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男性气质的三个英文表述

时间:2024-05-04

隋红升

提到“男性气质”这一概念,你是否知道它的英文表述呢?

Manliness:早期男性氣质概念

从时间上看,男性气概(manliness)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早期所崇尚的男性气质类型,比较强调男性的内在人格与精神品质,注重男性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勇气和胆魄,通常被翻译成“男性气概”,可以作为传统男性气质纳入整个男性气质研究领域之中。

在希腊文里,男性气概(andreia)这个词指勇气或勇敢,是与控制恐惧有关的一种德性(virtue)。在16世纪,“内在的道德价值、学问和谦恭文雅都是男性气概(manliness)的必备的美德”。与此相应,男性气概的追随者们也往往“把品格、理性、生产能力、自我克制和体面看成是男性气概的构成性价值所在”。在那个时期,“人们认为男性应当坚强、有权威性、果断、遵守纪律而且富有智谋”。

可见,以前人们在男性气质的价值取向方面还是非常强调男性的内在人格与美德的,这一点在文学中也有所体现。正如文学批评家安德鲁·罗伯茨所言,在约瑟夫·康拉德那个年代,“人们认为男性气概(manliness)是男性的一种内在的、‘自然的的品质。同时,男性气概也用来表示一种道德和社会理想,正如‘要做个男子汉!这一强制命令所暗示的那样”。可见,作为现代男性气质的前身,男性气概更加看重男性的内在人格与精神品质,这与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男性气质价值取向和评判标是大相异趣的。

在多数词典中,manliness主要指男性应当具有的勇敢、坚强、自信等精神品质。塞缪尔·约翰逊把manly一词定义为“坚定、勇敢、健壮、无所畏惧和永不灰心丧气”。这一定义也为男性气概的思想内涵定下基调,成为男性气概的主旋律。可以看出,直面压力、挑战和危险的勇气以及控制恐惧的德性是manliness这一概念的核心。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男性气概(manliness)是一种介于鲁莽和怯懦之间的德性,不计后果、没有节制、快意恩仇式的匹夫之勇不能算是真正的男性气概。

Masculinity:现代男性气质概念

Masculinity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英美国家用来表达男性气质的概念,主要用来指代和描述现代男性气质,或者现代人心目中的男性气概,但masculinity所表征的男性气概与manliness所表征的男性气概在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方面已经不可相提并论了。

与早期的manliness相比,masculinity的内涵和外延则宽泛得多,而且在价值判断上也比较中立。这一点从与它相关的形容词masculine的语义就可看出。通过与manly的比较,贝德曼发现,“与表达男性气概的‘最高理念的manly一词有所不同的是,形容词masculine被用来表达男人们具有的任何特性,可以是好的,可以是坏的。正如《世纪大词典》所说的那样,‘masculine 一词指的是男人及男性特征。‘Masculine被定义为‘在人类社会中雄性所拥有的那种典型的特征,可以是体貌方面的,也可以是心智方面的,也即适合和适应于雄性、为雄性所用的那些特征”。也就是说,masculine可以用来表示男性所拥有的任何不同于女性的东西,比如男性的体貌发肤、言谈举止、服饰、步伐、职业等,因此翻译成“具有男性气质的”更为贴切。因为从一般意义上讲,凡是男人,就会有一定的男性气质,但不一定有男性气概。

就此而言,作为masculine的名词形式,masculinity可顺理成章地翻译成“男性气质”,这也是被学界普遍采用的一种译法。另外,既然现代社会用masculinity来替换了manliness,中文对等词也应当相应地有所变化。再加上masculinity内涵和外延的宽泛性和非道德性,与汉语的“男性气质”也更为对等。但从masculinity这一概念的生成来看,正如前文所言,实际上它在很大程度上指向的是现代人心目中的男性气概,而且很多词典也把masculinity翻译成男性气概或男子气概,只不过它的思想内涵、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与manliness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即便中国学界一般把masculinity翻译成“男性气质”,但我们必须清楚作为一种文化概念它与男性气概的这种历史关联。

Manhood:跨越时空的男性气质概念

与男性气质相关的第三个英文概念是manhood。与语义比较集中和明确的manliness以及概念使用的起始年代较为清晰的masculinity相比,manhood具有语义多元、时间跨度大等特点,是三个概念中比较含混和复杂的一个。从语义方面看,不仅有“男性气概”或较为通俗的“男子气概”之意,还有“男性成年期”“男子总称”“人的状态”和“阴茎”等义项,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指向。其中,“男性气概”或“男子气概”义项与manliness最为切近,该义项也在文学文化和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词典对该义项的英文解释是“qualities traditionally associated with men, such as courage, strength, and sexual potency”,可以译为“传统意义上与男性身份相关的诸如勇敢、坚强等品质和性能力”。从这一义项可以看出,与manliness一样,manhood同样看重男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和美德,同样把勇敢、坚强等精神气魄当作其重要的价值趋向和评判标准。因此,作为学术概念,manhood同样可以翻译成“男性气概”或更为通俗的“男子气概”,后者是日常生活、大众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的惯用概念。

在《形构中的男子气概:男性气质的文化观念》中,人类学家吉尔默把男子气概(manhood)“简单定义为在特定社会一个成年男子应当具有的被认可的行为方式”。这一定义显然摆脱了社会学男性气质研究的权力关系思维定式,把重心转移到男性的行为和实践层面,同时也没有忽略男子气概的外在规范性。根据他的研究,在埃塞俄比亚地区,男子气概被理解为“英勇进取、坚毅、在危险面前大胆勇敢的行为以及在威胁面前永不退缩”。在多数民族中,“真正的男子气概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社会地位和威望,已经远非‘雄性一词所能涵盖,是男人和男孩们孜孜以求的一种励志形象,也是他们以此审视自己是否具有文化归属感的手段”。

这种定义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过度纠缠于权力问题的研究范式的片面和狭隘,让我们看到男子气概这一传统男性气质文化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面貌。根据历史学家艾米利·霍尼格和人类学家盖尔·赫施艾特于1988年在中国大陆做的一份详细调查,很多信息提供者认为“理想男人一定要显示出勇敢、自信和其他的一些被人们称为‘男子汉气概的品性。这一反复被信息提供者提及和非正式讨论的概念,被隨意地描述成一种道德勇敢和职场上的积极进取。一个‘真正的男人要训练有素和独立自主,尤其不能依赖女人。他应当乐于助人并且尊重老人,尤其是尊重他的父母和兄长。他永远都不能是一个抱怨者、依附者或谄媚者”。可见,在大众心目中,男子气概并非仅仅体现在对他者的压制和支配,也并非孜孜于对权力的占有和争夺,而是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勇敢和自信,一种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责任的担当,这些都是男性气质重要的文化和思想内涵,也是千百年来男性气质备受重视的根本原因。

概言之,manliness和masculinity是两个时代性概念:manliness是19世纪末之前英文中用来表达男性气质的概念,更注重男性的内在人格与精神品质,以及男性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勇气和胆魄;masculinity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英美国家用来表达男性气质的概念,主要用来指代和描述现代男性气质,其内涵和外延宽泛得多,在价值判断上较为中立,也是学界常用的术语。Manhood的含义则比较复杂,是一个贯通古今的概念,在很多学者眼中指代总体意义上的男人特性。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由于语言与文化上的障碍以及对一个概念的常识性理解与学术性界定的不同,中文的男性气质也无法与masculinity这一学术概念做到完全对等,而且也不可能找到一个能够完全展现masculinity这一学术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中文概念,所以存在某些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语言和文化差异使然。

(摘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男性气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