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产动画——致梦想,致良心,致未来

时间:2024-05-04

文/本刊记者 刘莉娜

国产动画——致梦想,致良心,致未来

文/本刊记者刘莉娜

7月的国产电影市场之跌宕起伏,就连业内人士都大呼“本身就是一部情节曲折的大片”:从《道士下山》到《小时代》再到《栀子花开》,一方面网络上“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讨伐之声不绝于耳,一方面各大影院的排片和票房却不为所动,全线飘红。按照通常的剧情发展,同档期的其他国产影片,至多只能换来业内同行深怀同情地些许保护和所谓文化精英们“卓尔不群”的赞美,并无益于市场意义上的产业抗衡。然而随后的一部《大圣归来》却如黑马奔腾,完成了口碑和票房上的双重逆袭,并由此形成了现象级的讨论和思考。事实上,此片上映的头一周基本排片都在上午十点档和下午三点档,摆明了是拿来应付暑假在家的孩子和带孩子的老人的。然而随着一周里口碑的飙升和朋友圈里的“刷屏”效应,第二周开始就马上排出了一天6场的规模来——众所周知,各大院线的排片密度都有复杂的商业因素左右其中,而纯靠“民间”口碑和热血观众们的购票需求就能反过来影响排片的,《大圣归来》也算是“前无古人”了。所以最终国产动画片《大圣归来》悍然打破了由《功夫熊猫2》保持了4年之久的“动画片影史票房纪录”,成为影史上第一部单部票房过“一亿美元”的国产动画片,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以为“大圣”已是高潮,没想到却是前奏。紧接而来的真人动画《捉妖记》更是甫一点映就好评如潮、座无虚席,上映10天就达到了票房累积约13.99亿的惊爆记录,不仅超越了《泰囧》的“华语片最高”,甚至正式超过“卡神”詹姆斯·卡梅隆的巨作《阿凡达》(13.82亿),跃居内地影史票房第五位。截止至8 月8日22点左右,国产片最高票房纪录再度被《捉妖记》刷新,华语电影首部破20亿巨制强势诞生。当日下午三点左右,《捉妖记》以19.81亿的票房成绩顺利超过《变形金刚4》,直达内地影史票房榜眼,距离冠军《速度与激情7》仅一步之遥。自7月16日上映24天以来,《捉妖记》以5500万观影人次连续24天蝉联当日票房冠军,除此之外,《捉妖记》还刷新了华语片领域的“首日、单日、首周及单周”四项票房纪录,这也已创华语之最。有意思的是,在《捉妖记》将《泰囧》超越之后,“囧系列”灵魂人物徐峥却大方地制作了一款恭贺《捉妖记》问鼎票房冠军的海报,上面有《捉妖记》男一号“胡巴”与徐峥的各类互动造型,以表示徐峥对《捉妖记》登顶华语票房冠军的诚心祝贺。对于徐峥的这一举动,《捉妖记》的出品人、制片人江志强也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表达了对前者的谢意,他表示:“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今天(冠军)是捉妖记,明天可能就是《港囧》!”

一时间,两部国产动画的成功如一剂强心针,让媒体和观众都重新“燃”了起来,“国产动画迎来春天”“国产动画的顶峰之作”等等的赞颂不绝于耳。然而“春天”之外总有秋冬,“顶峰”之下皆是险谷,要想国产动画真正脱离“低幼喧嚣”的低迷状态,重振早年雄风,甚至“走得出去”,能够输出中国的主流价值观,达到让世界认可的制作水平,也许我们还差一步之遥。

致梦想——“大圣”遇到了“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

据说大部分人去看《大圣归来》的心情历程是这样的:

