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作者简介:吴中庆,文学硕士,海口经济学院英语讲师,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翻译委员会委员,英语二级翻译,海口市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英文散文、小说创作及文学翻译。在国内外已发表中英文论文、译文及报刊文章共30多篇,这些纸媒包括 《中国翻译》 (增刊) 《海南日报》 《天涯》 《椰城》 等刊物,并已出版文学译著 《逝者的盛宴》 《教堂建筑》 (合译,第二译者)。现居海南海口。
1988年4月26日,海南建省,省会设在海口市。海口市区的椰子树种植于道路两旁,数量颇多,婆娑的椰树点缀于大街两侧,所以海口市被称为“椰城”。随着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迎来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盛况,海南的各行各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海南建省3年后的1991年,《椰城》文学杂志在海口市创刊。20世纪90年代时的我是一名外语自学者和外国文学爱好者,当时幻想着出版自己的译著,也经常阅读国内的文学作品与文学杂志。依稀回忆起来,1995年的一天,我骑自行车去大同路的国际商业大厦某英资银行上班的路上,发现新华南路靠近海口人民公园北门对面的海口市商业局一侧,沿街的海口市教育局办公楼的牌匾换成了《椰城》编辑部。我知道这是一家文学期刊的编辑部,也是文学期刊编辑部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视野之中,虽然我当时并未读过《椰城》。但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我在当时位于新华南路的海口市图书馆阅览室里,找到了《椰城》,浏览了其发表的诗歌、散文及短篇小说作品。
我当时从事外语工作,因此阅读与使用更多的是英语和法语,汉语写作与阅读中国文学作品只是业余爱好。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自由写作及自由撰稿人风行一时,我沉迷于阅读王小波等自由作家的作品,开始朦朦胧胧地憧憬文学创作。但囿于自己的局限性,还有不得要领的文学教育,以为只有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才能学会及开始写作,迟迟不敢动笔。我仍然积极阅读包括《椰城》在内的国内文学杂志,还想过写作品投稿给《椰城》,但我都没有勇气去写作与投稿。
1998年10月,我在深圳某酒店杂志社担任英语编辑与翻译时,在一次采访中认识的《深圳青少年报》编辑偶然看到我的一篇译文,他觉得我这个外语专业毕业生的文采斐然。于是,这位编辑向我约稿的3篇汉语译文在该报发表。发表这些豆腐块译文的稿酬并不高,但对我的翻译与写作极具推动力。我随后做了数百万字的笔译工作,也包括为数不少的文学翻译,但我仍然不敢进行汉语文学写作与投稿。
我一直不离不弃地阅读着中外文的文学作品与文学期刊,不断地幻想着,也憧憬着进行文学创作,并每天写日记。应位于海口的南海出版公司约稿,我在2012年9月出版了自己的文学译著处女作——印度短篇小说集《逝者的盛宴》;随后在2013年10月,我又以第二译者的身份,出版了第二部译著《教堂建筑》。在这期间,我还发表了文学译文与文学论文。时间流逝,我的翻译工作遇到了瓶颈,这时已是2014年暑假过后。我学完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升本网络课程,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也已经两年多,终于觉得自己够资格进行汉语文学创作了。
2014年暑假过后,我婉拒了一个数十万字的英文历史类书籍翻译项目,并且暂停书籍翻译工作,鼓起勇气进行中英文创作。当时我喜欢浏览海南某知名网站的网络文学栏目“海南文苑”,开始斗胆在里面发表一些散文、随笔及杂感类短文短诗,得到版主及网友的积极鼓励。2015年6月,我尝试向《海南日报》教育周刊投稿一些外语学习类随笔,在随后4年里我在此栏目发表了6篇文章。这些文章的发表给我的汉语写作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但我仍想给《椰城》投稿。后来,我通过参加海口本地的一些文学沙龙与诗歌活动,加深了对文学及文学创作的认识,自己也逐渐动手进行文学写作。
我是大学英语教师兼外国文学及比较文学研究者,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是我的每日功课。现在尝试写作诗歌、散文及短篇小说,也助力了我的文学研究工作。在2019年1月底,我参加《椰城》文学杂志社在海口市归园田·清舍酒店文艺厅举办的首期椰城文学沙龙活动。我终于在文学上找到了归家之路。在这次活动中,我见到了很多只闻其名而未见其人的知名海南作家、诗人及作协领导,还应邀参加了当晚文学沙龙活动之后举行的晚宴。我们把酒言欢,畅谈文学,交流写作心得,不亦乐乎。就在这次的文学沙龙活动中,我首次获赠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馨香的《椰城》。我真是兴奋不已,回到家后一口气读完。阅毕《椰城》,我的文学创作信心更足了,并准备给该杂志投稿。
