一生中写作的黄金岁月,他的文学作品几乎都在这个阶段完成。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婚姻生活,从刚认识到结婚一路走来,往事不是如梦如烟,而是很扎实的工作与生活。很多朋友会好奇地问李潼:“你跟你妻子是怎么认识的?”李潼会说:“在日月潭湖畔。”听起来很符合文人的浪漫想象,碰巧也是如此。

那是1980年寒冷的初春,我参加一个公教人员的联谊活动,在日月潭举办。我们从台中教师会馆上车,我先上车,旁边有个空位,李潼后上车就坐在我旁边,一路上我们就聊天,我喜欢问一些奇怪的问题,他都有问必答,好像常识很丰富,后来我才知道有些是他瞎掰的。那天日月潭的天气有些阴雨,在游潭的时候,他一路帮我撑伞。第一天晚上有活动,饭后我有预感他会来找我,就在房间没出去,果然他来了,我们就在湖边散步闲聊。

我跟李潼开始认识就有一见钟情的感觉,当时闪过一个念头,这人可能是我未来的丈夫。从日月潭回来我们继续联络,那时我住在宜兰,他住在罗东,见面很方便。我们在一起并不是很热烈的那一种,而是很安全实在的感觉。那时我们都到了适婚年龄,认识半年后,就计划结婚,好像天意安排,一切都很顺利。

李潼2004年因癌症过世,到今年已经第十年了,那时很黏李潼的小儿子才12岁,当时活泼好动,现在已经在当兵,学产品设计的青春男儿。长子以诚2012年完成李潼作品研究的硕士论文,题目是《少年小说文学空间类型与想象——以李潼宜兰书写为例》,这是李潼作品研究的第38篇博硕士论文,我想以诚这篇论文,应该是李潼最开心也最安慰的吧。

与李潼结婚后,从买第一栋房子,到孩子陆续出生、照顾、教育的过程,对职业妇女来说是忙得不可开交。我不太过问李潼写作的事,没想到李潼走后,正好在我退休的那一年,却接替了李潼作品出版的工作。

李潼作品的文类有多种,少年小说、散文、童话等,出版成书大约有75种;他的书因为绝版又再出版很多,有133本,以少年小说居多。出版李潼的书是希望读者能再看到他的好书。

李潼的本名是赖西安,地名西安的附近是潼关,李是母姓,所以是李潼;李潼与“儿童”的闽南语发音接近,或许是提醒他要为儿童写作吧。

他最喜欢的两件事,是写作与小孩,为儿童写作是天性使然,李潼12岁时父亲过世,有一段辛苦的少年时期,他说,为儿童写作是陪伴少年,其实也是安慰自己。

李潼出生在花莲,高中时搬家到台中,童年、少年时期在花莲度过。李潼说,他在花莲的生活经验,山水的险峻和秀丽是他写作的重要源头与素材。以花莲为文学场景有四本少年小说:《神秘谷》、《我们的秘魔岩》、《寻找中央山脉的弟兄》、《白莲社板仔店》,这几本书都很有在地的特色。

李潼后来定居在罗东近三十年。宜兰土地是黏人的,因为地缘的关系,他的作品一半以上以兰阳为背景,李潼的文学地图遍及宜兰,在地作家写身边的人、事,这是最自然不过的。

他的作品从高山《太平山情事》到海洋《蔚蓝的太平洋日记》,《望天丘》的场景是罗东运动公园望天丘、三星乡拱照村、苏澳、南方澳。《顺风耳的新香炉》故事场景在虔诚信仰妈祖的渔村南方澳。《少年噶玛兰》的主角潘新格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了解自己的族群,重新认识自己;故事场景发生在冬山河、草岭古道等地。《博士、布都与我》的族群故事发生在南澳;《天鹰翱翔》遥控飞机大赛的场景在罗东溪干涸的河床。

当一位专业作家的李潼很有专业精神,他用钢笔在专用稿纸上写作,他的书房是“蓬莱碾字坊”。李潼不用电脑,因为当时电脑并不流行,后来电脑很普遍,但他已习惯用钢笔写作,这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奇迹。

因为出版李潼的作品,重新翻看手稿,过去的生活像黑白影片一幕幕重新放映;过去的日子因为工作忙碌,就像是快进影片,如今我才细细把过去又重活了一回。

李潼,本名赖西安,1953年生于台湾花莲,2004年12月20日过世。台湾政治大学毕业,曾任教师,1989年起专事写作,着力于少年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多篇选入教材;译为英文、日文、韩文、德文等;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舞台剧、动画影片等。著有《台湾的儿女》系列、《望天丘》、《蔚蓝的太平洋日记》等七十余种。1970年代投入校园民歌创作,以本名发表歌词百余首,其中《月琴》、《庙会》、《散场电影》等迄今仍脍炙人口。曾获台湾“国家文艺奖”、时报文学奖、洪醒夫小说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多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