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感于匡衡的人生“怪圈”

时间:2024-04-23

刘建明

“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这是史书对西汉经学家匡衡“凿壁借光”故事的记载。千百年来,匡衡借光苦读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励志求学的精神更是为人们所广泛传扬。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衡终学有所成,成为经学大师,连当时的太子刘奭都拜他为师。公元前48年,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匡衡很快被提拔为光禄大夫,继而又出任丞相,并封乐安侯,食邑600户。他当时的封地应为31万亩,但因为土地丈量有误,给他多圈出了4万多亩。最初匡衡未必知情,但下属向他报告此事后,他却企图将错就错,不愿吐出这块到口的肥肉。地方官员畏惧他的权势,也曲承其意,让他得以侵占这块原本不属于他的土地。后来,有人向汉元帝举报了他侵占土地一事,汉元帝震怒,最终将匡衡撤职法办,爵位和封地都被剥夺,并被贬为庶民。

这就是匡衡的人生“怪圈”:因为贫穷而奋发,奋发而有名有位,有名有位而忘形,忘形而身败名裂。从位极人臣到平民布衣,匡衡这种过山车式的人生轨迹,在令人唏嘘不已的同时,更令人警醒深思。领导干部理应以此为鉴,从中获得一些为官的启示和教益。

要常修忠誠之德,襟怀坦荡。匡衡多占封地之事之所以为汉元帝所不容,最关键的还是因其在明知土地丈量有误的情况下却隐瞒不报,是为“事君不忠”。“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忠诚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基本道德范畴,是衡量领导干部人品修养的基本准则。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把对党忠诚作为政治底色来保持、作为第一操守来修炼,努力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坚决不搞“两面派”、不做“两面人”。只有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才能心里无私无愧,手中有公有廉;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赢得百姓信任,塑造良好形象,真正以铁一般的忠诚践行铮铮誓言,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

要常怀敬畏之心,明辨是非。匡衡在下属向他报告土地丈量有误的情况下,不是积极主动地去纠正错误,而是企图将错就错,蒙混过关,完全置国法于不顾,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缺乏是非观念和对国法的敬畏之心。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一个人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做事才能有所顾忌,行动才能不忘法纪。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戒惧之意,是为官从政的基本价值底线,领导干部必须要坚守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群众,明辨是非善恶,强化自我约束,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从而做到进退有节、行止得当。

要常思贪欲之害,防微杜渐。细想一下,匡衡之所以会陷入人生“怪圈”,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他贪欲过盛、欲壑难填。“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果忽视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势必就会贪念萌生,走向腐败,最终就可能被“贪火”所焚,为“欲水”所溺。鉴于此,领导干部务必要时时警醒自己,处处检点自己,事事约束自己,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不以“不为人知”而放纵自己,不以“小节无碍”而宽容自己,不以“下不为例”而开脱自己。自觉给欲望安上“闸门”,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从而在淡泊名利中提升为官境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