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赵赟韵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一首听众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曲,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四手联弹曲目,它出色的表现力深深地吸引了广大的听众。四手联弹指两人在一架钢琴上合作演奏的一种形式,这种演奏形式赋予钢琴特别丰富、灵活生动的表现力,给演奏者带来更多的感受和无比的情趣。著名钢琴教育家涅高兹认为:“四手联弹是快速发展才能的最可靠的方法”。是因为它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其中动力的节奏感和吉普寨民族特有的风味贯穿始终;四手联弹的形式也可以很好的锻炼演奏者的合作能力,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勃拉姆斯创作的21首匈牙利舞曲中,第五号匈牙利舞曲是广受欢迎的一首。这首乐曲充分地展现了吉普塞“查尔达什舞曲”热烈奔放的性格特征。全曲分为三段,第一段#f小调,鲜明的附点节奏充满了无限的动力,表现了吉普塞民族的粗犷热情的性格。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变化多端的速度,作者通过这些自由的速度变化表现吉普塞民族朴实无华和崇高自由的民族个性。中段由小调转为明亮的#F大调,织体加入带有力度的滚奏音型,使中段主题更加丰富多彩,和第一段相似的是速度和力度的对比仍然存在,主题的性格仍然热情奔放,但比第一段的再现更加活泼欢快。乐曲的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综观全曲,从严谨规整的三段体结构可以感受到勃拉姆斯在浪漫大潮的影响下显现出的与众不同的古典主义思维,我们可以说他用古典主义的酒杯盛了浪漫主义的美酒。从演奏的角度来看,乐曲的技术水平并不是太高,但作为联弹曲目,它具有独奏曲目所没有的配合问题,演奏此类乐曲的演奏者必须具备较好的节奏感,才能获得良好的整体效果。
首先,速度变化的控制。吉普塞音乐具有非常灵活自由的速度,如何掌握速度的变化是弹奏匈牙利舞曲的风格性的难点。在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中有六处速度的变化,他们在乐谱上都有明确的速度变化术语标记,以此来提醒演奏者的注意。
笔者认为勃拉姆斯在乐曲中运用众多的速度变化,一方面体现了吉普塞音乐本身的自由和灵活的节奏,另一方面突显了音乐的对比。从演奏的角度来看,整个乐曲的速度变化是突然的,没有逐渐的过程。第一声部的演奏者应该控制好速度的变化,第二声部的演奏者以主奏声部的节奏为准。
从乐谱本身仔细地分析六处速度的变化,可以粗浅的把六处速度变化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41小节和101小节,属于渐慢式速度变化。因为这一乐节有四小节长度,可以有很好地缓冲,既突显了对比性又显得非常自然。第二类是61、65、70和73小节,属于对比性速度变化,这里的速度对比非常频繁,速度变化两小节后就将恢复原速,没有时间逐渐变化速度,因此处理成对比性速度变化较合理。
其次,勃拉姆斯不仅著有大量的钢琴作品,而且还创作了许多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可以说在他的音乐中处处充满了严谨的德国传统声部思维,因此在演奏他的作品时,一定要突出乐曲的层次感。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用简洁的吉普塞音乐主题进行变形发展,塑造了自由热情的吉普塞音乐形象。首段1-32小节以一个曲调主题为主进行变奏,中间穿插着一段对比性的曲调,1-8小节的主题主要在左手部分,9小节开始主题在双手呈示。从织体上看,曲调的声部增加,在演奏中更应该进行加强处理,这样才能表现音乐的层次感。
在勃拉姆斯的创作中期,他创作了大量的变奏曲,那么变奏手法在他的作品中的充分运用也就成为不足为奇的一件事了。匈牙利舞曲第五号25小节运用了分界和弦的织体和提高音区的手法突出了首段的高潮,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25小节渐强的处理,一定要拉开强弱的幅度。首段中的对比乐段从33小节开始,三组四小节的规整结构预示着力度层次的对比,力度的递减使音乐更加具有表现力。经过速度变化处理后,45小节产生了强烈的力度反差,p与f的对比要控制好节奏和力度的变化。
活泼的中段从49小节开始,调性由原来的#f小调转为明亮的#F大调。这里的层次表现在音区的提高和织体的加厚处理上,音区的提高要求力度有所加强,但是这一段演奏的难点仍然应该集中在速度的变化方面,音乐的层次感不是特别强。
再现段从第77小节开始,完全再现了首段的材料,音乐层次的处理和首段的处理相同。
最后,针对在演奏中出现的配合问题,第一声部是四手联弹的中心,音乐层次和强弱的对比、主旋律的演奏多数由这一声部完成;第二声部则大多处于辅助和烘托地位。在演奏中两位演奏者需保持同样的音乐感受力,对乐谱和音乐的发展要非常熟悉,特别是在第9小节、25小节等处音乐层次提升时,第二声部要相对调整触键的力度和方式以此更好的烘托音乐层次的变化。
在四手联弹作品中另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演奏者要有稳定的节奏感。节奏准确是弹奏好四手联弹作品的基础。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节奏的难点出现在速度变化的地方。例如:45小节,在演奏中我们必须抓住44小节的最后半拍休止。两个演奏者需要同时进入下一小节的演奏,特别是45小节的第一个和弦一定要整齐;同样的情形出现在105小节。
综上所述,除了两位演奏者要有稳定的节奏感以外,在配合中也有一些细节的难点需要仔细谨慎的完成。例如:中段作者在两个钢琴声部都引进了琶音滚奏的织体,第一钢琴是四个音的琶音,第二钢琴是三个音的琶音,其中最困难的是四个音的琶音要弹奏得紧凑和清晰,不能松散而拖沓。在演奏中,为了演奏好这一难点,两位演奏者必须进行分别的练习,尤其注意指尖和手腕的良好配合,演奏时需要多用手腕的带动力,减弱颗粒性,这样声音就会均匀、流畅。单独练习结束后,两位演奏者还需要进行合奏练习,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两位合奏者弹奏的琶音的最高音要同时结束,也就是说四个音的琶音要早于三个音的琶音。
勃拉姆斯的第五号匈牙利舞曲以其简炼而明快的旋律成为世界人民雅俗共赏的作品。每次听到这首令人激动的作品,都会深切地感受到勃拉姆斯的伟大,他的音乐凝聚着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在这首家喻户晓的四手联弹作品中,我们发现了勃拉姆斯作品的一些特点,通过了解这些特点可以更好的指导教学工作。
第一,交响性:勃拉姆斯从小接受的良好的音乐教育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创作范畴比较广泛,涉及交响乐、特性小品,变奏曲奏鸣曲等许多门类。他的交响曲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中处处透露出如交响乐般的丰富音响层次。例如13小节弱乐句,我想象成长笛的声音,并从中获得了灵感的提示,很快找到了触键的感觉。
第二,层次感: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体现了他严谨的思维方式。在他的作品中层次清晰且丰富,这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扎实的古典主义作曲技巧的功底和理性严格的思维,在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中层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例如:第8小节再现主题比第1小节主题的出现要高一个层次,演奏中自然力度加强。这些变化在演奏中要特别注意表现。
第三,织体丰富。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虽然只有110小节,但却包含了丰富的钢琴织体,这也是勃拉姆斯作品特有的特点,正如周薇老师曾在她的《西方钢琴艺术史》中说道,勃拉姆斯的作品以音响饱满,织体丰富,层次多样著称。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四手联弹这种演奏形式无疑对钢琴演奏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激发演奏者的学习兴趣,树立合作意识,增强对音乐层次的把握能力,这些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音乐修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