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松
前言
《阿甘正传》是一部老电影了,乍一看像是一部喜剧片,可是深思的话,却别有一番味道。主角阿甘永远用孩童般的天真,看待这个嘈杂的世界,永远用孩童般的善良,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我们的眼中,他是个傻子。在他的眼中,全世界的人都是傻子。
以这样的视角,他永远都能看到生活中的美丽,而我们却看不到。
(本文中的人物和地名,以影视作品中的音译为准。)
1.你跟其他的孩子一样
你跟其他的孩子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这是阿甘的母亲一直在向阿甘强调的,因为阿甘并不是很正常。阿甘的智商不高,而且需要借助于支架才能正常行走,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正常的孩子。
特别是这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一个单亲家庭,这简直是个悲剧。
可是在一个母亲的眼中却不是这样的,即便阿甘有些痴呆,即便他的双腿无法正常行走,但在他母亲的眼中依旧比别人家的孩子更好。只是理智又在不停地提醒阿甘的母亲,自己的孩子有先天缺陷,所以她一遍遍地强调,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一样。
阿甘的母亲不仅是在给阿甘打气,让阿甘不要自卑。同时她也是在安慰自己:自己的孩子很棒!
听了母亲一次次地强调,阿甘信以为真,所以当他腿部戴上支架,走起路来,甚至站立的时候,模样有些古怪,他也认为这是正常的。
碰巧有个弹吉他的少年,在阿甘家租房子住,他对阿甘走路的样子很感兴趣,还让阿甘拄着个扫把,扭动着跳舞。
后来阿甘在电视上看到了那位弹吉他的少年的表演,跟阿甘当时跳舞的姿势一样,只不过少年没有拄着扫把,而是拄着麦克风。同时少年的两条腿就像使不上力气一样,挪来挪去,那样子就跟阿甘戴上腿部支架跳舞如出一辙。
人们把那位少年称为“猫王”。原来猫王独特的舞步是这么来的!
如果单从这一点上来看的话,这部电影倒像是那种“无心插柳柳成荫”式的喜剧。可是后来阿甘越是长大,越是遇到更多的人,他的人生似乎就不再是喜剧了。
阿甘的母亲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上正常的公立学校,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她认为上帝对阿甘不公平,给了别的孩子健康和聪慧,却什么都没有给阿甘。所以她要给阿甘一个机会,一个跟其他孩子平等的机会。
这一点很重要,只有跟正常的孩子在一起,阿甘在自己的内心里,才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
阿甘一直认为自己跟别的孩子一样,而我们却不这么认为,我们永远都认为自己比他人强。所以以阿甘的视角,人人都是平等的,而以我们的视角,他人永远都低自己一筹。
这可能是所有成见的源头所在,不是说人与人是不平等的,而是说在我们看来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视角上的差别,决定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而阿甘孩童般的视角,是他最宝贵的财富。因为人人都懂得怎样从孩童般的视角成长为成人的视角,却没人懂得如何保持孩童的视角。
阿甘一直跟正常的同龄人一起生活,只不过这样做的代价是,他一定会被同龄人欺负。终于阿甘在一次被人欺负的时候,他甩动着两条腿奋力地逃跑,奇迹发生了,阿甘竟然甩脱了支架,用自己的两条腿奔跑。
这真的是个奇迹么?
