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矢 弓
历史证明,经济发达,文化发达;文化发达,诗歌也一块发达。
如今,咱们经济空前发达了,文化似乎也跟着一块在发达,可诗歌在当前热火朝天的生活中,好像有些缺席了。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在唐代,唐诗明白如话,唐文晦涩难懂。于是,唐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值得骄傲的一页,唐文则早已湮灭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古籍之中,少有人认真发掘。
历史一再证明,诗歌的生命力在于反映时代,源于生活,唯此才能被广大读者所喜欢、所接受,否则就要落伍甚至被淘汰。历史上各个朝代所产生的诗歌,能流传至今的都是通过诗人笔下反映时代,反映生活,给人以生活和人生启迪,充满哲理,耐人寻味,脍炙人口的作品。唐诗就是这样主动介入生活,积极介入生活,所以被历史所承认。
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那些反映激烈斗争生活的诗歌,虽然有的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迹,但仍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当年天安门广场上的四五运动,诗歌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诗言志,诗歌从书斋里走出来,成为记录时代、推动历史的有力武器。那个时候,诗人是受人尊敬的,诗歌也是被人追捧的。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诗人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接受了西方的朦胧学说,丢掉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基础,写出的诗歌不仅无病呻吟,而且让人看不懂,把诗歌搞成了束之高阁,孤芳自赏,自娱自乐的一个怪物。于是,有人调侃,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下一阵暴雨,可以淋湿一群诗人,不一定淋得到一个诗的读者。
当诗歌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抛弃人民大众的时候,它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诗歌就走进了死胡同,自己转悠着,自己消耗着,越走路子越窄。
面对中国诗歌的困境,有所谓的诗人开始大声疾呼,甚至有人裸体保卫诗歌,抗议对诗歌的不公,诗人中间甚至出现了被网友归纳的“梨花教”。这些极端甚至荒唐的行为,不仅没使诗歌走出窘境,却似乎越描越黑。振兴诗歌,似乎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诗歌的出路在哪里?有人认为要振兴、繁荣中国诗歌,诗人必须要更新观念,放下架子,诗人自己要把观念从高高在上的虚无主义转到现实主义上来,从朦胧学派转到乡土学派上来,从高雅转到通俗上来,扑下身子去体验和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参与生活,记录生活,以此重新赢得时代的宠爱,人民的青睐。
虽然我们不再需要像当年大跃进时代的人人写诗,但我们也不需要现在这样诗歌自娱自乐。从诗经到“四五运动”,诗歌从来没有缺席过,现在更不能没有诗歌。时代在呼唤:回来吧,诗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