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四川藏区民族出版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4-05-04

◎ 白 冰

四川藏区民族出版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 白 冰

藏区民族出版业是我国现代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通过对四川藏区民族出版机构2007年至2012年间出版产品进行调查,对四川藏区民族出版取得的成就、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进行思考。会发现四川藏区的民族出版业在产品数量、发展规模、产业链建设、产业体系、产品竞争力、行业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媒介融合时代,民族出版业同其他类别的出版业一样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不断努力。

四川藏区;民族出版;现状

藏区民族出版业是我国现代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四川藏区民族出版业是以藏、汉语言、文字为载体并借助于图书、报纸、期刊、电子、音像制品、互联网及移动多媒体等多种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关于四川藏区民族题材的信息服务业,它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相对独立的重要行业,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容专业性、读者层次高低不一、出版物价格的需求弹性系数偏低、出版物销售量少、读者受使用的母语限制等特点。然而,我国多民族社会的发展,又赋予了藏区民族出版业较强的社会性、政治性、公益性特征。加强藏区民族出版业的发展,对于保护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多样性、促进藏区社会和谐发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调查说明

为了准确呈现与客观描述四川藏区民族出版业的发展现状,此次调查采用文献检索、现场调研、人物访谈、问卷填写等多种方法,出版物的出版时间限定为2007年至2012年的正式出版物。出版物形态既包括传统的图书、画册、期刊、杂志,又包括电子、音像制品以及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如手机、手持阅读器等新媒体呈现的数字出版物,调查对象涵盖四川藏区范围内的主要出版、发行机构,如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问卷问题涉及藏区传统民族出版发展的总体状况,包括藏文出版、汉文出版以及藏区民族出版的内容分析、藏区民族数字出版的发展态势、藏区民族出版的现行制度等,几乎涵盖了藏区民族出版发展的所有方面,比如行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状况、出版企业经营状况、产业影响力、产品竞争力等,此外还涉及藏区民族数字出版的装备技术、印刷水平、民族出版与科技融合、投送平台、民族出版软件开发等。

二、四川藏区民族出版业发展的现状调查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藏区的民族出版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包括民族出版在内的全球范围内的出版业面临巨大的发展困境。如何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四川藏区的民族出版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出版总量不小,但单个品种印数少,尚未形成产业化集群发展

以四川民族出版社为例。据调查,2007年至2012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关于四川藏区的民族出版物共1980余种。其中,汉文出版图书1189种,包括汉文版图书616种、汉语教材类图书403种、其他种类170种;藏文出版图书400种;彝文出版图书324种;汉藏对照图书55种;汉彝对照图书12种。

从年度出书种类来看,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年关于藏区民族出版的年出书量为238种;2008年出书量迅速增加,达518种;2009年则有大幅下滑,减少到394种;此后两年民族图书出书量趋于平衡,2010年的图书出版种类为303种;2011年稍有下降,出版图书259种,2012年出书268种。

我们把涉及藏区民族出版的机构连同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数据进行加总,2007年至2012年共出版图书2040种,画册52种,电子音像类18种。截至2012年,在四川藏区,少数民族人口每万人年拥有图书5.43种。而据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有关统计数字(2007)显示,我国汉族人口每万人拥有图书约1.46种,少数民族人口每万人仅拥有图书0.52种。由此可见四川藏区民族出版的种类之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对藏区民族出版的重视。另一方面,这么多种类的民族出版物的出版,对于丰富藏区民众的精神生活、满足藏区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要看到,尽管总量看上去不少,但单个品种的印数大都在3000册左右。

2.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但产业结构单一

在调查的6个涉及藏区民族的出版机构中,2007年~2012年共出版图书2040种,但行业中的其他门类的生产依然不足,比如画册、期刊、电子音像制品、互联网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民族出版的产业结构单一。从调查数据看,以画册、绘本出版见长的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至2012年共出版有关藏区的画册40种,共计102960册。以电子音像产品出版为主的四川电子音像出版社共出版电子音像类产品18种,且2011年和2012年出版相关电子音像制品数量均为零。在红红火火的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媒体出版产品中偶尔看到四川出版企业开发的民族类读物,比如截止到2015年4月,在Kindle电子书搜索“四川藏区”为题的书籍,可以看到四川出版企业开发的产品,但数量很少。

