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移动端儿童数字绘本出版的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4-05-04

◎ 久 子 黄心渊

移动端儿童数字绘本出版的困境与对策

◎ 久 子 黄心渊

儿童绘本通过生动精美的画面和简单易懂的文字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将其移植于移动设备的土壤上催生出了“儿童数字绘本”的概念,这为儿童带来了一场新型阅读革命。近几年,儿童数字绘本出版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年龄定位、交互设计、亲子阅读和盈利模式四个方面入手,讨论移动端儿童数字绘本出版所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

儿童数字绘本;交互设计;亲子阅读;盈利模式

“绘本”一词来源于日本,是一类以图画内容为主,并配以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是一种图文有机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精美生动的画面和简洁易懂的文字来叙述故事、表达情感,与连环画、漫画以及以插图为主的故事书有很大的区别。通俗地讲,如果将整本书的文字内容全部拿掉,读者仅仅通过画面就可以“读懂”内容,才可以将其称之为绘本。

无线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移动应用技术的普及催生出了“数字绘本”的概念。数字绘本是数字出版语境下信息技术与绘本内容嫁接的产物,它是以计算机设备为载体,以音、画等为展现内容,以人机自然交互为阅读方式,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的新型阅读模式,广泛应用于早期教育领域。

一、儿童数字绘本的主要困境

绘本的特点符合儿童的早期阅读习惯,而将其移植于移动设备的土壤上更加迎合了儿童喜爱玩耍、对新事物好奇的天性。近些年,儿童绘本及其数字出版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1. 儿童数字绘本年龄定位不清晰

近几年来,传统儿童绘本的出版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然而在儿童数字绘本领域,却存在着年龄定位不清晰的情况。儿童数字绘本的受众主要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该阶段儿童处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发展阶段,思维和意识未能与客观世界完全脱离。3~4岁阶段的儿童喜爱模仿,情绪指导行动,从表面去看待事物,并没有太多的分析与思考;4~5岁阶段的儿童开始进行频繁的游戏活动,开始清楚并且会去注意遵守一些游戏规则,但还是以具象思维作为支撑去思考事物;5~6岁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开始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

美国儿童早教中心早在1987年就曾指出,儿童教育要基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满足儿童的需求,而不是期望儿童去适应教育的要求。数字绘本作为当代一种新兴的早教产品,自然也要充分尊重儿童各个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然而,目前APP Store平台上的许多儿童数字绘本APP并没有根据年龄属性对绘本进行分类,众多的绘本资源让家长目不暇接,不知如何挑选。优秀的、年龄适宜的绘本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认识世界、发展自我,对处于某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过于简单的内容并不能激发强烈的阅读兴趣,充实现有的知识储备,而过于复杂的内容则大大超出儿童现阶段的认知能力,使儿童产生挫败感。因此,当下众多儿童数字绘本不清晰的年龄定位,笼统的资源堆砌使得数字绘本并没有最大化地发挥功效。

2. 交互设计忽略儿童使用移动设备的操作特点

交互设计是数字绘本同传统绘本最大的区别,优秀的交互设计能够吸引儿童阅读,增强儿童对内容的理解,提高沉浸体验。笔者通过分析儿童使用移动设备的行为习惯,发现同成人相比,儿童对复杂的手势接受度较低,更倾向于点击这种简单手势。儿童好奇心强,他们会点击屏幕上的任何元素试图探索发现新的内容,并且会对其进行重复性操作。另外,儿童处在一个听、说、读、写能力发育期,比起说、读、写的能力,他们对声音辨识的能力相对较高,语音的交互既降低了儿童对应用的使用难度,也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

然而,目前市场上很多数字绘本还停留在传统的出版理念上,只是在传统儿童纸质出版物的基础上加入了背景音乐及翻页交互功能,制作略显粗糙,未能考虑儿童使用移动设备的操作特点。

3. 亲子交流比纸质绘本少

家庭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亲子阅读对学龄前儿童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儿童绘本出版的语境下,儿童和父母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对话、交流,会针对阅读内容展开问答、讨论。亲子阅读除了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外,还有助于满足儿童的依恋心理,并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相比传统绘本,数字绘本有简单的交互功能,这些功能的产生表面上看是数字绘本出版物在技术上的一个优势,然而从亲子阅读的视角来看,数字绘本难以满足儿童在亲子阅读过程中与父母交流的情感需求,许多学者对学龄前儿童阅读数字绘本采取否定态度。有调查表明,大部分家长仍然会选择与孩子一起阅读纸质绘本而不是数字绘本。

4. 盈利模式不明确

如何协调分配内容供应商、技术提供商、网络服务商、终端生产商之间的利益是数字出版面临的普遍挑战,儿童数字绘本出版业同样受此影响。目前,移动端APP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用户直接付费下载,即在APP Store中直接付费购买某儿童数字绘本的应用。二是应用内付费下载,即用户免费下载了某儿童数字绘本的应用,但只可以体验其中一部分服务,另外一部分绘本资源需要用户额外付费购买。三是投放广告。这三种盈利模式在儿童数字绘本领域都面临着很大挑战。首先,中国用户并没有养成付费阅读电子读物的习惯。其次,当下移动端应用市场鱼龙混杂,同质化严重,即使有优秀的付费儿童数字绘本读物,由于移动端应用市场的低门槛特性也使其很快埋没在一堆免费仿制品中。最后,在APP上直接投放条状广告不仅影响美观,且违背儿童使用移动设备的操作特点,儿童的好奇天性会点击平面上的任何地方,广告条无疑会大大降低儿童的阅读体验。最为重要的是,投放广告的前提是有庞大的下载量和活跃用户量,这就需要在前期投入很大的推广成本,然而推广的效果却是未知的。由此足见目前儿童数字绘本应用的盈利模式还有待探索。

