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现象分析

时间:2024-05-04

◎ 陈宏平 于丹丹

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现象分析

◎ 陈宏平 于丹丹

文章从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的现象说起,谈到了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的弊端、形成原因及对策。同时,对引进版少儿出版物的本土化改编、多媒体数字少儿出版等作了一定思考。

少儿出版物;成人化;弊端;成因;对策

2014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数据,2013年全国共出版少儿读物32400种(其中初版19968种)、4.56亿册、总定价86.7亿元。与2009年相比,2013年儿童读物出版种数增长208%,总册数增长160%。①全国581家出版社中有523家都在出版少儿读物。在2013年上半年大众畅销书前100名榜单上,少儿类图书达52种。②在少儿出版物数量繁多,市场繁荣的背后,我们发现少儿图书的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充斥着不少成人化的内容。

一、过度成人化的表现

2014年10月8日,网友@陆伟的胶卷发表了配图微博,直指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猪唏喱呼噜(注音版)》(上)一书中对话描写过度成人化:

“没带着‘意思’嘛!”

……“‘意思’是什么呀?”

“‘意思’就是送给猩猩经理的‘红塔山’牌香烟。”

“不送不行啊?”

“当然行。可是买不到又好又便宜的水果。”③

微博一经发出,网易新闻、新浪、腾讯、搜狐视频、《京华时报》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一时间引起了大家对“少儿出版物成人化”现象的关注和热议,网友纷纷质疑出版社出版的究竟是少儿读物还是“社会生存手册”。

出现《小猪唏喱呼噜》这样问题的少儿出版物还有很多,如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中就有这样的表述:“自从李小俊把肥猫打翻,把米老鼠的鼻血打出来,女生们从此就把他当男生看了……做男孩子的感觉真好。”④通过成人化的暴力手段来“做男孩子”的错误表述,使少年儿童对“做男孩子”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看过《蜡笔小新》系列的少年儿童早已对故事中小新对美丽幼稚园老师的“调戏”见怪不怪,甚至模仿得不亦乐乎;男孩学着《喜羊羊和灰太狼》漫画里的灰太狼“老婆,老婆”地叫着,女孩喊着“要嫁就嫁灰太狼”的口头禅。大量少儿漫画出版物中的成人化信息来势汹汹,袒胸露乳的画面、暧昧不清的对话不断地冲破少儿世界的防线,涉足少儿世界的领地,使成人世界和少儿世界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与少儿之间的窗户纸被捅破,一个一个“小大人”正在“茁壮”成长。

二、过度成人化的弊端

1.过度成人化会扭曲少年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阻碍三观的正确养成

前文提到的《小猪唏喱呼噜》,作为小有名气的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书中竟然出现那样的语句,难免会造成少年儿童对社会及社会关系认知的偏差。在成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礼尚往来”,对少年儿童而言,却会阻碍他们“三观”的正确养成,为今后形成正确、合理的“三观”埋下隐患。

2.过度成人化还会助推少年儿童早熟

尼尔·波兹曼说:“青春期年龄提早和信息传播技术革命之间,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巧合。”⑤笔者在一家新华书店调查发现,《连翘小姐桃花劫》《美人千千泪洒楼》等成人化的书刊出现在书店的少儿图书专区,花哨的封面吸人眼球,孩子们读得也很起劲。如此,小学生学会了写情书、谈恋爱,“早恋”早已不是中学生的专利。

少年儿童正处于猎奇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看到什么读什么”的状况频频上演,过度成人化的少儿出版物好比催化剂,助推少年儿童的早熟,对其造成无形的伤害。此外,少年儿童也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阶段,分不清好坏,辨别不了是非就盲目模仿,把这种从出版物上看到的过度成人化的描述转变成行为方式,对其身心发展不利。

“如今电视中出现的成人性画面、暴力场景等增多,以及各种报刊透露的大量性信息等不断刺激着孩子的心理,这也是导致儿童性生理发育提前不容忽视的因素。”⑥少年儿童对成人世界的未知与探索,天真与好奇被模式化的成人规则打破;过度成人化的出版物先入为主,使少年儿童对成人世界产生“刻板成见”,求知欲、纯真都被无情地剥削。此外,少年儿童沉浸在《查理九世》系列、《鸡皮疙瘩》惊险新世纪系列等科幻冒险类图书所塑造的“恶魔医务室”“青铜棺的葬礼”“透明泥巴怪”“半身人”“木乃伊”等恐怖的虚拟世界中,颠覆了少年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使其对客观世界失去信心从而失去对客观世界的向往。这种现象是可怕的,但也是可以改善的。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少年儿童主动获取成年出版物的行为,却有能力保证少儿出版物不出现过度成人化的问题。

三、出现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现象的原因

1.出版单位监管把关不严,忽视出版物选题质量,编审校过程相关责任人责任意识淡薄

随着“新课标”“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目”的增多,诸多出版社盯上了这块“肥肉”,但对少儿出版在素质教育、情商培养、阅读体验等方面的重视不够,在选题设计论证、作者甄选、编辑把关、设计配图等方面不重视对少儿出版物内在品质的提升,对少年儿童心理成长所需不了解或深入调研不够,忽视了少儿出版物“适龄”这一关键。针对引进版图书,有的出版社也是囫囵吞枣,消化不良,没有认真甄别引进版图书选题,进而进行“本土化”改编,把那些适合外国儿童阅读的内容“硬塞”给中国的少年儿童,从而产生不适应症。

