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郑军里与他眼中的风景画

时间:2024-05-04

郑振铭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既要彰显自身原有的特性,也要把西方艺术的精髓优化在其中,形成一种时代的风景。郑军里在云南洱海旁的喜洲所创作出的几十幅精美的“乡村风景画”,审美独到,恬静悠然。对于这些作品他如是解释:“我的作品与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有质的区别的,既无山也无水,与传统的山水画有很大差别。我描绘的是一座座古朴的小楼或是几株葱郁的松柏,都是一些山区小镇常见的小屋残墙、奇树野花,朴实又平常,单纯而秀美,所以专家称它为‘乡村风景画更为准确、贴切。”郑军里的乡村风景画里浸润着浓郁的时代风貌,体现着纯正的东方审美元素,他沿用了中国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去诠释乡村小镇的景象,使我们从中体味到他对生活、生存、生命的一种态度,慢慢细品这些尺幅不大的画作,从他含蓄、轻柔的笔法中能感受到一种白族历史的温润感与沧桑感,仿佛听到一首首悠扬的白族小调飘荡在他所描绘的青瓦之间……。

郑军里是以人物画闻名画界,但是这次他却“一反常态”,以风景写生为创作题材,在这质朴恬静的小镇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每当谈到这些乡村风景作品时,他都露出满意的表情,“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用中国画对景写生,一气呵成,挥毫自如……”。可见喜洲的景象风貌对郑军里的视觉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饱览大江山河的他,看到大理喜洲这片宁静安详的土地时,心里难免有些触动。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纵观郑军里的创作经历,从最早的历史人物系列到唐宋诗意,从少数民族人物系列再到近年的民族舞蹈人物创作,这些作品无不透露出对传统笔墨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崇尚以及对东方哲学的崇拜。郑军里一直认为,在泱泱艺术王国里同样需要一种小桥流水般,清新脱俗的水墨小品,他作画从不急躁,常年保持一种平和、不紧不慢的心态,就是这种舒缓的心境与喜洲镇安静的一砖一瓦、一树一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促成他挥洒笔墨,记录下喜洲的青山瓦房,庭院花径,喜洲的人文风貌与郑军里所生活的广西有着相似之处:温和的天气、茂密的植物、精致的院落,他从这里很容易找到笔墨世界里的共鸣和归属感,很自如的徜徉在滇西文化的阳光下。

郑军里的作品给人一种讲求气韵、清新淡雅、文质彬彬的感觉,他从不过多追求具体形象做具体的刻画,他善于将复杂的外形解构成简约的中国画审美特征的笔墨形态,并表现在宣纸上,而且能将这些并不容易驾驭的绘画元素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并表现在宣纸上,他认为中国画的笔墨的意趣与格调是写意画的至高标准,而这种风格的变化一定是随着物象的内在不同而变化的,白族文化沐浴下的喜洲,远远眺望,就像一座古朴静谧的城池,老树安静的斜靠在平静如镜的河边,掩映着青瓦白墙的院落,给人一种云遮雾障、峦簇群松、老城夕照的感觉,古城文化遗迹与他的笔墨意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通过他笔下的点线面,交映成辉,在方寸之间表现出来并传递给大家。

