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郭成山
甜食,是我最爱吃的。这不,还未到中秋,妻便买了月饼。北方的月饼,大都带甜味儿,这,倒合了我的意。于是,最近的早饭,就是这月饼了。
吃了月饼,不能不说说中秋节。我们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据说,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被称作“仲秋”的。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中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等。
我心中最喜欢的说法倒是关于“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了。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自从记事,这个美丽的传说就深深地嵌入我的脑海。自小到大,无数个夜晚里,我望着月亮上的斑驳,努力地在心中想象着。仿佛看见,广寒宫中,嫦娥在凄楚地哭泣;小兔儿在为它的主人虔诚地捣着药。疑惑的只是,那吴刚不知为何,总是在砍那永远也砍不断的树,真是的,难道你就不能陪嫦娥说说话吗?
中秋节,照例是要祭月、拜月、赏月的。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已颇为盛行。《唐书·太宗记》里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到了宋朝,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水浒传》里,便有宋徽宗时东京汴梁灯会的描写,好不热闹。只是,这灯会最后被宋江李逵等好汉一把火烧了去。此等行径,大约不是好汉作为吧?依我看,应该是扰民了。说起灯来,倒想起小的时候,因家贫穷,灯笼买不起的,父亲又不似有些小伙伴的爸爸那般手巧,会“扎”灯。只好找一破搪瓷茶缸,点了蜡烛粘在缸中,这就是我的灯了。像不像李玉和的信号灯?雄赳赳气昂昂,我手提“红灯”出了门。好家伙,这么多“李玉和”啊!嘿嘿,外面好多小伙伴都是如此。于是,唱着“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的歌谣,小伙伴们兴冲冲地玩着,直到夜半时分。那时节的女孩子,家里再穷,也是要打灯笼的,或买,或自制,且大多都是纸做的。谁的灯笼不小心着火了,在女孩儿的哭声中,“李玉和”们总是要起哄喝彩的。我的“八月十五”,大致就是这样。现时的,不说也罢。只是在此,祝愿我的小儿,中秋节快乐!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心里,中秋节总是伤感的。我会想起我的妈妈,妈妈已仙逝三年了,也不知她在天国里有没有月饼吃?唉,我那没福气的、可怜的妈妈。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与之同时代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曾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看来,标奇立异,自古有之。近年来,每逢中秋,总有新闻说,哪里又制造了几多大的月饼,面粉用去多少,食油用去多少,馅子用去多少,能供多少人食用等等。我便在心中想,这样的月饼,一定是不好吃的了。现时的月饼,虽说越做越好,可这价钱,也是越来越高,动辄成千上万,据说,还有什么金月饼之类。现在过中秋,虽说是较过去丰富了许多。可于我,尽管也看月,看灯,赏花,听雨,也喝能醉人的酒,也吃不求饱的月饼,可不知何故,总和过春节的感觉一样,全然没了过去的味道。每每此时,我总是回忆要多些,甚至是幻想。
明月皓眸,银光熠熠,此番美景,从古到今都是文人骚客们抒发情怀的引子、对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多么伤感,思乡之情跃然纸上。“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啊,“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是吗?这世间的事,总是如此似这月儿般地不尽如人意。甚至,月还有个圆缺盈亏、周而复始。可生活,给我们的总是遗憾,无法弥补,不能轮回。人一生,也就这几十个中秋,活着,便好好地活着。得意时,是须尽欢的,“莫使金樽空对月”。好了,不说了不说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