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覃志鸿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文学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能够体现中华文明的文学智慧和艺术结晶,更能有效地传承我国的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凝结我国民族智慧的一种重要方式。从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不足。新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对文学知识的需求,不仅会影响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还会阻碍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与内容,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传统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守旧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我国许多高校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教学效率。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教师将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采取记笔记的形式来了解这些知识点,课后为了应付考试再将这些知识内容背诵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比较机械地抄记笔记,没有进行思索和交流,师生间的沟通很少。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缺少学习兴趣,也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二)缺少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都存在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例如,在讲解某个文学作品时,学生还没有认真地读完原著,教师就开始向学生讲解文学流派特点、语言特征、中心思想等,然后通过课堂笔记和习题练习等,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内容。临近考试时,再让学生背诵知识点和习题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阻碍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活动少,缺少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从汉语言文学本身的专业性质来说,这会对课堂氛围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少学习兴趣。我国一些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堂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影响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缺少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脱节,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从而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产生阻碍作用。
二、新时代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方式研究
(一)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转变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观念是教学方式的思想导向,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能够引领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新时代,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丰富的文学知识作为教学背景,为学生提出很多新颖的学习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创新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另外,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比较落后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索和尝试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教學步骤可分为三步:第一,选择所要研究的课题内容,发现其中的问题;第二,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探索问题的关键;第三,总结结论,有效地解决提出的问题。
(二)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1.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新时代,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调整课程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汉语言文学水平,还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首先,课程改革时需要合理设计汉语言文学课程,将其中相对保守落后的课程进行删减,并添加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内容。其次,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满足他们文化素养和知识素养的需求。因此,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高校需要构建良好的课程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最后,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例如,教学课程可以针对学术的领先内容进行研究,并不断将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从而为以后的研究生考试或其他研究提供基础保障。
2.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评价来说,分数并不是唯一标准,其还包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文学写作能力等。高校需要综合这些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使评价机制更加全方位、系统化。灵活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顺利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
新时代,高校汉语言文学不能局限在课堂教学,还要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做到文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在讲解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讲到马克思主义文论时,可以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特点,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将经典的文学理论知识和时代特点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运用能力。
其次,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转变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堂模式的改变,还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体验,感受汉语言文学的精神内涵,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根据博物馆展览的文物等分析时代背景、文学创作的社会环境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短期实习,切实做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最后,在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除了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力度外,高校还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递者,起到引导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性比较强,所以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运用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转变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新时代,转变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顺应时代发展做出的必然选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转变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高校不仅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和创新教学模式,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加积极地学习汉语言文学,并在具体实践中运用好理论知识,从而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