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经济学与文化大战

时间:2024-04-23

我长期以来一直批评经济学缺乏现实主义,其关于人类行为的“模型”最像讽刺漫画,而最不像是对真实事物的模仿。在我最近的著作《经济学有什么问题?》中,我认为在试图建立普遍规律时,经济学家会故意忽略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

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Thorstein Veblen很好地捕捉了这种盲目性。Veblen在1908年的一篇文章中,想象着经济学家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解释“一群阿留申群岛人在海草和激浪中游荡,用耙子和神奇的咒语捕获贝类”。

在18世纪,经济学的实践者决定,将他們的研究与所谓的“硬性”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相对应,而抵制像历史那样的“人文”科学。他们的志向是构建社会的“物理学”,使社会结构与自然结构一样受不变定律的约束。因此,解释行星绕太阳轨道的重力定律,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经济规律—能够确保市场平衡的自利定律。

经济学的权威,是基于其推理的精确性和对度量的重视—不能定量的东西只能是见解,而不是知识。科学家不断发现新冠疾病的原因和感染进程的尝试,正是基于这种方法。

我仍然认为,经济学脱离文化是理解人类行为时的严重缺陷。但是,我现在看到了这种“文化中立”的可取之处,因为它在当前的震撼了非科学知识分子,而新闻工作者热衷于自以为是地谈论的文化大战中,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安全空间”。

当前文化战争爆发的威力,部分反映了缺乏替代新闻:媒体不能仅靠报道大流疫而生存,可惜经济学、政治和国际事务的正常开展都处于停滞状态;如果有更多(更重要)的新闻,“取消文化”肯定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自1960年代以来,就有人在对西方文化进行重新设计,以使其更易于被其他文化接受。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历史学家可能仍然可以自由辩论,“志愿抹除西方帝国主义、种族主义、父权制、性别歧视等的肖像、语言和思想习惯”是否代表着文明的进步或消退,以及在什么比例的情况下。

当然,答案将取决于未来的结果。而目前,不到30岁的受过教育的人,很少有足够的历史记忆来挑战当前的判断标准。

可以肯定的是,经济学并不比其他领域少受争议。我目前正在思考有关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的问题—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开端。今天,另一个特别显著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是什么导致所有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是富人的卓越才华,还是累积的社会经济优势?

这些辩论是激烈的。它们引发了政治运动,有的是反应,有的是改革和革命。但是在知识水平上,它们的参与者认同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更好的推理和更好的证据原则上可以解决这些争论。主角的文化偏见,不是在经济思想之战中要使用的武器,因为身份政治或女权主义的论点不会推动辩论。

支持经济学的另一点,是它的有效主张是肤色盲和性别盲。经济学家仅将个人视为消费者,将其偏好和预算视为给定的条件,而忽略了导致其成为现实的原因。

总体而言,这种盲目性也适用于企业。公司不关心客户的肤色、性别或政治信仰;相反,它们在实际或预期的销售点响应消费者需求。因此,如果没有巨大的文化盲区,就不可能对经济或商业成果进行准确的计算。

然而,尽管承认了所有这些,我仍然不安于以为自己的学科能保护我免受文化大战的打击。因为我不禁感到,“文化”中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无论是好是坏,都更加重要。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权《南风窗》独家刊发中文版。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是英国上议院议员,华威大学政治经济学荣誉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