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何平
1、如果仿大头马“指南”式小说的写法,
首先应该指出“喜闻乐见”的出处
出处一:“喜闻乐见”参见大头马小说《一块丽兹饭店那么大的沉香》,这篇小说将会在《西湖》杂志发表。原文是:“你看,到这里,我已经又让故事朝着那种读者所喜闻乐见的方向发展了,你看出来了,男主人公是个有钱人,苛刻、顽固、老派、有原则、有坚守的有钱人。他坚持不为改善女主人公的职业发展做任何贡献,‘你必须靠自己。”
按照小说标注的写作时间,这篇小说写于2016年10月。差不多也正是这个时候,大头马在《上海文学》发表她的早期代表作《米其林三星交友指南》。《上海文学》在大头马的写作生涯中有着重要意义。2015年10月,《上海文学》在“新人场特辑”发表了大头马的短篇小说《普通人》。这篇小说是大头马长期在“天涯”和“豆瓣”的厮混之后,在传统文学期刊的重要亮相。
附注:大头马虽然出生于1989年,但用她自己的说法其实是“泛90后”。以“十”为单位计量的文学代际研究要注意到大头马这样跨代际的作家。继“50后”、“60后”、“70后”、“80后”这些文学代际概念之后,文学界自然而然地提出了“90后”。相信之后还有“00后”。2016年之后,特别是2017年,“90后”成为中国文学界一个“假装”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芙蓉》、《人民文学》、《收获》、《作品》、《青年文学》、《青年作家》等文学期刊均以较大篇幅集中推出“90后”作家。其实,“90后”作家的出场应该比2016年更早,比如《上海文学》的“新人场特辑”,比如《天南》杂志很早就连续发表了“90后”小说家周恺的多篇小说。
出处二:与中国当代文艺相关,“喜闻乐见”最有名的出处应该是毛泽东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是毛泽东1938年10月14日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政治报告《论新阶段》的第七部分,最早收入同年11月5日编印的《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文献》,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时单独成篇。(参见“百度百科”)毛泽东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從此以后,毛泽东的这段话作为一个衡量文艺的尺度不断被引用。
2、我和大头马认识很晚,
在一个微信时代,交往也不频繁
2017年10月——行文至此,发现“10月”是和大头马相关度很高的月份——我和复旦大学中文系金理教授共同发起“双城文学批评工作坊”,邀请上海和南京两地青年批评家每年就某一重要文学话题与青年作家和艺术家集中探讨。第一届的话题是“文学的冒犯和青年作家的成长”,大头马受金理邀请参加了工作坊。就我们的观察和想象,和与会的黎幺、陈志炜、三三、王昊然等等一样,大头马也是同时代青年写作者中具有异质性的,他们的写作或多或少对既有文学惯例带来一些冒犯,他们的写作姿态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先锋性。
在此工作坊之前,我只读过大头马的《米其林三星交友指南》。
工作坊似乎并未对青年写作达成什么共识,也没有类似上世纪80年代文学活动的宣言之类。
工作坊的前一天晚上,著名评论家张新颖教授和大家一起小聚,批评家方岩出去买了很好的酒,是和张定浩,还是黄德海一起出去买的?记不确切了。工作坊结束的当晚,大家在复旦大学周围辗转了三个场子,从正餐到小酒馆,到夜宵摊,吃了很多东西喝了各种酒,对一些文学话题某些作家的评价也有比工作坊中间更激烈的臧否。这些也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肯定,啤酒喝到无味,“小二”这种酒是大头马要的。你可以想象大头马喊来一瓶“小二”是什么风神气度。
大头马是一个爽朗开拓的人。
这次工作坊之后,不到一年中间,我分别在南京和北京见到大头马三次,其中一次是有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参加的活动——关于我们时代需要不需要史诗的小型研讨。一转身忽然见到大头马,我第一句是:“你也参加这个班啦?”其中惊奇,是我觉得大头马和这个班有什么违和之处吗?文学前辈邱华栋就很喜欢大头马的小说啊。而且,如果大头马可以彻底地融入他们,不说明她可以在更广泛的人们中间喜闻乐见了吗?或者,用网络语说是“很社会”了吗?这是中国目前绝大数青年作家给自己设计的前路,但这次见面好几个月之后,在北京再遇到大头马,听她说,结果很不乐观。其时座中还有年轻小说家陈志炜、索耳和杜梨。
