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作文写不好是因为没生活吗?

时间:2024-05-04

曹文轩

许多老师,也包括家长认为,孩子的作文写不好,是因为没有生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要总怀疑自己没生活,因为生活无处不在。你吃饭吗?你睡觉吗?你见过下雨前的蚂蚁在匆匆搭桥吗?你对你同桌的好分数嫉妒过吗?你被别人误解过吗?……你既然是个大活人,且又是一个天生爱动不肯安分的少年,就一定会有生活。

为什么大人会认为一个人写不了文章,就是没有生活呢?这是有根源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把“生活”分成了三六九等,有的生活高级,值得写;有的生活低级,不值得写。20世纪50年代的作家们,最典型的形象就是穿着涤卡衣服,挂着毛巾,口袋里插着牙刷,背着书包,到农村、工厂、兵营去体验生活,去写“真正的生活”。结果呢,他们写出的东西,从文学的角度看,一无可取。为什么呢?因为那不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体验。在鲁迅那一代,许多经典的现代作家,几乎毫无例外都是教师,他们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从来没有人担心他们没有生活。生活是平等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都是生活,大学教授和捡垃圾的,他们的生活都是值得关注的生活。

生活无处不在,但是为什么孩子总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呢?并不是实际上没什么好写的,只是他们“觉得”没什么好写的。造成这种怪事的原因之一是你不知道应该写的究竟是些什么。换句话说:你老想写一些不该写的东西。这种责任可能也不在孩子。因为大人总是在圈定,应该写的是什么,什么是不该写的东西。真正要学习写作,就必须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驾驭主题的自主权利,回到自身的生活,学会发现生活。

写作文自然要讲“立意”,但究竟要立什么意呢?难道就是那些虚幻的及任意拔高的思想和观点吗?你一入了这个道,就很快陷入了空白状态,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草包,是个废物,肚子里竟然没有一个人、一个故事,像只空罐儿。于是,你就使劲压挤,压挤了半天,也没有把一页纸写满。无奈之下,你就把早先在脑子里储存好了的落套的、毫无生气和趣味的东西写了下来。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谈这所谓的“意义”。事情有无意义,并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可能还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些大事情恰恰无太大意义,而那些小事情却包含了很大的意义。

你顶着狂风暴雨给你的老师送雨伞(这雨伞当然是要送的),不就含了个“师生情”的意义吗?然后,你坐下来再写一篇关于秋日落叶的作文。你可能觉得后者与前者在分量上不可相提并论。但是,你就没有发现后者含着“生命与死亡”“生命是一个过程”“死亡也是一种美”等很有哲学意味的命题吗?何以见得那片落叶就比你那把雨伞(情节陈旧,还有点矫揉造作)分量轻呢?

还是老老实实不分巨细地写写你对事情的切身感受吧。写写春天天空中飘飞的柳絮,写写夏季蝉鸣闹得人不能入睡,写写秋日黄昏时的芦花如银狐的尾巴一般举在落日的背影之上,写写冬来时天地一片萧索的景象。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看法:少年写作文,实际是对自己摹物状态的基本功的锻炼,这有点像学美术的,第一步先要学素描。

你还嫌弃你的那份生活吗?

王亚东摘自《风流一代》

小路

/【印度]安东尼·德·梅勒  译/孙张静

上帝警告人们,地震要来了,届时,地上的水会被吸走,新冒出来的水会让所有人精神失常。

只有先知一人相信了上帝的话。他在山洞中贮存了大量的水,这些水足够他此生饮用。

果不其然,地震来了,地上的水消失了,新的水又注满了小溪、湖泊和河流。几个月后,先知下山来到平原。那里的人真的都疯了,还围攻他,因為他们认为他才是疯子。

随后,先知返回了山洞,庆幸自己储存了足够的水。可是,他无法忍受孤独,于是再次来到平原上,再次被人们摒弃,因为他与众不同。

于是,先知屈服了。他放弃了自己的存水,和人们一起饮用了新水,变得和他们一样疯狂。

通向真理的路是狭窄的,你通常只能独行。

程晓东摘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人生试金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