我们看起来是个奇迹,可是在阿甘看来却不是,因为他一直就“知道”,自己是个正常的孩子,自己也能奔跑!他的心已经自由地奔跑了许多年,当有一天他需要奔跑,只需要甩脱支架就可以了。
这是阿甘跟所有人之间,又一个不同的地方。我们一般都是腿上没有“支架”,心里却一直有“支架”在束缚我们,所以我们没办法奔跑。而阿甘恰恰相反,他的心是自由的,想跑多远就能跑多远。
同时阿甘的“起点”是很低的,一开始他走路都困难,现在可以奔跑了。对正常人来说,学会了走之后很快就会奔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过程,可是对阿甘来说,可以奔跑就是一件值得欢欣雀跃的事情。
从这方面来说,阿甘比普通人更容易满足,也更懂得珍惜。因为他拥有的少,所以才会珍惜,所以才会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满足。而正常人则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拥有的太多,却不满足,还想拥有更多,所以我们才会焦虑,才会嫉妒,才会不满。
当大家都对索取更多而习以为常的时候,突然有人说我满足了,那他会立即在周围人眼中变成不折不扣的怪胎,或者被人说是假惺惺。总之,当大家都在索取更多、永远都不会满足的时候,甚至我们会丧失满足的能力和权利。
可是阿甘不管这些,他才不管别人的看法和想法,有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的一片世界,是一种享受。我们大多数人正是因为懂得太多,知道得太多,所以才沒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只是阿甘又是孤独的,不过孤独也是阿甘生命中的重要一环。他往往在孤独中,发现自己人生中的闪光点。就像阿甘第一次上校车的时候,所有孩子都好像在排斥他,但那些人的排斥,却让阿甘遇到了一生的挚爱詹妮。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前方的路,谁说得准呢?
就像阿甘的人生,虽说谁都知道阿甘是傻子,可是在阿甘的世界里,世上没有傻子,只不过有些人比较聪明而已。
2.开挂的人生
阿甘的人生就好像开了挂一样,小时候跟猫王的接触就叫人啼笑皆非。
后来阿甘会奔跑了,他想去什么地方都是跑着去,这让他跑得越来越快。当阿甘长大了以后,还是有人欺负他,以前是骑着自行车追赶阿甘,现在是开着车追赶阿甘。
就在阿甘夺路而逃的时候,他不小心跑到了一处橄榄球的训练场,因为他奔跑的速度太快,被教练一眼相中。于是阿甘有了被“保送”上大学的机会,他在大学里主要是打橄榄球,队员们会努力把球抢来给阿甘,然后由阿甘奋力奔跑,冲破对方球员组成的壁垒,并最终赢得比赛。
他們因为橄榄球打得好,还被总统接见。
说起来,这样的人生已经很精彩了,就好像一场场的橄榄球比赛,是为阿甘量身打造的一样。但是如果反过头来再看,却似乎是另外一回事,那几个欺负阿甘的少年,比起阿甘更像是傻子。
他们有时间欺负阿甘,却没时间做点正经事,而阿甘却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奔跑上。所以阿甘比正常人更善于奔跑,所以他才有进入橄榄球队的机会。
而那几个开着车追赶阿甘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因为橄榄球的规则,不会允许他们开着车打球。而且他们可以骑自行车,就不会傻乎乎地奔跑;他们会开车了,更不会去奔跑。
所以那个打橄榄球的机会,一定是属于阿甘的,这段精彩的人生,也一定是阿甘的。别人抢不走,也不知道该怎么抢。
这似乎是一个怪圈,对大多数人来说,机会好像总是别人的,而我们却常常跟那些机会擦肩而过。
为什么呢?
可能那些机会都在地上,而我们大多数人往前走的时候,都是昂首挺胸,或者急匆匆地赶路,这才发现不了那些在地上的机会。
而阿甘却不同,他看待“人生”这条路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不慌不忙,而且一段路他可能会走很多遍。首先他会往前走一遍,接着他可能会倒着走一遍,他甚至会倒立着,或者蛙跳着再把那段路走几遍。
我们看到别人在这条道路上超过我们的时候,我们会非常焦急,会加快脚步,甚至会跑起来。这让我们无暇顾及道路两旁的美景,一直都在急匆匆地赶路,一刻都不得停歇。
阿甘却从来不着急,他不在乎被人超过多少,他只在乎如何把眼前的路走好。在这一点上,他比我们更沉得住气,也比我们高明,虽说他都不知道自己高明在哪里,但总归是高明了不少。
阿甘的开挂人生,并没有因为大学的结束而结束,恰恰相反,他在大学毕业后,又找到了一片新天地。他参军了。
对于参军,大家印象里可能就是训练,就是军营里的生活等等。阿甘这样的人,能受得了军营的环境么?
