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童孟侯
没我什么事儿……
文/童孟侯
我很想学学古词创作,那是戴着镣铐跳舞,别有一番情趣。
可是我听说几个网友早就发明了“宋词密码”,容易得很:只要随机挑选几个数字,把表中对应的词组进行排序,一首古词就出现了。请看“密码”软件为人代劳的《清平乐·圆周率》:“回首明月,悠悠心事空,西湖何事寂寞中,风吹斜阳匆匆。芳草平生斜阳,风吹寂寞今日,一枝富贵年年,断肠长安不知。”呵呵,这就是“自动作词机”创作的古词,虽不走心,倒也像模像样。
倘若我不想学写古词而想学写有韵律有平仄的古诗呢?网上也有帮手,“古典诗词撰写器”是也。它绝对听从指挥,根本用不着我“手工创作”,三下五除二,成了。要是我自己创作一首古诗古词,推敲来推敲去,反复折腾,没个两三天哪成?自动撰写器分分秒秒就把一首七律或者五绝搞定,砸碎了一切“镣铐”!
学写古典诗词,看来没我什么事儿。
我很想学学国画,毕竟是国粹,那种写意是西洋画很难表达的。
可是我听说有位国画大师姓范,近年来已经开始流水创作了:要画相同题材的几十幅国画(比如都画钟馗),他就先把宣纸挂到墙上,然后每一张都画一个钟馗的脑袋,其它身体衣服鞋帽什么的则由雇工来完成。没几天,他的几十幅国画出手了,每一张都有他的签名和印章,每一张都赚大钱。
范大师已经有足够名气,也有了足够钞票,干嘛辛辛苦苦站到流水线上?那是“富士康”的农民工没辙才干的活儿。不不,您不明白,范老人家还不是为了推动流水线国画的进程,免得初学者想画画不像,要挂挂不出,欲卖卖不掉……
学国画,看来也没我什么事儿。
上几期我在我的“童言”专栏里说我写过长篇小说《一个吧女和七个水手》,其实我还写过一部叫《男人船 女人村》的长篇,都是写航海和海员的。责任编辑跟我说过:你不妨再写一本,海洋三部曲可成一套。
上个月我总算想通了,开始构思第三本,书名都起好了,叫《载情船》。
可是,我忽然得知网上已经有了“小说写作软件”,它会为写小说的人提供自动化服务。自动化明白吗?就是它动,我不动。我只要弄个基本的小说大纲,39种随机生成的功能便开始运作,首先进行海量的素材搜索和组织,然后写出曲折的发展情节,直到“后记”,都由写作软件来完成。这玩意儿有个光荣称号,叫“小说创作大师”!
“小说创作大师”天天在网上坐镇,我还瞎折腾个啥?看来,在长篇小说这块地儿,我得给自动化小说家挪挪窝了,已经没我什么事儿。
我后悔当年为什么去写那两本长篇小说,一本写了一年半,两本写了三年,还要用稿纸抄写工整,然后挂号寄到出版社。要是熬到现在写,那该多棒!让“小说写作软件”代劳,写一本长篇一个星期足够了,写完了,往键盘上这么一点,文章就飞到出版社邮箱里去啦。
我是搞过新闻报道的,倘若现在不写长篇小说想搞搞新闻写作能行吗?行是行的,但是新华社已经启用机器人“快笔小新”来写新闻,机器人先是数据采集,然后数据加工,然后自动写稿,然后编辑签发……我还是站一边儿去吧。
我很想学学摄影创作,印象中入门方便,说穿了,拍照谁不会?
于是,我就跟着一个70人的摄影家协会采风团到伊朗去。一到景点,摄影家们立刻掏出40多架“大炮”(像扛起火箭筒似的),立刻架起30多个三脚架,咔嚓咔嚓起来,吓得当地居民抱头而逃,吓得我不敢把我的傻瓜G12掏出来。
搞摄影创作,看来没我什么事儿,我这模样在摄影家堆里臊不臊啊?转念一忖:不搞摄影创作,拍拍风景照总可以吧?随便拍拍。
于是,我就跟着退休工人旅游团出境旅游去。大巴一停,没料到多位大娘大叔脖子上都挂着两台高级照相机,整个儿搞摄影创作的范儿!一台相机调到运动状态,专门抓拍;一台主要拍景点,慢拍。也是咔嚓咔嚓的,也是吓到外国宝宝了。一个行程下来,一位退休大娘起码拍它1500张到2000张照片!
他们不是专业的,干嘛拍得比摄影家更来劲儿?难道要开摄影个展?难道要参加摄影大奖赛?难道要拿到报刊杂志上去发表?不不,可能性都不大。那么大娘大叔把几千张照片都印出来自己欣赏吗?也不是。当他们把蓝色的SD片拿到摄影社去,营业员立马明白了,头疼的日子终于来临——大娘大叔叫营业员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倒腾,从2000张中挑出20张,然后付下20元,吩咐印出照片来。印完了夹到透明小本子里,亲朋好友来了,让他们欣赏,当然自己也欣赏。
有位摄影评论家说:中国的摄影缺少内心的摄影,这一方面和体制有关,另一方面和摄影群体的文化底蕴有关。总是在现实光影表象中自娱自乐,迷失在无色无味的躯壳中不可自拔,惯性的驱使,墨守成规,导致人格的缺失……
哪儿啊?我觉得大娘大叔人格挺健全的,自娱自乐挺快乐的。我看过大叔大娘们的照片,说实在的,比我拍的强多了。
非专业的都能拍出这么美丽的照片,看来,这一领域也没我什么事儿。
从此以后,外出旅游我不再带照相机了,看见好的景致,偷偷摸摸用手机拍上几张照片,赶紧把手机塞进裤兜儿,我可不想暴露我的寒碜。
日子久了,我终于打听到摄影方面的特别窍门:如果拍出来的照片很一般,是可以回家用美图修修……哦,写错了,是“美图秀秀”。也可以在电脑上用“光影魔术手”,也就是说给照片变魔术,加边框,添颜色,除皱纹,减黑斑……随心所欲。
除了这些绝技,还有一门叫嫁接,就像把苹果枝儿嫁接到梨树上,创造出苹果梨那样儿。比如说只拍到青藏铁路的画面,背景没有布达拉宫。没关系,可以从别的图库里找一张布达拉宫嫁接上去,一张完美的照片就诞生了。
当然啦,拍下青藏铁路上奔驰的火车,最好不要在画面上嫁接藏羚羊,尽管意图是好的,歌颂新时代,莺歌又燕舞,青藏铁路通了,藏羚羊都忍不住前来捧场……可那藏羚羊稍微有一点动静就会跑,更别说是轰隆轰隆的火车。
有人说:照相机自从有了数码,没了胶卷,摄影创作也就完蛋了。我却觉得自从有了数码,摄影创作更完美了。如今,什么摄影奇迹不能创造?上海摄影界的老法师杨元昌,他的成名作《师徒》《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还是胶片的,还是黑白的,过时啦!
过去参加摄影比赛,甭自我夸奖,闲话少说,把胶卷的底片寄到评委会去,是凡动过手脚的立刻扔进纸篓去。如今没了胶卷,把经过“美图秀秀”的美图发过去,谁知道谁是谁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