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民文
在《山海经》中,人们看到了诸多的山神形象,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与思考。说到山神,往往与祭祀文化是分不开的。
由于原始时期人们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山岳的崇拜和恐惧,人们在祭祀的过程中,为了加强记忆并将这一神圣的祭祀礼仪传给后世子孙,于是心目中便创造出了山神的形象。对山神形象的描述主要有山体本身、动物或者半人半兽以及人形山神等。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古代,成书于西周时期并经历了战国到汉代这一时期流传演变的《山海经》,对于山岳神祇的祭祀以及山神形象的记载主要在《山经》中“祠礼部分”。
“祠礼部分”,主要是从祭祀仪式讲述了《山经》各个山岳的神灵,语言描述丰富多样,富含较多神话色彩。除了“祠礼部分”的山神系列,其他山神的描写分布在《西山经》和《中山经》的一些山岳中,主要是神话故事和传说,山神多是面目具体、举止自若的形象。
《山海经》中记载了的山神以半人半兽的形象居多,体现了氏族社会时期的动物图腾崇拜,而且这些山神形象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会把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动物作为崇拜的对象,最终产生半人半兽的山神形象。
在众多的半人半兽的山神形象中,“人面兽身”形象便是其中的一种。所谓的“人面兽身”,顾名思义,人的面貌兽的身体,一般是指人、神、动物或其他事物同时具有兽的身体和人的面貌。《山海经》中“人面兽身”的描述随处可见,如“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
《海内经》里记载:“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意思是说,南方有一种赣巨人,他们长着人一样的脸,手臂长长的,全身黑色,身上长满了毛,脚跟长在前面,他们会吃人,看见人笑他也笑,笑的时候长长的嘴唇遮住了脸,人可以趁机逃走。
赣巨人如犬而人面,形状像狗却长着人的面孔;善投,喜欢投掷石块;见人则笑;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就是说,它走起来就像刮风,一出现天下就会起大风。根据《山海经》中的描述,这种怪兽与现代动物学中所指的山魈十分相似,可能具有灵长类属性。山魈俗语猴科,面部确实有人脸特征,“見人笑”可能是因为猴类动物遇见人类,龇牙咧嘴作警告的表情,被古人认为是在笑。这只是一种猜测。
《山海经》中很多“人面兽身”的形象,有的有名字,有的未指出具体是何种动物,但都有着一定的特殊意义,其背后蕴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人面兽身”现象的出现,是原始社会人类对动物的一种崇拜,先民将丰富的情感寄托在这些神灵中,寄托了先民的梦想、思考与精神寄托。
从这些“人面兽身”的神明身上,人们读懂了先民的信仰以及对生活的期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