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五米四镬

时间:2024-05-04

■杨仲文

上海天气是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分得邪气(很)清。近年来全球变暖,上海冬天呒没几日天冷到零下,落两场雪也是意思意思,小囡括括拢来堆只小雪人也勉强。倒是夏天还是有点热,卅八度以上个高温预警总归要发表两趟,走勒马路啷太阳底下辣豁豁,只想快点寻地方孵脱一歇空调……每到迭个辰光,我就会想起十分敬仰个一位老师。勿是讲嘛,人老了眼门前事体转个身一歇歇就忘记光,小辰光个事体倒记得来得牢。恐怕也勿完全迭能(这样),因为近抢把(近来)网啷厢“歧视”两个字火火烫,“关键词”点进去宏文是一篇又一篇看也来勿及。

歧视初级阶段是“看勿起”,社会中一群人拥有个软实力、硬实力超过了另一群人,如果勿能文明理性对待,就会得自然而然看勿起人家。种种原因“看勿起”恶化到偏见,就产生了歧视,甚至是鄙视。

记得屋里厢老长辈活了嗨辰光讲过,当年跟了大人去北京,个爷(父亲)还是到“新衙门”里去做官,民国初期政府机构畀北京班遗老遗少称作“新衙门”。北京人背后头就称阿拉“南蛮子”,伊也畀北京胡同里小囡当面骂作“小蛮子”。要晓得“蛮子”迭个叫法还是元朝辰光遗留落来,可见歧视是长期积累个社会不良现象,生命力顽强,彻底消除要花点力气搭辰光。

近代上海发展速度全国第一,亚洲也好算算,搿就有了资本看勿起外地人,称伊拉“乡下人”,勿文明点还叫人家“乡下阿屈死”,正好畀修女嬷嬷听见,就讲:“小姑娘哪能好嘴巴介恘(秋音,品行不端),畀人家晓得是阿拉天主堂街小学个学生仔几化难听。”结果修女拿红墨水勒(在)伊嘴巴啷画只红圈圈!放学回到屋里奶妈用香肥皂汏了半日天也汏勿干净。

讲到歧视,上海人过去对苏北人个偏见顶大。其实交关(很)呒么道理。唐诗有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迭辰光扬州老里八早就已经是中国南方繁华大都市之一。上海呢,一个小得一咪咪个渔村而已,应该是人家苏北人看勿看得起上海人的问题,或许当时上海实在忒小了,小到人家一眼也勿一定看得见呢。

现在查得到个资料,1920年日本军部有份秘密报告,认为“苏南人思维敏捷但是性格懦弱。苏北人穷困,性格更加贴近山东人,朴实讲义气,吃得起苦,且苏北自古出武将,苏北人更有骨气……”因为一百年前头,日本侵略、统治中国个野心就勒拉一些军人当中甚嚣尘上,当年军部勿断秘密派出间谍来中国各地,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调查中国各地风土人情,编撰各省兵要地志。因此日本军部早就对中国各省人性格作过深入剖析,今朝看来也算中肯客观,有相当个参考价值。上海人歧视苏北人啊是一眼也呒没道理?

