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池墨
麦子
麦子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民以食为天,其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如此重要,作为人类伟大的文化结晶,《诗经》自然是不可能忽略麦子的,我们伟大的诗人,怎么可能忘记赞美让自己赖以生存的植物呢?
《诗经》里,《鄘风·桑中》《鄘风·载驰》《王风·丘中有麻》《魏风·硕鼠》《豳风·七月》《大雅·棫朴》《鲁颂·閟宫》等均有对麦子的描述或提及麦子,麦子也是被《诗经》关注比较多的植物。“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国风·鄘风·桑中》
古人说,“到哪儿去采麦穗?到那卫国沫乡北。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女子她姓弋。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上。”看来,在古人的眼里,采摘麦穗也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他们可以一边采摘麦穗,一边想着心上人,古人真是乐在其中啊。
古人又说:“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国风·鄘风·载驰》
翻译成现代诗文就是“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草茂盛貌。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支援?”估计这位古人受了莫大的委屈,且在国内申冤无门,欲到大国去控诉,可是又担心得不到别人的支援。想想做古人也是十分的不易,也有委屈,也有有冤无处伸的时候。看来,还是现代人的日子过得滋润,有冤屈,近处得不到伸张,至少可以在网络上申诉,寻求人们的声援与帮助。
麦子属于单子叶禾本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秆中空,有节。叶长披针形。穗状花序称“麦穗”,小穗两侧扁平,有芒或无芒。麦子在《诗经》里活得很滋润,在生活中,也是备受人们的呵护,人们为麦子播种、浇水、施肥、除虫除草,保证了麦子的营养和水分,为麦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广袤的田野上,到处都生长着麦子,麦子未成熟时,绿油油的一片,成熟后,田野里则遍地金黄。在人类的帮助下,高傲的麦子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统治着田野,杂草离它远远的,那些对麦子不敬的杂草,会被人类毫不留情地斩杀。所以,麦子从不担心杂草会来侵略自己的地盘,掠夺自己的养分。
投桃报李,麦子回报人们的是白白的面粉,香软的面包,离开麦子,我们不能说就活不了,但至少,缺少了麦子提供给我们的营养,会让我们的生活品质逊色不少。所以呢,我们还是好好对待麦子吧,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物,麦子在《诗经》里也是那么的美好哩!
稻子
稻子与麦子齐名,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子与麦子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豳风·七月》
《诗经》里的这首《豳风·七月》,记录了每一个月成熟的植物,人们在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和煮豆。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季节决定了植物的生长期和成熟期,四季交替,植物枯荣,这是大自然的安排,植物自然无法抗拒。当然,我们人类一样也无法抗拒大自然的安排,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稻子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其秆直立。在我国很多地区,稻子一般与麦子轮作,收割完稻子种上麦子,收割完麦子再栽上稻子,如此轮回,年复一年,亘古不变。
秋天是稻子成熟的季节,田野里,金黄的稻子一望无际,稻穗沉甸甸的,低下了头。民间有谚云: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秕谷。稻子越成熟饱满,稻穗就垂得越低。而不饱满的稻谷,则始终把头抬得老高。人们由此来比喻,把头抬得高高的人,未必就有真真才实学。低头的,未必就胸无点墨。
与麦子不同的是,稻子喜水,其一生基本都在水中度过,这让它的好友麦子望尘莫及。稻子,其实就是一株普通的植物,但是,却被人们赋予了灵性,它滋润了《诗经》,同样,《诗经》也滋养了稻子。“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这是《小雅·白华》里的诗句,翻译成现代诗文就是:滮水缓缓向北流,灌溉稻子满地头。长啸高歌却伤人心怀,由此想念那个心上人。
在一望无垠的稻田里,一位被遗弃的贵妇人,看着滮水缓缓地向北流淌,滋润着田野里的稻子,妇人吟唱了一首歌曲,心中无比伤心,但是仍然不能忘记那个曾经与自己在一起生活的男人。呀,滮水滋养了稻子,负心的人却未能照顾自己的妻子,真是连没有情感的植物都不如啊!你这稻子呀,应该感谢池水的滋养。如果没有池水的灌溉,岂能长成让人喜爱的庄稼?你这没良心的男人,如果没有女人的服侍,又怎么能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稻子在《诗经》里又被称为稌: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周颂·丰年》
这里的稌就是稻子,这是一首赞美丰收的诗歌:丰收的年頭,收获了很多小米和稻子,高大的粮仓,储藏了亿万的粮食。用它们酿成美酒,献给我们的祖先来品尝,用粮食来祭典很适当,只为祈求上天多降福禄与吉祥。真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在这里,稻子不仅是古人果腹的食物,也可以用来酿酒,还可以用来祭祀先人。这首《周颂·丰年》,让古人丰收的喜悦一览无遗。想想,粮食大丰收,不仅古人高兴,我们也替古人高兴呢!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稻子就像一位哲人,在美好的季节里,总是喜欢低头沉思。在如此收获的季节,人们自然对稻子充满了感情,而人类伟大的诗歌总集《诗经》,又怎么能绕开稻子呢?
