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壮族红色视觉语言的精神探析

时间:2024-05-04

黄怡争

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深厚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广西壮族因黑衣壮而被世人普遍认知,黑衣壮又因黑色而被世人记住,因此黑色成为壮族的一个色彩符号,“嗜黑”无形中成为标签。但是,黑衣壮以及其他壮族人民对黑色或相近颜色的选择,更多时候是受到衣物染料、生活条件等客观因素的牵制,而非具有明确精神指向性地主动选择。而红色则例外。

一、壮族民间由来已久的红色崇拜

壮族的审美体系由来已久,对色彩的感知可追溯到一万二千年前的甑皮岩人。1965年发現的甑皮岩遗址,位于广西桂林市。考古研究表明,甑皮岩先民是现代华南人和东南亚人的古老祖先之一,在他们的墓葬群中,发现存在人骨上撒有红色赤铁矿粉的情况。无独有偶,距今三千至五千年前的云南文山州史前岩画,极大部分是用赤铁矿粉和动物血液调和绘成;广西宁明花山岩画,面积约八千多平方米,偌大一片画幅通篇呈红色。据广西崇左博物馆资料显示,宁明花山岩画皆由赤铁矿粉和动物胶(或植物树液)调和而画成。可见,壮族先民绘制岩画时,对红色的选择有绝对的主动性。

此外,壮族民间诸多的崇拜包括太阳崇拜、水牛崇拜、鱼崇拜、蛙崇拜等现象中,都不乏红色的出现,它们都带着某种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如太阳崇拜中用红色描绘太阳、水牛崇拜活动中水牛头顶大红花、红底金字的牛王老主神位等。

二、从民俗学的角度看壮族红色崇拜

1-壮族红色崇拜的民俗学性质

(1)红色崇拜是壮族群落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各地壮族人自然呈现出来的共性。

无论是广西的壮族,还是云南的壮族,都存在很多红色崇拜的共性。

就如他们对于红色都是敬畏、尊重的,广西、云南壮族村头、庙宇中吉祥色彩必都是以红色为首选,各家神台、神位的颜色也都是红色。在他们眼里,红色有神权、辟邪、吉利的精神指向;再如大红色腰带对人所产生的力量加持感,也几乎完全一样。广西田阳县敢壮山布洛陀像常年披挂红布披风且腰系大红色腰带,以示威武庄严。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壮族布依支系“拢娅歪”的舞牛者,亦需腰系大红色腰带在牛前舞蹈。甚至云南富宁县的壮剧表演,在过去条件不好时,演员腰上扎一条红布带就上台演出了,有某种角色附体的寓意;再比如,现代壮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上汽车。每到新春佳节,无论是广西那坡县,还是云南普者黑、文山市,都有给爱车贴上红纸或是绑上红布求吉利平安的习惯。

(2)对红色的大多数运用方式是整个壮族社会早已形成的共识,绝非个人或某个小团体临时建立的。

就如壮族婚嫁中红包的作用,无论同村异村、同乡异乡、同县异县,甚至同省异省,参加壮族婚礼时带上红包绝对没错。广西百色市壮族,恋爱女方来看男方家时,须送给姑娘红封包;广西昭平县壮族,闹洞房时,新郎新娘逐个敬茶,宾客回赠给一个红包;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壮族,结婚次日叔伯家需给红包;而桂北婚礼“唱敬酒歌”时,送亲的人们把礼鞋献到筛中,新郎亦需拿出红纸封包放在筛里。地域跨度如此之大,并非是临时兴起、临时建立的行为。

(3)在民间信仰中,红色的运用法则是一种规范,它的传承与整个群落的繁衍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帮助推进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它需要一代一代地尊崇,不会被轻易更改。