就上海地区来讲,历史上连年战乱纷争,天灾人祸,一批又一批江苏北部个劳苦大众纷纷南下到上海来讨生活。迭些新移民大多缺文化少技能,只好做做出苦力个生活(职业、工作),过去上海人讲“扬州师傅三把刀——剃头刀、扦脚刀、皮匠刀”,就是写照。当年有份正当职业能够糊口已经是相当勿错了,有些生活十分贫困,的确是处于社会最底层。前浪立牢脚了帮后浪,亲帮亲穷帮穷,苏北来个移民就逐渐聚居在居住条件较差个片区,有些人连简房陋屋也住勿起,只好一家门蹲蹲“草棚棚、滚地龙”。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下大力气整顿改造,迭些片区的居住困顿得到了大大改善,现在“草棚棚、滚地龙”只有历史博物馆里才看得到了。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苏北籍移民在上海总人口当中曾经高达百分之四十!人数虽然众多,但是软硬实力确实勿及其他地区来的移民。应该讲,勇于反思,直面自我,苏北籍移民的确存在一些群体本身的问题:例如或多或少有眼思维比较简单化,性格多少情绪化,行为容易暴力化。过去还拿当地(农村)沿袭的村规民约直接应用到上海来。当然勿应该全盘否定迭些村规民约,因为其中有勿少也是合理个社会公序良俗。迭种情况尤其以苏北籍移民集居之处为甚,搿就必定同上海的居民习俗、现代化的法律法规发生矛盾,自然使得一般上海人从看勿起发展到偏见。改变观念勿及时勿到位,勿是按照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既阻碍了族群融合进上海的进步潮流,又使得种种偏见越加偏激,来回折腾之后就形成了歧视。过去苏北籍移民聚居地,例如普陀区“药水弄”、虹口区“虹镇老街”几处地方侪被贬称为“江北窠”,一声“江北人”里厢又有多少粗暴的鄙视成分在其中(的确是一种语言暴力)。当年“江北窠里出来个”,无论谋职还是通婚都会受到不平等待遇!就迭点来讲,对上海迭座移民城市个社会凝聚力是严重个负能量。俱往矣,今朝大不同了,社会进步,文明提高,再也呒没人好公开表示迭种歧视了。

钱家塘虽然北面有只弄堂出口勒拉淮海路“伟达饭店”(旧称)边啷,过去26路无轨电车车站头背后,应该也算“上只角”了。但是钱家塘里个通用世界语是“苏北话”,尤其小囡学闲话快,勿管屋里祖籍啥场化,弄堂里奔来奔去团勒一堆侪是清脆个“江北”童音,屋里大人管也管勿牢。不过回到屋里厢,该讲啥地方闲话就讲啥地方闲话,勿是“江北人”,勒屋里满口“江北闲话”,轻者受斥责,重者吃生活(挨打)。可见当年上海人对“江北人”个歧视有多严重。

前头我提到迭位十分敬仰个老师就住了钱家塘里厢,教个学堂就勒拉“辣斐德路”(复兴中路),走过南昌路从另外一个片区穿过“小桃园弄”就是。伊是扬州人,苏北闲话口音交关重,教语文个,尤其听伊读起古文来,拖字行腔是刮辣松脆的“江北话”。

记得开学第一课,老师自我介绍叫“顾篪(迟音)”,讲“自家是只竹林里个老虎,披了张皮。茂林修竹,这种老虎顶多像只猫儿大小,不然何以在茂密的竹林里自如穿行呢”。大家听了有趣,一帮小囡就哄笑了起来……老师又说:“吾讲得有没有道理将来有待于你们当中热爱生物学考古学的同学去考证了。”不知是老师的扬州口音重还是他的习惯使然,我听来听去总归认为伊讲“我”字是读作“吾”,迭点我也是印象交关深刻。

长大一点,晓得老师讲个“篪”字勿是一种“竹林里个小老虎”。因为读到郦道元《水经注》里讲:“篪”是湘水山上一种竹子,大概竹子身上个斑斓花纹像老虎皮个样子。《诗经·小雅》里也有句“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埙是一种陶制乐器,篪是竹制乐器,实梗讲起来顾老师屋里厢是兄弟排行第二也有可能。前两年南京东路民族乐器厂摆出过埙来卖,矮墩墩、圆笃笃像只胖茄子,有几只洞洞眼勒肚皮啷,手指头揿牢可以呜呜吁吁吹出声调来。大概识货个人少,一趟处理靠十只一淘去比隔壁茶叶庄个“宜兴紫砂茶壶”便宜交关,我统统买转来摆勒做装饰,有两只还带到美国去。至于“篪”就只有博物馆国画里看了瞎猜猜,应该是失传了交关可惜。一个勿大常见个“篪”字记得介牢,是因为顾老师拿字拆开了当故事讲畀小学生听,“竹林里个老虎披张皮”几化好记,迭个识字方法有效应该提倡,就是对老师要求高,肚皮里要有点墨水才来事(胜任)。迭个过去是读书人基本功,落第举子全国高考差点分数随随便便摆只测字摊好饿勿煞。今朝电脑里敲敲蛮便当,以至于提起支笔来千斤重,勿要讲笔画多勿常见个字,就是一点常用字也写勿来了,样样侪靠人工智能是退步,童子功还是要重视。

