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余玲
随着现代科技与传媒的迅猛发展,收看电视已成为学前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动画片内容良莠不齐对辨别能力低、认知能力尚未成熟的学前儿童影响不容小觑,特别是近年来国产动画片暴力化、娱乐化的趋势越演越烈,客观上已对学前儿童身心造成了破坏性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动画片容易影响学前儿童认知的原因,然后以热播的动画片《熊出没》为例,分析动画片中的暴力类型、表现形式和危害,并对如何解决动画片暴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动画片容易影响学前儿童认知的原因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传媒逐渐朝信息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电视在百姓家庭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电视观众群体也随之越来越广泛。电视收看群体中,儿童——特别是3~6岁的学前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收看电视节目或通过其他电子产品收看动画节目已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假期,儿童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会成倍增加,有的孩子甚至整个假期都会与电视为伴,无怪乎有人将当代的儿童和青少年称为电视的一代。电视文化对儿童的影响和熏陶显然已经超出了电视节目本身,成为建构儿童精神世界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和载体。那么电视节目的内容、质量、审美情趣、价值导向,必然将在儿童收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到儿童对社会、自然和自我的认识中。儿童既是成长的一代,又是祖国的未来,未来世界的主人,现在的儿童是否能在身心急剧成长的时期,接受积极健康、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精神食粮和心灵养料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利用电视媒介,传播积极健康的电视节目是每个电视工作者,特别是电视节目制作者的首要任务。
儿童对于电视节目的喜爱,集中体现在对动画片的喜爱。动画片以鲜艳活泼的色彩,生动夸张的形象,无拘无束的想象力,视听多渠道的传播形式以及符合儿童认知心理、水平和特点的故事深受学前儿童喜爱。学前儿童在对电视节目感知的过程中,注意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儿童基于感性经验的认知模式,善于模仿的行为特点使其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极易不加区分和辨别就予以吸收。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班图拉的实验可知,儿童看动画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隐性的儿童观察学习过程,即儿童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学习行为,不必亲身体验,其可以在相似的情境下做出相似的行为。现代传播学理论大师麦克卢汉也指出,与教师相比,电视没有架子也不会布置作业,所以儿童乐于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从电视中吸收信息。因此,对于自身不能辨明是非,尚未形成自我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学前儿童而言,动画片内容是否健康,導向是否正确,情趣是否高雅,行为是否得体,语言是否恰当都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如坚持张扬友爱、亲情、善良、勇敢精神的一些国内外经典动画片《美人鱼》《灰姑娘》《白雪公主》《狮子王》《三毛流浪记》《宝葫芦的秘密》《宝莲灯》等。
二、动画片中的暴力类型和表现形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动画片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发展,受国外某些动画片的影响,国产动画片不可幸免地出现了一些负能量的内容,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近年来某些国产动画片中肆无忌惮的粗暴行为对儿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播出最火爆、影响最大的有两部,一部是2005年的原创动画作品《喜羊羊与灰太狼》,该剧讲述了青青草原上羊和狼两大族群为了各自的生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抓捕与反抓捕斗争,剧情轻松诙谐、语言幽默搞笑,受到了各年龄段观众的喜爱。另一部当属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熊出没》。该剧作为央视少儿频道春节特别节目于2012年除夕夜开播。该剧讲述了广袤安宁的东北森林里,两只憨态可掬、性格各异的熊为保护自己栖居的家园——森林,与受李老板雇佣,带着电锯粗暴闯入森林,破坏森林、采伐原木的伐木工人光头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整部剧在保护森林、保护家园和绿色环保主题下充满人与动物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播出当年,中国动漫行业首个以点击率等综合评价体系为依据的“中国动漫指数”大数据表明,《熊出没》即名列当年动画片榜单之首。除开收视率一路飙高之外,《熊出没》还先后获得了诸多国内外大奖,可谓名利双收。同时,《熊出没》也凭借其“环保”的绿色主题,获得了全国绿色生态动漫作品展“最受观众喜爱动画片”奖。众多殊荣显示,《熊出没》成为近年最炙手可热且无人能敌的动画赢家。《熊出没》剧组也顺势推出《熊出没》系列大电影,继续续写商业传奇。
