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常败将军的国宝“三大件”——李寿墓门、龟形墓志和石椁

时间:2024-05-04

◎ 杨 烨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代大才子杨慎所作《临江仙》不只诠释了经典的《三国演义》,本就是唐代教坊曲目的《临江仙》更是讲出了那段能与三国媲美的隋唐英雄传。

在历史上,隋唐时期像极了三国,战火频繁、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历来都是演义小说的热门题材。因为演义小说的盛行,关于隋唐英雄的故事,人们也是耳熟能详。在这些隋唐时期的英雄里,有一位武将一生几乎没有打过一次胜仗,但却被后人吹捧成“战神”,而且还有一个很牛的名字,这个人就是大唐第一王爷李神通。

西安碑林博物馆就展出了这位史上最幸运的常败将军的全套国宝葬具。历史的真相往往比小说更精彩,尤其是当有文物真真切切地在你的面前述说真相的时候。

李神通(577年—630年),本名李寿,古人不光有名还有字,所以任性的李寿给自己起了个神通广大的名字——神通,于是人们就纷纷称呼他“神通小李”了。他可是真正的权贵子弟,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之孙,隋朝海州刺史、郑孝王李亮长子,唐高祖李渊堂弟,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叔。李神通可以说是隋唐时期最幸运的一个武将了,很多战功卓著、手段比他高明、本领比他厉害的英雄,最后结局都不太好,但他却享尽荣华富贵,名留千史。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全国各地的李氏宗亲除了李神通一支外无人响应。这使得李渊对这个唯一的响应者李神通堂弟感到很是欣慰和感激,但没想到李神通一打起仗来就“坑爹”。

李神通一出兵碰到的是军力较弱、粮草也供应不上的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两兄弟。被围困在聊城的两兄弟不想打了就来投降,可是李神通不干了,想着我兵强马壮,你瓮中之鳖,况且我叫李神通,还没大显神通呢!有一个叫崔干的手下,有才能,人也比他正常,劝他说:“既然宇文化及要投降,就赶紧收了他吧。现在大军在外面交战了很长时间,士兵们都很疲惫了,另外窦建德已经带兵朝这个方向打过来了,再不走就晚了。”本来崔干说的是大实话,但是李神通不爱听啊!还把崔干关了起来,下令士兵攻打宇文化及的聊城。宇文化及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一顿猛攻倒也能拿下聊城。如果是这样的话,李神通后来也不会被戏称为常败将军了。

在攻打聊城的唐军之中,还有一个将领叫赵君德,是贝州的一名刺史。此人作战十分勇猛,开打还没有多久就率领手下攻占了城头。赵君德打得这么威猛,无形之中就抢了李神通的风头。李神通十分羡慕嫉妒恨,又开启了“任性模式”,竟然下令撤军!赵君德在城头上打得正酣,回头一看友军全部撤退了,心里那个气啊!他在城头上破口大骂,干脆也不打了,率领手下士兵退出了战场。如此一来,聊城最后也没能打下来。宇文化及和弟弟宇文智及反杀,把李神通打得落花流水。

打不过正规军也就罢了,李神通还非要拉着李世勣、魏徴以及唐高祖的妹妹同安公主等人打窦建德的农民军,结果农民军也打不过,全军覆没都被抓了。好在窦建德是条汉子,攻下聊城,杀了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这些个乱臣贼子后,对被抓的李神通和魏徴、欧阳询、虞世南、李世勣、同安公主等人却以礼相待。

后来神通与侄子李世民攻打刘黑闼,结果还是战败逃跑。他连战连败,屡败屡战。不过好在哥哥李渊和大侄子李世民都没降罪于他,反而还不信邪,屡屡重用,仍让他统帅大军。能跟对人并为之忠心耿耿,这也许才是他真正的神通吧!

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建立唐朝,李神通被封为郑国公,不久改封永康郡王,再改封淮安郡王,以右翊卫大将军一职担任山东道安抚大使,山东地区唐军皆受到李神通的管制。武德四年(621年),授河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武德五年(622年)拜左武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十二月薨于长安延福里,享年54岁,被赠司空、谥曰靖王;贞观五年(631年)十二月十一日陪葬于景皇帝李虎永康陵(今陕西三原县陵前镇焦家村)。不仅李寿自己,他的11个儿子都被封王,新旧《唐书》均有传,真是命超好的神通。这么一个有趣的人,一段有趣的历史,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说到李寿墓的发现,那可真就是偶然了。1973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农民们正组团在地里劳作,给地灌水,正好就在李寿陵墓所在处。由于年久失修,墓道坍塌,李寿墓就正式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中。

李寿死时正值盛唐时期,所以精美的石刻葬具成了一件件艺术品,而且都带着饱满向上的精神气质。

双开墓门

仔细研究李寿的葬具会发现,墓门陈列方位是坐东朝西,为双开门格式。这套由门扉、门楣、门框、门栏、蹲狮石雕构成的墓门,庄重而华丽。

双扉门上划分为四格,用减地平雕技法镌刻,上两格采取阴刻和阳刻相结合的减地平雕技法,刻有相对站立的一对朱雀,其凤冠高耸,长尾翘起,造型矫健而华丽;下两格刻有注重写实、相向而立的两只孔雀,简练而美丽。

