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唐樱
第一桥的骄傲
夜色中的长江,带着神秘和诡异,江水的涌动更是如此,三层楼高的游船,扁舟似的在江中飘摇。长江两岸高大的建筑,在灯光的作用下被江水扭摆着,偌大的江面顿时也变得颜色丰富起来。
突然,船板上的人惊呼起来:“啊!”这个“啊”的声调比平时要高八度。把坐在船舱里人们都惊扯了出来!原来,我们的船马上要从万里长江第一桥下穿过。船上的人们都不想错过,赶紧跑出来,感受这一奇观。当船有意缓缓从桥下穿过时,万里长江第一桥那雄伟壮观的气势确实令人心跳加快,仿佛进入另一个时空。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上,是新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霸气的长江,成就了大气的武汉。武汉长江大桥从正式通车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听一位老作家说,他年轻时看到和感受到的武汉长江大桥,跟现在看到和感受到的雄伟气势是一样的,一丝都没减,而且每次见到,都叫人热血沸腾。六十年了,在祖国大地上不知建了多少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当年摸索的建桥技术也早已被更先进、更经济的工艺所取代。为什么一代一代的人们对它的敬仰和热爱有增不减呢?因为,万里长江第一桥,为我国桥梁建设者们播下了创新的自信种子。六十年来,武汉长江大桥经历近百次大大小小的船舶撞击,依旧坚固如初。据最新武汉长江大桥养护“体检报告”显示:目前全桥无变位下沉,桥墩可承受六万吨压力,抗八级以下地震和强力冲撞,两万四千多钢梁和八个桥墩无裂纹、无弯曲变形,百万颗铆钉未发现松动。虽说只有短短六十多个字的“体检报告”,里面的每个字却都是当年建设者们没日没夜艰苦卓绝的奋斗,用汗水和鲜血浇铸而成的。它经住了时间和质量的考验。六十年了,它依然以最初那雄伟的身姿很骄傲、很自豪地屹立在长江上。
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六十年来,仅在长江上建有桥梁(隧道)就有五十八座之多。其中长江武汉江面就有十一座。湖北建桥军团把中国建桥技术带到了中国和世界各地,建起了一座座大型现代化桥梁,这一切都源自于六十年前桥梁建设者们的拓荒之举和长期探索。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地铁过江通道,动车组运行时速可达三百公里。大桥用钢三十六万吨,是国家体育馆“鸟巢”的两倍;混凝土总量达一百二十二万立方,一个桥墩就有七个篮球场大,它的体量、跨度、荷载、列车行驶速度均创全球第一,堪称世界最牛的铁路桥。不仅如此,中国建造跨海大桥也让世人赞叹。杭州湾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舟山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四座最牛的跨海大桥,一座座大桥跨越江河湖海、深山峡谷,不断刷新世界之最,成为中国亮丽的“新名片”,让海内外广泛关注,让中国人为之自豪。武汉长江大桥当时作为交通道路的桥梁,它承载着新中国重大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强烈愿景。它的建成和顺利通车,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斗志和力量,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桥梁建设人才。龟蛇山见证和铭记了当初建桥时那种你追我赶、战天斗地、干劲冲天的劳动场景。大桥建成,令见多识广、经历过无数地动山摇的龟蛇山惊讶不已。从此它们以守护神的身份,守护着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一座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
六十年前,浪漫豪情的毛泽东,用短短十一个字,铭记了这座桥的伟岸。今天,这座桥横跨的风华,依然美妙绝伦。没有一座桥,有武汉长江大桥如此厚重,承载了如此多的光荣与梦想。记得九十年代中期,我随中国作家到云南的偏远地区釆风,山寨有一位老人问我,你到过武汉吗?当时,我以为老人有亲戚在武汉,搭封信什么的。反问,老爷爷有事吗?老人回答,毛主席说,武汉那里建了一座通天的桥!我想,老人把毛主席写的《水调歌头·游泳》里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作了另一番理解,或许,传达精神的人,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到了老人这里才变成这样的。因为那时没有电视,通过喇叭,口口相传!本人也没到过武汉,就想把从语文老师教给的说给老人听,但为了不让老人失望,忍住了!只好点点头。老人顿时露出无限羡慕的表情!因为这个老人,我把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又重读了几篇。“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感觉老人的理解和语文老师解释仿佛都是对的。