神马?《大圣归来》是个啥……

神马?怎么又改编《西游记》啊……

好吧,有陈洁仪我点进去看一下。

这个画面构图不错啊。

这个场景建模很精细啊。

这个配音居然不违和。

这个歌很好听啊。

神马!配音居然是童自荣。

神马!作曲居然是黄英华。

然后大家就坐到了电影院里,和隔壁座那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一起看到哭。

网络上的“自来水”(自愿来点赞的水军)解释自己为什么激动时通常这么比喻:自家孩子体弱多病,从小就受隔壁身强体壮的欧美日韩孩子欺凌,直到有一天,你的孩子突然骨骼伸展,变得身形挺拔英气逼人,你不会涕泗横流的吗?这么直白地比喻有点窘迫,但国产电影的大银幕上这么多年始终疲软无力,当我们终于寻回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国产英雄”,广大观众即使是爱之切地“拔高”了些,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如知名公众号“严肃八卦”所言:安利《大圣归来》的理由,就是爱与正义!还有……梦想。所以即使《大圣归来》的情节还是有些不够丰满和成熟,然而“低口碑国产电影一亿一亿地坑蒙拐骗的时候,来了一个认真热血的电影,大家都是一秒钟开启超级护犊子心态”。从这个意义上,《大圣归来》不能说照亮中国动画电影的道路,但的确让许多人看到了一道曙光——国产动画已经睡了十几年,如今醒了。就像齐天大圣,即使五指山下五百年,抖擞一下威风,依旧山崩地裂。于是难免就生出希望来,觉得那个说了很久的“国产动漫的春天”这次真的来了。

对此,导演田晓鹏心思敞亮,对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溢美之词,他一直表现得“诚惶诚恐”,直言其实这部电影对于他最初的意义,只是看到自家儿子整天抱着“奥特曼”之后的“心头一热”:“我就是做动画的,怎么还能让儿子去看别人的东西呢!”然而恐怕田晓鹏自己也没有想到,为了那一热,之后要付出8年的艰辛——电影经历了4年筹备,4年制作,时间跨度太久,以至于为片中“混沌”一角配音的童自荣老先生已经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为这部电影配过音了。而有迹可循的记录是,《大圣归来》的官方微博注册于2012年,其后3年间只断断续续发过12条微博,直到今年1月12日,官微发了一条影片在柏林电影节展映的预告片,算是正式启动了宣传。而就在这条微博下,有人不屑地回应:怎么还是西游记?

据说刚开始筹备电影时,田晓鹏所能想到的最好反馈不过是“大家觉得还能看下去,别骂得特别惨”,票房则“没太敢想,刚开始做的时候觉得就一千多万吧”。随着电影市场水涨船高,“有声音说能过亿就很不错了,但自己还是没太敢想”。如今票房破了8亿,田晓鹏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有点儿惭愧”。在不止一次的采访中,他提到自己觉得“片子做得一般”,票房好是“搭了大家对国产动画感情的顺风车”,是观众对羸弱的“自家孩子”的怜惜与偏爱。但其实自家孩子并非天生体弱——有那么一个年代,全世界动画人都向中国取经。远的不说,就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当年甫一问世就震惊了国际动画界,“让水墨画动起来”这一被列为“国家机密”的技术至今也是世界动画领域中难以被超越的高峰。然而今天距《小蝌蚪找妈妈》已然半个世纪,中国动画早已丢失了自己的风格,沦为大众习惯性笑柄。不过还好我们有《西游记》,这个中国最古老最强大的“梦工场”,它的想象力被后人榨取了千年,至今仍然取不尽用不竭。因此当一部技术水准向国际看齐、目标观众兼顾老少男女、以解构的传统故事和3D视觉效果呈现的当代国产商业动画大片出现时,“大圣”脱胎换骨、涅槃重生,“归来”也被寄予了国漫忍辱负重、东山再起的意义——正如《大圣归来》官方海报上醒目位置的那句话,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

