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芳菲无尽见红霞

时间:2024-05-04

任红霞,河南洛阳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洛阳女子书画院副院长、洛阳市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彩墨艺术院专业画家、《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尤其擅长现代彩墨、书法及写意花鸟,常年临池不缀,其作品清秀、干练,行笔婉畅动人,充分展示书法用笔的韵律美和色彩感觉的意境美。

2009年12月受邀到北京中南海作画,作品《盛世之春》《牡丹图》等被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人收藏;

2010年作品《春满乾坤》获“河南省第五届妇女书画大展”优秀奖。2010年12月参加“海峡两岸百名女画家精品邀请展”,作品入选专辑。

2011年12月清华美院韩墨现代彩墨工作室学员作品在山东济南、缁博、青岛、东营巡展。参展两幅彩墨牡丹作品 。

2011年12作品《百宝阑干护晓寒》在河南省新人新作展中获优秀奖。

2014年6月8日在洛阳美术馆举办个人展:《丹青花语——任红霞现代彩墨作品展》并出版《丹青花语——任红霞现代彩墨作品集》。

花鸟画作为传统中国画的经典样态,在进入近现代以来,因高度程式化的特点,也使其在现代性转型的进程中面临比人物画、山水画更多的障碍。从这一意义上来看,那些敢于突破传统程式,力图建构新语言、新图式的革新型花鸟画家,都是值得关注的。任红霞作为一位来自古都洛阳的女性艺术家,深受传统文化滋养,却能不为传统所囿,以现代彩墨艺术观念重新观照中国花鸟画,在创作中能锐意探索,自出机杼,以自身的扎实努力,向着花鸟画的新境界拓展,的确是值得称道的。

任红霞的现代彩墨作品主要题材以花卉为主,牡丹、荷花、梅花、桃花等等,都时常在她的笔下出现。但是,我还是想从她的牡丹说起,因为她是洛阳人。洛阳画家画牡丹,似乎天经地义,也有着众多以画牡丹著称的名家前辈。可是红霞的牡丹画到今天这个样子,似乎又有点离经叛道,与传统的画谱也不同了。一个题材,画的人多了便容易出现程式,形成约定俗成的样式,牡丹尤其如此。红霞的长处正在于,她能从这种强大的习惯力量当中挣脱出来,找到一种自己的表达方式,用自己的艺术视角、自己的彩墨语言,抒写自我的心性。肯定未臻完美,却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个性。

在我看来,红霞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对画面形式语言的现代性、意象符号的独特性、审美趣味的文雅性的孜孜追求。中国画进入当代以来,形式越来越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红霞对形式美这一现代绘画重要审美要素具备充分的认知,在画面形式方面,她抛开花鸟画的简笔折枝模式,逐步进入了平面化、多重关系、注重线面分割的新领域。由形式语言自身呈现出来的美感,为红霞的作品赋予了充盈的现代气息,也使得她的作品在数不胜数的牡丹题材作品当中能够脱颖而出,具备了“这一个”的独特气质。具备了现代意识的红霞把牡丹的花头、叶子、枝干这些容易被孤立看待的元素进行了新的整合,从造型的倾向到色彩的协调、从笔触的秩序到轮廓的控制,都见出她的匠心所在。她画花头不再斤斤计较于像与不像,脱去了脂粉气、艳俗气;叶子也不再拘泥于“三叉九顶”,全任画家排兵布阵,随需所遣;对枝干穿插气势的考虑亦重于生长结构,使得画面在复杂纷乱的笔墨中见出秩序的美感与内蕴的力量。一种跳出了习见模式的画风,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自然是独特的。画牡丹,若只追高古脱俗,便无富贵气息可言。若落入了艳俗之格,艺术性便了不可得。红霞很好地把握了“俗”与“雅”的尺度,对形式与彩墨语汇的融入,已然使她摆脱了俗套而自成面貌,画面形色的统一与精准,则使她的画面气息进一步由文化性而进入了文雅清新的诗性品格。

值得指出的是,在红霞的另外一类牡丹作品中,有意无意地吸取了一些水彩画的味道,如色彩的明快与润泽,花叶的光感与质感,氛围的朦胧与清新等等。在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中,大胆吸收融合其他画种的特点,当是突破陈规的重要路径。在这一点上,红霞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形式、色彩、格调、探索,这些方面在红霞的画面中都洋溢着一些闪光点。红霞的其他题材作品,基本也可按照如上路径解读。不过她在不同的题材中,也在追求着不同的艺术情调。比较典型的,如荷花,她常以满目清新、生气盎然的饱满荷塘为视角,相比牡丹题材来说,能够以更加奔放的色彩水墨铺陈画面,能够把握更加复杂多变的线面关系、色墨关系,在大的形式法则之下演绎出更多微妙的层次关系,虚实相生、线面相映、墨彩纷披,确实显现出难能可贵的操控能力。再比如她画的那些山花野卉,能够提炼出丰富的线条作为“主旋律”,触目横斜,错落有致,繁而不乱,再以星星点点的花叶散布其间,给人的感觉是轻快的、明丽的、阳光的。

女性艺术家情感丰富细腻,从事艺术创作能够贴近心性,反映在作品中自然能有动人心扉的魅力。红霞的现代彩墨作品,呈现出了这样一种特征。她在努力通过敏感的笔触,把握四时花卉的自然情状,把握禽鸟蜂蝶的生动姿态,进而以自我情感投射于花鸟生灵,使得笔下的作品一任真诚自在娓娓而叙。记得苦禅老人论画有“苦味、甜味”之说,对甜味的艺术趣味是警惕的。红霞不惧甜味之虞,也力避甜而入俗。甜味中带着些醇厚的墨香,甜味中或也隐含着一些欲说还休的淡淡清愁,“为赋新词强说愁”,不说也罢。为人如斯,则为艺如斯,唯心是从,谁说这又不是另一种别致的格调呢。

当代画坛20年“回归”积弊,导致因袭之风日甚,有所创造便尤显可贵。我并没有忽视红霞作品中笔墨能力稍显贫弱的问题,但是瑕不掩瑜,其作品由创造性而产生的学术价值,也是大于那些笔墨精致但陈陈相因的平庸之作的。看了红霞的画很多人也许都会觉得:这样我也能做到,但是他们大多数人是终生都没有勇气跨出这一步的。

在清华美院韩墨现代彩墨工作室这个现代彩墨研究团队中,平心而论,红霞当初的起点并不是太高,但她却是扎实笃学的典型。每次我们集中研修和观摩作品,她带来的新作总是最多的。每次活动结束,她都要留到最后才走,不放过和师友们交流学习的任何机会。她相信勤能补拙,也自信必有所成。艺术就怕这种认真劲,看到她由原来的写意花鸟到现在的现代彩墨,转型如此之快,已然自成格局,这让我既为她的出色成果而高兴,也有理由对她未来的艺术高度抱有充分的信心。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