谁也没有想到,阿甘在军营里如鱼得水,因为军营里只需要听命令,不需要过多地思考。在这方面,用教官的话说,阿甘简直是个天才。
其实有很多时候不是说摆在我们面前的事有多困难,而是我们把事情变得困难了。事还是那件事,可是我们想得越多,它就似乎变得越发困难或复杂。
比如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明明勇往直前地去做就好了,但是由于外部信息的干扰,再经过我们胡思乱想一点点发酵,就让我们彷徨、犹豫、迷茫。这等于是我们自己为自己当下要做的事,制造了许多障碍。
有的时候阿甘真叫人羡慕,对于教官下达的命令,他会毫无保留地执行,不会去思考命令的意义、命令的目的。这样的人可不就是当兵的天才么!只不过只是偶尔羡慕一下,谁也不愿意真的变成阿甘的样子,所以我们才会这么累。
阿甘参军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快被送到了越南战争的战场。在我们看来这是一场残酷的战争,但在阿甘看来却没那么残酷,就像詹妮后来问他:在越南打仗的时候害怕么?
让阿甘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残酷的战场,也不是与战友的死别。他只记得那里的夜空很美丽,阿甘似乎一直想要告诉我们:不管是在哪里都有美景,不管自己的情况有多糟糕,都不要忽视那些美景。
影片中对越南战场的描绘,不光看不到残酷,相反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喜感,比如阿甘对丛林中那场持续了几个月的大雨的描述。
即便是阿甘所属的连队遭遇了埋伏,他的战友一个个死去,我们都感受不到这场战争有多残酷。这可能就是阿甘的力量,在他的眼里,这甚至只是一场军事游戏,他把那份残忍隔绝了出去。
不知道这是阿甘的幸运还是不幸,总之他似乎看不到那些不幸,所以他只剩下了幸运。
这场遭遇战,阿甘善于奔跑的“特技”救了他一命,不仅如此他还来回奔波,救了更多战友的性命。只不过他的好朋友布巴死在了这场遭遇战中,不过阿甘并没有难过太久,因为他跟布巴好好告别了,因为他承接了布巴的愿望。
只不过阿甘在后来诉说这些的时候,还是有点难过。他懂得什么是伤心,只不过他更懂得,除了伤心之外,自己还有许多其他的情绪,不能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伤心这一种情绪上。
阿甘的开挂人生还远远没有结束,他在遭遇战中被子弹打中了屁股,在养伤的时候,喜欢上了打乒乓球。巧得很,阿甘有幸参加了那场“乒乓外交”。
有人羡慕阿甘的朴实,有人羡慕阿甘的单纯,可是更多的人还是羡慕阿甘顺遂的人生。
是啊,阿甘为什么能活得这么精彩?而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活不出个样子来?
