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春风十里不如有你——说一点也许你不知道的关于叶鹏的故事

时间:2024-05-04

文 王晓鸽

图 张 斌

人物简介

1935 年3 月19 日出生。洛阳著名文化学者,原洛阳师范学院校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党员。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家、作家、学者,红学专家。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哥哥。

叶鹏先生参与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博士生的教学全过程,被教育界誉为最“完整的教师”。

曾兼任国家自学考试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主席。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河南省第五届常委和第六、七届委员。荣获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系国家有特殊贡献专家、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 年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一等奖。在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上,代表1000名获奖教师讲话。

很多人说,叶鹏是一位真正的文化学者,也有很多人说,叶鹏是洛阳文化的一个标签。而更多的人说,叶鹏是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洛阳尊敬的一位老人……

在不少公众场合听到人提到叶鹏老师时候恭恭敬敬称为先生。在我感觉,“先生”二字,许是为换一种方式表达内心更加强烈的对于叶老的敬意吧。而这点,我亦深为认同。

最早,对叶老的认识还是因为电视台曾经的《人生》栏目采访。当时的我,只是为了陪伴做主持人的发小晓燕录制节目。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叶老的坎坷人生和他的爱情故事,心情竟与他所娓娓道来的经历一般跌宕起伏。

初时,只是感动。

后来,做《22 楼会客厅》访谈时,叶老作为节目嘉宾,有了更多接触,印象特别深刻。去采访叶老拍摄一段视频,其时,他手头有事,但听完我的来意,并无半点轻慢,搓了下双手思索片刻,便坐下来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句句精炼直指问题,而且时间把握丝毫不差。叶老说,我不能耽误你们的时间,尽量按照要求一次完成任务。当时,满心崇敬。

屈指一算,《在洛阳》邀约叶老作为嘉宾接受采访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却因季节变冷叶老身体一直不太好而一再搁置拍摄计划。直到冬天里的一个周末,终于如约见到叶老。那时天已经很冷,走进叶老家中,一眼看到的是病后初愈的叶老身上厚厚冬衣以及外边裹着的夹棉的大睡袍,甚至能感觉到叶老说话时轻微的瑟缩与颤抖。一问方知,当时因为老师院拆迁,暖气没能及时接通。只坐了片刻,就感觉到屋内寒意逼人。我记得很清楚,虽然叶老一如既往的热情一如既往地跟我们谈论着关于教育、关于文化、关于洛阳,但当时的我几乎已经没有心思沟通细节内容,只是满心说不出的心疼与难过。

出得门去,按捺不住,给一直支持《在洛阳》栏目的宣传部领导发去一条信息:看到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待在如冰窖的清贫家里跟我们谈着洛阳文化,心里难过啊……领导立刻就打过来电话问怎么回事。电话那头的她很急切:“我马上联系联系相关部门了解下情况,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无论如何不能让叶老师挨冻。”下午不到5 点,她就发过来信息,说已经询问过了,市政供暖正加紧施工,第二天就可以供暖了。

迫不及待把这个消息告诉叶老和陈阿姨,两位老人竟像孩子一样开心。不住地说,好啊,好啊,太谢谢大家了!谢谢大家这么惦记我们!也许,这只是一个跟采访无关的小插曲。可是,也正因为此,当叶老很郑重地说:“我在洛阳生活了快60 年,洛阳人对我以礼相待,很厚爱我。所以,我很健康很幸福……”心里莫名有些温暖,为叶老的感恩,为洛阳这座城市……

说实在话,采访叶老师,亦易亦难。易的是,叶老师的文化素养保证了他从来面对采访都能够驾轻就熟清晰明了地表达,虽然已是八十多岁高龄;而难的是,在洛阳几十年,风雨浸润,经历无数媒体采访挖掘过的故事都已经成为大家熟知的内容,即便是讲述方式百般变换。