出版社编审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会让“成人化思维”的作品或一些表达顺理成章地获得通过。2013年9月,在净化少儿出版物专项行动中,5家出版单位因出版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少儿图书被依法处理;2014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依法处理并公开曝光了两批出版编校质量不合格少儿图书的15家出版社。除了编校质量不过关外,编辑在策划选题时缺乏创新、缺乏调研、缺乏上下衔接,选题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适应时下少年儿童阅读需要的种子。特别是编辑与作者之间沟通不畅,不能及时提供少儿读者和少儿图书市场的动向信息,使作者的创作与实际需求脱节。

2.作者创作时受到成人化思维的禁锢

在我国,少儿出版物的作者队伍更新缓慢,年龄差异较大,作者水平参差不齐,对少年儿童的阅读需要、心理需求把握不好,凭空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与少年儿童接触到的现实生活情景相差太远。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少儿读物方面,作者对“度”的把握不到位,对少儿作品中素材、故事、语言的引用和描述会或多或少地掺杂着成人的观念和看法,从而造成少儿出版物不适龄状况的出现。

3.家长们忽视适龄出版物的甄选,逐利行为迎合少年儿童早熟的阅读需求

少年儿童的早熟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无良出版商抓住少年儿童的猎奇心理和叛逆心态,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出版过度成人化的少儿读物,借此吸引少年儿童的眼球。此外,一些家长没有与老师、学校等及时交流沟通,忽视甄选适龄少儿出版物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如何为孩子挑选适龄的出版物;一些家长虽具备为孩子提供正确导向的知识和能力,但因工作生活事务缠身,对孩子成长关心不够或把这个责任转移到爷爷奶奶等上一辈人身上(农村留守儿童就是一个特例),这种疏忽给过度成人化少儿读物以可乘之机。

四、应对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的对策

这些违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的少儿出版物的出现,为我们少儿出版工作敲响了警钟,对我们少儿作品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书记在2014年10 月15日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说:“不能让片面迎合成为解构主流价值观的通行证。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着力在思想上提炼、艺术上锤炼、制作上精炼,打造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经典作品。”⑦尤其需要打磨和推敲针对少年儿童的作品,这些作品要经得起考验,要注重少儿出版物的规范性、纯洁性、健康性,要关注、关心少儿出版物的启蒙、教育、引导作用。出版社、编审人员、作者和家长等要形成合力,共同抵制少儿出版物的过度成人化。

出版单位要甄选优质选题,联系合适的作者,把握好少儿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并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阅读能力的少儿进行分级创作、分级出版、分级发行。在创作、编辑、审核的过程中仔细斟酌、慎重思考、严格监管,不把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当作理所应当。在引进外国少儿出版物方面,要注意“本土化”改编,但应该避免出现过度保护的现象,这是与“过度成人化”相对的另一种极端,它没有考虑到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规律及成长变化带来的新要求,是另一种“跑偏”现象。例如,世界名著的出版改编出现了不同的适读版本,“因担忧名著中有文化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方面的‘不安全’,编写者可能避讳某些内容,策略是不选择或删除某些篇章和段落。这方面最典型者是涉‘色情’或性心理描写的内容。”⑧对世界名著的刻意删改和完全摒弃不仅使作品文学价值降低,经典作品的魅力大打折扣,还会造成少年儿童成人化知识的匮乏。随着少年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对性等一系列成人化内容的好奇心不断增强,完全避免会导致无知,无知也会出现不良后果。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走两个极端,而是要为少年儿童打造一个纯净的阅读空间,在少儿成长的关键阶段为他们灌输健康向上、丰富多彩、适龄的精神食粮。

严格监管编审校过程,切实把好编校质量关,严格落实责任编辑制度、选题论证制度和“三审”制度,对不符合出版规定的责任人严惩不贷。编辑人员要加强对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阅读心理的深入调研,及时与作者沟通交流,创新少儿出版物的选题策划,重视适龄少儿出版物在传递文化知识、培养人文素养、提高阅读兴趣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少儿出版物作者队伍的建设,不断为作者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此外,家长的自主购买行为要与出版社、学校以及老师配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挑选适龄、适度、适读的少儿出版物。希望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打造秩序井然、健康纯净的少儿出版市场和阅读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少年儿童的阅读方式已经不局限于纸质出版物,电脑、手机等多媒体数字少儿出版物的出现也让他们大开眼界。这也要求纸质少儿出版物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在电子出版物上下功夫,总结成功经验,制定合理化的少儿出版物出版方案,发行阳光少儿出版物,让适龄少儿出版物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陈宏平,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审;于丹丹,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 崔坚.改善少儿出版物市场需要多举措并举[N]. [EB/OL].http://zixun. zhongsou.com/faster/24/382e2c7f5d945b2979f55a6514c7c56e.html,2013-12-17.

② 璩静,徐硙,周玮.莫让少儿读物变“毒物”——聚焦当前少儿出版物市场[N].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9/12/ c_117348604.htm,2013-09-12.

③ 孙幼军.小猪唏喱呼噜[M].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2008:129-131.

④ 杨红樱.漂亮老师和坏小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7:228-229.

⑤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44.

⑥ 蒲昭和.孩子青春期提前有原因[J].成都医药大学大众卫生报.2008.8-8-006.

⑦ 新华社评论员.服务人民书写时代——学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0/15/ c_1112841263.htm,2014-10-15.

⑧ 李明亮.外国名著青年版“适度”理念的三个问题探讨[J].编辑之友,2014 (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