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走进南泥湾

时间:2024-05-04

蒋建春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这首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南泥湾》,让我少年时就知道陕北有个好江南叫南泥湾,幼小的心灵里升腾出无限的崇敬和向往:什么时候能到南泥湾去看看多好呀!

南泥湾,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年的五月,我终于夙愿成真,走进了南泥湾。

天刚蒙蒙亮,我们就登上了从壶口开往南泥湾的旅游大巴。没到七点,车子就在南泥湾的西大门稻穗广场停了下来。薄雾飘逸,微有凉意,此时的南泥湾似乎还在仙境中酣睡。

广场上,艺术家设计巨大的拱形稻香门,横跨在路的两侧,几十米高的金色稻穗雕刻昭示着五谷丰登的景象。显得气势壮观,让人惊叹。稻香门旁竖有一块巨大的石碑,镌刻着毛泽东写的“南泥湾”三个红色大字,字体潇洒奔放、刚劲有力。与稻穗广场相距不远的就是南泥湾的地标建筑——党徽广场。一个巨大的党徽雕塑巍然伫立,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党徽,给人以震撼和力量。它高13.8米,其中13代表党中央在延安经历了13年的艰苦岁月,8代表8年抗战。党徽广场突出了南泥湾的红色主题和文化主题,整个设计卓尔不群,庄重凝美。

路旁的一座大生产纪念雕塑格外引人注目:前面两位战士低着头,弯着腰,感觉在拼尽全力地拉着纤绳。后面一位战士用力稳稳地扶着犁铧,他们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垦荒耕耘,旁边还有两位战士将锄头高高举过头顶……整个雕塑栩栩如生,活力奔放。

韶光初开,云雾渐散,这时的南泥湾,仿佛从仙境中苏醒了。天空变得湛蓝明净,印象中的黄土高坡哪去了?跳进眼帘的是山峦的生机勃勃、葱茏苍翠。山谷农田里的秧苗随风摇曳,铺满了一片的碧绿。水田中的积水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田畦旁野花竞开,清香阵阵,吸引着蜜蜂、蝴蝶飞来飞去……这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不禁让我惊叹道:这哪里是黄土朝天的陕北高原?分明就是青山绿水的秀逸江南!

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目睹南泥湾的巨大变化,不禁让我心潮澎湃,仿佛又触摸到了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看到了七十多年前三五九旅的将士们不畏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英雄壮举!

当年红军经过艰苦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后,终于在延安扎下根来。但国民党政府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毛泽东在会上曾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面对极其困难的经济形势,怎么办?党中央毅然决定在延安发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毛澤东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党的领导人更是率先垂范:毛泽东在杨家岭办公的院子里亲手开辟了一块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捡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

1940年,朱德亲赴南泥湾勘查,认为南泥湾离延安不远,在这里一手拿枪,一手拿锄,既可以开荒自救,又能保卫党。次年春,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南泥湾。初到南泥湾,没有房子住,官兵们就自己动手搭草棚、挖窑洞;粮食不够吃,就以野菜、野果充饥;没有劳动工具,就寻找废铁自己铸造……陕北冬天的夜晚,就像个冰窖,冻得战士们无法入睡,大家就围在一起,燃起篝火,又歌又舞,他们唱道:“正当黑夜黎明前,干柴烈火南泥湾,野火照人歌且舞,闯过今年和明年!” 在开荒垦地的过程中,他们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硬是用歌声唤醒了沉睡的土地,用汗水浇出片片农田。经过三年的耕耘,到了1944年,共开荒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交公粮1万石。昔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阳湾,是当年南泥湾垦区政府的所在地。参观时,我们看到这里有一排五孔的窑洞,依山而挖,坐北朝南,窑洞虽然简陋,却朴素整洁。1943年9月,毛泽东、任弼时、彭德怀等中央领导视察南泥湾时,就住在这里。右起第一孔窑洞是毛泽东的会客室,第二孔是办公室兼寝室,第三孔和第五孔是彭德怀和任弼时住的,其余是工作人员住的。毛泽东一行在这里住了五天,先后视察了金盆湾、龙泉、马坊等地,还抽空看望了战士和附近的群众,听取部队生产和训练情况的汇报。毛泽东此行时间虽短,但意义重大,给广大军民以极大的鼓舞和教育,他风趣地说,国民党要困死我们,饿死我们,他们越困,我们反而越胖了!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

三五九旅的英雄事迹受到了陕甘宁边区军民的热烈赞颂,延安文艺界春节去慰问演出时,编排了一个名为挑花篮的秧歌,有八位女演员挑着八对花篮,唱着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南泥湾》,又唱又跳,气氛热烈,战士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王震高兴地走上舞台,与演员一一握手,歌曲《南泥湾》,由南泥湾唱响全中国……

游览时,与当地的老百姓聊天,当问到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时,我看到老乡们一张张幸福而满意的笑脸。是啊,如今的南泥湾,再也不是从前的旧模样了啊!南泥湾人民继承着革命的光荣传统,正在经历着凤凰涅槃般的变化。其旖旎的田园风光,秀丽的森林景观,淳朴的陕北民俗,红色的革命遗址,交相映衬,锦上添花,令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南泥湾人民也过上了祥和幸福的生活。

告别了南泥湾,我经受洗礼的心灵有了更深的感悟:时光从昨天走到了今天,历史从战争走到了和平,如果没有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哪有今天的和平、幸福?南泥湾的时代虽然远去,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却永恒不朽,它就像延河的河水,源远流长,奔流向前;又如延安的宝塔,巍然屹立,永放光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