依然希望能够用一种更加感性的方式记录下这位老人一生风雨飘摇,记录下他与洛阳六十年的不解情缘,记录下他倾尽一生研究、传播文化而为洛阳做出的贡献,记录下他文人味十足感性而率真的情感追求和他至今拥有的稚子般单纯可爱的生活情怀。

于是,在断断续续的几个月时间里,我们用镜头记下了他讲述的自身经历和规划的人生“5.21 工程”;记下了他几十年致力教书、写作、传播文化、保护文化所付出的各种努力;记下了他常常讲的一句话“一撇好写,一捺不好写,看人要看后半生。做人要把人字写端正。”我们知道他曾经为了保护洛阳的历史文物跟市长拍过桌子掉过眼泪;知道他用了五年半的时间呼吁更正历史遗址丽景门的一个错别字;知道他在退休之后本该颐养天年的时候还在百病缠身里坚持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三百多篇《序》、出版近二十本书……

而真真切切的,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已经把自己深深融入洛阳的文化人的痴情,感受到的是一个心怀感恩回报洛阳的文化人的执着。叶老师总是说,自己这么多年,被洛阳人厚爱,被洛阳人关怀,这是让他倍感幸福的事情,也是他自豪的事情。因为,从自己身上,他感受到的是洛阳与文化的以礼相待,他坚信,洛阳,有着包容开放的胸怀,总有一天,会被世界重视!

按理,采访内容,到此也该结束了。可是,栏目组所有参与采访的同事们,却并未停下忙碌的手,她们说,真的很想再剪一集出来,记录关于叶鹏老师与陈浅苹阿姨的生活。因为,他们之间那种心意相通的默契,那种相濡以沫的守护,太让人感动了。而且,从陈阿姨口中,我们能够看到另一个平常人很少了解到的叶老师,比如,他写文章写得那么好,数数只能数到十;比如,他像个小孩子喜欢被阿姨夸被阿姨赞美而听不得批评;比如,他有糖尿病,被陈阿姨严格控制饮食,屡次趁着阿姨下楼的功夫偷吃东西而被逮住后还一脸无辜愤愤不平;比如,他并不是只会写文章不会做家务其实是厨房的大师傅;比如,他心绞痛住院却在半夜有灵感的时候还要求阿姨爬起来听他口述记录……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雯雯采访手记

未见叶鹏老师之前查阅了很多资料,知道他是妙手文章的学者作家,也是学生口中尊敬的老校长,更是洛阳文化的推广者和传承者;知道他生于浙江、学成于复旦、扎根于洛阳,一生投身于教育和文化事业。回首叶老的一生,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校长,从年少到耄耋,改变的是年岁和心境,不变的是对文学和教育始终如一的坚持。教书之余,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编教材开专栏,写序文办讲座,这都让我未见其人已心生敬重,也更好奇这样的一位文学大儒生活中会是怎样的。

初见叶老,只觉得面前这个八十余岁的老人依旧精神矍铄,言语之间让人倍感亲切温厚,一字一句跟我们讲述人生经历,跟我们讲做裁缝的母亲,带我们看儿孙的照片作品,若抛却在外的声名,就如同一位睿智而平静的长者,跟我们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

很难想象他为了保护天子驾六在讨论会上急得拍桌子,甚至流过眼泪;

也很难想象他站在三尺讲台之上,从小学生一路教到博士生的四十余年里是怎样的勤勤恳恳;

更难想象文化大革命,十几年积累的上千本书和五十多万字手稿被付之一炬后立志再写是何等的坚韧。

他说:做好保护,洛阳的古老文化总有一天会被世界重视……

他说:有幸站上三尺讲台,愿与听课对象共同走向真善美……

他说: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批判精神,在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真理……

这样的叶老让我想起一句话: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不论遭受批斗生活艰苦还是教书之余,甚至退休以后、甚至生病住院叶老从未放弃过写作。他还为保护龙门文化、天子驾六,丽景门发文章呼吁,尽力维护洛阳传统文化。不论生活给与的是什么,叶老始终心怀感恩,保留赤子之心……