高粱
提起高粱,很容易让人想起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它被著名导演张艺谋搬上影幕后,让高粱这种植物名声大噪。电影《红高粱》里,一队迎亲的队伍行走在乡间道路上,当他们走进青纱帐后,跳出了一群土匪,面对凶悍的土匪,迎亲的人群立即作鸟兽散,只剩下可怜的新娘。面对凶悍的土匪头子,孤零零的新娘只能任由他粗暴地将自己抱进高粱地,男人的野性在高粱地里得到了尽情的发泄……
电影《红高粱》让女演员巩俐一举成名,也让张艺谋获得了巨大的荣誉。更重要的是,人们也记住了高粱这种植物。
俗话说人如其名,这句话用在高粱的身上,也也很合适。高粱高粱,名字里有高,说明它长得高。高粱身形颀长,在庄稼植物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高粱与玉米一样,都是高杆植物。每到夏季,高高的高粱就会遮挡住人们的视线,大片的高粱就会形成青纱帐。
《红高粱》里的土匪,就是利用高粱的遮挡来打家劫舍,土匪头子,也是利用高粱的遮挡,才顺利地完成了对女主角的侵占。
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禾本科,性喜温暖,抗旱、耐涝,秆较粗壮,直立,叶子窄而细长。高粱可以食用、酿酒,也可作饲料。小时候,苏北农村也会大片地种植高粱,只是,没有人把高粱当作食物。在苏北,高粱一直属于经济作物,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高粱最大的用途,是用来扎刷帚。高粱成熟后,用镰刀将高粱穗割下来,捋去高粱的种子,剩下高粱穗,人们找来细绳子,将高粱穗子捆扎在一起,就成了刷帚或者笤帚,人们用来刷锅洗碗和扫地。至于高粱种子,有的拿来喂鸡,有的卖到粮所。
小时候在苏北农村,高粱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高粱的秸秆可以用来当烧锅的燃料。相比小麦和稻子秸秆,高粱的秸秆耐烧且火力旺盛,加上高粱长得高,秸秆丰富,是农村人重要的烧锅燃料之一,因此备受农民喜爱,从而种植较多。
高粱别名又叫蜀黍、桃黍、木稷、荻粱、乌禾、芦檫、茭子、名禾。但是在江苏,苏北人一般称高粱为秫子,而很少将其称为高粱。只有作书面语的时候,高粱才被称为是高粱。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这是《诗经·唐风·鸨羽》里的诗句:大雁簌簌飞成行,成群落在桑树上。王室差事做不完,无法去种稻子和高粱。用啥去给父母尝?高高在上的老天爷,生活何时能正常?在诗经中,提到庄稼的诗歌,多数反映了人们对暴政与现实的不满,诗人通过劳动人民的切身感受,来反映劳动人民历经的苦难与痛苦,诗人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憧憬。
同样,《诗经·小雅·黄鸟》一诗也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的憎恨与不满: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翻译成现代诗文就是:黄鸟黄鸟你听着,不要聚集在桑树枝上,不要啄食我的高粱米。这个地方的人,不可与他讲道理。常常思念回家去,与我兄弟在一起。《黄鸟》讲述一个背井离乡的人到异地他乡来寻找原本以为没有压迫,诚实守信而又和平安宁的天国乐土,却哪里料到这却是一场虚幻而美丽的梦。诗人借黄鸟啄食桑叶,啄食高粱来暗喻贪官酷吏对老百姓的压迫。
读着《黄鸟》一诗,我仿佛听到了诗歌里那个农民面对黄鸟愤怒的声音,黄鸟贪婪而又狡猾,面对黄鸟啄食庄稼,农民既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农民的满腔怨愤,溢于言表。
高粱作为庄稼,本来是为人们提供食物的,然而,却遭到了黄鸟等的蚕食,真是暴殄天物啊。至此,我忽然明白,《诗经》为什么会对庄稼类植物这么偏爱,民以食为天,庄稼生产出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没有了庄稼,人类就无法存活,因此,庄稼才是最能表达人们情感的植物,作为人类文化的结晶,作为反映劳苦大众疾苦的《诗经》,又怎么能够忽略它们呢?