“桥”是可以引申的,人类的“沟通”也可理解是一座桥梁,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很容易走到一起,地球变得四通八达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沟通这座“桥梁”将会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江风吹拂着,感觉有些凉意,文友们依靠在船栏上,任凭江风吹着,湍急的江水从眼前奔流。人离不开水,文化照样也离不开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座桥,每座桥都承载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桥梁,不只是一种连接两岸的工具,它也是一种建筑艺术,一种人文景观,一种文化思维。三江笔会因为文学这座桥梁走到一起。三江有各自文化内涵的桥梁作支撑。长沙湘江大桥是横跨东西的一座桥梁,湖湘文化是离不开桥作支撑的,曾经在老长沙城就有大大小小的桥梁上百座。江汉一桥,是我国第一座半苜蓿叶形立交桥,它有厚重的楚文化作底蕴;贛江的建春门浮桥,始建于南宋时期,并至今还为赣州市民所用。传说始建者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叫洪迈,他是江西鄱阳人。他著有《容斋随笔》,是唐宋笔记中规模最大、影响甚深的一部笔记。这座浮桥在赣州已沿用了八百多年,构成了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观。从这三江的桥里我们能解读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蕴涵的文化。桥文化是不斷创造发展中的文化。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使得枫桥伴随寒山寺钟声名播南北。桥在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担当着重要的角色,白娘子、许仙的吉利桥,琴高乘赤鲤升天的乘鱼桥,柳枝作渡船的渡僧桥等等。
有位名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桥”无论如何是走不出来的,它是上天送给智慧人类的珍贵礼物。武汉长江大桥对中国人来说,每一次经过、每一次走过,都是一次虔诚的拜谒,都是一次虔诚的朝圣,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一门艺术,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它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之桥!
第一驳岸的神奇
站在长江边,面对滔滔江水,寻找自己想要的故事。时光的船舶在飞速流转,我要的故事已被它碾成朵朵浪花飞溅在槐山“惊矶头”脚下这道雄奇伟岸、坚固无比的驳岸上,它就是万里长江第一驳岸。说它是奇迹,是神话,一点不为过。它是万里长江仅存的一条由明朝修建,至今仍在沿用的驳岸。
驳岸没建之前,金口人称这里为“惊矶头”。一个“惊”字就道出了长江在这里制造的险峻,商船和渔船每次从这里经过,都像是从阎王爷那里打了一转,九死一生!民间也称这里为“伤心矶、寡妇矶”。现在的我们站在这道驳岸上,江水迎面扑来,冲击的力量和溅起的飞瀑,仍令人心悸。可以想象当年那些在此失去老公、失去儿子的女人们是何等的伤心欲绝。民间传说,寡妇们为了不让悲剧继续发生,联合起来募捐出资要建一道坚固的驳岸,来平息江水的凶险,使过往的船只平安和顺利。这个善举也许惊动了当朝官员和府衙。官府派人到惊矶头进行考察后,上书给朝廷要求颁文筹资建驳岸,得到朝廷的恩准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响应,能工巧匠都纷纷前来献计献策献工……真的无法想象在那样恶劣环境下,建了这样一座技艺精湛,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坚固无比的驳岸。当人们站在驳岸面前,仍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仿佛在梦里。桀骜不驯的江水时不时地撞击着驳岸,此时的驳岸俨然像一位慈祥的父亲任凭孩子似的江水尽情地拍打,也俨然一幅老者的模样:看潮涨潮落的长江东流,看熙熙攘攘的世态炎凉。
武汉市作协的李老师告诉说,长江第一驳岸已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国家级的宝贝。如此荣誉,它自然当之无愧。我有时弄不明白,在没有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前,它难道不是宝贝?宝贝不宝贝的,驳岸依旧在那里,任江水的拍打,任洪水无情的肆虐岿然不动!我坐在石栏上抚摸时间印迹的花岗岩石栏,石栏望柱上雕工精美的金瓜,精美的圆润,凹凸有致很是招人喜欢。栏杆长二百多米,大约有一百三十个金瓜。有人告诉我,金瓜的大小,一眼看上去形态差不多,长得一个模样!这一百三十根金瓜顶方形望柱,绝对是手艺高超的石雕师傅做的。那一百六十块凿有荷叶边的抱鼓石,也绝对是大师们的杰作,抱鼓石紧紧抱住金瓜顶方形望柱,即美观又大气又稳固。古人的生活、生产的方式,令人惊叹而羡慕不已!