讲到童子功,小囡啊里晓得知识传授是延续一个民族的命脉所在,只是畀屋里一帮大人逼、嚇、哄、骗之下坐了课堂里,尤其上古文课,一众千古经典文章,小学生仔有啥个心思去深究其中个象征意义,也呒没可能去引起啥个联想,要勿是跟牢老师大声吟诵早就昏昏入睡了。

今朝底已经呒没几个人会得吟诵古文了,电视里主持人慷慨激昂:“将进酒……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迭个只是朗诵而已,古人勿是实梗读法。朗诵是话剧诞生之后带来个,中国话剧是最早一批日本留学生文艺先锋照搬转来个,受到古希腊戏剧个延续,同吟诵差了远开八只脚。以前看过前辈们演出话剧《屈原》,其中有段蛮长个台词,是屈原“写”个一篇《橘颂》,台上演员读起来也只是朗诵勿是吟诵。我一直心里想:迭个剧本是郭沫若先生个大作,写得实在好,我顶佩服先生写个几部历史剧。奇怪伊哪能勿对演员提出要求,迭篇《橘颂》应该吟诵而勿能朗诵。几位前辈们戏演得丝丝入扣,台上布景简单古朴,道具用了交关竹器,屈原是楚国人,今朝是湖北省地盘,当地盛产竹子,用作道具是复古也是艺术风格;服装是麻做个,因为古代中国只产丝、麻,勿出棉花,宽袍大袖,交关考究。样样侪穿越回去了,就是文人读书用现代朗诵,啊是同迭部优秀历史剧有眼格格不入。

吟诵古文必定是摇头晃脑击节三叹,否则寻勿着感觉。吟诵又必定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地方言歌之吟之。因为古辰光还呒没出现大一统国语普通话,各地读书人照牢老师吟诵个方言一代一代传落去。听过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吟诵古文录音,伊是用常州闲话吟诵,抑扬顿挫吚吚呜呜十分有趣,勿好笑出来,碰巧我个丈母娘也是常州正素巷出来,同赵先生是隔壁邻舍,老太太边啷讲:“小辰光就是迭能念书。”

顾篪老师吟诵古文用个是正宗扬州方言,课堂里批小鬼就觉着交关好白相,阿会当桩正经事体。尤其顾老师读脱一段停下来讲:“吾来讲把俚们听啊……”迭句话搭头(口头语)就畀阿拉学着了,有讲呒讲一句扬州闲话:“吾来讲把俚们听啊!”钱家塘里批小鬼传开了,也是有事体呒没事体侪要讲一声,然后是一片哄笑。里厢就分明夹杂着对“苏北人”个偏见,现在想想真是勿应该!

小人精力旺盛,会得从交关厌气个事体里寻找乐趣,迭个就叫童趣吧。课堂啷跟牢顾老师用扬州话吟诵古文辰光长了,搿批小鬼难为伊拉去理解古人“咨嗟想慕,托之语言,寄之歌咏”个雅事,读法读法学扬州方言呒没劲了,一趟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拔直了喉咙唱山歌,搿批小鬼听得顾老师用扬州话吟诵的“寤寐思服”四个字,听起来就像“五米四镬”!搿记来劲了,“五粒米放勒四只镬子里烧饭”,搿个是几化好白相个事体啊!就此班啷厢帮顾老师起个绰号“五米四镬”,而且要用正宗扬州闲话来讲。

顾篪老师啊,请侬原谅,阿拉迭帮小鬼当年真是情窦未开,啊里搭体会得到想女人想得床啷厢翻来覆去半半六十日睏勿着觉个事体呢?勿好忒怪小人啊,肚皮里呒肚肠个呢。

后来有桩事体发生了,迭桩事体使得阿拉大家服服帖帖,顾老师赢得了全班个尊敬!

