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汲故事之力,强文化自信

时间:2024-05-04

一考生

《尚书》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几千年來,祖先一直在记录我们的历史,讲述独属于炎黄子孙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承托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它是极具力量的存在。人们世代守护,薪火相传,让精神的血脉绵延至今。汲取好故事的力量,才能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才能知道我们的脚步将迈向何方。

汲取好的故事的力量,感受英雄人物的魅力,增强历史主动的强大底气。

秦时焚书,西汉学者伏生冒诛杀之罪,将《尚书》藏匿于壁中,他一生颠沛流离,饥寒交迫,却想尽办法保全了这部儒家经典之作,哪怕年逾九十,言语不清,也让女儿羲娥代言,传授《尚书》。伏生此举,不仅让“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上古美德流传后世,更是让华夏文明的精粹绵延不绝。以“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为志的徐霞客终其一生,探索江源,他以足为誓,丈量名山大川,以笔代心,写下一部六十万余字的地学百科全书《徐霞客游记》,其中的每一个文字都记录下了他对祖国山河永恒的热爱。徐霞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躬身实践,传递出的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珍贵品质。不论是伏生,还是徐霞客,他们都做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读他们的故事,可振奋人心,让人心生万千底气。

汲取好的故事的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坚定历史文化自信,才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李大钊曾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革命时期,红军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以野菜野果饱腹,翻山渡河,勇开新路,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历尽千险,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谱写出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建设时期,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应当成为我们做人做事的根本。改革年代,一座城惊艳一个时代,深圳从一个边陲渔村蜕变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展翅鹏飞,志在寰宇。特区精神一直激励着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敢想敢试,敢为人先。新时代,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党中央坚持生命至上,统一指挥、部署、调度,全国人民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命运与共,最终取得了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胜利。这些精神内涵丰富,是从无数个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学习好故事,才能更好地前进。

古往今来,兴衰罔替,浪花淘尽英雄,英雄逝去不可追,唯有传颂他们的故事,品读他们的人生,才能隔着时空去触摸那璀璨无比的文化力量。我们要从故事中汲取滋养,赓续中华文化精神血脉,永葆充沛饱满的文化自信,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以昂扬姿态讲好中国故事!

■名师点评

立意明确,紧扣材料。文章紧扣材料的关键词——故事是有力量的。通过汲取好故事之力,可以增强历史主动的强大底气,也可以不断鉴定历史文化自信,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例证丰富,紧贴论点。本文论据丰富,举证贴切。如第五段以各个时期的时代精神的故事为例,论证了好故事对坚定历史文化的作用。例证结合有力,分析得当且到位。

措辞凝练,平稳自然。文章的语言凝练,大量名言事例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为文章增色。如文章中有引用《尚书》中的内容来说明祖先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记录中国故事,行文生动,内容丰富。

(点评名师:成栗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