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吴 琳
钢琴作为一种乐器,其前身要追溯到公元1404年,当时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叫做拔弦古钢琴的乐器,但是用现代思想给予钢琴的定义来理解真正意义上的钢琴应该是在1710年由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制造出来的。当然钢琴音乐文化也伴随着世界第一台钢琴的诞生而产生了。钢琴音乐文化伴随着钢琴进入到中国最早是在十九世纪明末清初的时期,这个时期很多的西方传教士踏入我们东土,西方的钢琴也传入到了中国本土。因为受到这种西方外来乐曲的影响,中国的音乐也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当时的中国为了实现救亡图存的目的而开始兴办传授西学的新学堂,很多的中国人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在新学堂系统学习钢琴演奏技艺和西方钢琴音乐文化,钢琴也被作为了一种音乐课上最常用的教具。当时使用和参考最多的钢琴教材就是《拜厄》、《哈农钢琴练指法》及《小奏鸣曲集》等日本钢琴作品,这些作品甚至现在还被很多人使用。在1904年,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契在上海德侨俱乐部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之后梅·帕契就定居上海开始从事钢琴教学工作,不但为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还培养出了像俞便民、张隽伟及朱工一等众多的一大批中国老一辈优秀钢琴家,这对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前苏联及很多欧洲国家的的著名钢琴家开始陆续到中国来进行讲学和演讲,同时我国的很多优秀的钢琴家比如倪洪进、傅聪、李民锋及丁逢辰等也开始到海外进行交流学习,中西钢琴文化的交流加深不但让中国的钢琴家顺利掌握了世界上先进娴熟的钢琴演奏技艺,更加深刻领悟到了西方钢琴文化的内涵,而且还同时也为中国的钢琴教育和钢琴音乐文化的传播寻找了一套可行的传播体系,为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上个世纪后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钢琴艺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格局,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但在北京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这两个专业学院开设了钢琴专业课,而且其他各类院校里的钢琴专业也纷纷建立起来,并且还有着非常完备的教育体系和高超的技术水准。更可喜的是很多院校还将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教学首次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对学习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中国的优秀钢琴演奏家或钢琴教育家加强了同国外的交流,而且国外的很多优秀钢琴家也来到中国进行讲学,越来越多的国际前沿性的钢琴文化传入到了中国,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繁荣。可以说如何继承和巩固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如何来培养具有中国独特民族化的钢琴音乐人才已经成为了发展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民族化事业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在中国钢琴音乐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钢琴新秀,比如郎朗、李云迪及陈萨等,这些中国钢琴新秀正逐步不但将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推向更高的层次,而且正逐步缩短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同世界钢琴音乐文化发展的差距。
从历史的角度看,世界钢琴音乐文化有着非常渊远的历史,有着非常精深的思想文化内蕴。同样中国的钢琴文化虽然发展时间短,但是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是几百年来经过了我国众多钢琴音乐家综合众家的艺术精华后努力形成的,已经成为了中国现代音乐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并且表现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比较典型的就是钢琴家王建中根据中国的唢呐曲改变而成的钢琴曲《百鸟朝凤》,不同的音型模拟各种鸟鸣的声音在改编后的钢琴曲《百鸟朝凤》中被充分运用,这样就成功地将唢呐明亮的音质和纯民族的特色音乐文化赋予了更加立体化的音乐效果,另外改编后的钢琴曲《百鸟朝凤》用复调的写作手法以及更加宽广的音域有效克服了中国钢琴作品旋律单声部较强和内声部相对欠缺的先天不足,可以说改编后的钢琴曲《百鸟朝凤》是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民族化的典范之作。当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在自身民族化发展过程中还有更多的非常值得探讨和思考的路径轨迹,下面就其中的主要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解读。
首先,在上个世纪的中后期,中国的钢琴作曲家就开始着手在保持中国调式特性的基础上对钢琴音乐文化进行着民族和声的创新,并且还开始了对新风格的大胆尝试。这个时期的钢琴音乐为了更好体现民族神韵,钢琴家开始使用新音响结构,开始尝试运用无调式及十二音体系等现代技法进行创作,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就有陈怡的《多耶》及权吉浩的《长短组合》等众多钢琴音乐作品。
其次,中国的钢琴作曲家还经常以优秀民歌为创作素材。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就是民歌,中国的钢琴作曲家要想创作出富有民族化特性的主调钢琴音乐就必须要从我国优秀民歌之中汲取营养。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只是采用单纯引用民歌方式来创作。如黎英海编曲的《民歌小曲五十首》,该钢琴曲在曲调上不但保持了原汁原味的风格特点,而且还进一步丰富了传统民歌的音乐表现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在完整民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方式来创作。这类作品占据了中国主调钢琴曲的半壁江山,代表作有《摇篮曲》《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及《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等等。这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的特点就是不但保留了原有民歌的旋律,而且还采用了多变作曲技法,从而给予了这些民歌新的文化气息。
总之,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是在吸收了西方优秀的音乐文化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性。目前对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民族化发展轨迹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演奏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因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民族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艺术内涵,钢琴演奏者要想把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演奏出效果只靠演奏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演奏者对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有透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精髓和韵味。
[1]李楠楠.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发展轨迹探究[J].艺术教育,2011,(4).
[2]邓火.论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民族性[J].广播歌选,2010,(7).
[3]李玢.浅谈中国钢琴音乐中体现文化内涵[J].大舞台,2010,(3).
[4]金铮.论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民族化进程[J].艺术教育,2007,(2).
[5]李琦.钢琴音乐文化视角透析[J].大家,2011,(5).
[6]王昌逵.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取向—“神韵”[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