岁月不饶人,也不饶石头,石驳岸的斑驳和沧桑也印证了它的时代久远。驳岸曲里拐弯,环山而延展,依水而远伸。今天走在顶层有些坑坑巴巴石板道上,古人的气息似乎都有留存,我轻轻地走上去,生怕踩痛了它们。这里的每一块石条、每一根石柱、每一块栏板、每个石金瓜,它们都收藏着一堆的故事和传说,它们都有倾诉的欲望。熙熙攘攘,来去匆匆的人群,又有几个能停下脚步,坐下来倾听它们的诉说呢?滚滚湍急的长江水,成就了静静的槐山,若有时间坐在驳岸石栏,置身于这一动一静之间,又是怎样的修行?驳岸的修建,槐山上庙宇香火更旺,槐山上的达摩亭,是为纪念达摩祖师在槐山矶“一苇渡江”而建的。达摩祖师是否来过金口槐山,以诗为证。达摩祖师写的碣诗里,有一首碣云:“峭石凌空浪拍天,槐山依旧锁风烟。回头二十年前事,哪有工夫上钓船。”从诗的意境上、语言上,感觉达摩祖师写毕,笔向空中一扔,洒脱地折一芦苇放在江面上,站在芦苇上,渡过江去,那情景,那画面,令人向往。在金口古镇至今流传着“一苇渡江”的传说。为纪念达摩祖师,至今这里仍保留“三月三,游槐山,拜佛祖,保平安”的习俗和民谣。
“峭石凌空浪拍天,槐山依旧锁风烟。”从达摩祖师诗里,就读出了槐山矶当时的惊险和险峻。驳岸的造就,是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求生存的气魄和智慧的见证!它为子孙后代提供战胜自然的佐证!
第一名舰的风骨
突然,有文友惊呼:“快看!龙床矶,万里长江第一名舰中山舰沉没的地方!”
龙床矶,位于金口古镇北二公里处的长江之滨,山岩突兀江中,经滚滚长江水常年的冲刷、岁月的打磨,形成有动感的重峦叠嶂。在阳光下表层的岩面经水的浸湿,晶莹剔透如片片龙鳞排列。远远望上去龙床矶,似一床床闪闪发光的被子叠放在一起。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兵败落荒于金口古镇附近的长江边,很是疲惫和烦恼,当他远远看见那如龙鳞叠成的被子的巨岩,有一种特别的兴奋,于是来到巨岩上躺着歇息,岩石下是滔滔东去长江水,使他特别的放松,此时的他也许听懂了江水诉说的秘密,也是人们常说的灵气。民间传说赵匡胤沾了这里的灵气,做了皇帝,传旨将此地封为“龙床矶”,矶石遂称“龙床叠被”。时隔多年,一代名舰中山舰沉没于此,它又在向世人昭示着什么呢?
武汉的文友说,要了解中山舰,一定要知道金口这个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友精彩的演说,让每个人在金口千年古镇历史中徜徉。“金口,古为涂口,以涂水入长江之口得名。涂水与古时大禹治水有关。《吕氏春秋·音初》说:“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侯禹于涂山之阳。”涂水,以纪念大禹之妻涂山氏而得名。一直到宋代,此地因发现金矿,而改称金口。《太平寰宇记》载:“金水在江夏县南。旧志云:有金鸡从鸡翅山南飞,产金于此。”逐改为金口,其水因之称为金水。
涂口在战国时集市已成雏形。汉隋间,为郡县治地,上起川湘,下至江浙的商船,多来此进行商品交易,有“黄金口岸”和“小汉口”之称。古人诗词见证金口繁华。晋代名人陶渊明乘舟回江陵曾在涂口住宿,留下诗篇《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世冥。诗书敦宿好,園林无俗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怀役不遑寐,中霄尚孤证。高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明。”唐代宋之问《涂川宴别》诗云:“水广不分天,舟移杳若仙。清江浮暖日,黄鹤弄青烟。积水移官盖,遥风逐管弦。嬉游不知极,留憾此山川。”等等,许多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都在金口停留,并留下了大量美丽的诗篇。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在古人的诗里读金口古镇,对金口古镇我们也只能神往了!