可能我们都在费尽心思过得更精彩,这让原本摆在我们面前的阳关大道,反而变成独木桥。而阿甘以踏实、单纯的态度面对人生,他不去在乎是独木桥还是阳关大道,他想怎么过自己的人生就怎么过,目之所及,皆是阳关大道。
3.自我救赎与救赎他人
阿甘的智商不高,甚至可以说他是个低能儿,这样的人应该是大家的关照对象。可是阿甘却一直在救赎他人,他可能不是主动去救赎,但是人们却从他这里获得了救赎。
比如詹妮,比如丹中尉。
詹妮的人生也很不幸,她母亲早早地过世,父亲有家暴倾向,而且还性侵过年幼的詹妮。唯一不同的是,阿甘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所以在他看来,自己并没有多么不幸。而詹妮却很聪明,她的聪明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她身上的不幸。
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不幸,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是那么不幸,只是我们自己认为自己那么不幸而已。
詹妮小的时候是很善良的,在阿甘第一次坐校车上学的时候,谁也不愿意让阿甘坐在自己身边。就在阿甘感受到了同学们所发出的明显的恶意的时候,只有詹妮愿意让阿甘坐在自己旁边的座位上,也只有她愿意跟阿甘一起玩耍。
可能是詹妮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跟阿甘一样不幸,或者比阿甘更不幸。所以詹妮愿意跟阿甘一起玩耍,并不认为这样做让自己掉价。
阿甘的人生顺风顺水的同时,詹妮却过得并不如意,她有过梦想,想做好莱坞的歌手。可是当梦想破灭的时候,还不如没有。因为幼年的遭遇,詹妮曾经数次有过轻生的想法,而且一直在逃避她被性侵的那间小木屋,一直在逃避知道这件事的所有人,其中也包括阿甘。
这样的日子会过得很累,不是说生活太累,而是心太累。不仅累,还没有安全感,詹妮小的时候,就在夜里从奶奶家偷偷跑到阿甘的卧室,从阿甘那里获取安全感。
阿甘也从未放弃过詹妮,或者说阿甘一直在向詹妮靠拢,可是每当他要接近詹妮的时候,詹妮就跑得更远,阿甘只好继续苦苦追赶。可能詹妮认为,自己继续跟阿甘在一起是对阿甘的一种伤害。
阿甘因为负伤从越南回国后,此时美国的反战情绪高涨。在一次反战活动中,阿甘意外遇到了詹妮,只要在詹妮身边,阿甘就是快乐的。
阿甘可以因为有人跟詹妮有争执,不由分说就为詹妮打了一架。可是他从来没有劝詹妮好好生活,也没有劝詹妮放下心结,没有劝詹妮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虐待自己了。因为有的时候规劝,更像是一把能捅得人心痛的刀子。他就在那里守望着,等着詹妮回来。
本来詹妮以为离开了家乡,她就会淡忘那些她不忍面对的遭遇。可是她很快就发现自己并不能淡忘,那些童年的悲痛遭遇,反而一直在折磨着她。为了麻醉自己,詹妮的生活过得非常糜烂,她加入过黑豹党,做过妓女,吸过毒。
她一直生活在绝望中,好在还有阿甘一直在守望着她,不可否认,如果没有阿甘,她的人生没有任何希望。对詹妮来说,阿甘就像是一个港湾,不管她在外面遭遇了再大的风浪,只要想到港湾,心底就有能直面风浪的底气。
即便阿甘从未规劝过詹妮,但是对詹妮来说,阿甘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当她在外面累了,不想再继续过这样糜烂的生活的时候,她回到了阿甘的身边。
她太累了,在阿甘身边的时候终于卸下了所有的戒备,可以安心地睡个好觉。身体累休息一下就好了,但是心累却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的折磨,让人苦不堪言。所以詹妮刚回来的时候,在阿甘眼里她好像好多年没睡过觉似的。
詹妮這次回来,是为了鼓起勇气直面自己心中的魔障,当她到父亲的那间木屋,并向小木屋扔鞋子、扔石头的时候。一直以来积压在她心头的怨恨和痛苦终于发泄了出来,也是从这一刻开始,詹妮重生了。
她总算有了勇气,可以直面阿甘,不过她跟阿甘有了一夜温存后,再次离开了。这次离开,她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她之前的人生过得太糟糕,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得好起来。