菽
菽,乍听名字,文绉绉的。菽,更像是书面语。
菽其实就是大豆。对于大豆,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它是农村常见的庄稼植物,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用油,多数是大豆油。
大豆通称黄豆。然而在《诗经》中,大豆不叫大豆,也不叫黄豆,而叫菽。瞧,古人就是这么文雅,就连给植物起的名字,也都文绉绉的,听起来是那么端庄,那么严肃。你想,如果不是查看了相关解释,谁能想到菽就是我们常见的黄豆呢?
《诗经》里,《豳风·七月》《小雅·小宛》《小雅·小明》《小雅·采菽》《大雅·生民》《鲁颂·閟宫》里都提到了菽,看来,既然大豆有书面語的名字,总得在书本中展示展示吧?总得在《诗经》里吟哦一番吧?我们的诗人,生活就是这么有诗意!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小雅·采菽》
这首诗的意思是:采大豆呀采大豆,用筐用筥里面盛。诸侯君子来朝见,王用什么将他赠?纵没什么将他赠,路车驷马给他乘。还用什么将他赠?龙袍绣衣已制成。这是一首比较明快的诗歌,《诗经》中涉及庄稼植物的诗歌,欢乐明快的并不多。有关庄稼的诗歌,多数用来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和表达劳动人民渴望幸福生活的心声,当然,也有极少的一部分与爱情有关,但那也是为了表达劳动人民之间诚挚、纯洁的感情的,其余与庄稼有关的诗歌,多数都很严肃甚至很沉重。
大豆作为乡间一种常见的植物,农村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记得小时候,每年秋天,大豆收割后,我们都会去田野里拣遗落的大豆。大豆成熟后,豆荚容易爆裂,躲藏在里面的大豆就会掉落到地上,大人们只顾着收割整片的大豆,哪里还有闲工夫管那些掉落的大豆啊?因此,这些任务就落到了我们小孩子的身上。等到田野里的大豆被大人运走,我们就带着口袋或者提着篮子,到田野里拣大豆。最有趣的是,在雨后的乡间田野,经过雨水的浸泡,那些遗落在田田野里的大豆,就会发芽,生长出嫩嫩的豆芽,这可是绿色纯天然的豆芽,不添加任何生长剂的,比起我们市场上的人工生发的豆芽,可要健康安全得多了!而我们就会拎着篮子,在雨后去拣豆芽。
一般雨后两三天,遗落在田野里的豆芽就能生出芽来。在田野里拣豆芽,要及时,否则容易变青。变青的豆芽,食用起来可就不那么美味了。
虽然雨后的田野里泥土松软,脚下甚至还有点烂,但是,为了能拣到新鲜的豆芽,我们充分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脚下泥巴粘脚的精神,经过半天的劳动,就能有半篮子白嫩嫩的豆芽了。
诗经《小雅.小宛》里有这样的诗句: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那是怎样的一种劳动场景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想象出古人采摘大豆的情景:秋高气爽,辽阔的蓝天下,田野一望无际,人们在田野里收割、采摘大豆,其乐融融。
这场景,是多么忙碌,多么壮观,多么温馨!难怪我们的诗人要借大豆来吟诵一番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