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江西,往东还是往南?

时间:2024-04-23

江文

近日,合肥、福州、泉州、南通等地先后披露,2020年GDP突破万亿,正式跻身“万亿俱乐部”。

细心的网友关注点却跑偏了,认为这是“环江西万亿城市俱乐部”的诞生。

其依据是,江西省会南昌2019年GDP尚处于5000亿级别,与周边强省核心城市相差甚远,算上周边早已跻身万亿俱乐部的深圳、广州、佛山、武汉、杭州、宁波、长沙,江西的“洼地效应”,进一步强化了。

同期,江西也有新动作。1月6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意见》,其中号称“世纪水运工程”的浙赣粤运河,将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纽带”,是江西强化交通枢纽地位的重要一张王牌。

此外,近来江西还明确提出要支持南昌争创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构建南昌“米”字形高铁枢纽,加快中国(南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一系列信号表明,江西不甘被边缘化,准备扬长避短,大干一场,撕掉“阿卡林省”(意指没存在感)的标签。

江西能破除多年来的“洼地效应”吗?

屡屡失意的江西

破除地理劣势,成为内陆的“沿海”,是绝大多數中西部省份的抱负之一。只是,现实却让江西屡屡失意。

拿自贸区来说,早在2016年,江西就是我国明确提出申报自贸区的省份之一,可是从高调竞争到屡次落榜,江西始终无缘入围。

截至2020年9月,北京、湖南、安徽再度获批,自贸区已覆盖全国21个省份。至此,江西的“邻居”浙江、湖北、广东、福建、湖南、安徽全都成立了自贸区,只有江西被孤零零留在中间,人称“环江西自贸区”。

江西也不是毫无斩获。2020年4月13日,江西成为自宁夏、贵州之后的第三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只是规格并不相同。

在高铁基建层面,江西也赶了个晚集。2014年以前,南昌是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唯一一个没有高铁出省通道的,被外界戏称为“高铁洼地”。其它地市的高铁发展状况,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于是,江西在主流的叙事中被格外边缘化。很少有外地人知道,江西人饮食讲究“无辣不欢”外加一碗瓦罐汤,当地过早也是嗦一碗米粉更得劲儿,三杯鸡原产地并不在台湾而是江西。

一时间,本省人纷纷自嘲,似乎只要是好东西就会绕着江西走,自己像是住在一个“环江西高铁建设带”“环江西经济新区”“环985重点高校圈”的城中村。

江西的存在感相对较弱,与其产业结构脱不了关系。

有研究专家提出,江西是南方省份里经济地理结构比较“北方化”的,因为它的经济分布并不是南方典型的“城市群模式”,而是“逐矿而居”模式。

要知道,江西是整个南方有色金属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查明资源居全国前十的矿产高达83种,铜、钨、稀土、铀、钽铌、金、银被誉为江西矿业的“七朵金花”,铜、钨和稀土的产量不仅高居全国各省之冠,还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然而,矿业并不生产终端产品,这让外省的人对江西制造和江西品牌缺乏印象。

当然,江西之所以失落,决定性因素是缺乏一个强省会的引领。

中部几个主要省会里,郑州、武汉坐稳国家中心城市,合肥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后发展势头强劲,长沙连续多年GDP增速跑赢全国,早在2017年就迈入“万亿俱乐部”。相比之下,2019年南昌GDP总量仅为5596.18亿元,略胜太原一筹,却只有长沙、郑州的一半,在全国甚至低于绍兴、盐城、潍坊等三四线城市。

作为省会和区域核心发展引擎,南昌在全省的经济占比仅为22.6%(2019年数据),处于中下游的位置,相比2018年还降低了1.4%。而武汉占湖北35.4%,长沙是31.77%,差距尤为明显。其首位度之低,别说是人口虹吸了,能否有效辐射周边城市都很难说。

上市公司数量总体上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企业活力。据南风窗记者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江西的A股上市公司只有55家,安徽、湖南、湖北分别是126家、117家和114家。

南昌在全省的经济占比仅为22.6%(2019年数据),处于中下游的位置,相比2018年还降低了1.4%。而武汉占湖北35.4%,长沙是31.77%,差距尤为明显。

也就是说,江西的上市公司数量大致只有邻近省份的一半不到。而大部分上市公司,就主要集中在省会,这也间接反映出南昌在产业上的弱势。如此一来,南昌在招商引资上,相对邻近的武汉、长沙、合肥也不占优势。

可以说,在中部崛起的大战略背景下,南昌的地位反倒显得更尴尬了。

南昌,坐不住了

为了打破这种“没有存在感”的状态,江西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就是以省会南昌为中心,构建大南昌都市圈。

扩容城区面积,成了应有之义。

此前,南昌有些特立独行,行政区划越做越小。在2015年之前,常住人口560万的南昌,城市建成区的面积还只有380多平方公里。

显然,这有悖于越做越大的强省会思维,哪怕通过物理方式强行扩容也在情理之中,就像合肥吞掉巢湖、济南合并莱芜、成都肢解资阳……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给未来发展腾挪空间。

南昌下定决心扩容是2015年。彼时,南昌新建县宣布撤县设区,这标志着辖12镇7乡、人口约75万、区域面积2208平方公里的新建县开始融入城区,南昌市区面积增加2338平方公里,翻了7倍。

2019年8月,江西正式出台《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大南昌都市圈将形成“一核两极两轴、三组团多支撑”的都市圈区域格局,并明确提出“支持南昌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同年12月,南昌继续优化行政区划。撤销湾里区,并入新建区,新建区成为南昌市最大的辖区。一系列动作,大有从物理空间上做大做强省会的意图。

