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翟立伟?雷盛燕
中国大学英语课程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逐渐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复合化形态发展,整个外语教学处在关键的“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推动高校整体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综合质量、提升大学生英语实用能力、促进大学生全方面、平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我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迫切需要大量专业基础扎实、熟练使用外语的专业人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经过多年的调整与改革,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使大学英语教学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更好地符合高校中长期发展要求,顺应改革新形势,促进高校人才的全方面综合发展,这些都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反复研究和深度探索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将原来以教材为主要载体的读写能力训练,转变为多元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发展。原有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效果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对大学生外语水平的需求。从2002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对于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目标、手段、方法和实施过程,高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评价、教材及配套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大学英语校园环境等方面都有革新、发展、强化、提高和完善。我国的英语教育普及度高、大学英语教学不断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水平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它也为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创造了越来越顺畅的语言环境。
作为全国性的、大规模的英语水平测试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为评估高校大学生英语水平、衡量学习效果、检验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综合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基本上可以准确反映大学应的英语综合水平。因此,社会认可该考试,它具有权威、正规、影响力大的特点,对于学生就业、考研等都有影响。但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因为其日益加深的影响力,会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学生过多地强调应试,忽视了基本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松动,过多重视技巧训练,忽视了真正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能通过考试,但是仍然不会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知识输入。
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理论背景及现实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二语习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获得快速发展。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二语习得监察模式,其中包括五大假说: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通过论证,克拉申对这五大假说进行了充分的描述和整合。对于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语言材料的输入方式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输出结果的质量。他认为语言输入假说具有实现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有效条件。Swain在他提出的输出假说中,认为虽然在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非常重要,但是克拉申的“可理解输入”存在缺陷。他认为二语学习者想要用二语准确、灵活、流畅表达自己所使用语言的内容,单单进行可理解语言输入是不够的,不能有效达到预期效果。语言输入并不是二语习得的充分条件;二语学习者想要实现流畅、准确的口语交际,必须在二語习得过程中,在可理解语言输出的同时融合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只有将可理解语言输入和可理解语言输出合理组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二语习得过程中输入和输出的完美配合和相互促进,才能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
克拉申认为:二语学习与习得有关,与学习无关;语境是帮助人们理解超越现有语言能力水平内容的有效手段;直接教学并不能实现口语流利程度的良好效果;语言输入中还包含“i+1”结构。输入假说虽然向人们解释了人们是如何学习语言的,但是该假说并不承认输出的重要作用。Long进一步提出了“互动假说”,他认为二语学习仅仅通过语言输入是不够的,二语学习者想要实现学习语言的目的就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学习。但是,Swain通过研究加拿大法语侵入法学系计划之后认为,只进行可理解输入,不进行准确的可理解输出,二语学习者是不会实现学习目的的。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输出假说主要功能有:增强表达的流利程度、提升学习者对语言点的敏感与关注、帮助学习者在实践中检验有关语言的假设、帮助学习者控制和反思语言,从而内化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对部分可理解语言输入进行吸收和内化之后,语言输入材料转换为学习者大脑中的隐形知识经验。输入和输出理论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英语教学过程中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08年,文秋芳教授在克拉申和Swain的研究基础上,从心理语言学、外语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说。该假说认为在外语能力培养上输出要比输入的驱动力大,如果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将输出作为语言学习的驱动力,语言学习目的最终才能实现。在社会实践中,说、写、译的输出功能要大于听、读的输入技能。为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应当以输出为导向。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假说与Swain的输出假说不同点在于:该假说比较适合我国的社会经济需要,更加适用于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和二语学习环境。
2014年3月,北京举办了以“形式、目标、能力、策略”为主题的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文秋芳教授作了题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报告,进一步完善了输出驱动假说。该报告阐述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理论内容,分析了该假设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解答了对该假设的否定和质疑。文秋芳教授强调该假设以高级学习者为适用对象,输出比输入对语言学习者的驱动力要大,该假设将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培养目标,在输出驱动力的作用下,输入作用是输出促成下产生的任务,输入为输出任务提供语言材料和相关知识经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综合衡量了学生需求、社会需要、学科发展需求和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从学生心理出发,注重培养输出技能,能够有效选择输入材料,真正将输入和输出连接起来,为职场英语需求提供专业支持。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顺应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有效结合了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输出需要输入的促成,而输入也为输出提供了表达内容及方法。
三、“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平衡的输出技能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五个方面,其中听和读是输入技能,说、写、译是输出技能。目前,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够,主要体现在语言输出技能有所欠缺。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强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说、写、译等输出技能的培养,争取做到以读联说,说读结合、以说带译,译说结合、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二)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发性和考核评价多样性
文秋芳教授指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只学课文,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无法保证课文等所学知识应用到语言实践中去。这表明教师课堂讲授的主体内容应当让位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输出模式,这样才能符合二语学习者的输出要求,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二语学习者应当以输出为学习目标,以语言输出为驱动力,英语课堂必须注意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职业性有效结合起来。教材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唯一输入来源,学习者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语言输入,英文小说、英文电影、英文时事新闻都可以作为输入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词汇量和阅读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现实目标是让学习者在说、写、译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有突破性的发展,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应结合学生自身情况,灵活采取评价方式,把握好评价标准,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通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2015年教研项目(项目编号:GH1504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