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守奎 1962年出生于河北省阳原县。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文字、出土文献和汉字学,任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目前开设的课程有汉字学、《说文解字》导读、出土文献选读、楚文字读解等。
汉字学课程即将结束,有学生问起“爱”字的源流与意义,说有同学结婚,想写一幅“百爱图”致贺,很希望老师能够多提供一些“爱”的信息和字样。我见过百寿图、百福图,确实还没有见过百爱图。好的创意,学以致用,当然要多加鼓励。可惜已经是学期末了,琐事频频,我来不及搜集资料和详加解释,他就离校了。我就承诺在《美文》上写一篇小文专说“爱”。
爱,自来动人心魄,令人欲死欲活。有爱,欲死者欲活;无爱,欲活者欲死。爱人、爱物、爱禽兽……人人爱我,我爱人人;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成了美好的世界……文里说,歌里唱,人们呼喊着爱。
据说,婴儿无母爱,会发育不良;成人无情爱,会性情乖僻;老人无关爱,会孤独抑郁。又据说,天子不爱其民,是昏君;子女不爱其亲,是孽障;妻不爱其夫,是婚姻的悲哀。又据说,儒家思想代表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其精髓就是“仁”,仁者,爱人……这些我都没有过研究,道听途说,一知半解,是否属实,未加考证,但用来证明人们都认为“爱很重要”这个命题还是有效的。在先秦文獻里,爱本来是个社会学概念,讨论如何以爱构建社会关系,很少用来说男女关系。后来词义不断缩小,由圣人之博爱变成男女之情爱,继而再缩小,做爱、爱爱,变成了性的隐语,弄得有性羞涩之人都不敢开口说“爱”了,尤其是头发都白了的人还说“爱”,难免有老不正经的嫌疑。爱的文化哪里能如此狭隘,各取一端,人人说、天天说也说不完。
爱自心出,是真情实感;爱又不仅仅是心理活动,爱是行为与责任。对于男女之爱来说,爱是双向的,互相爱才是爱。有的人很为爱人而苦恼,我爱他难道是错吗?他不需要你爱,你却非要爱当然是错,别人吃饱了饭你却非要送别人一碗肉吃——我送你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就恶心呢?有的人因得不到爱而苦恼,我爱他他为什么不爱我呢?掂量一下自己,他凭什么非得爱你?这种地方没有普爱、博爱。有的人是人见人爱,原因何在?有的人见谁爱谁,却收获不到爱,问题出在哪里?问世间情为何物?一人一个样!一方面是所有人都渴望的极大需求,另一方面是所有人都各不相同的极大丰富,于是就成了人们永恒的追求和永恒的话题。把爱说成满纸沧桑,一推学问也就没劲了。回到正题——“爱”这个字儿!
中国文化有个情结,什么都想追根溯源,什么都想通过解码汉字得到原初的真相。这本来不是坏事,但被有些“大师”们的宏论弄得令人啼笑皆非。一来大部分汉字本来没那么多密码好解,却煞有介事地在那里装高深;二来本来挺有文化内涵的汉字,被肆意肢解,惨不忍睹。像学生这样既有好奇心又能虚心学习,才是正道儿。即使百爱图中有些不是真的“爱”也不要紧,因为这么做并不是秀学问,而是表心意。
“爱”字没什么密码,但确实也有一点复杂问题。这里就解决四个问题:第一,古文字中“爱”字的构形;第二,“爱”怎么多出一只脚?第三,“爱”怎么少了一个心?第四,到底有多少“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