门的背面用阴线刻有两尊天王像,线条流利舒畅,它们担负着保护墓主人安全的重任。在尖拱形的墓门楣上,用浅浮雕刻成流云形图案,并贴金绘成大兽面图形。门框、门栏用浅浮雕刻有蔓草花纹。门墩石上所雕造的一对蹲狮石雕,昂首挺胸、威严庄重,座上还刻有忍冬纹饰。

威严庄重的李寿墓门

兽首龟形墓的李寿墓志(复制品)

兽首龟形墓志

李寿墓最罕见的地方就是这个兽首龟形墓志,造型十分少有,构思新颖巧妙。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龟象征着长寿和高贵;同时,反映出生者对死者寄予的灵魂安息的美好愿望。

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洛水跑出来一只灵龟,背上刻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的图形,大禹将其带回家反复琢磨,最后按照该图把天下划为了九州,这就是对华夏文明影响深远的九宫图。至于李寿的龟形墓志与这个灵龟负书的传说有没有关系,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李寿墓志盖中央的篆体文字

虽然人们经常拜龟丞相,但是以龟为墓志的却很少。截至目前,国内龟形墓志屈指可数,除李寿墓志外,著名的尚有南京博物院藏的北魏元显儁墓志和洛阳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博物馆的唐代集贤殿校理卢公亮墓志。其中李寿墓志规格地位最高,样貌最好也最大。

此墓志盖呈长椭圆形,并线刻龟甲、联珠、蔓草等图案,就连长方形的底座四周也饰以蔓草纹饰。墓志盖中央用篆体阳文刻有“大唐故司空公上柱国淮安靖王墓志铭”16个字。墓志铭文是用大唐盛行的楷书书写,无书者和撰文者姓名。志文部分叙述年号分明,按顺序平铺直叙,层次清晰,不过与《唐书》对比,多处有夸张之词。

史书有明确记载,李寿并不像墓志铭文所叙那样运筹帷幄。但他死后不但得到了高规格厚葬,铭文还得以美化,简直是战神下凡:

“幼闻千里之声,笃学不倦……倜傥大志,少怀冲天之举。磊落英姿,克隆佐圣之业……兼资文武,久蓄奇才……会彼神锋,致兹城下,四凶服罪……承旨清夷,累致克捷……”

李寿墓志是唐贞观四年(630年)所刻,彼时唐朝统一全国才刚刚6年。在这时候,统治者需要维护政权,李寿的身份就显得很重要,他既然是个开国功臣,当然就需要美化和厚葬。如此一来,也能顺便美化一下唐朝皇帝,赢得更多百姓的拥戴。这是双赢。

石雕艺术典范的石椁

石椁是罩护在棺外的一层葬具。李寿石椁雕成宫殿建筑结构的形状,由身、顶、底三部分组成,共28块青石。长348厘米,通高220厘米,宽183厘米,重24吨。从外观看,椁身如三开间歇山顶式房屋建筑,八根大柱挺立。这个庞然大物就是个石头房子!为什么是房子呢?古人事死如事生,可能墓主人恋家,生前住得好,到了阴间也不想让自己受委屈,毕竟是与世长眠嘛!得住到一间像样的“房子”里。

石椁还有个双开的小门,这就不同于其他唐代石椁了。而且这门框上方还刻有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这些都是神话中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守护神以及天上的28颗星宿的名称。尤其是这个朱雀,在李寿墓道口的墓门上也有刻画,和两只还未开屏的孔雀上下分列。这是遵循了东汉以来石墓门的传统,朱雀被视为南方的守护神,所以在墓葬里的摆放位置与陈列方位不同,是坐北朝南。南方就是大门的位置,所以一般墓门上都会有朱雀图案,它也是防止外来邪祟和盗墓者入侵的一种手段。

李寿墓志与石椁

石椁顶部用圆浮雕筒瓦覆盖,边檐雕有莲花纹瓦当,椁底有团花及十二生肖线刻画等。这里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在石椁外部四面用减地平雕手法排列着人物形象的壁画。一般壁画中都是些美丽的宫女,但是李寿这个石椁的四面都是些文臣、武将和仙人等,而且排列得很整齐,强迫症患者看着应该都很舒服。椁内顶部还刻有星象、太阳、金蝉和玉兔等,神秘而令人遐想无限。

但不要觉得没刻美女他就真的是禁欲系的了,其实那些舞伎(坐部伎和立部伎)、乐人和男女侍从等都被用阴线技法分七组刻进了石椁的内壁上,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唐玄宗时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新唐书·礼乐志十二》记载:“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立部伎》诗:“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这些中唐时期的记载资料都晚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四年(630年)雕造的李寿石椁百年以上,石椁所记可是最早的实物资料!它的价值可想而知有多高了!

唐淮安靖王李寿墓是目前已经发掘的唐代宗室墓葬中年代最早的一座。李寿墓门、兽首龟形墓志、石椁也已经成为西安碑林博物馆老石刻艺术馆的“镇馆之宝”。

一扇双开的墓门,一块罕见的兽首龟形墓志,一具堪称唐代石雕艺术典范的石椁,一批内容丰富、极其精美的唐代壁画无不在静静地诉说着这位在历史上并无建树的墓主人因其所留“国宝三件套”而成功地在逝世千年后名声大噪的反转剧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