3.产品涵盖领域十分广阔,但产品结构不均衡

四川藏区民族出版产品以图书份额最大,而在图书产品中,教材出版又占据相当份额,非教材类的其他产品,例如画册、绘本、电子音像制品、数字出版物等形式的产品开发明显不足。2007年—2012年,四川藏区民族图书出版种类高达2040种,而教材类图书的出版总数达878种,占藏区全部图书出版的44%,这些图书包括汉文版和藏文版、彝文版,成为藏区民族出版单项图书产品最多的品种。

4.已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但其各环节发展不均衡

在整个四川藏区的民族出版业发展中,重点仍然是放在内容的选择、编辑加工与制作上,出版产业链中其他环节的发展依然不足。比如,民族出版物缺少独立的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其发行营销受到其他网络电子商务企业的制约。此外,民族出版产业链缺少独立的网络出版平台,相关选题、策划、制作等无法通过网络实现出版资源共享。同时,围绕民族出版产业链上的文字、图画、音频、视频、声像读物以及各种软件插件的开发也难以进行。

5.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扩大

2007年—2012年,四川藏区的主要出版单位均获得了包括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在内的国家级大奖。从获奖图书的类别上看,涵盖了藏区古籍文献、科技医药、藏区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从获奖图书的内容上看,其中不乏展示藏区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自然及人文风情、宗教信仰的优秀作品。这些精品力作代表了这一时期四川藏区民族出版物的最高水平。但获奖作品的衍生开发还缺乏完整的应用和思考,基于获奖作品本身而进行深度的诸如影视、动漫、动画、旅游产品等开发的产品,还很难看到。

6.市场竞争力亟待提升

据调查,2007年—2012年,四川藏区民族出版图书再版种类共160多种,教材类图书和少儿读物的再版率最高,其中获得再版的教辅类图书有80多种,少儿图书48种,其他图书30种,占到再版图书种类的80%以上。此外,获得再版的其他30种图书,如《邓小平传》《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和《格萨尔王传》系列等的再版次数均超过6次,仍旧保持藏区出版物的畅销书纪录。然而,从再版的总量看,再版图书种类占整个图书种类的0.08%,比例相当低。

三、四川藏区进一步加快民族出版业发展的对策

1.树立市场意识

改变原有的以获奖为主要目标的出版理念,树立满足市场需求的出版理念,将民族出版的公益性管理同民族出版的市场化开发结合起来。民族出版物作为文化商品的一部分,同样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有的民族出版产品同样需要市场化的开发、运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使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样适用于四川藏区民族出版业。

面对公益性还是市场化进行出版的问题,不少民族出版工作者十分纠结,在工作中畏手畏脚、裹足不前。事实上,不少立足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出版的作品,比如《藏地密码》就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藏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完全可以为藏区民族出版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2.改革政府的管理方式

减少政府部门对出版工作的直接参与,比如一般选题的审批、项目审批等。强化政府对民族出版企业的业绩考核,变过程管理为结果考核。第一,对纯公益性出版与具有广阔市场的经营性出版实行分类考核。第二,改善政府资金的投入,通过政府向第三方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办法,加强藏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三,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强化向藏区民众免费发放民族出版物及其效果的有效管理、监控。比如通过发放“文化消费券”,将藏区民众接收、领取和在农家书屋阅读出版物的次数、时间等指标同发放一定的生活日用品绑定。第四,进一步完善民族出版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建设。第五,改革传统的依照公益性民族出版理念而搭建的组织构架,在不牺牲公益性、政治性、社会性等原则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规律推进民族出版机构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升产品供给能力。

3.拓展民族出版物的产品类别

加大民族出版物多样化产品形态的生产,特别是要增加普通民族出版物以及少儿出版物的出版。对此,应通过国家出版基金、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基金以及其他资金支持,不断增加普通民族出版物的生产。同时,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以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功效,将藏学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普通读物。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藏区儿童的教育同样关乎国家的发展。除了传统的图书类读物,还应开发在互联网、移动互联设备上适合藏区孩子阅读的作品,增加电子作品在线下载和阅读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加大这方面题材及多样化儿童出版物的出版。

建立以藏汉双语呈现的优秀民族出版物的互联网展示、投送平台,方便藏区民众阅读;建立移动终端上以藏汉双语呈现的手机应用平台,如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开发藏语的手机应用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的应用平台。这样党和政府的声音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传递到藏区,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时地了解藏区群众的心声。

总之,四川藏区民族出版产业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需要我们大胆探索。

(白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编辑出版教研室主任,博士)

*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藏区新媒体民族出版研究”(项目编号:14BXW015)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