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北约北扩,俄罗斯怎样应对?

时间:2024-04-23

何任远

就在俄乌战事爆发的两个月前,长期持中立国地位的北欧国家瑞典和芬兰,在社会和政治层面展开了围绕是否加入北约的讨论。

进入4月,两国的社会和政治领导层对此话题的讨论明显升温。根据芬兰公共广播电视台Yle的民意调查,支持芬兰加入北约的受访民众达到62%,创下该国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芬兰的西部邻国瑞典,对于加入北约的民意支持度也与芬兰接近。这些促使了两国政府与北约展开谈判。

根据外媒的评估,芬兰和瑞典若在两个月内迅速摆脱中立国地位,最快在今年夏天就能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

1990年代末,一位芬兰国防部长曾用“双方已经订好婚了,就差什么时候行礼”来形容北欧这两国与北约之间愈发紧密的关系。

若芬兰、瑞典加入北约,那么整个波罗的海将几乎成为北约的“内海”。俄军在西半球通往海洋的重要支点之一——波罗的海舰队,将会大受影响。

对此,俄罗斯前总统、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4月14日表示,若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北约与俄的陆地边界长度将增加一倍以上,俄罗斯需要增加陆军和防空部队,以及在芬兰湾(圣彼得堡對面)大幅增强海军力量。

这对波罗的海维系了30年的战略平衡,将造成怎样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原本属于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独立,俄罗斯作为苏联解体后的主体继承国,在波罗的海只剩下圣彼得堡和加里宁格勒作为出海口。俄军在西半球通往海洋的三条触手之一——波罗的海舰队,就部署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在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加里宁格勒对于北约来说更加显得如鲠在喉。加里宁格勒与白俄罗斯之间最短的陆路距离,是只有100公里长的“苏瓦乌基走廊”。

这条“苏瓦乌基走廊”一直被认为是北约最致命的软肋:如果北约守不住这条“苏瓦乌基走廊”,那么俄罗斯要是从加里宁格勒和白俄罗斯两边夹击,对波罗的海三国实施陆路封锁的话,将会是非常容易做到的。

根据德国《明镜》周刊援引北约内部评估的文章,波罗的海三国是北约防御计划中最脆弱的一环。由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与俄罗斯之间的边界没有天然屏障,俄罗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在北约做出反应之前,快速占领这两个人口都不到200万的小国。

如果俄罗斯要对波罗的海三国采取军事行动,那么北约根据第五条款,一旦成员国受攻击,其他成员国将做出反应。对于北约来说,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在波罗的海三国被(从加里宁格勒和白俄罗斯方向)陆路封锁的情况下,能否阻止俄罗斯快速推进的军事行动?

加里宁格勒地区的俄军装备到底有哪些,俄罗斯武装力量在这里有多强大,一直是北约国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立陶宛总理西莫尼特认为,加里宁格勒就是欧洲家门口的俄军军事堡垒。

华沙国际研究所在2019年的报告称,自克里米亚危机以来,加里宁格勒的俄军军备一直在升级,除了波罗的海舰队基地和数量不清的地面装甲部队之外,还有12~16个可以装载核武器、射程大概在500公里的“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弹道导弹发射车。

俄乌战事爆发后的三周时间左右,国际空域检测组织和为数众多的民间航空爱好者,检测到俄罗斯境内政府专机出现大量异常飞行的状况。其中一架被认为是属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图-154客机,从莫斯科飞到了加里宁格勒,引起了不少军事观察家的注意,也让波罗的海沿岸多国绷紧了神经。

为了应对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军事压力,北约一直尝试在波罗的海寻找新的应对支点。属于瑞典领土的哥特兰岛位于波罗的海中央,被称为是“波罗的海的马耳他”,在该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在冷战结束后从哥特兰岛消失多年的坦克和装甲车,在2021年年底俄乌局势开始紧张的时候,已经重新在岛上的多个重要据点出现。

哥特兰这个在近年来成为瑞典自然旅游热门目的地的岛屿,也许会再次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瑞典政府在这个岛的部署可以说是逐年升级。这个在冷战时期长期被视为中立国的北欧国家,在克里米亚危机后早已与俄罗斯的关系急转直下,并且在俄乌战事爆发后进一步恶化。瑞典政府声称,俄罗斯军机多次进入瑞典领空。

从2019年开始,瑞典在哥特兰岛部署了地对空导弹系统,同时也开始逐年增加军费。在俄乌战事爆发后,瑞典议会快速通过了增加军事拨款的方案,使国防经费达到了北约成员国所需达标的国民生产总值2%。

长期以来,瑞典一直是向乌克兰提供发展援助的最大捐助国之一。今年2月底,瑞典破例向乌克兰援助武器和野战口粮。3月2日,两艘俄罗斯战斗机进入瑞典领空。瑞典媒体事后报道,瑞典军方确认其中一架战机挂载了核武器。瑞典社会一片哗然。