中山舰博物馆,位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的中山舰纪念园区内,修复后的中山舰放在偌大的一个陈列馆内,船体磅礴大气,神情凝重。正像讲解员说的,修复后的中山舰,英姿勃发,昂首挺立,整装待发。历史记载:永丰舰(中山舰)一九一三年一月,入编北洋政府海军第一舰队服役,先后参加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動、护国战争,并迎来孙中山在舰上指挥反击叛军。为纪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表彰永丰舰的战功,国民政府将永丰舰更名为中山舰“以录其不次之功”。一九三八年参加武汉会战,与日机殊死搏斗,喋血金口。“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中山舰孕育于图兴之梦,建功于鼎新救亡,重光于振兴盛世。中山舰展出的三百多件来自中山舰的出水文物。如:书包、照相机、注油壶、电风扇、牛奶杯、茶具托盘……它们一个个都在讲述中山舰的前世今生,它们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一九三八年的一天,一艘军舰从长江由东向西,溯流而上,为保卫大武汉而来!中山舰奉命巡弋汉口至金口的江面,在这里中国陆海空三军共同抗日,这无疑是对抗日军民的极大鼓舞。汉口民众、各界社团纷纷登上中山舰慰问子弟兵。就在汉口民众登舰慰问不久,中山舰巡航在金口长江面时,突遇六架敌机轮番攻击。舰长萨师俊等二十五名将士英勇牺牲,身受重伤的一代名舰中山舰舰首高高昂起,随即一声巨响,水柱冲天!重重地沉没在波涛汹涌的长江之中……
时间像流水一样逝去,已经带走人们许多伤痛的记忆!已写进课本历史事实,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特别是武汉,特别是金口!据金口的老人们说,每年的十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中山舰沉没的江面总有无数的旋涡从江面散开来,当地渔民就会烧香祭拜!年年如此。一九八八年国家文物局下发162号文件打捞中山舰。武汉、金口的人们雀跃,一夜无眠!组织力量实施探摸,人们忘不了中山舰沉在金口水域,快六十年了,但具体在哪一处,没有人说得清,即使记得,在江水的冲击之下,中山舰会不会移位呢?打捞队伍有经验的队员提出,询问在金口水域代代靠打鱼为主业的渔民比较靠谱!渔民们告诉说,在龙床矶一带,每年那天都有大旋涡出现,那一带下网时常挂网……潜水员根据渔民所指水域果然找到了,他们还摸清了沉舰的姿态,舰首朝武汉方向,整个舰体向北向左倾斜约八十度,几乎垂直江底。六十年了,依然保持殉国时的姿势!潜水员震撼了,不由泪流满面,他们多么想中山舰有重见天日的一天。人们为打捞工作奔走呼号,忘我工作差不多九年时间!终于在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四十台卷扬机一齐启动,中山舰缓缓浮出水面!武汉、金口沸腾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喧天锣鼓响彻长江。中山舰全舰出水,它已面目全非,锈迹斑斑,弹痕累累,竟然没有散架,这全由至死不屈、钢铁般的灵魂支撑呀!全场的人都流泪了……这是怎样的坚强和不屈呀!这是一艘永不沉没的精神之舰!它将永远游弋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之中!它将永远告诫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莫忘历史屈辱,铸就现代国防。今天,中国的海防已走向深蓝,现有北海、东海和北海三支舰队,相继自行研制出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每个舰队有大大小小几百艘舰艇,而且中国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强大的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种兵组成,担负着保卫祖国海疆安全的神圣职责。
奔腾不息的长江,藏着太多太多的人和事,藏着太多太多的神秘和传奇!我不知道自己处在梦境里的现实中,还是处在现实中的梦境里。一会儿万里长江第一桥、一会儿万里长江第一驳岸、一会儿万里长江第一名舰,时光里的它们,离我们是那么近,又那么远……
责任编辑:易清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