二、儿童数字绘本的发展策略

1. 清晰年龄定位

瑞士发展心理学专家皮亚杰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虽然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个人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保持不变,儿童会按照相同的顺序来探索周围的世界。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该年龄阶段的儿童解释和作用这个世界的方法。移动端的儿童数字绘本应用首先要做的是对每一本绘本进行年龄定位,将庞大的数字绘本资源根据儿童各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清晰的年龄段划分,为家长对绘本资源的选择提供清晰有效的指导,让儿童阅读年龄适宜的绘本,帮助其构建该年龄阶段的内化认知结构,达到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目的。

2. 交互设计体验

新媒体语境下的电子绘本APP与传统绘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交互设计,优秀的交互设计要以用户的需求和情感为中心。儿童绘本的用户是儿童,因此,儿童数字绘本的交互设计要基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儿童使用移动设备操作的特点。儿童的触觉发展要早于语言,与生俱来带有触摸本能,且由于儿童认知图示处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阶段,对于复杂的手势接受度较低,因此,点击这一功能完全能满足儿童对于移动应用的基本使用,手势过于复杂反而会导致儿童由于无法同应用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而感到挫败、沮丧。此外,儿童的好奇天性会驱使他们点击屏幕上任何地方试图产生互动,设计师如果基于此增加数字绘本的交互元素,给予正向反馈,一方面的确会增加数字绘本对儿童的吸引力,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却违背了绘本的核心要素——理解故事,儿童会被带有游戏性的交互设计吸引而弱化对故事的理解,这就使得“交互设计”这一数字绘本的优势变成影响儿童理解故事的劣势。因此,设计师在对儿童数字绘本进行交互设计时,既要尊重儿童认知特点,也要强化绘本“理解故事”的核心,让交互设计在充分帮助儿童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多元化地增加儿童的娱乐体验。

3. 创新出版理念,加强亲子交流

亲子阅读中的交流以父母为主、儿童为辅,父母对于数字绘本的态度决定了行为的差异。数字绘本的一些交互功能对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帮助较少,虽然一些数字绘本的语音设计模拟了父亲或母亲浑厚、亲切的声音,还伴有跟读功能,但也不能完全取代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地位,例如,在阅读过程中父母会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经验扩展故事,还会注重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因此,笔者认为,设计师对电子数字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增加一些亲子交流的元素,例如,在保留数字绘本语音朗读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声音采集功能,即由儿童或家长朗读为绘本故事配音,采集的音频可以保存和播放,增强亲子交流。综上,设计师和开发者想让儿童数字绘本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就要创新数字绘本的出版理念,既要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要适当地让家长参与其中,满足儿童的依恋心理和社会性发展要求。

4. 优化盈利模式

通过前文对移动端APP盈利模式的分析,可得出结论:儿童数字绘本并不适合“广告投放”这一盈利模式,想要使儿童数字绘本走上良性发展的产业化道路,还得从“直接付费购买”和“应用内付费购买”两种模式入手。以美国数字绘本APP为例,许多应用在产品内部设立了商店,用户可以免费阅读绘本内容,但每一个故事的结尾页面都设计了关卡,用户如果想继续体验更多的故事情节及服务,便需要付费才能对关卡进行解锁,解锁后能获得更多有趣的番外故事情节、道具和其他互动服务。另外,许多数字绘本APP都增加了社区模式,家长可以注册登录,完善个人信息,并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分享,同时不定期举办亲子活动,线上线下共同优化其盈利模式。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为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与挑战。不可否认,数字绘本无论是在呈现方式,还是阅读模式上,比之传统绘本能给儿童带来更多的沉浸体验与娱乐体验。然而,儿童数字绘本出版物仍然面临着很多困境。伴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无论是从数字出版的角度,还是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儿童数字绘本都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久子,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动画艺术学研究生;黄心渊,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注释:

① 傅旻.以《给爸爸的吻》为例,谈绘本阅读中的指导[J].学周刊,2015(13):220.

② 上官大堰.“童·话”——从幼儿认知特点看幼儿数字绘本的设计形态[J].科技与出版,2015(7):79.

③ 郭静静.浅谈亲子阅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益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9):58-59.

④ 谭旭东.iPad不能替代传统的亲子阅读[J].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版),2012(1):11.

⑤ 程文婷,王军.亲子阅读视角下电子绘本与纸质绘本的阅读差异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22):65.

⑥ 左萦梦.成人数字绘本出版的困境与对策——以ios平台绘本APP为例[J].现代出版,2016(1):44.

⑦ [瑞士]皮亚杰,[瑞士]英海尔德著,吴福元译.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5-11,114-119.

⑧ 程文婷,王军.亲子阅读视角下电子绘本与纸质绘本的阅读差异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22):7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