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谢晋——改革的先行者

时间:2024-05-04

文/许朋乐

谢晋
——改革的先行者

文/许朋乐

许朋乐上海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原副总裁,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世界电影之窗》杂志社社长,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同济大学电影学院兼职教授

在撰写谢晋导演的生平时,我们特意加上了这么一小段文字:“谢晋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八十年代中期他率先创建了具有独立制片人性质的巨星影业公司,走在中国电影体制变革的前列。”也许,人们不太在意这些文字的存在,也难以全面理解和领会这些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更不会想到这些简单的叙述竟浓缩了谢导人生的重要一面。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的改革如火如荼,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可长期蛰伏于计划经济模式的中国电影业却依然波澜不惊,昏睡于国家下达指标、中影统购统销、制片发行垄断经营的摇篮中。垄断所导致的停滞不前使曾经辉煌了近四十年的新中国电影逐年滑坡,陷入了困境。

面对这样的局面,已经年过花甲的谢晋,用他惯有的忧患意识对他生命所维系的民族电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位曾经去过许多国家考察过电影、深谙电影之道的艺术大师,以他特有的敏锐和胆识,萌生了自己创办电影公司的愿望。

1988年,经过谢导的努力,巨星影业公司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电影界由导演牵头创办的第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尽管当时只有16家国有电影制片厂享有电影的出品和制作权(发行权依然归属中影公司),巨星影业公司必须隶属上影,必须依附上影才能拍片,但是他们在选择题材、聘请主创、组织拍摄等各个方面都有相当的自主权。在谢晋的倡导下,他们把和海外合作、做大市场作为主攻方向,先后与香港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了由台湾影星胡慧中主演的《中华警花》;由日本德间康快公司联手制作的濮存昕和栗原小卷担纲的《清凉寺的钟声》。

更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的谢晋已经形成了靠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电影事业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他一手策划并借助自己的社会影响,成立了“巨星之友联谊会”,成员是上海飞机厂这样一些知名企业的老总,这个联谊会开了艺术家与企业家结合的先河。正是和企业家的频繁接触和所领受的支持及帮助,让谢晋更坚定了电影必须打破行业壁垒,到大社会里寻找活力和生机的信念。这时,恒通公司的杨总成了他的忘年交,出于对谢导的崇敬和对电影的热爱,他出资和谢晋共同组建了“谢晋——恒通影业公司”。于是,巨星影业公司寿终正寝,一家完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营电影机构应运而生,这是中国最早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和其他民营公司不同的是,谢晋将自己的名字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并成为公司的品牌,这是全中国文化影视机构的首创。

从此,一位在影坛叱咤风云的大导演,又兼职扮演起独立制片人的重要角色。那几年,他一手抓剧本一手搞融资,风风火火,一连拍了《老人与狗》《女儿谷》《鸦片战争》好几部影片。尽管这么做对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近乎残酷,但谢导乐此不疲,永远是精神抖擞,气宇轩昂,因为电影是他的毕生所爱。

谢晋思维敏捷、视野开阔,他在创作上敢于创新,在电影体制机制改革上勇于探索,是一位默默潜行的开拓者。他在人才的培养上独辟蹊径,大胆尝试,创办了“谢晋——恒通明星学校”,在全国招生,聘请许多有丰富经验和深厚造诣的艺术家担任教师,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演员,而且不怕砸自己的牌子,用自己导演的影片《女儿谷》作为他们的表演实践课。赵薇、范冰冰的成功和成名,和当年做过明星学校的学生不无关系。

和谢晋有着密切关系的还有时下名闻遐迩的横店影视基地。当年拍《鸦片战争》时,谢晋执意要将主场景——广州街建成永久性的建筑而长期保留了下来。然而,当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影视摄制基地,更不清楚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潜在的商业价值。他跑了许多地方,见了好些官员和商家,说了很多很多道理,但知音难觅。终于,一位敢为天下先的农民企业家——浙江横店集团的老板徐文荣,在谢导的鼓动下,—拍桌子,拿出上百亩土地,让谢晋造广州街。这条街是横店的第一场景,它成全了一座世界最大的影视城。

二十多年来,谢导不仅为了中国电影的改革大声疾呼,而且身体力行,办公司、建学校、造基地,不懈地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是无可争辩的电影大师,也是名副其实的改革的先行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