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 贺慧宇
国家出版基金成果产出成效分析
——以历年国家出版基金已结项验收项目成果为例
◎ 贺慧宇
2009~2014年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规模逐步扩大,精品项目不断累积,社会效益愈加突出,不仅促进了出版行业的发展,也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
国家出版基金;成果;产业成效
国家出版基金是为适应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新形势,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优秀公益性出版事业而成立的第三个国家级文化基金。自2007年设立以来,国家出版基金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职能定位,公开公正遴选了一批学术价值高、视野开阔、针对性强的精品项目,启动了一批颇具紧迫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的重点文化工程。截至2014年年底,基金累计资助出版具有文化传承与积淀价值的图书1784项(含专项主题出版),结项验收成果836项,在打造精品、引领方向、繁荣文化、推动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其公信力越来越强、美誉度越来越高,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以历年来已通过结项验收的成果为例,从成果的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等方面分析其产出成效。
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开始立项资助出版项目,并陆续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的项目成果。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实行结项验收制度,现选取2009年至2014年期间问世的国家出版基金成果进行分析。
2009~2014年间,国家出版基金已结项验收836个项目,占同期全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成果总量的47%。同时基金资助规模初期是每年2亿元,2013年增加到3.5亿元,2014年规模达4.5亿元,累计投入达19亿元。基金资助规模的逐步加大,一方面显示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中央对“文化强国”的认知更加明确,对“文化强国”的推进更加重视。而基金资助规模的持续增加和扩大,让更多学术品质纯、思想性强、原创性高的成果得到及时出版和推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学术热情,这种良性循环有效地保障了学术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
图1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金额与结项项目数趋势图
将国家出版基金成果产出量的增长与资助经费的增长相比较(见图1),可以看出,经费投入与成果产出增长趋势呈正相关关系。从投入来看,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金额从2007年到2014年,增长了3.5倍,经费增长整体曲线呈上升趋势,从2012年开始,经费投入呈现出连续增长。从成果产出来看,每年产出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家出版基金成果产出量从2009年的28项成果,增加到2013年的341项和2014年的227项。
据统计,自2012年国家出版基金经费投入逐渐提高之后,成果产出量明显增加。以经费增幅较大的2012年为例,该年经费投入比上一年增长50%,一年后即2013年,成果增长量为130%。从增长幅度来看,国家出版基金成果产出量增长高于同期年度资助额增长。这一方面说明,立项项目一年后进入产出高峰期;另一方面说明,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力度加大对国家出版基金成果产出、文化繁荣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截至2014年12月,在基金办组织的年度(2009~2014)综合绩效考评中,836项已结项目实施情况总体良好,其中得分在90分(含)及以上,评为“优秀”的项目有246个,占29.43%;得分在80~89分之间,评为“良好”的项目有532个,占63.64%;得分在70~79分之间,评为“合格”的项目58个,占6.93%。优良率占比较高。此外,《星火燎原全集》《费孝通全集》等近50个项目获得了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和提名奖。《傣族英雄史诗》获素有印刷界奥斯卡之称的美国第63届印刷最高荣誉奖项——班尼奖。基金项目成果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促进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等各学科领域发展,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丰富了精神资源,夯实了思想大厦,奠定了理论基础。
1.促进了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发展
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闻服务公共体系的组成部分,国家出版基金等出版专项资金的设立,尤其是基金项目成果的不断推出,有效促进了新闻出版事业和公共文化的发展。
唱响主旋律,丰富服务内容。国家出版基金的各项成果政治性强、涵盖广泛、特色鲜明,尤其是近年启动的专项主题出版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服务内容。2012年至2014年,基金共资助围绕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精神、宣传阐释“中国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专项主题出版项目共383项,截至2014年年底,结项验收184项。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现实和未来》、北京人民出版社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研究》等成果对于唱响主旋律,壮大主流思想文化阵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价值。
与时俱进,创新服务形式。历年来立项并推出成果的专项主题项目,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既有理论研究著作,也有深入浅出的通俗读物;既有适合成年人阅读的读物,又有面向青少年的普及读物;既有适合少数民族读者阅读的民文版读物,也有面向海外读者的读物。《我们家这十年》除了借助书市、校园等进行正常图书推介外,还运用线上“页面+微博+push”三线整合的推广思路,做了充分宣传。以出版社联合手机阅读官方微博、短信群发等方式做活动,手机阅读上的点击量达几十万人次。《丰碑》等一批优秀的音像电子出版物以鲜活影像记录真实,构成宣传党史国史、阐释“中国梦”的亮丽风景。
注重效果,拓宽服务渠道。国家出版基金的多项成果不仅注重社会效果,而且在拓宽服务渠道方面也作了有益探索。例如,为使《中共党史少数民族人物传》项目社会效益最大化,开拓除传统纸质图书以外的传播渠道,项目承担策划并实施了3项公益性数字解决方案。在消费主义时代人文精神缺失和信仰迷茫的现实背景下,学习和发扬“红岩精神”尤为重要,基于此,《红岩风骨》成果出来后,该书主编、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在全国各地进行了1,000多场相关主题演讲,听众反响热烈。与此同时,出版社趁热打铁,举行了系列赠送活动,使“红岩精神”深入人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输入了新的思想血液。
2.促进了各学科协调发展
国家出版基金每年都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方面的出版项目纳入资助重点,一直积极鼓励和扶持具有较高水平的原创学术精品出版,从2010年至2014年,推出的多项相关基金成果促进了各学科领域的发展。
促进学科建设。历年出版的各学科领域成果涵盖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总论,自然科学总论等26个大类,促进了各学科建设。国家出版基金成果中有多个深度发掘和系统整理学术研究成果的项目。如《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100卷)系统、全面地呈现了中国近代思想大家百年学术成果,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则全面梳理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的名家、名作和精神历程,重新审视了中国本土的思想资源与文化根基,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评价为“足以体现出20世纪以来我们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①。