其实冷静观片,《大圣归来》也不是没有瑕疵的,豆瓣上就有相当专业的观众指出,影片诸多画面有着参差不齐的质量,“比如一些毛发的特写如同没有渲染,反派手掌的纹理贴图模糊不堪,一些岩石与木料居然可以看到多边形的边缘,尤其是有一个爆炸的场面,画面前景的栅栏剪影简直简陋。”但尽管如此,业内外人士普遍认同的是,《大圣归来》画面的总体质量仍然超越同类电影一大截,堪称业界良心,比如影片中的场景具有明显的设计美感,而不是搭建好场景,把人物扔进场景中,再挑一个不错的角度进行拍摄这么简单;另外,很多美轮美奂的场景只出现了不到10秒,这种看似浪费的手笔就像是精心挑选的袖扣一般——确实没什么实际作用,却是主人精致品位的体现。“尤其是植物与光影效果,若是改变了卡通的色彩与比例,再稍微努力一下简直可以用到真人电影中。”而创作团队对于“细节”的追求也是近年来国产动画中难能可贵的,比如孙悟空作为一只猴子,你会看到它怒时显露兽的本能龇牙嘶吼,坐时永远是垂着前肢蹲坐,而即使是面部表情拟人化处理了,露出来的那一双猴脚也没有忘记处理成五指分明的“爪”而不是穿着靴子的“脚”。网上更有“细节控”网友激动地指出,“混沌”这种怪兽出自于《山海经》,自古只有配图却没有运动特征,主创却在“混沌”身上加入了环节动物运动时的抽动感,极大的增加了真实性;另外小和尚江流儿在出场时是个光头,结尾时已经长出了一茬毛绒绒的寸发,这点便可以看到主创们是“有梦想”的。

说到“梦想”,这里还有个暖心的外围故事。制作方在“自己做的梦爬着也要实现”地经历完“八年磨一剑”的艰辛之后,忽然就搞了个“众筹”,筹集了700多万,“都是宣传资金,制作资金的各种投资都拉完了”。而说起来目的也是好梦幻的:该片出品人、高路动画CEO路伟表示,《大圣归来》众筹的初衷,是想给孩子们送一个特殊的礼物,“那就是投资人不署自己的名字,只署孩子的名字。这样等多年以后孩子们长大,他们会发现,哦,原来我在很多年以前就投资过一部很棒的电影。”所以这次众筹的标准是“10万元给署名”,但有的家庭有两个三个孩子,所以一口气打过来好几十万元:“以孩子的名义投资拍一部电影,大家都觉得这个事情特别有意义”,以至于最初制作方的预设是最多100万,没想到吸引了80多个家庭的参与,筹集了700万,直到活动结束还有新的家庭想要加入进来。而影片上了大屏幕之后,片尾真的出现了好多小朋友的名字,括号里写着年龄,想必那些孩子们不用等长大就已经自豪感满满了吧——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么。而导演田晓鹏,他几乎不在任何的采访里谈“梦想”、打“情怀”牌,但是他为“大圣”写了一首主题歌里这样唱:若是遇见从前的我,请带他回来。

致梦想。

致良心——《捉妖记》刷新票房:不靠“妖术”靠“走心”

与《大圣归来》的精神力碾压不同,真人动画《捉妖记》光靠一众萌系妖怪的视觉效果,就俘虏了大批的“妇女儿童”——而她们正是电影市场的票房主力军。影片用一个人类保护小妖的简单故事,表达了人妖皆有善恶,只要向善便可以和谐共处的主题。光明的基调令观者获得轻松之感,而各司一面、性格单纯的人物也更容易在简化的故事空间中快速建立起形象。喜剧套路贯穿始终,直接用笑声填补单薄剧情行进中的空白。最重要的是,《捉妖记》用精良的CG技术创作出质感真实的“妖”,“萌态”审美特性准确匹配大众流行审美,与真人演员之间的无缝配合,更是突破了国产电影的技术上限。应该说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动画效果,是这部片子攻陷市场的最大法宝。

公允的说,即使是在传说中的“国产片保护月”——当然这种说法从来没有得到官方承认——《捉妖记》的存在依然是略显尴尬的:前有《小时代4》和《栀子花开》,把粉丝营销作到了极致;后有《大圣归来》和《煎饼侠》,靠自身的口碑爆棚硬是逆转了院线排片不算,“热血”和“情怀”更是被说到不要再说;而作为一部有真人出演,于是情节并不能低幼到无下限的“动画”,即使有心想走儿童市场,难道还能斗得过《猪猪侠》和《喜羊羊》么?于是留给《捉妖记》的空间就小之又小了,不仅排片被动,连宣传也就剩下“特效”这一个梗可以说说,简直四面楚歌。然而现在我们都看到了结局,《捉妖记》就是靠着这唯一的一个梗,硬是以“值回票价”这一朴素的价值观杀出了一条血路,不仅赢得了口碑——“值回票价”应该是大众观影界的最高评价了吧,还刷新了国产动画从未到达的高度——“华语片票房冠军”。徐峥与“胡巴”的积极互动已经说明了一切,而票房连续超越《阿凡达》《复仇者联盟2》和《变形金刚4》三部引进大片,成为内地影史票房第二,这恐怕已经突破了很多本土电影人的想象。