而阿甘永远是她的“锚”,她这艘船只要想停下来,就要用到锚把自己固定好。有的时候人所获得的救赎,不是变得多么快乐、幸福,而是获得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勇气,只有追求幸福,才是幸福的,而不一定是享受幸福,才是幸福的。
阿甘参军的时候,遇到了布巴。在去往训练地的大巴车上,阿甘遭遇了跟校车上一样的情景,没人愿意让他坐在自己身边。就像当年的詹妮一样,布巴给阿甘让了座位。
布巴看起来也是憨憨的,所以他跟阿甘迅速成为了好朋友。布巴的梦想,是拥有一艘捕虾船,然后自由自在地出海捕虾。然后可了劲儿地吃虾,在他的眼里,所有的美味都比不上虾。
当阿甘和布巴一起去到越南战场的时候,阿甘遇到了丹中尉。丹中尉人还不错,从没有歧视过阿甘和布巴。在一次休息的时候,布巴跟阿甘商量着,退役之后一起去捕虾。阿甘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答应了下来,结果布巴却死在了越南,无法实现捕虾的愿望。
在布巴死去的那场遭遇战中,阿甘也把丹中尉从战场上扛了出来,只是丹中尉双腿受了重伤,不得不截肢。这让一心想要以死报国的丹中尉痛苦万分,所以在医院的时候,丹中尉完全像是一具行尸走肉。
而且他痛恨阿甘,他觉得自己死在战场的话是光荣的,而现在成了残疾人,不仅没有了军人的光荣,还变成了负担。这让丹中尉很痛苦,并开始自暴自弃,以酒色麻醉自己。
有的时候,比起别人不能放过自己,自己不能放过自己,才更加痛苦。就像丹中尉,他之所以那么痛苦,是自己不想放过自己。或者说他的人生轨迹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后,他不想也不愿意面对这样的人生。
所以他才要靠酒色不停地麻醉自己,不过丹中尉虽然嘴上对阿甘冷嘲热讽,但是他心里一直未曾轻看阿甘。在一个妓女说阿甘是傻瓜的时候,他暴躁如雷,就像有人在骂他是没有腿的残疾人一样。
这其实是一种病态的尊严感在作祟,他心里其实很明白,不管他怎样挣扎,他都无法再长出双腿。但是他的尊严感又不想承认自己是残疾人的事实,于是他才一直在挣扎。
就像他从轮椅上掉下来之后,不让阿甘扶他,然后他费了些力气,自己回到了轮椅上。他在身体上是个残疾人,但是在心理上,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残疾人。
当然这里面也好像有任性的成分在,就像是一个孩子,玩游戏输了大哭大叫一样。孩子可以任性,哭叫完了之后,又能继续去玩游戏。成人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特别是对人生的选择,一步走错,就必须为自己的错误选择而买账。
就像丹中尉,他既然参军,既然有死在战场的准备,那么在战场变成残疾人,就是他做出这个选择的后果之一。只不过他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他觉得是阿甘没能让他光荣地死在战场,才让他的人生变得这么糟糕。
就像在面对自暴自弃的詹妮时一样,阿甘也没有规劝丹中尉让他尊重生命,或者鼓励他让他的生活好起来等等这些大道理。有的时候语言是件武器,有的时候语言又能温暖人心。在《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曾经说过,语言才是最奇妙的魔法。
但是有时候语言又显得很无力,就算是说破大天去,对方不愿意听,或者听不进去也是白搭。阿甘一直想告诉我们,最能触及心灵的,不是说过什么,而是能做什么。
他对詹妮是这样,对丹中尉也是这样,当他所做的一切触及到对方的心灵后,不需要他多说什么,对方就能从心灵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阿甘退役后,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然后去了布巴家一趟,接着他便用所有的积蓄,买了艘捕虾船。虽然他一直在说,这是在信守与布巴之间的承诺,不过这更像是阿甘对自己的承诺。对阿甘而言,好像一直是命运在选择他,而不是他在选择命运。
相较于阿甘来说,我们大多数人都太热衷于跟命运对抗,或者与命运妥协,但很少有人去切合命运。有的时候人们觉得,向命运低头是件很丢人的事,这样的人就像是丹中尉,一直在对抗着命运。有的人则一直在妥协,最后妥协得骨头都软了,我们称这些人冷漠,或者麻木不仁,又或者行尸走肉。
为什么要这么在意命运呢?当命运不存在不好么?归根究底,我们都是为自己活着,又不是为命运活着。或许像阿甘一样,不去那么关注命运,才是跟命运最融洽的相处方式。