但是在以上两剧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由动画片内容引起的社会论争和批评之声一直不绝于耳。批评与论争集中在这两动画片的内容暴力低俗。《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被平底锅砸,被水煮,被电的次数数不胜数;《熊出没》在10分钟里最极端地出现21句脏话。更严重的是,两个未成年人因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情节“烤全羊”被烧成重伤。法院最终判定《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制作公司承担原告15%的赔偿责任。又如出于对《熊出没》中光头强的模仿,宿迁一个两岁半的男孩用斧头把自己的两根手指砍伤;邯郸三个小伙伴模仿光头强偷树换钱。由此可见,动画暴力导致的社会隐患日渐增多,这也最终致使央视在2012年10月12日的《新闻联播》中对《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点名批评。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公司和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则在社会巨大的舆论和监管下,开始对《喜羊羊》和《熊出没》系列片进行全面修改。但整改后的两剧,暴力和低俗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仅以《熊出没》为例,该剧的动画暴力可分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指语言对他人具有攻击性、侮辱性。由于《熊出没》的核心剧情是基于光头强和森林守护者熊大、熊二之间你死我活的对抗——砍树与不准砍树,因此基本上每集双方碰面都是剑拔弩张、针锋相对,恶语粗言不绝于耳,如“笨蛋”“臭狗熊”“可恶”“去你的”“滚开”“没门儿”“我跟你没完”“我跟你拼了”“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看我怎么教训你!”“我饶不了你!”等暴力粗俗词语频频出现。更有甚者,还有“去死吧”“臭狗熊,我要打死你”“砍死你”“我要杀了你”等血腥的词语;特别是光头强在剧中的口头禅“惹我光头强,揍你没商量”(尽管这句话在整改后变成“惹我光头强,熊熊变绵羊”)更是明目张胆地宣扬行为暴力。这些暴力语言没有礼貌、没有尊重、缺乏友善,充满强烈的攻击性和侮辱性,远离儿童纯真无邪的语言习惯,玷污儿童的耳朵和心灵,将动画片原本纯净、健康、正义的主题无意间变成一个类似江湖黑社会性质的低俗暴力故事。endprint
(二)行为暴力
《熊出没》中,仅仅是语言暴力还不足以渲染光头强和熊大熊二,这对正义与非正义力量之间电光火石般的矛盾,因此语言暴力势必名正言顺、水到渠成地升级为行为暴力。行为暴力也就成为该剧解决矛盾的重要方式,洋洋洒洒一百多集,光头强和熊大熊二之间的暴力对决方式五花八门,编剧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光头强伐木使用的工具电锯、斧头、猎枪、伐木锤等随时可以变成防御或攻击熊大熊二的武器;炸药、鞭炮等爆炸性物品也可以随时用来攻击对方;风扇、铁锅、回旋镖、冰块,各种变形的扁担、帽子,以及熊大熊二用以防身和进攻的森林里盛产的各种水果,都可以匪夷所思地改变原本的功能化身为攻击武器。打、踢、撞、碰、追、撵、淹、烤、熏、喷、电、枪射、绳子吊、车碾压等暴力行为悉数出现在剧中。除了打斗、追杀、恶搞,《熊出没》还反复出现熊大、熊二未经光头强同意私闯其房屋,在其家中大肆找吃找喝,破坏家具、偷拿东西等违法违规的暴力行为。可见,《熊出没》俨然变成各种暴力行为的竞技场和展览馆,光头强和熊大熊二这对森林冤家的对抗通过互相伤害来实现,这些无限想象的暴力行为已经与动画初衷完全背道而驰。《熊出没》已经变成狭路相逢的角斗场:凡相遇必厮杀对决、每集故事非不打人不快,不损人不快,不制服对方不快,非要在暴力对抗中拼出个输赢胜败,你死我活方才罢休。《熊出没》堪称五花八门的暴力汇和整人指南。暴力在《熊出没》中已经日常化、合理化、娱乐化,会误导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以为暴力合法,强权至上,恶搞有理,伤人无惧,生命意识淡薄,偷抢哄骗也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的暴力逻辑一旦被孩子接受,后果不堪设想。尽管整改后的《熊出没》在危险暴力镜头旁打上“小朋友注意请勿模仿”的字样,但收效甚微。
早有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观看暴力影像的小孩和没有观看暴力影像的小孩,在对待外物时表现迥然不同。有观看暴力影像经验的小孩会模仿影像中的暴力行为,但没有观看暴力影像的小孩则没有经验可参照模仿。这个实验表明,暴力动画对没有辨别力的学前儿童的影响,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三)身份暴力