3、就发表而言,最近的
大头马似乎开始为文学界喜闻乐见了
都是第五期。
《收获》,大头马加入了一众“青年作家小说专辑”,这是这几年《收获》约定俗成的发现有潜力文学青年的专号。今年这期专号除了大头马,还有王苏辛、班宇、董夏青青、庞羽、李唐、徐畅、郭爽、顾文艳等等,俨然代表着当代青年写作的“各个届别”。顺便说一句,《收获》这些年的专号,和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两个著名青年专号相比,貌似更包容,不再强调文学的“极端主义”。这之后,大头马也参加了《收获》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青年作家工作坊。
《花城》的“花城关注”,大头马和李若、沈书枝同在一期,讨论当下文学“谁在写作”之“谁”的多主语重叠。在小说之外,大头马的旅行文学是该期关注的重点。马拉松运动热爱者大头马在世界各地的跑步和见闻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所以,当我给译林出版社主编一套当下青年写作的“现场文丛”时,毫不犹豫选了大头马的旅行文学。
4、我和大头马开玩笑说,你快从一个
小众冷门小说家,成为大众流行作家了
《幻听音乐史》、《塞缪尔传》和《一块丽兹饭店那么大的沉香》在当下汉语文学中是有中国小说精神气韵的小说。
如果我们不把小说仅仅看成近代西方的舶来品;道听途说、丛残小语,中国小说在史传正大庄严的传统之外,自先秦诸子寓言、世说新语、唐宋传奇、话本、笔记、明清小说等等一路下来,往往是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合流。某种程度上,真正的中国小说是在民间写作的小说,文人介入小说自然也“不免俗”、“不脱俗”。而现代中国小说也是以反对贵族文学和山林文学为起点,却走向疏离大众“居庙堂之高”的孤绝高冷。
网络时代为在民间再造“中国小说”提供了可能。比如大头马,《塞缪尔传》以唐传奇笔法写美国硬汉派推理风格小说,重新复活中国小说的传奇和训诫传统。《幻听音乐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博尔赫斯等小说大师,但《幻听音乐史》的异国故事也可以视作是唐宋传奇风的小说。其实,唐宋传奇迷恋、想象的异邦,游走阴阳两界,述奇人异事,不过是另一种“异国故事”。这两篇小说,和大头马习惯的一本正经而有趣的“胡说八道”不同,是认真地向中国传奇传统致敬。
《一块丽兹饭店那么大的沉香》,我们不确定丽兹饭店和巴黎和海明威的隐秘关系,这篇小说有很多文艺冷知识。当然,经过豆瓣洗礼,或者遇到这些冷知识只要不厌其烦地“豆瓣”补课,是很容易获解的。文学批评的工作,可以去证明这些冷知识和小说核心情节之间的互文,但对大头马而言,这也可以是信手拈来的随想随记,它们推动小说、“形式化”小说,也可能只是旁逸斜出的闲笔而已。这篇小说和大头马同时期的“指南”系列可以对读,你可以说她戏谑且炫技,就像一个魔法师一边变戏法一边拆解其中的机关。对于更多读者的阅读体验而言,能否从中获得更多的阅读快感?需要更多的实证。
如果小说的最终目的就是在虚构意义上建筑一个“真实”的世界,大头马的方式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她是预想假想这个世界的存在,然后一点一点拆解了再组装给你看。
给自以为小说核心技术被少数天赋之人垄断的神秘主义文学观祛魅,拆碎小说七宝楼台,大头马兼具小说家和批评家的双重身份,同时也赋予了读者和她共同完成小说的权利。在这里,大头马和方兴未艾的电子游戏从本质上更有亲缘性。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文学期刊之外,这些“烧脑”、“开脑洞”的小说,在青年写作中不乏其人,他们被热爱他们的粉丝读者“喜闻乐见”。这可能也是到目前为止,大头马,一个出版了“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的小说家被“喜闻乐见”的现实——她的读者,她的“人们”。
(责任编辑:李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