更加令人感动和难忘的是,生活中的叶老与老伴儿陈阿姨相惜相依,朝夕相伴的每一天,都能让我们感到处处温情。

退休以后,叶老坚持每天到书房写会东西。家里两个书房,一个是叶老的,一张大大的书桌,一屋自己的作品、编过的教材和收藏的书。相邻的书房里同样满屋子的书,是叶老的老伴儿陈阿姨的幼儿医学书籍。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陈阿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儿科主任医师。两人一人一个天地,真是羡煞旁人。

因为叶老是家中长子,陈阿姨管叶老叫“大哥”。说起“大哥”糗事,陈阿姨哈哈大笑:作为糖尿病人的叶老趁其不在家偷吃枣子,被发现的时候嘴里还一边一个,陈阿姨让叶老吐出来,叶老便跑到门外喊“打到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这样的率真可爱哪里像耄耋之年的老人,更像一个孩子……

节目制作出来以后我们到叶老师家拜访。看到这一期节目,两位老人都十分动容,尤其播到逗乐之处,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脸上同时露出了的笑容。相守白头,笑看一生,那一瞬间是如此的温馨动人……

最好的一生,大概就是工作时尽心尽力,做人无愧于心,退休后两人朝夕相依,相爱两不疑。

文学界的泰斗生活中的“小孩子”——倩倩采访手记

很早就闻得叶老的名字。记得那时是与我一个学新闻专业的朋友聊天时提起的。他说:“哎,你知不知道你们学校有个叶鹏校长,二十世纪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为洛阳的历史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说:“怎么会没听说过?只是没见过本人罢了。”谁曾想,短短几年后,我便可以有幸去拜访这位只听过名字却从未见过的老专家老学者,却是因为《在洛阳》这档人物专访节目。

考虑到叶老身体状况,不能太过劳累,我们就把拍摄分为了两天。第一天专门拍空镜,第二天则专门拍摄访谈部分。短短两天的拍摄,与叶老近距离的接触,听着他发自内心的讲述,我感受到了他面对名利的坦然自若,感受到了他对学术研究锲而不舍的追求。还有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他与陈老师之间那份浓浓的爱。

采访结束后,晓鸽老师问:“是不是很有感触?”“是啊,叶老身上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听着他在讲每一件事的时候,我的心几乎都是揪着的。有好几次,我的眼睛是湿润的。但我在叶老的脸上看到的却是平静与淡然,或许心态比什么都重要。”我有些激动地说。

提笔落下,再提笔再落下。我竟不知该如何下笔。关于叶老的报道大大小小不计其数,其中不乏优秀的报道与采访文稿。我自知无法与那些资深的撰稿人相比,但比起叶老一生的学术成就,我更想聊一聊他与陈阿姨的之间的故事。

第二天下午要去金鼓楼做专访,我跟静雯早早地就去叶老家接他跟陈老师。陈老师热情地招待着我们,从屋里拿出两块巧克力说:“来,孩子,chocolate,一人一个。”转身便看向叶老,故意用气人但又不失俏皮的语气对着叶老说:“你有高血压高血脂,chocolate这种美味不适合你,你就告别这种美味吧。哼!气死你。”说完便转身进屋去了,此时的叶老委屈得像个小孩子,眨眨眼,噘着嘴对我们说:“你们看,她就是这么虐待我,什么都不让我吃,我就不吃,她也别想气到我‘哼’!”

后来,在陈老师的讲述中才知道,叶老这些年里,病危了很多次。每次都是陈老师及时把他送进医院,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

我忽然好像又想起了什么......

大学校园里,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在散步。

男孩:你考什么?

女孩:我考医学专业。

男孩:你那么喜欢文学,为什么考医学?

女孩放慢脚步,绕到男孩背后,憋得满脸通红,才轻声说了句:我……我……为了以后照顾你。

男孩手一挥:我好好的,不用你照顾。这一照顾,便是一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