近年来,南昌在抢人大战中也尤为主动。2020年4月,南昌宣布放开户籍限制,实现无门槛落户,成为继石家庄、沈阳之后,第三个彻底拆掉户籍门槛制度的省会城市。

只是,对这些发展相对颓势的弱省会来说,即便全面放开,落户的人数也不会很多,顶多只能充当陪跑者的角色。以2019年的常住人口数据来看,南昌新增5.5万人,虽然不至于人口净流出,但在地随人走的新城镇化思路下,这样的增量可谓杯水车薪。

这背后,存在多种原因。

一方面,江西并不具备区位优势,不东不西,不沿边不靠海,当地又缺乏强势产业,上饶、景德镇等北边地市外出务工选长三角,南边强市赣州更愿意去广东,本省人对省会南昌的认可感相对来说特别弱;另一方面,江西科教实力不强,整个省没有985,只有一座211,毕业后留在南昌本地发展的人才,并不多。种种这些,成了南昌抢人、留人的桎梏。

扩容、抢人之外,南昌的制造业底子不容小觑。

从历史上看,南昌是重要的红色基地之一,也是曾经的中国制造重镇。要知道,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拖拉机,都源自南昌。南昌飞机厂、洪都机械厂、江西汽车制造厂等企业在国内影响力很大,风头一时无两。

可惜,在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南昌掉队了,如今重点打造的汽车制造、航空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也称不上强势。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南昌不得不面临江铃汽车、江中集团、洪都航空等老牌强企日渐式微的现实。

同时,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外看重网红产业、“流量”经济,若是拿不出具备吸引眼球的产业,别说是政策,资源、投资、关注力都无异于是奢侈品。

兴许是有“互联网小镇”乌镇、“大数据之都”贵阳的前车之鉴,南昌将眼光瞄准了VR产业,喊出“成为世界VR之都”的口号。目前,南昌已经吸引了数百家VR企业、北理工、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等研究机构入驻,还不乏微软、HTC等一批行业龙头。

不过时至今日,VR技术依然落地缓慢,AI技术研发缺乏高端人才,也很难真正做起来。在主要工业基础都没有夯实牢固的基础上,盲目进军小众科技产业,成效如何,仍需时间沉淀。

如何从中部崛起?

此前,人们会把南昌与合肥拎在一起,作为弱省会的代表。当安徽入群长三角经济圈,还不乏声音嘲笑这个省是“扶不起的阿斗”。

但合全省之力肥一市的“霸都”合肥,这几年大有黑马之姿,早就不可同日而语。经济上,这座昔日的江淮小邑相继超越10座省会城市,已经迈入万亿俱乐部。

合肥的逆袭之路并不神秘。这背后,是合肥形成了人口和人才聚集的“人和”,把握住了产业升级和区域转移的“天时”,再通过高铁网络补齐了短板“地利”。

南昌是否拥有这样的潜力?

区位上,中部六个省会中,唯有江西同时与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热点区域相邻,有双向开放的可能性。横跨整个江西的浙赣粤运河项目,也被视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纽带”。

中部六个省会中,唯有江西同时与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热点区域相邻,有双向开放的可能性。

去年4月,高层公布江西成为第三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批复文件》中就对这种“双向开放”也指出了明确方向:“要積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但两者都要,实际上不大可能,南昌需要作出选择,究竟是积极融入长三角、还是往大湾区倾斜。今天,泛长三角都市圈的触角已经深入到安徽了,往南再覆盖江西一些地市,不是没有可能,但已经覆盖了40多个城市,再去凑这个热闹,能享受到的外溢相当有限。

朝着“米”字形高铁枢纽狂奔的南昌,倒是可以借一把大湾区的东风,尤其与广东互联反倒更有前景。

有望今年开通运营的赣深高铁,北接正在建设的昌吉赣客运专线(南昌—吉安—赣州)。届时,南昌到深圳的里程也将压缩到3个小时左右。

曾经凭借人力成本优势、高铁助攻,郑州从深圳手里抢来富士康,成为当地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的标志性事件。在双循环的后疫情时代,南昌是否还有同样的契机?若是能成为深圳的又一个“飞地”,南昌的想象空间很大。

不过,南昌在崛起之路上,亟需找准城市发展着力点。众所周知,每座城市都有自身的城脉,广州不断东进,深圳西强东弱,长沙一路向北,南昌的规划却很迷茫。

仔细梳理南昌这座城市的发展方向,还一时找不准它地理上的发展路径。2019年4月,江西省印发了《关于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南昌要向北发展,实现昌九一体化。

但这些年南昌“用脚投票”的实际行动,却是南拓。10年间,南昌向北发展了5公里,而向南方向则是10公里,不断加持南昌县、进贤、丰城、高安等南部县市。

除此之外,在错过东南沿海向内陆产业转移的浪潮之后,南昌开始效仿中部各省市、将“临空”作为大兴工业的突破口,设立了临空经济区,这一过程中,同期开建的新区还包括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区规划得太多,更像是摊大饼,目前却只有红谷滩区像模像样,是这座省会城市当之无愧的CBD和房价高地。

总之,不确定性伴随着这座中部城市,南昌能否逆袭、能否重回初唐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境,关系着整个江西的发展命运。

至于未来发展的天平能否重新向江西和南昌倾斜,一切留给时间来印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