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新安
从前,有一个少年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紧巴。一天夜晚,为了能让奶奶吃上一顿饱饭,少年居然鬼使神差地偷了邻居几斤白面,当他告诉奶奶白面的来历,本以为奶奶能夸奖他几句。岂料,一向对他宠爱有加的奶奶却把脸一沉,用无可争辩的语气,严厉地要求少年说:“这面你从哪儿拿的,赶紧还从哪儿给人家送回去。乖呀!没有咱忍着,就是饿死,也不能当贼呀……”
看了这则民间故事,我不禁想起了奶奶对我的叮嘱。我的奶奶叫李淑真,老人家生于1898年,1975年去世,她不识字,在旧社会生活半个世纪目睹过土匪的贪婪、日本鬼子的残暴、老百姓跑反,躲避炮火的悲惨……只有经过寒冬的人,才能真切感知太阳的温暖。
我第一天去上班时,洞彻事理的奶奶语重心长地再三叮嘱我:“公家的东西,再多再好,哪怕是堆到外边沤烂,也不能眼气,更不能往家拿!”
上世纪70年代,家家户户都烧蜂窝煤,煤块干后,有的煤孔堵死,不透气,压到炉子里后不仅火不旺,还极容易灭。一灭,奶奶就得用煤钳子夹着一块煤,到邻居家引煤,如果邻居正在用火,就得等,很是麻烦。为了解决煤孔不通的烦恼,一天快下班时,我在厂里的废品堆里找了一截直径6厘米,长约尺把的钢筋棍,一头在砂轮上磨尖,一头在老虎钳上窝个鼻,做根通条,夹在自行车后衣架上带回家。基本与偷面少年的想法相同,本以为奶奶要夸奖我几句,不成想奶奶脸色一沉,用少有的语气训斥道:“情不学好啦!刚上班时咋安排你的?从哪儿拿的,赶紧还送到哪儿去!”
按照奶奶的要求,我知错即改,当天就把这根通条送回厂里的废品堆里。
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这根通条,终于让我找到了一个能上纲上线认识的私心。会上,我斗私不怕丑,主动讲出自己做的这件事并表示愿意包赔。找到那根通条过秤后,价值一角二分钱,从当月工资中扣除,算是公物还家……
幾十年来,我牢记奶奶的叮嘱,凭本事吃饭,始终遵循着“挣得多多花,挣得少少花,没挣着不花”的行为准则,不攀比,不眼红,量入而出,心安理得。
奶奶的这些道理,我如今又手把手地教给了我的下两代人。
责任编辑:青芒果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