纵观郑军里的这批乡村风景新画,的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传统绘画中的水墨山水画图式结构,无明显的前景中景之分,也无物象主次变化之分,树石的画法也无传统山水笔法的痕迹,但通过画面,却能感受到的仍是它潇洒肆意的线条及变化丰富的墨色,轻松透气的绘画感,可以说,他将山水画领域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新的气象。他的作品強化了块面化的疏密构成关系,用更清晰的线条与色彩来构建画面的层次形式,不同于传统山水画树石水榭自身造型的法则,显得既单纯又纯粹,将喜洲美景物画成迷人的线条与块面,《家家披满黄金甲》《庭园》中的屋瓦、白墙、树枝、芭蕉叶、远山,这些南方特有的元素通过线条的疏密与深浅的变化,将画面层次划分得错落有致。郑军里常说:“中国山水画并不是单一水墨的山水画,它还可以是多风格、多形式、多样式的画种。”创作出的作品应该与传统的山水作品不同,抛弃了传统山水画所惯用的近景、远山、清流、云石等元素就是创新,要随时将目光投向了再平常不过的农家小院和田野。在《爬满绿叶的小屋》中,我们看到白族特有的院落的一角,在灰砖白墙的四周,掩映着四处生长的植物,既有圆形扇叶状的南瓜叶,也有细密繁茂的富贵绿竹小叶,在绿叶间还能看到黄色花朵的点缀,在不引人注意的左下方,还出现了一簇繁芜的杂草和庭院里常见的篱笆藤,牧归而来的老人牵着黄牛,慢悠悠地行进在花叶之中,看似寥寥几笔,仿佛让人听了一首短曲,读了一首小诗,回味无穷,顿感轻松。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景象构成了郑军里眼中一道道的风景线,他认为田园的恬静生活才是最为人画的题材,它比传统的山水图式显得更容易接近生活,在高速发展的当今,人们更不能丢掉这种淳朴简约的生活状态。

郑军里擅长写意人物画,但是他的花鸟、风景画也显示出了过人的艺术天赋,在他学生时代的一批水彩风景作品中,就可以感受到他独到的绘画技法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那时的作品就已透露出他与生俱来的文人画气息。他对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中国古典的诗词也有着颇深的研究,他认为中国画的语言修养也必须升华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将这种审美理想完全展现出来,这种升华正是他的艺术内涵通过画中灵动的线条与润透的墨块汇成为他心中的审美理想,创作过程中郑军里还创造了不少属于自己的笔墨“符号”,这些“符号”是随着物象的变化而变化的,并无定法,他强调艺术创作一定要有艺术格调,在他笔下的形象里,更多的是呈现他对生活与人生的一种认知。作品《小亭荫下谁家树》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最前方有两棵竖立遒劲的老树,后面是典型的白族民居的院落,有不少茂密的树木掩映其中,画面远处,一片苍茫的远山,一个老人出现在画面中,一静一动,后面顿时使画面鲜活起来,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枝叶外密内疏、乱中有序的,树木的枝叶构成了画面最浓的色彩,枝叶既显得层次清晰,又看上去轻松灵动,非常轻松地把人们带进唐诗般的意境中……。

对于中国画颜色的运用,郑军里是处理得非常成功的:传统中国山水画设色讲求清新淡雅,以浅绛设色为上,颜色在作品中只能是辅助线条墨色的陪衬角,他的乡村风景画中打破了这种束缚,用丰富的颜色,丰富了现代创作的时代感。在《小亭荫下谁家树》《家园》等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色彩的特殊处理,甚至在《满路香风吹花》当中有不少补色的出现,将这些复杂的颜色梳理成统一色调呈现在画面上。也许他无意继续深入进行山水风景画的创作,只是他人物画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调节,他希望通过中国画独有的审美思想、笔墨语言去表现他心中的物象,拓展风景写生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可以说乡村风景画系列作品是郑军里民族舞蹈人物系列作品的延续与新探索,这些作品皆是在墨色交融之际体现出作品创作中的新形式、新风格、新笔墨,格调是他作画过程中的标签与根基,表现喜洲的风情只是他借景抒情、展现笔墨的一种手段而已,当他看到触动心灵的物体时,萌动在心中的艺术创作冲动早已开始勾勒出千千万万个图景,只是何时动手、何时创作,那仅是一个时间表的问题。郑军里创作安排是非常严谨的,他的每个十年都有他自己的创作规划,乡村风景画是不是他第四个十年计划,他没有作肯定的回答,但从他近期热衷于风景画创作来看,这个结论是毋庸置疑的。艺术家储藏在心中的图像是无穷无尽的,一旦碰上引发创作激情的火苗,他又会燃烧起创作的熊熊大火,创作出感动自己也感动大家的伟大作品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