买了捕虾船之后,阿甘开始出海捕虾,可是每次捕捞都只捞上来一些海底的垃圾。同时阿甘给丹中尉写了信,说明了他开始了捕虾生活。之前丹中尉听说阿甘要买捕虾船,曾经说过要来做捕虾船的大副。
丹中尉真的来了,他说要在捕虾船上大展拳脚,而阿甘却认真地提醒丹中尉,他已经没有脚了。
人與人之间的联系,其实是很奇妙的,丹中尉跟阿甘完全不是一类人,但是阿甘却好像对任何人都有吸引力。或许是因为谁都能从他身上找到归属感。阿甘从不挑剔他遇到的每个人,或者说他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除了真诚,还有更关键的一点,他从不区分对待自己所遇到的人。前文中说过,在阿甘的眼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中,我们在跟他人接触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他人分门别类,或者区分对方是不是需要努力结交的一类人,对自己的事业是不是有用处的一类人等等。
这好像是社会发展到现在,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一个误区。但是大家却在这个误区里面乐此不疲,认为这种有目的性的人际交往,才是正确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人与人之间,那种最基础、最直接的交流,反而为人所诟病。
这是我们的不幸,因为我们正在丧失一些最基础层面,或者最直接的情感。这类最基础、最直接的情感,正是阿甘的特别之处,也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在。正是这股魅力,吸引着丹中尉,吸引着詹妮,同时也在改变着他们,让他们在迷茫的时候,有所借鉴,有所依仗。
所以,不是阿甘说了什么才让丹中尉和詹妮重拾了美好的人生,他们只需要待在阿甘身边,就能感受到什么才是美丽的人生。就像丹中尉跟阿甘待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捕虾生活一开始很失败。
一个没有了双腿的残疾人,和一个明显呆头呆脑的人,从没有过捕虾的经历,怎么可能捕得到虾?经常是出海半天,毫无收获。
虽然一次次的失败,但是两个人从未想过放弃捕虾,甚至有点乐此不疲。阿甘是一个不喜欢放弃甚至是不懂得放弃的人,而丹中尉则明显是找到了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做,可以比酒精更能让他麻痹的事情。
随即他们遇到了史上最大的风暴,在与风暴的博弈中,丹中尉坐在桅杆上破口大骂,把对这个世界的不满,把对自己人生的不满,全都发泄了出来。
丹中尉好像一直有个假想的敌人,是那个敌人把他害成了残疾人,是那个敌人一直在让他颓废,是那个敌人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情绪深渊,让他无法自拔。就在这场风暴中,丹中尉把那个敌人骂得狗血淋头。
阿甘说,丹中尉是跟上帝讲和了,其实他是跟自己讲和了。没错,那个把他害得那么惨的敌人,就是他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他自己不肯放过自己,都是他自己把自己害得这么惨。他在双腿残疾后,可以嬉笑怒骂,来反抗别人看待他的目光;他可以无视所有人的鄙视,但他唯独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直到这场风暴来临的时候,他彻底战胜了自己。当他说一直没有感谢阿甘救了他一命的时候,丹中尉获得了新生。
战胜自己是个很困难的事情,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以及拥有一个像阿甘这样的朋友在一旁守护。阿甘之所以能成为守护者,是因为他不需要战胜自己。
他自己就是自己,不需要战胜,也永远不需要以自己为敌。这或许是阿甘的一种幸运。
4.不需要理由
阿甘的开挂人生还在继续,当他跟丹中尉遇到了史上最强的风暴后,大部分的捕虾船都被风暴毁了,只有阿甘那一艘船幸免于难。没人再跟他们抢虾,于是阿甘和丹中尉每天都能捕到很多虾。
而且这时候只有他们一艘船还能捕虾,很快他们就赚了个盆丰钵满,甚至一口气买下了十几艘捕虾船。丹中尉开始打理他们的财产,据阿甘说丹中尉买了一家叫苹果的“水果公司”的股份,阿甘很快成为了富翁。