我满心期待的椰城文学沙龙第二期“春暖花开 诗意生活”在海口市归园田·清舍酒店文藝厅再次举办。此次沙龙活动由著名诗人、海口市作协副主席乐冰先生作了题为“诗歌创作的灵感从哪里来”的专题演讲。通过聆听这个演讲,并与乐冰先生互动,我加深了对诗歌阅读与创作的认识,提升了诗歌写作技能。我从《椰城》及相关单位举办的《椰城》文学沙龙活动中受益匪浅,并心怀感激。从这两次的《椰城》文学沙龙活动中,我获知了书本上没有讲过的文学阅读与创作窍门,而且都是诗人及作家们的亲身体验与经验之谈。
而更让我意想不到的好运纷至沓来。经过作家们的推荐与海口市作协的审批,我于2019年2月25日成为海口市作家协会会员。当我拿到暗墨色的海口市作家协会会员证,对于《椰城》及海口市作协的认可,感激之情不由得涌上心头。我仍然在海南省图书馆阅览室阅读每一期的《椰城》,以学习与提高写作为目标,欣赏与阅读其中发表的散文、诗歌和短篇小说作品。
2019年9月开学之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将自己在暑假期间写作的一篇非虚构散文《我的翻译梦》,战战兢兢地投稿给《椰城》。我当时仍然抱以学习的心态,觉得自己从未在文学刊物发表过散文,以此作为首次尝试也未尝不可。我认识《椰城》的编辑,但也不好意思打招呼,更不用说走后门,因为我相信《椰城》及其编辑的眼光。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还是每天阅读中外文学作品,长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乃至文学评论,还有文学理论专著,都一部部地啃下来,以此当作日课。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我已经动笔写作,创作一些散文的同时,开始学习写作诗歌与短篇小说。《椰城》是我的投稿目标之一,我在文学创作方面仍需不断地提升自己,但《椰城》赐给我勇气,让我也有足够的胆量投稿给《花城》与《人民文学》等文学大刊。
2020年元旦假期过后,《椰城》编辑通过微信联系我,要求我给他发送我的照片,并说是发表作品的需要。2020年春节后的某天,我百无聊赖地在肯德基餐厅一边吃着洋快餐,一边看着微信朋友圈。我又习惯性地点开了朋友圈,那是《椰城》2020年第2期的定稿目录。我一边吸着百事可乐,一边往下看那一期的《椰城》目录。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我的眼帘,那是我的姓名,旁边写着我在该刊发表的非虚构散文的题目《我的翻译梦》。我当时真是激动无比,恨不得与每一个我认识的人分享我第一次在文学期刊发表散文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我马上起身,把托盘里剩余的食物残渣倒入收集箱,马不停蹄地小跑回家,以无比喜悦的口吻告诉我的妻、女,我终于在文学作品发表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然后,我又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椰城》公众号发表的《我的翻译梦》,并得到朋友们的点赞。
我还是非常渴望看到2020年第2期纸质版的《椰城》及我的那篇非虚构散文的样稿。当时,因新冠疫情已经扩散,该刊纸质版无法按时邮寄,但无法抑制我阅读该期《椰城》杂志的渴望之情。我联系了编辑之后,戴着口罩,提心吊胆地坐上公交车,到编辑部联系办公室主任,并拿到那两本《椰城》纸刊。回到家之后,我又一口气读完了该期《椰城》杂志,反复摩挲着那本杂志,久久不舍得放下。
在《椰城》发表了一篇散文之后,我还继续阅读了杨黎编辑在他的公众号写的相关投稿指导方面的文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与投稿技巧。凭借着在《椰城》发表的这一篇散文,我的投稿信心得到极大提升,而后又投稿了一些国内的文学大刊。作为文学创作初学者,我有足够的信心与耐心去接受这些国内文学大刊拒稿的磨砺与激励,因为这是我在《椰城》发表散文而获得的勇气。因此,无论我以后的文学成绩如何,我都非常感谢《椰城》!
《椰城》自創刊至今,已走过三十载的峥嵘历程。《椰城》从一个海口本地的文学内刊逐步发展成为海南有国内统一刊号及国际标准刊号、正式出版的两本文学刊物之一。经过《椰城》主管部门与编辑部各位领导、员工的群策群力,再加上广大国内文学作者的支持与信任,《椰城》文学杂志发表的作品不断被国内权威选刊转载。作为普通的文学创作者,我非常荣幸地以各种方式在椰城海口市邂逅《椰城》,并且在《椰城》发表自己的散文处女作。对此,我心存感激。我也将继续投稿支持《椰城》。祝《椰城》30岁生日快乐!人一生中的30岁,正是拼搏事业的大好时光,一并祝30岁的《椰城》越办越好,获得更大的成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