《熊出没》剧情设置是受李老板雇佣的伐木工人光头强闯入森林砍树,森林主人之二的熊大、熊二为阻止光头强砍树,保护森林,与光头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智斗勇的对抗。光头强作为森林的破坏者,角色预设是反派,而熊大、熊二作为森林受害者,保护自己的绿色家园,显然是正义的一方。正邪身份的不两立是该剧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也是推动剧情的根本力量。光头强由于砍伐者的反派身份,他在剧中一次次遭遇来自正义方义正辞严的阻击,于是观众几乎每集都可以看到光头强这个倒霉蛋的不幸遭遇,相反熊大、熊二凭借森林保护者的正义身份,则可以明目张胆地一次次实施对光头强的捉弄和伤害。反派由于身份邪恶,因此一切行为皆邪恶,正派由于身份正义,则一切伤害行为都可以合理化。《熊出没》将身份暴力一刀切、简单化,行恶者无论做什么都是十恶不赦,罪有应得,而惩恶者可以不择手段,以正义之名掩盖行为的残暴。从剧情结果来看,光頭强的砍伐行为虽不当,但一次次都被成功破坏掉,他的不义行为从来没有得逞过,可称为作恶未遂。他作为一个小小的农民工,只是受雇于人,只想砍树挣钱回家过年,可看望老母亲的这点合情合理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过。可以说他是该剧实际上的受害者、被虐者。
身份暴力的另一体现者是李老板。他在剧中没有正面出现,他总是在电话里对光头强遥控指挥,颐指气使,不通人情人性、任意克扣工钱,只把光头强作为伐木工具。光头强在李老板面前次次都低声下气、唯命是从,一副受气筒的模样。这样粗暴嚣张的老板形象何以一再被强化,无非是因为他是光头强的老板,动画片一味渲染李老板的工头形象,很容易误导儿童以为老板因为自己的身份就可以肆意威逼、恐吓员工,员工在老板面前就应该唯唯诺诺。人为丑化和对立老板和员工的形象,宣扬老板和员工人格的不平等,分裂对峙老板和员工的关系,这与现代企业关系完全背道而驰。
身份暴力还体现在翠花身上。熊大、熊二喜欢翠花,竭力想讨她欢心,博得她的喜爱,但翠花从来无视熊大、熊二的殷勤,只知心安理得享用他们带来的好处,却丝毫不懂得感恩,只要稍不满意,就对熊大和熊二破口大骂、大打出手。这样扭曲的男女关系的设立,既陈旧低俗又有违现代新型男女关系,客观上宣扬了女孩由于被人喜欢和追求就拥有随心所欲对追求者野蛮、霸道、任性的权利。如果儿童不加分辨地接受了这样的男女关系预设,那真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熊出没》以上三组身份关系体现出的简单粗暴低俗,是比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更隐蔽和深层的暴力因素,对学前儿童的负面影响更易被忽略,危害也更大。
三、动画暴力的危害
《熊出没》中花样繁多的暴力表现,对于判断力弱、模仿能力强的学前儿童的影响后患无穷。班杜拉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她为儿童设置了三个实验情景:一是让其观看现实生活中的攻击行为;二是让其观看影片中的攻击行为;三是让其观看动画片中的攻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观看动画片中的攻击行为对学前儿童影响最大,最容易激发出他们的攻击行为,居三者之首。可见动画片中的暴力攻击行为必须引起家长和相关部门的密切关注。长期浸染在这样的动画收看环境中,儿童容易变得简单粗暴,推行暴力解决问题的逻辑,造成对生命的漠视和践踏。
近十多年国产动画片的暴力行为越演越烈,无节制地泛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动画片制作方责任意识淡薄,职业操守蜕化,一味追求收视率、商业利润最大化,无视动画片受众的特殊性,以低俗化、娱乐化、暴力化的方式取媚市井大众,以恶俗的成人趣味来混淆儿童世界本该纯洁的精神需求,这样的制片宗旨违背了动画片的初衷和目的。曾经制作出《米老鼠与唐老鸭》《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狮子王》等经典动画片的好莱坞动画片鼻祖迪士尼曾说过:“我不是主要为孩子们制作电影,而是为了我们所有人中的童真(不管是6岁还是60岁)制作电影,这就叫童真。最糟糕的是不是我们没有童真,而是它们可能被深深地掩埋了。在我的工作中,我努力去实现和表现这种童真,让它显示出这种生活的趣味和欢乐,显示出笑声的健康,显示出人性尽管有时荒谬可笑,但仍要竭力追求的境界。”由此可以看出,动画片本该挖掘、再现每个人身上的童真与童心,让世界保留一份纯净和美好。如果编剧、制作方忘却了动画片的初衷和目的,置动画片价值导向于不顾,置受众特殊的身心特点不顾,动画片难免将陷入商业化和媚俗化的泥淖,暴力只是其中一个内容而已。
四、结语
动画片是儿童生活经验的一种重要补充,儿童早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对动画片既有内在需求又无法辨别取舍。因此,提升动画片质量,杜绝动画片暴力等负能量内容,还动画世界一片健康纯净,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还需要各方主体共同努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应加强对动画片内容标准督查执行的力度;动画片制作出品方应本着有益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宗旨,加强行业自律,尊重儿童的接受水平和特点,真心为孩子们制作出能启迪儿童智慧、陶冶儿童高尚情操的高水平动画片;家长应多花点时间做好动画片的甄别和筛选,为孩子们把好质量关,并在观看时尽量陪同以便及时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正确引导,尽可能地将不良动画片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此外,建立影片放映的分级制度,也是一个利国利民的紧迫行为。根据受众的不同年龄、性别、需求和接受水平等对动画片的内容分层分级予以区别,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这样学前儿童就可以观看到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健康积极动画片。
(乐山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自筹项目“当代国产动画片对儿童影响的利弊研究”(项目编号:12SB2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