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飞夺泸定桥

时间:2024-05-04

李升全+李茂林

行动开始了。

刘伯承、聂荣臻迅速渡过大渡河,带着红一师和干部团向泸定城飞奔。

未过河的部队,由红二师四团为先头部队向泸定桥急进。带队的是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四团打过不少硬仗,以长途奔袭而闻名,年初,抢占娄山关的战斗就是由他们和友邻团承担的,那一仗的胜利,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举行。

第一天,这支先头部队行程八十里。途中两次遇敌,其中一次在菩萨岗,和守敌纠缠甚久,直到傍晚才结束战斗。

第二天拂晓出发时,接到军团首长林、聂的指示信,信中传达了军委要他们提前一天夺取泸定桥的命令。

原来,刘文辉已得知红军夹河北取泸定的行动,他怕坐镇成都的蒋介石怪罪,急令袁国瑞旅赴河防增援,其中李全山的第三十八团直奔泸定桥。

王开湘从信上看不出敌情变化,凭着经验,他知道提前一天关系全军,不然,不会限他们用一天一夜的时间,跑完剩下的二百四十里的。

先头部队不容片刻迟疑,立即在崎岖的江边山路上急进,到下午5时,又遇大雨,指战员连饭都没有吃,还要奔袭一百一十里,不少人只好用生米充饥。

天黑后,部队冒雨行至杵汲坝时,只见对岸有支部队打着火把也向泸定疾进。他们是谁?是刘伯承率领的一师,还是川军的河防?王开湘和杨成武受到点火赶路的启示,立即命令自己的部队也点起火把。

两条火龙沿江而上!

对岸传来喊喝声:“喂,你们是啥子部队哟?”

一听川腔,就知道这是敌人。王开湘让川籍战士大声回答对方,骗过了敌人。他又让司号员吹起敌人的联络号谱,一时间,两岸号声,对答不断,好生热闹……这对又累又饿、浑身湿透的红军指战员来说,也是难得的精神鼓动。

红四团于5月29日黎明,按时赶到泸定桥西岸。

泸定桥建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二百多年以来,它一直是川康藏地区的咽喉孔道,是千里大渡河上的惟一桥梁。桥长百米,宽不到三米,由十三根碗口粗的铁链连接东西两岸。其中九根铁链为底链,上铺木板,以通行人,另外四根分悬左右两边为扶栏……何人设计,未曾留名,但据《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记载,建设者也颇费周折:

……曾于东岸先系铁索,以小舟载铁链过重,未及对岸辄覆,久之不成。后一番僧教以巨绳先系两岸,每绳上用十数短竹筒贯之,再以铁索入筒,绳长数十丈,于对岸牵拽其筒,筒达铁索亦至。

红四团没有时间了解这些,他们的任务是夺桥。而较量的对手,正是昨晚和他们打着火把隔江并行的川军李全山团,这是刘文辉特意为守桥而派出的部队。

敌人正在桥东构筑工事,并用密集火力横扫桥西,铁索上的桥板也正在拆除。

王开湘望着光溜溜的铁索和汹涌的河水,只恨自己少一双翅膀。只有这时,他才埋怨军委,为什么不命令将行军的时间缩得

更短!

怎么办?只有抢夺一条路了!

他和杨成武当即组织了二十二人的夺桥敢死队,配备短枪、手榴弹、马刀,由连长廖大珠和指导员王海云负责,攀踏铁索冲向对岸;由连长王友才率领第二梯队,紧跟他们抢铺桥板,为后续部队开路……

下午4时,夺桥战斗打响,王开湘、杨成武在西桥头指挥,全团司号员集中在桥头附近同时吹响冲锋号,顿时,机关枪、迫击炮一齐向对岸发射,爆炸声,军号声,喊杀声淹没了大渡河的咆哮和敌人的哭叫……

有三名敢死队员从铁索上落入激流,是中弹?是失手?我们都已无法知道了。咆哮的大渡河水吞噬了他们的生命,但他们的勇气和精神已经化为丰碑,同青山一道,永远地屹立在泸定桥头……

李全山看到红军拼死而来,国军难以抵挡,立即下令火烧东岸。一时,东桥头出现了一道熊熊火墙,给敢死队设置了新的生死关口,之后,他又组织部队反扑,但这一切都未能阻止殊死一拼的红军勇士,冲过桥去的红军战士,如决堤的洪水,一泻而下,很快就占了泸定城。李全山带着残兵向天全逃窜。

红四团胜利了。王开湘和杨成武却不安起来,当激烈的枪声停止以后,他俩又为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师和干部团担忧

起来。

其实,他们不知道,从东岸北上的部队,一路上也是激战不断,等到刘、聂到达泸定桥时,已是深夜两点了。

这一夜,刘伯承顾不上长途奔袭的困倦,首先要看泸定桥。杨成武前提马灯,陪着红军总参谋长从桥东走到桥西,又从桥西返回桥东。走到铁索桥中间时,刘伯承手扶桥栏,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激动地自语道:“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胜利了!”

是的,泸定桥的夺得,使中央红军得以渡过天险大渡河。这样,遵义会议后确定的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计划,已经进入到胜利的前夜……

(选自《马背上的共和国》,中华书局2016年10月出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