比如春牛舞,又称斗牛节、舞牛节(音译“龙崖歪”“拢娅歪”)在壮族群落普遍存在,是对牛的一种信仰活动,广西各个地市、云南文山州、广东连山县等,每年都会如期开展。在调查中看到,无论是广西百色市西林县弄汪乡托盘屯,还是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壮族布依支系,都会有大量舞动兵器的动作,就似在模仿战争场面,或是进行武装巡游的场景。后经调查发现,原来这是源于过去的战争留下的壮族自卫队的痕迹。据传云南文山州广南县此行为的源由,来自纪念壮族英雄侬智高领军抗击北宋镇压。广西西林县弄汪乡离云南广南县有较远的地理距离,两地经历了同一场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云南、广西、广东多地壮族同时经历,并用同样的方式纪念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多地春牛舞之间必有更深渊或更具体的源头,在壮族子孙的繁衍、扩大和迁徙中共同形成一种规范,提醒族人不忘过去的历史、提高保家卫乡的意识、注意强身健体的作用。

2.壮族红色崇拜的民俗学结构

(1)在生产生活方面,红色代表的是正面、积极的力量。饮食上的红色糯米饭和红色粉利除了是年节的美食以外,还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生活用具上的红色漆面家具、红绸、红纸使得家宅有了浓浓暖意,同时寓意家宅吉利平安;红色牌匾、红色对联既镇宅又能用文字直接表达愿景,远离抽象、晦涩等。它们都将壮族人民的生活带人一个欢欣、愉快、欣欣向荣的生活氛围中。

(2)在服装服饰方面,红色给生活带来灵动和生命力。由于过去物质匮乏,壮族地区使用具有清凉解毒功效的蓝靛草或板蓝根为衣服染色相对便利,同时又能保证斗争时,自身在树林中的隐藏性,所以壮族服装大多为深蓝或黑色。但天性爱美的壮族女性在上衣、裙头、裤脚、腰带、头巾上都喜欢用红色细布或细线装饰,显得整套服饰很精巧、灵秀。

(3)在节庆祭祀方面,红色是庄严、圣洁而不可侵犯的。明确地带着神给予的吉利、强大的旨意。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敢壮山布洛陀祭祖活动中,各朝拜队伍皆由红色大锦旗领头,显得威风凛凛。最重要的祭品——烤猪,头戴红花、身披红绸,凸显了它在祭祀中的重要地位。各朝拜队伍的祭品要么物体本身就是红色,要么用红色竹篮和红色扁担挑,要么贴上红纸,要么系上红色布带,整个活动现场看起来就像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可见,红色对于壮族布洛陀祭祖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寓意,祝福本族红红火火、兴旺发达。此外,花王节、牛魂节、蚂蜴节、跑马节、祭社节等民族节日里,红色都被隆重地装饰在节日主角的身上,将其在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

(4)在婚嫁风俗方面,红色是喜庆和寄托美好祝福的,它是整个婚庆活动中最重要的抽象元素。红的衣服、红的门帘、红的被子、红色的双喜等红色物件掩映在红烛暖暖的柔光中。同时,红包、红纸、红绸引领展开一幕幕世代传承的礼仪环节。再加上红蛋、红槟榔、红糖、红糯米饭带来的举屋同乐。红色,使得整个婚礼在视觉上形成一片欢乐甜蜜的景象,值得新人此生珍藏。

(5)在生老风俗方面,红色体现的是长辈对儿女的爱和希望,以及儿女对老人的孝敬和感恩。在孩子出生前,从祈子时用的红布“桥”、红漆“桥”、红线,到用红布向树(石头)或神庙祈子,再到用红蛋、红色糯米饭祭拜花婆祈子。红色在其中都起到了核心地连接作用,神秘且严肃。孩子生下来后,红蛋、糯米饭庆三朝,外婆送来大红背带等,都表示了整个家庭对婴儿的保佑与呵护。老人祝寿时,用红纸写“福”字、鞋面上绣红色“寿”字,以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寿幛皆为红色,寓意老人健康长寿。

(6)在工艺美术方面,云南壮族岩画和广西壮族岩画都是由赤铁矿加动物胶或植物胶结材料绘制而成,是几千年前骆越人宗教信仰的呈现,神秘、庄严,此处的红色具有强大的震慑力。近现代工艺美术中的红色是威武、吉祥、富贵的代名词。田阳舞狮,英姿飒爽、雄壮帅气,红、黄两色构成的狮毛,显得健康有劲;壮锦以红色为主色调,充满吉祥、活跃、华贵的气氛。