名义上是中立国的瑞典和芬兰,在冷战结束后,国防方针却不断向北约倾斜。

在冷战结束后和俄乌战事前的这段时期,芬兰和瑞典选择加入欧盟但不加入北约,也被称作“后中立时期”。如1990年代末的芬兰国防部长所言,芬兰和瑞典两国跟北约的关系是“双方已经订好婚了,就差什么时候行礼”,两国的国防工业体系与北约之间,早在1990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对接。

中立并不意味着没有武装。跟另外一个中立国瑞士一样,瑞典在北欧范围内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军事强国。在这个1000多万人口的国家里,有3万多名国民从事军事工业;在世界对外军售国家排名中,瑞典长期处于第13或者14位。

瑞典目前跟20个国家签有国防协议,其中大部分签约对象都是北约国家。尽管是北约的非会员国,瑞典多次参与北约主导的军事演习,被美国视为遏制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势力的重要同盟。

与曾经称霸北欧,并且在18世纪“北方战争”前与沙俄帝国“争雄波罗的海”的瑞典相比,芬兰的地缘政治顾虑因素大有不同。

芬兰和俄罗斯有着1340公里长的边界线,双方在二战前后曾经爆发过“苏芬战争”。在冷战时期,苏联和芬兰签订了《苏芬友好互助协议》,苏联承认芬兰的主权独立和议会民主制度,但是不允许第三国的军队进入芬兰境内。这就是所谓的“芬兰化”状态。

在俄乌战事爆发后,一位高频率接受西方媒体采访的芬兰前政府要员,就是芬兰前总理亚历山大·斯图布。在一个视频采访中,斯图布作为前政府首脑这样评述芬兰人对“芬兰化”的真实态度:

“对于芬兰人自己来说,‘芬兰化’更加像是一个耻辱的标志。要知道,在冷战时期,芬兰的内阁成员任命还得经过苏联的认可,芬兰长期由吉诺宁出任总统(任职26年),芬兰在二战战后没能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就连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也因为怕惹怒苏联而被禁止在芬兰出版。这对于所有主权国家来说,都是异常压抑而且弊多于利的。”

斯图布认为,芬兰当年的中立地位,与其说是跟随主观意愿,还不如说是客观环境下的无奈之举。在谈及俄乌战事时,曾经在2008年跟法国外长一起参与格鲁吉亚战争调停的斯图布认为,乌克兰以及为其提供军事支援的国家,不应该把“中立国”视为可行的谈判选项;“芬兰化”对于乌克兰来说不能算是获胜,因为这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可以以及应该长期保持的状态。“只要有条件,就不应该考虑成为中立国。”

俄乌战事爆发前,芬兰把自己定位为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沟通桥梁。俄芬两国元首定期会晤,已经是多年以来形成的制度性沟通机制。

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一直与普京保持私交,并且与波罗的海三国保持距离。然而,随着俄乌危机开始酝酿,尼尼斯托在2022年的元旦电视讲话中,提及“解决芬兰和北约之间的长期关系”,也是对芬兰外交国策转向的暗示。

《外交政策》期刊文章认为,相比起一些加入北约为求保护的西巴尔干国家,芬兰和瑞典的加入,对于北约来说是一笔正资产,而非负资产。除了两国的国防预算一直比德国等老牌北约成员国高之外,芬兰和瑞典一个重要的地缘作用,是能让北约军事力量更容易阻止俄军迅速进入波罗的海三国,在波罗的海对俄罗斯形成一个包围的姿态。

站在俄罗斯的立场上看,芬兰加入北约,这让俄罗斯与北约成员国之间直接接壤的边界多了1340公里。双方一旦爆发军事冲突,俄军不但要面对芬兰军队的抵抗,同时也可能要面对与其他北约成员国军事力量的正面交锋。

当年二战战后,斯大林之所以愿意承认芬兰的主权和政治制度,一个原因是认为主要威胁来自德国方向,而只要芬兰土地上没有第三国军隊的存在,莫斯科就不认为芬兰和欧洲北部存在切实的威胁。

在芬兰和瑞典宣布加入北约的呼声越来越高之际,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警告称,俄罗斯必须作出回应,在波罗的海地区增加海军和空军的部署,甚至在波罗的海东南沿岸的加里宁格勒州部署核武器和高超音速导弹。那里距离德国首都只有约600公里,导弹两分钟就能打到。

正值黑海北岸硝烟四起之际,波罗的海沿岸也疑云密布。对于波罗的海三国来说,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飞地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俨然是“核威胁”存在的证明。随着北约对波罗的海越发感兴趣,所谓来自莫斯科的“核威胁”的声音,在波罗的海上空也会越来越响亮。

其实,不管是谋求加入北约的芬兰和瑞典,还是已经加入北约的波罗的海三国,都没有必要硬把乌克兰的情形往自己身上套。地区安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追求绝对安全,也会导致对立方的绝对不安全。对芬兰和瑞典来说,就算没有北约的保护,它们理论上也可以得到欧盟的援助——欧盟条约规定,如果成员国领土内发生武装袭击,其他成员国有义务向其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

所以,与其期望降下新铁幕困住俄罗斯,不如好好修炼国防内功,同时把睦邻外交做到足以防患于未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