事实上,《捉妖记》一度因为柯震东吸毒事件被迫换角重拍,原定贺岁档上映最终变为了暑期档。重拍不仅使1亿成本增加至3.5亿,并且补拍又耗时一个多月,导致后期特效是在上映前三个星期前才做完的,部分特效都来不及重新再做,需要把旧版镜头与新版拼起来。然而这部历经艰难的影片何以爆发出这样让人意想不到的威力?“M190电影网”的影评概括得简单直接却又精准到位:就是特效不五毛、主角有颜值、配角都出彩,而剧情——好的特效片就应该配上最简单走心的故事,《捉妖记》完美地做到了。对此,媒体人徐鹏远表示赞同,在他看来《捉妖记》的确是一部成功的商业作品,所有环节严格遵循电影工业的成熟标准:情节简明流畅、角色形象独特鲜明、价值观直接且符合大众意志、画面精良技术过硬。商业片观众并不需要深刻的文本价值,也不需要借助影片进行形而上的思辨,甚至连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都没有那么重要,他们进入影厅是去享受超现实的视觉冲击,也是为了体验一种被讲述的倾听快感。这二者必须同时实现,缺失任何一点都会形成好与坏的分道扬镳:没有精美的画面效果,电影的根本功能便丧失全无,简单的情节会被放大为幼稚,价值观的表达也变得苍白而可笑;故事讲得突兀拧巴或者干脆超越基本逻辑,那么一切炫目特技都会变为粗暴生硬的狂轰滥炸,观众不生出智商被质疑或者霸王硬上弓的羞辱感就已经阿弥陀佛了。华语大片之所以烂片频出,往往就因为偏废其一,有的干脆两手都不硬。

所以,即使对于一些较真的影迷而言,将“怪物史莱克之父”的头衔冠在《捉妖记》的导演许诚毅身上或许不够理直气壮,但谁都无法否认他在梦工厂的主力干将地位——换言之,他的业务水平绝对一流。也因此,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捉妖记》,特效与国外一流大片无异,大型场面没有国内部分特效“网游化”的弊端,在形象塑造上,大萌物胡巴尽管只有“wuba”两个音节的台词,却用生动的形象和水汪汪的眼神收割了无数颗少女心。而对于这一场“技术流的胜利”,导演许诚毅认为,这一切都归功于技术团队的“走心”——而本土团队在这之前的各种“五毛钱特效”,从来都不是输在能力上。在许诚毅看来,现在中国做动画、做特效的团队和好莱坞团队相比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我花了很多时间培训他们,相信他们如果有机会去美国工作,应该也不会比别人差。只不过他们这次是跟我合作,我是懂这些东西的,知道有时候只要多给两天时间,这个镜头就会做得很好。我也知道什么样的镜头不可能两天做好,必须要两个礼拜。但是他们不可能那么幸运,每次都遇到懂的人、每次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好。”许诚毅特别提到,在中国,片方去找特效公司,往往谈的内容很简单,“我给你多少钱,和多少时间”,这时候因为各种因素,中国团队的选择往往是“赶出来交货”。而如果是美国的团队,他们算一下在这个时间内不可能做好,那就不做。“他们的想法是,要是做出来的东西过不了自己这关,还不如不做;而现在中国还没有这个普遍的概念:好的东西值得花时间等待,而不只是花钱。”