3.壮族红色崇拜的民俗学功能

(1)红色崇拜是由壮族群落生活和相应的心理需要而产生、传播、继承的。

壮族群落在古代就处于相对中央集权来说较偏远的南蛮地区,在生产能力、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都不高。但人对生活法则的探索是天然存在的,许多不可解释、不可控制的现象,自然而然地会被寄托到超越人类的神秘力量之上。壮族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就是这样衍生出来。太阳在可被肉眼观看的时候是红色的,所以红色无形中就被寄托了太阳的能力——孕育万物,给予光,给予温暖。这些都恰是生存条件艰难的壮族先民所期待的,于是红色作为可人为自由运用的元素,在壮族群落生活中流传开来。后来生产生活的方式一步步演进,红色在人们的色彩联想系统中越来越丰富,也被赋予了更多新的精神寄托。如同它与血液颜色的相似,让它具有了生命、活力、欣欣向荣的积极联想。先祖留下的视觉符号往往与宗教信仰、天地鬼神相关,红色的这份崇拜也一样。于是后人对此充满敬畏,不敢随意变更和逾越。这是使其得以传播、继承的主要原因。

(2)红色崇拜的运用规范促进壮族群落生活安定,并使之得以巩固、发展。

经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红色的色彩象征意义是不论地域的,这是由于在此过程里,它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能够保护壮族社会生活的安定和谐,并推动其向前发展。就如只用红色着色而加持了神力的壮族典籍《麽经》,内容有民族魂、造天地、历法、物种、生殖、狩猎等方面的内容,可分为历史、宗教、历算、哲学等,是壮族的百科全书,是壮族的生活规范,也强化了全书唯一使用的色彩——红色的神圣地位。红色与典籍的内容相互烘托,极大地渲染了它们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地位,在族人的意识中,植入强大的敬畏之心,以此巩固和推进生产、生活和区域政权管理。

(3)在时代的更替中,部分红色的运用方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但还在以某种变性的作用服务于壮族群落生活和现代社会。

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许多早期人类活动的方式会因与时代发展的不契合,而且被改进、遗忘或是代替,红色也一样。由于红色崇拜是在生产力低下、文明程度不高的时期构建出来的,所以,在当今的壮族群落生活里,已保留不多。但是,目前被保留下来的红色运用方式,仍然在对现代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就如,现代壮族妇女还是很喜欢用红色装饰自己,让自己的精神面貌显得积极向上;又如,建房、婚礼、祝寿时红包的大量出现,都是亲戚邻里间相互帮助的美好体现;还如,政府对布洛陀祭祖活动的维护和推动时,民族自觉释放出来的积极向上、热情喜悦的红色信号,让壮族人真切地看到本民族的来源,以使今后能更踏实地扎根土地,拥有更自信地姿态面向广阔世界。三、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看壮族红色崇拜

壮族人民崇拜红色,先民绘图用红色颜料在岩壁上作画,过去的壮锦以大红色衬底,现代春节喜贴红色对联、家中的祖宗牌位也是以红色的。这其中,除了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还有红色色彩本身的原因。

1.紅色的力量感

红色有着天然的张力和刺激性,它在世界各地的色彩文化中,都是最早被命名和运用的。它能直接刺激交感神经,让身体处于亢奋的状态。在史前的祭祀壁画中,红色颜料最为常见。就如广西宁明花山壁画,用赤铁矿粉和动物血液(或植物胶液)调和绘制,数千平米描绘祭祀场景的崖壁,血红一片,可想见这其中所能产生的震慑力,是如何地强大;再如那坡县黑衣壮家庭有人生病,家人则诅咒说“要用红火烫”,以此驱邪吓鬼。

2.红色的警示性

红色由于与血在色彩相貌上的直接关联,它还让人产生对生命、血腥、杀戮联想。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都有用活体的记载,用血祭天地的血腥记忆是强烈的和有警示意义的。同时,由于其沟通天地鬼神的功用,也让红色具有了神圣、崇高、不可侵犯的视觉联想。就如为纪念壮族英雄依智高,缅怀为保家卫族而牺牲的烈士,每年的六月初一这天,壮族人民都要举行奠祭活动。刚开始,人们是用马血或牛血煮成红糯米来祭奠,后来才改用红饭草代替马血染色。又比如壮族《麽经》里,除了勾勒造型的黑线以外,红色是唯一的色彩,提示了麽经的神圣和不可侵犯;还有壮族各家的神台、牌位都用红色的,以此提示子孙不忘祖先、遵从孝道。