反映最新成果。各项成果中,有不少反映了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学者们对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的积极回应。《物联网在中国》系统反映了中国在物联网方面的特色、水平和现状,包括中国物联网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和新技术、标准和体系等最新技术和成果。《中华手术彩图全解》丛书由7位医学界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200余位外科专家历时7年编撰完成,以全媒体形式展示了我国外科手术学的最新成果。
展望学术前沿。有不少基金项目成果聚焦学术前沿、关注社会重大命题,努力打造理论服务实践的桥头堡。《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围绕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对相关行业的发展思路、发展重点、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介绍,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围绕大飞机研制的进展阶段和信息诉求,推出了结构总论系列、适航系列、发机系列等成果,对大飞机研制、国内适航领域学术研究和专业拓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成为科技为国家发展服务的典范。
3.促进了公益出版事业发展
扶持了民族地区出版事业。中国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充分发掘、整理和总结各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优秀元素,扶持民族地区出版事业,体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历年来,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内蒙古五个自治区共立98个项目,尤其是2014年,这五个自治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共有27个项目获得资助,总资助额达3047万元,突出体现了国家出版基金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支持。截至2014年年底,五个自治区已有结项项目成果41个。
扶持公益事业。国家出版基金设立的宗旨之一就是繁荣发展公益性新闻出版事业,基金规模的逐步稳定增长标志着国家对公益性出版事业的长效投入机制已初步形成。“中国无障碍电影”和《新世纪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关爱》《托起明天的太阳·快乐成长阶梯丛书(蒙、藏、维、哈、朝)》等多项项目成果,面向特殊人群、民族地区、基层农村等,具有鲜明的公益性质。
积极服务“三农”。多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积极服务“三农”既是政策的需要,更是顶层设计的具体体现,既接地气又具针对性。已结项目中还有不少成果积极服务“三农”。例如,《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三版)修订增补了该书第二版出版以来植物保护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防控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水平、普及植保新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而《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立足于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对现代农业理论研究、科技发展成果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随着基金成果不断推出,项目后续运行在提升出版基金社会及国际影响力方面作用较显著。这主要体现在项目成果对保存、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及提升出版基金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的作用。
1.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保护文化多样性。多项成果致力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岭南民族源流史》介绍了岭南民族源流研究的缘起,回顾了岭南民族源流研究的文献,并且从史学与基因结合的角度对岭南民族源流史进行了详细论述,既使人们从文献的层面对岭南民族的历史有了全面的认识,又引入分子人类学的成果,使人们从基因的层面对岭南民族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识。《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综合运用民族志深描、历史文献、田野调查、跨文化比较等多种研究方法,将各民族特定文化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全面展示西部多民族文化的历史演进和独特魅力。
填补研究空白。有多项成果填补了相关方面的研究空白,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城市记忆——北京四合院普查成果与保护》对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四合院资料进行了首次集中编录,在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中国南海文化研究》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为依据,证明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填补了我国南海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特别是在南海不安宁的严峻形势下,该成果的出版从历史渊源和法理上对中国在南海维权的“国家意志”进行了强有力的现实呼应和理论支撑。
推动可持续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对保存、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可持续发展作用显著。《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档案》(第一、二辑)从我国上千种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有魅力,该项目成果对于抢救和保护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地图文化史》从文化史的视角阐述中国古代地图史,打破了以往中国地图学史著作以朝代分期为脉络、以地图测绘技术发展史为主线的叙述方式,采用专题图分类模式,以地图的绘制、运用、流传、谱系为主线,实现了学术、科学、观赏价值的统一。
2.提升出版基金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
获得广泛认可。多项项目成果获得国内外的各种奖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出版基金连续资助了四辑《大飞机出版工程》,项目成果推出后,受到出版界和学术界一致好评,被誉为“出版为国家科技发展服务的典范”,并受到国际出版界的关注,其中部分精品学术专著的英文版版权输出到爱思唯尔出版集团。
传播中国声音。国家出版基金已有项目成果中,有多个项目内容为向国外读者讲好中国故事的出版项目。《微观西藏》是一本以“微博体”形式展示真实西藏的书。该书追求新媒体环境下的最佳阅读体验,用最短的文字,以中英对照、图文并茂的形式,还原了那些最了解西藏的人心目中最真实的西藏,不仅给国内外真正热爱西藏的朋友传递了正能量,而且也有力地消解了极少数抹黑、歪曲西藏的嘈音。
展示中国文化。成果中有不少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优秀项目。《北京文物建筑大系》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出版,对于保护北京市的文化遗产,对于海内外建筑学界探讨东西方建筑的风格、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创新,都具有启迪意义。《中国丝绸艺术》的出版旨在向世界展现中国丝绸文化,通过图书这种媒介把中国丝绸这一独特艺术展示给世界各地读者,该书自出版以来便在国内外频获各种重要奖项,并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其他国家时的礼品,被赠送给多国文化机构、外交部门等,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作出了卓越贡献。2013年年初,《中国丝绸艺术》英文版Chinese Silks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2012年度艺术书籍榜单,位列榜首。
从近年来国家出版基金成果产出成效分析得知,随着基金规模逐步扩大和项目成果不断推出,国家出版基金在积累和传承文明、巩固和发展我国主流思想文化阵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作为广大申报者、评定者和管理者,都应全面把握、深刻领会中央精神,遴选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项目,为促进我国新闻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贺慧宇,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监管处处长)
注释:
① 庄静.为了文化的尊严[N].光明日报,2011-11-03.
的实施,尤其是基金成果的推出对于特殊人群、少数民族地区的公益出版事业起到了良好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