当年上学条路啷有爿中药店叫“种德堂国药号”,每年到热天辰光,就会得门口头摆张方台子,上头铺块白布,摆了一台子个时疫药畀大家随便拿。其中有“痧药水”“十滴水”“藿香正气丸”“诸葛行军散”,还有“仁丹”之类,是今朝底个“爱心活动”了。忘记脱啥事体了,我同两个同学“行东道”(打赌)——迭个“行”字是老派上海闲话,发“银行”个“行”音。“行”有“付与”个意思,现在大家侪讲“横东道”,迭个“横”字勿知应该哪能写,只好就音造字,如果讲“行东道”晓得个人倒蛮少了。几个“行东道”们讲定:啥人输脱要吃“种德堂”迭只台子啷三瓶“痧药水”,勿好赖!结果我输脱,勒几个同学监督下拿三瓶“痧药水”硬了头皮捏了鼻头一记头统统吃下去。虽然“痧药水”瓶头交关小,一口气就好硬吞下去,但是味道又麻又苦交关难吃,连吃三瓶下去,胃里烧得难过煞。第二天肯定有同学当了小小信息员,迭桩事体就畀顾老师晓得了。

顾老师是“级任老师”,现在叫班主任,主任明明是个官职,我总归觉得摆了老师头啷勿合适,有失师道尊严。顾老师呒没板起面孔严肃来西教训阿拉,而是上课辰光教了一句成语:“童牛之牿”。伊讲:“吾讲把俚们听啊,小牛头上长出角来了,觉得很稀奇,好玩哪,就东触触西撞撞,到处乱撞就要撞伤人,弄得不好也会把自己的嫩角撞伤。农人就会用一副木枷给小牛戴在角上,防止小牛撞人闯祸,也怕牠撞伤了新生的嫩角。这个成语呢就叫作‘童牛之牿’。“俚们可记清楚了,这个‘牿’字是牛字旁的,是专门给牛用的枷锁。另外一个梏字也念‘固’,是木字旁,这是用来约束人的用木头做的手铐。用途不一样写法也不一样,分不清人和牛写白字了要把(苏北话:给)人家笑话。”

话锋一转,顾老师进入主题,讲:“‘种德堂国药号’的店招是有意义的,明朝有位读书人讲过:‘平民种德施惠,是无位之公卿。’一个平民老百姓多行善事广布恩德于人,比有职位的官员更受到尊敬。天热了免费供应时疫药品是种德的善行,你们要尊敬人家。是药三分毒,有病也不能一口气连喝三瓶下去,尤其是俚们小孩子要伤肠胃的,这个不是好玩的。没有病去喝掉三瓶,暴殄天物,既是浪费又不利自己身体,像不像小牛用角乱顶乱撞啊?”

顾老师最后语重心长地讲:“俚们年纪小,这个成语可学懂了?明白‘童牛之牿’的道理了,以后要分清‘当为’和‘不当为’,做一个有为青年啊。”

迭堂课,底下头再愚钝顽劣个“童牛”也应该畀顾老师的拳拳之心谆谆教导彻底感动了,从此以后就再也呒没人背后头叫顾老师“五米四镬”了。

顾老师个教诲影响了我一生一世,长大了进一步认识到“童牛之牿”迭句成语是对人警喻,是“止恶于萌”个意思,拿任何恶念消除在萌芽状态,“妥为规正,止健有方(易经)”,对于一个人的道德和智慧的蓄养来讲,是何等重要。遏恶防邪,儆戒未然,对阿拉大牛老牛来讲比小牛角啷根横木更加来得重要!

歧视当然是一种恶性恶念,消除歧视是社会向平等转型的一种积极必要的风气,当社会的成员人人都拥有了工作、技能、知识、财力等等基础上的平权之后,是可见的消除了偏见、成见和歧视。对于歧视的消除还得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提升,自信自立自强。顾篪老师学富斗车,诲人不倦,迭方面做出了杰出个榜样,学生敬仰一世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