在相对成熟的特效技术下,《捉妖记》讲的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井柏然在偶然的机会下生出了“妖王”胡巴,在二钱天师白百何的建议下,两人决定卖掉胡巴,然而经历了一次次磨难后,两人成为了胡巴的保护者,相互之间也产生了感情。影片的编剧是袁锦麟,他曾撰写过《宝贝计划》的剧本,《捉妖记》有点像是《宝贝计划》的古典版,也有很多类似的笑点。虽然故事很简单,但精品电影未必需要复杂的剧情。在许诚毅的代表作《怪物史莱克》中,一个长相突破审美下限的怪物凭借善良的本质得到了电影观众的喜爱,已经说明了人心比皮囊更珍贵的道理。在《捉妖记》里,井柏然对妖怪好友的心态转变,四钱天师姜武捉妖无数、却反被妖怪救了性命,这些其实都是没有显山露水的心灵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把这些明星聚集到一起的是被誉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独立发行人江志强。在电影圈疯狂追逐IP热的当下,他和团队却花了6年时间去打磨这样一个原创动画故事,更是在原主演柯震东涉毒后,二话不说追加投资,将柯震东的戏份由井柏然全部重拍,责任担当秒杀继续用房祖名镜头的《道士下山》和继续用柯震东镜头的《小时代4》。今天,这部用真心、耐心和责任心打造出的《捉妖记》创造了一系列崭新的票房奇迹,被冠以“国产动画的良心”,无论是否有观众们长期被“五毛特效+低幼傻缺”的国产动画伤透心后一朝扬眉吐气的“过誉”情绪在里头,但至少它告诉了大家,拍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也是可以不投机取巧,不撕心裂肺,不拿观众当傻子的。

致良心。

致未来——国产动画,“昙花一现”还是“里程标杆”

7月8月是动画片的黄金档期——暑期档,向来战场残酷,而今年仅7月一个月就杀出两匹国产动画的黑马,《大圣归来》的“燃”和《捉妖记》的“萌”大小通吃,几乎颠覆了“暑期档”这个有一定年龄局限性的档期。这也让不少观众表示质疑:没有一部好莱坞大片上映,7月成了“国产电影保护月”,成年人没的选也只好去看动画,所以国产动画此时创造出的高票房恐怕难以服众。

其实“国产电影保护月”的说法由来已久。尽管主管部门对此坚决予以否认,但“保护月”的时间却在越排越长,从贺岁档到暑期档,发展到今年,甚至基本实现了国产片对暑期档的垄断,几部此前预告将于暑期上映的好莱坞电影也不见踪影,这无疑从侧面坐实了某些猜测。当然,从2004年的《十面埋伏》开始,每当国产大片上映,就会出现为其保驾护航的“保护月”。但总体上,这种保护的作用十分有限,如果国产大片的质量和口碑不尽如人意,那么即使没有好莱坞大片可看,挑剔的观众也不会主动或更为频繁的走进电影院。比如在今年暑期的所谓“保护月”里,一些由国内大牌明星领衔的电影,不仅惨遭网民吐糟和恶搞,而且票房成绩也并无突破。所以,今年暑期档出现的国产动画爆棚佳绩,并不能简单归因于“保护月发挥作用”,而跟影片自身质量上乘,并通过移动互联网更有新意的营销推广有直接关系。事实上,保护本土电影是世界许多国家的既有惯例,这其中不乏类似于“保护月”的举措方式。但这些保护举措要产生作用,还有赖于本土电影人是否“争气”——如果本土电影质量太差,无论怎样保护,也还是“扶不起的阿斗”,甚至会形成更多观众对本土电影的负面印象,无论如何都不选择国产电影,进电影院只看引进片。因此,7月的这一场票房奇迹,不仅证明了我们的本土电影整体水平正在提升,也起到了增强国产电影整体市场吸引力的作用。但要扭转许多观众长期以来对国产影片的不良印象,还需付出更多努力,用更多的优秀作品赢回票房。

