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激励与促进

时间:2024-05-04

张丽娜 方立华

网络时代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正以其神奇的力量加速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环境下,只有进一步提高网络文化建设对高等教育深化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才能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因此,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抓住网络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网络已经深深扎根在当代学生心中,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客观事实。网络成为一个没有中心也没有国界的开放系统,网络使偌大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任何人都可成为别交往的对象。目前全世界上网的人还在迅速地上升,而且大中专学生居多。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在Internet上,通过一个公众网站,人们可以转登陆数个、数十个网站进入图书馆、博物馆查找资料等,网络上的内容可以比作知识信息的海洋,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同时人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追求生活在的多样性,满足精神文化价值上的更高要求。传递的快捷性,行为的个体性信息的高带传递,使万里之外的亲朋好友可以即时谈论思想、研讨学术,方便、快捷地交换信息,提高人类信息和资源的利用率。

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网上的信息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每个人都可以获得、都可以拥有。同时,网上信息共享还有另一层涵义,即是每个人都可以从网上获取信息,也应尽自己的可能向别人提供信息。网络的资源共享性使高校舍文化建设可以在网络中占有市场,这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传统文化建设工作影响面较小的弱点其次,网络时代为高校校园文化突破旧的发展模式、实现健全的校园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带来宝贵的发展契机。特别是文化发展态势提供了最有效的载体和依托,从而更广泛涉猎包括本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先进文化成果网络的快捷性,获取知识方式与操作方法极为快捷,极大地提升了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手段现代化与科学化的进程。

开放的网络不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随之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充实我们的知识,使我们成为网络时代的胜利者;网络同样也能让我们颓废、堕落,使我们成为网络时代的牺牲品。有的学生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秩序,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大幅度滑坡。由于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成熟期,表达问题的方法往往会简单而直接,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学生利用网络发表一些片面的甚至偏激的意见,如果引导不当,将对学校和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网络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在张扬个性特长的网络环境下把握好分寸,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成了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关键课题。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正确利用好网络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取其利而避其弊,必须把网络工作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在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选出一批已掌握了网络技术的教师,成立由负责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或学生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的队伍,专门负责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并对全校各级领导和教职工进行有关网络知识的培训,让所有教育者都有能力介入网络,全员参与,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正确利用好网络这一现代化信息手段,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重要组织保证,从而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认识,努力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需要。

建立高校的党建和团建网站,拓展高校文化建设的新渠道。现阶段,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建立高校党建和团建网站,让党的理论知识在“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进网络”,这不仅扩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说教”出现的模式,寓教于乐,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促使高校文化建设有新的飞跃。

建立一系列的校园生活网站,校园网站的建设应多渠道、多主体、多类型、多方位,要走近学生、关注学生,才能准确把握他们的需要,才具有吸引力。要涉及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专业学习、思想道德、意识形态、情感生活、心理咨询、文体竞赛等。可以主要设立:学校管理板块、学生自建板块、校园社团板块三大板块。通过校园网,社团能够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到自己的行列,同时也可以广泛获取多方面的信息,更有利于社团活动的开展。大学生社团文化本来就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有序发展,必然会起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网络法制的教育,使其具备网络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做到不抛垃圾、不搞侵权、不看黄毒、不作黑客,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员,并能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在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把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必要时网络管理人员可化名参加学生的网上活动,参加讨论,保证其向深入健康的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帮助学生抵制网络社会不良影响的有效途径。随着网络化程度的普及和提高,部分学生热衷于“身居斗室,神游天下”的网络生存方式,他们很少与社会(他人)联系,疏于处理人际关系,这易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与人格畸变,因此,学校应重视对上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改善,根据他们的心身特点,适当开设网络心理学常识、心理卫生保健常识及心理素质培养的综合课程或系列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从各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训练活动。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认识网络传播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帮助他们排除在虚拟社会中所形成的不良心理,缓解心理紧张和矛盾,恢复心理平衡,塑造其健康的内心世界。

总之,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传统文化建设有一定区别,但二者的融合是一种大趋势,教育者应正确分析网络文化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积极作用与负面效应,采取积极疏导的策略,发挥网络文化的正面作用,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锤炼他们优秀的品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1]周柏林.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初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1).

[2]衡均.关于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位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1,(7).

[3]徐秀玲.关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兰州学刊,2004,(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