3.红色的喜庆感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喜庆的,就如大红色的中国结、红色的福字、红色的鞭炮等。壮族是性格温和的民族,对于外来文化的接纳也是比较包容的,在与壮族传统习惯冲突不大的色彩使用习惯上,大多是被欣喜接受的。比如结婚庆典中,新娘的红色盖头,娘家嫁妆上红色的剪纸;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色对联;喜庆节日挂起的大红灯笼;以及现代社会各个壮族村落,或县城的新年会演常以红色为主题色彩,在热热闹闹、歌舞升平的氛围里迎接新年,很受壮族群众的欢迎。

四、从视觉审美的角度看壮族红色崇拜

1.红色的抽象呈现与神性体验

红色在壮族群落生活中的审美呈现方式,有一部分是抽象的。

以红纸为例。一张红纸贴在树上,表示这棵数是这位寄儿的干爹;另一张红纸贴在村口的大石上,表示这块石头是全村的守护神;又一张红纸贴在家中每间房的门楣上,觉得会有神力在呵护一家老小;一张手掌大小的红纸贴在农具上,是在加持吉祥的愿力,祈愿该农具运作正常,促进家庭丰收;同样大小的另一张纸片贴在汽车引擎盖上,是在加持平安的愿力,希望汽车行驶安全,保护乘驾人员平安。以红绸为例。敢壮山布洛陀像常年戴红布披风和腰系大红绸,便有了神灵之气,和完全裸露雕塑材质时所具有的神力是不一样的。同时布洛陀祭祖队伍中,担任主要祭祀角色的青壮年男子,皆腰缠一条宽大的大红布带,亦有体现其有资格与神更接近的身份;田东牛魂节上参与活动的麽公都腰绑红绸带,体现其神职。同是舞牛,广南县“拢娅歪”的舞牛者,腰系红绸带在牛前舞蹈,也具有相似的意思。

神的庇护是人类生产能力、文化水平不高时的救命稻草,但神与神的庇护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并且审美实体的模糊有利于审美者更直接地进入拟定的状态,所以,一抹红色的抽象姿态无形中成了呈现神性的最佳审美途径。

2.红色的具象呈现与移情体验

红色在壮族群落生活中的审美呈现方式,还有另一部分是具象的。

所谓移情,是指审美主题将自身的拟定情感,投射到欣赏着的心理活动之中。就如红色的衣柜、红色的木箱、红色的门帘、红色的被面、红色的蜡烛、红色的祭品、红色剪纸粘贴的各种随行物件,都强烈地把欢喜、热闹的婚庆氛围毫无遮拦地释放出来。让人进到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就能立即感受一对新人喜结连理的美好心情,和家有喜事的幸福状态;再比如红蛋。蛋,由于它的孕育功能,使其具有生命的开始、事物(事件的)美好开端的意思。广西壮族男女青年在歌圩上,往往以碰红蛋的形式开始建立情谊。云南花街节上的姑娘或小伙子出发前,母亲也会为他们准备红鸡蛋。而广西天峨县男方婚前去取女方八字时,女方会回送红鸡蛋等礼物,预兆婚事成功,等等。

红色的具体生活物象在着色的时候,就被赋予了某种社会功能,使得该物象所应具有的情感,快速而明确地投射到审美人的心上,以获得该情感的移情体验。综述

民族群落生活中,主动选择的色彩是民族精神最直接的视觉表达,它能体现该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经调查发现,壮文化在世代的流传中,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对红色的崇拜,壮族人民对红色所产生的仰慕有着深厚而多元的文化积淀。

红色,作为被壮族人民寄托最多情感的色彩元素,它形成的各种使用规范,在过去生产能力和文化水平都不高的时期,起到了维护和推进壮族群落社会生活的作用。在当代,它让壮族人看到本民族的来源,建立更踏实的自信,扎根土地,面向未来。

这,是一种崇拜现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