事实上,如何抓住这一次国产动画“井喷”式的大爆发,让这一场“七月奇迹”成为国产动画雄起的“里程标杆”而不是“昙花一现”,这不仅让影迷网友们热血沸腾,更是已经引发了官方关注。8月初,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出版社主办,《电影艺术》编辑部承办的“《捉妖记》:国产大片的新标杆与新世代”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宋岱主持,他直言这部新意十足的古装奇幻巨制,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电影影像的现代性表述、东西方故事、形象和影像交融新的美学诠释、真人动画奇幻特效制作技术等领域,都开启了国产电影工业制作的新标准和新标杆,也开启了国产电影一个崭新的世代。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潮对此表示认同,他明确指出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需要大量有追求、有品质、有担当的国产电影。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明振江在会上发言,认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相关政策越来越开放、高新科技在电影领域的应用和观众对电影需求的急剧增长都有助于国产电影凝聚自身生产力。在这方面,《捉妖记》意义非凡,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成功的新标杆。对此,《捉妖记》的编剧袁锦麟深有感慨,他表示这部电影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新题材,只有当市场有足够容量去吸纳这种大片时,才会拍这种类型的电影。“我们赶上了国家开放的大门,所谓‘大片’的‘大’是想象的大、创意的大、内容的大。在剧本、技术、信心这三点中,信心很重要。”对于影片在“技术”上的成功,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强调,现在的中国电影产业处于拨开迷雾、坚定方向的转折点,中国电影观众应该对本土电影坚定信心,我们的观众是喜欢看中国形象的。但中国电影不靠技术是没有未来的,技术上的提升对整个电影的视觉体系乃至表演方式都有影响。而《捉妖记》导演许诚毅则告诉大家,《捉妖记》上映的第一天自己就接到梦工厂老板的电话,“他说恭喜我,看来连美国也在密切关注着中国电影市场”。

如果说这一场为“半个动画片”举办的研讨会还只是让国内的动画从业人员倍感振奋,那么同在8月,由中宣部文艺局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联合牵头,为动画片《大圣归来》举办的研讨会简直就让业内一片热血沸腾了——研讨会上不仅有来自政府部门、片方、学界、评论界、媒体的近50位专家学者对这部现象级影片展开热烈讨论,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更是将该片定义为“国产动画电影繁荣发展的转折点”。据与会媒体披露,该研讨会旨在总结《大圣归来》带给中国动画电影在创作、制作、运作等方面的经验,给接下来的动画创作建言献策。除了专家学者,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王强,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副局长毛羽等亦出席了本次研讨会——规格之高,让这场研讨会被业内戏称为是动画电影“有史以来最高大上的研讨会”,国产动画的发展俨然成了“国家大事”。会上,景俊海副部长表示,《大圣归来》不只定位于低幼动画,它“扩展了孙大圣这个世界华人共同的文化符号和超级英雄的故事,引起了观众的思想共鸣”。此外,影片塑造的一系列人物体现了“东方侠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价值理念和传统美德的再现”。在景俊海副部长看来,《大圣归来》再次证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浩瀚的中华文化是电影、特别是动画电影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他因此认为目前国产动画电影正处于走出低谷、迈向复兴的关键阶段,“要把支持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政策落实好,把有利于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资源配置好,把有利于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环境维护好,把有利于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市场建设好”。

中宣部的此次“点赞”显然意义重大,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一次研讨会上,景俊海副部长明确表示:要改变动画片低幼的定位,以新的技术制作出多年龄段,甚至全年龄段的动画片。可以说,“动漫分级制度”一直是国内广大动漫画爱好者和创作者们的共同愿望,此次由中宣部牵头倡议,无疑令国内从业人士欢欣鼓舞。中国并不缺少艺术家的土壤,我国动画业发展早期就涌现出很多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也确实打造出一大批老幼咸宜、雅俗共赏的杰作。其中《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作品甚至对日本动画业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但是,由于被陈旧观念束缚,“动画片就是哄小孩的”这一观念在大多数国人的意识中深深扎根,将其视为“小儿科”而并非一个有前景的产业。然而,在中国动画事业原地踏步的几十年间,日本则巧妙地将动漫画产业转化为该国第三大经济支柱,并通过一系列的分级制度明确划分出对应不同消费年龄阶段的细分型市场,使得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动漫化产品,很快形成一种全民娱乐消费,并且成功输出世界各国,占据了全世界动漫画市场80%的份额。在“小孩看的动画片”上,中日几乎同时起步,但数十年后的今日景象不能不让人深思。此次中宣部、广电总局所倡议的“改变动画片低幼的定位”“制作出多年龄段,甚至全年龄段的动画片”,会是中国动漫业重振雄风、全面展开反击战的号角吗?

动漫的“合家欢”境界并非遥不可及,“老少通吃”的无限可能已然展开。中国未来的文化产业是值得期待的。

致未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