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感性的外壳,哲理的内核

时间:2024-05-04

余之敏

在辽网散文版上乍看到黄军峰的《知了》,有点惊讶,因为众所周知,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就写过一篇《知了》的传世佳作了,而军峰该怎样另辟蹊径呢?抱着这种好奇的心理去阅读,谁知不读也罢,一读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请看这句“真想抡起一把沙砾”,仅此一句就把大伙儿似乎都曾遇见过的夏日午觉被蝉搅扰而生出的烦躁、愤慨的情绪表露无遗,让人忍俊不禁;“甩开嗓子歌唱,透过窗子都能震动耳膜”,寥寥数字就活灵活现地再现了一只异常兴奋的蝉的嘶叫,令人叫绝;“树干的半腰上,那些还没有完全褪却外壳的家伙,半弓着腰,背上裂开一道宽宽的缝隙,淡绿、淡黄色彩的知了正奋力挣扎”,“有时候会看见已经完全褪了壳,但羽翼还湿润、不具备飞行能力的知了,它们静静地趴在树干上,像刚刚出生的婴儿,翅膀是湿软的,眼睛、腿部,整个躯体都是那样的洁净、鲜嫩、晶莹剔透”,这里的描写又是多么细腻传神!文中像这样的句子可谓比比皆是,让人不得不喜爱了上作者那肌肤饱满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还不仅于此,本文的字里行间还都包蕴着一种哲理的思索。如“从破土而出到生命终结,知了用永不停歇的音符,装点生命中的每一天。或许它并不知道自己生命的短暂,或许它一清二楚却并不在意,它享受的是生命的过程,享受的是利用仅有的时光来演绎出别样的生命精彩。这样看待生命的态度,真的是我们人类值得深刻理解和思考的”,“知了其实并不招人爱。画家们为什么会选择它呢?我不懂丹青,但觉得非画家们的随心所欲或者信手拈来,大概生活中的感慨和人生的境遇把人与蝉的对比,抑或看成是遥远的人们对苦难与坚强之意的深思?”“知了谈不上美,它却用极富个性的气节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古人曾讲‘大隐隐于市,知了算不算隐藏于我们身边的‘大隐士呢”,“知了学名为‘蝉,与‘禅谐音,似乎在暗示我们,在欣赏与领悟中去发现知了身上隐藏的更大的秘密,从而可以渗透出那些关于生命与人生的更深邃的真谛”等等,这些启迪人深思的句子就使得文章具有一种哲理的深度,读后能引起人对关于生命这一永恒话题的无尽的思索与探讨。

本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运用得也很有特色,如“我想,知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该是经历了怎样坚强的抗争!它的叫声从开始的高亢激昂到后来的断断续续,从开始的疯狂乱撞到后来的苦苦寻觅,直到最后静静地爬在杯底一动不动。我没有丝毫胜利的感觉,内心深处反倒生出一种莫名的自责和压抑”,“我忽然想起著名画家董恒湛的那幅《高柳鸣蝉图》来。高高的柳树上,一只孤蝉落在顶部,翘臀振翅,画中无声,蝉意可知。整个画面苍凉、空旷,更加衬托出知了的坚强,震撼之余多了些许惋惜与爱怜”,而作者对它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这些并不引起人们关注的知了,在用高昂的歌声和自由,以及无比的坚强为短暂的生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鸿鹄有志向,知了有气节,我越来越觉得常常打扰我午睡的知了声不那么简单,它彻底颠覆了我对生活的认识,让我不得不对它倍加喜爱和敬慕之至”,至于“为了争得生命的延续,它用尽了全身所有能够使上的气力,试图用吸取更多的营养来增强力量逆转自然规律。这种生命终结的姿态在力量之中定格,经历秋与冬的时节之后,来年的春天你在偶然之间,还能见到某些树干上,保持这种姿态的已经风干的躯体,这时你不得不肃然起敬”……这些描写叙述议论与抒情结合得是多么有力度,多么打动人心!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综合表达就使得整篇文字有理有据,铺张有力,情感热烈,意蕴隽永,从而深深地激起了读者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在我看来,如果说法布尔的《蝉》是把科学性和趣味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语言既形象又严密的话,那么这篇《知》则是形象性与哲理性的水乳交融,语言则是既生动风趣又充满了情感色彩。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应该就是“感性的外壳,哲理的内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