但是成为富翁的阿甘,却突然变得有些迷茫,他的目标一个个都达成了,似乎突然间无事可做。或者说阿甘觉得有些孤独,当跟他最亲近的母亲去世之后,他的孤独感更加浓郁。这让一直忙碌或者一直充满目标的阿甘,有些无所适从。
就在这时候,詹妮回来了,她卸下了自己的伪装,勇敢地面对了自己。
同时阿甘从詹妮身上,找到了亲人的感觉。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早就超越了普通的情感,互相把对方当做了自己的亲人。于是阿甘顺着心灵的指引,向詹妮求婚。
只是詹妮跟阿甘留下了一夜温存后,她再次离开,去寻找和塑造更好的自己。她可能想以最好的面貌再来面对阿甘,再来答应阿甘的求婚。
阿甘又变成了独自一人,生活再次变得乏味。突然间,阿甘想要出去跑一跑,结果这一跑就是三年。这期间他数次横穿了美国,很快引来了人们好奇的目光,有人觉得他跑步是为了世界和平,有的人认为他是为了无家可归者,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为了妇女权益。
接着阿甘莫名其妙地多了许多追随者,他们崇拜阿甘,认为阿甘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阿甘跑步,就只是想要跑步而已。如果有人了解阿甘,还会认为阿甘又在犯傻气。
跑个步都能“上热搜”,都能收获那么多追随者,也是没谁了。在不了解阿甘的人看来,阿甘正在做的事不可理解,无法解释。
因为大家都认为,要做一件事必须要一个理由。有充分的理由,做一件事才合情合理。这么说来,阿甘跑步横穿美国,真的需要一个巨大的理由,绝不是只想跑跑步散散心就能说得过去的。既然阿甘“不愿意说实话”,那他们就自己脑补一个理由,并把阿甘塑造成为了一个伟人。
为什么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理由?
是为了给自己动力?还是在彰显将要做的这件事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一旦深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找理由其实是自己在跟自己妥协。
理由不会带来多大的动力,压力才能带来足够的动力。要凸显某件事的重要性,往往棍棒或者金钱更能达到效果。
而在面对这些压力,接受那些棍棒和金钱的时候,总要给自己找个由头,让自己对这一切接受得心安理得吧。于是就出现了理由。
表面上看,理由像是动机,其实它却是一种跟尊严和羞耻心挂钩的东西。当大家都在讲理由的时候,其实就是互相妥协、毫无坚持的表现。
所以当大家都在猜测,都在问阿甘跑步的理由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些问题很可笑。自己去找其中的理由,或者在问理由的人,正是他们不够坦荡的表现。
如果想为了世界和平做点什么,那就去做。如果想为了妇女权益做点什么,那就去做。如果想要思考哲学问题,那就去思考。为什么不干正事儿,非要用跑步来呈现这些东西?
相较而言,阿甘就从来不这么虚头巴脑,所以他比所有人活得更加真实。这种真实是别人模仿不来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宝贵品质。
同时,这次跑步也是阿甘找寻自己,或者思考自己的过程。当一个人没有目标的时候,当一个人在思考人生的时候,最好别坐在家里。就做点自己脑海中最想做的事,即使是傻事,或许也能让自己的思路拓展开。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来一次这样的旅程,才能直面自己,才能找到更好的自己。只不过很少有人,能像阿甘这样,做得这么纯粹。
当阿甘结束了为期三年的跑步后,他收到了詹妮的一封信。根据那封信,阿甘找到了詹妮,让阿甘意想不到的是,詹妮已经生下了他们的孩子。那个孩子很可爱,而且智商正常,詹妮把他照顾得很好。
经过几年的努力,詹妮塑造了更好的自己,可是由于早年间詹妮折腾得太厉害,得了不治之症,跟阿甘结婚后不久,就离世了。阿甘为此伤心过,也痛苦过,好在他有了新的藉慰。他的儿子小阿甘出现在了他的生活里,磨平了他所有的悲伤。
这是阿甘的故事,这个故事乍一看是个喜剧,但是阿甘的人生并不是喜剧。其中有母亲的死,战友的死,爱人的死,上级的残疾,所有人的白眼。
但是阿甘依旧能笑对人生,品味人生,因为他有美丽的心灵,这让他在一切困难面前无所畏惧,所以他才能拥有美丽的人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