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牵龙

时间:2024-05-04

张兆方

牵龙

张兆方

黑河,一条古老的河流。

黑河,中国甘肃第一大内陆河,她承载了几千年的变迁,述说着黎民百姓的苦难和苍凉,也见证了今天的沃野绿阴!她孕育了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和富饶,奏响了一曲绿色的颂歌。自祁连山发源,如同“九曲黄河”蜿蜒而下,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全长800多公里,最终汇入内蒙古居延海。甘肃金塔和内蒙额济纳旗同属于黑河下游。两岸的大片绿洲,既是阻挡风沙侵袭保护生态的天然屏障,事关流域百姓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西北、华北的环境质量,甚至与民族和谐社会安定都不无牵连。就是这样一条秉赋于国计民生的河流,却在20世纪末濒临着天之灾、地之荒、木之枯、水之殇。新世纪峰回路转,国力治河,民愿以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经济繁荣,百姓安康。黑河的子孙饮水思源,感念着党恩国惠,传颂着治河工匠。为还当地民众夙愿,本文将记述这里一段兴衰往事。

第一章 长河的回声

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支流和巴丹吉林沙漠西北支流,像两条巨蟒夹围着甘肃河西的酒泉,其交汇之处便是金塔县与额济纳旗的边缘。雪峰、冰川融化的水,由黑河穿山越岭绕过戈壁和沙漠流经金塔县。翻开历史的档案,这条河流如金色的飘带,贯穿边陲古郡这一大片绿洲。受其润泽,这片绿洲上的生灵便拥有着无限的希冀。来自巴山蜀水的文人李士璋,游完黑河环流之后欣然题诗道:“一片晴漪断复连,北邻翰海浩无边;班超出塞三千里,苏武牧羊十九年。水草长成游牧地,烟波远映蔚蓝天;寻源何必回星宿,自有汪洋万斛泉。”清末诗人刘炎甲看到金塔受弱水(今黑河流域金塔段)哺育,阡陌纵横,河流润野,成为与江南媲美的一块富庶之地,更是发出由衷的赞叹:“居延海外一沙洲,弱水甘心向北流。虽然不比东瀛景,也作桃园几千秋。”

然而,还不到一个世纪,由于环境气候的恶劣,上游来水逐年减少,黑河不时干涸,这里成了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地带。从有记载至今,金塔被风沙和旱灾肆虐达42次。曾任金塔水利局长的王治泰、朱清华、王发锡、白加仓、杨生春都亲历了这样一件事:1976年4月22日,一场罕见的台风洗劫了金塔,三千多户民宅毁损,夺走了10人的生命,25万亩禾田受灾,6万亩农作物绝收,3万头(只)畜禽死亡,交通电讯中断,境内的国防专用铁路因沙淤堵,造成列车颠覆。风沙,疯狂地吞噬着人民的劳动积累和文明创造。这里在痛苦中哀号,河西走廊为之震颤!黑河岸边一位老人趴在被风沙掩埋禾苗的庄稼地里如丧考妣,哭得肝肠寸断。金塔,这片曾几何时水草丰美的原野,变成了“风卷流沙如虎跑,沙压庄田人外逃”的凄苦景象。雄壮的古长城,巍峨的祁连山,曾挡住了外寇的铁骑,却没能抵住沙暴的侵袭。金塔人伴着忧怨的驼铃声,在沙漠里踩下了走西口的足迹,辛酸的泪和着苦涩的汗水,浇灌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黑河人说:“这里的水,是上帝的眼泪!”冷酷无情的大自然,造就了百姓生存的艰辛。黑河边上的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守着金碗讨饭吃。”意思是人在水边却因无水而荒田。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因拦河打坝引水浇田,不知忍受了多少疾苦,死伤了多少人。公元1982年,刚参加工作的笔者到此采访,目睹了这样一幕景况。那是乍暖还寒的春天,中午,黑河的水面上还漂着冰花。数千人都车拉驴驮着柴草木桩,扛着榔头、铁锨和绳索走向黑河岸。我跟着人们来到河岸边,惊异地看到:几千人马在冰冷的河水里排成了长龙,用木桩和树秧堵河拦水。男人们全身不挂一丝,手拉手堵在齐胸深的水里;女人们使劲地传递着柴草和木桩。年轻小伙子裸露着胴体站在绑扎的木架上,手里抡着榔头往下打桩,嘴里喊着“一、二、嘿哟”的号子,喊一声,榔头在桩上砸一下,男人的“鸟儿”也随着甩动一下,如此重复着。在河水里坚持十分钟就得趟出水来在岸上的大火旁烤身,否则肉体上就会结冰。众目睽睽下女人们顾不得看见男人的裸体而害羞,只管紧张地传递木桩、绳索和柴草。这一幕幕情景,就像原始社会人类刀耕火种的生活。我不可思议地想像着他们是怎么生存延续下来的。迷茫中忽然又似听到了冼星海的《黄河船夫曲》:“朋友,你到过黑(黄)河吗?你看见黑河人拦河堵水吗?你还记得黑河人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那么你听吧!‘一、二、嘿哟,一、二、嘿哟,一、二、嘿哟……’”

黑河水系的人们,常期以来就因水低田高难以引灌,祖祖辈辈担水浇地,挑水食用司空见惯。而河水断流后人们则只好靠淘井取水饮用,至于地下水是否对健康有益,谁也说不清。这里的老百姓有不少人都能讲出一段因“水”而承受的苦孽。鼎新进化村的干部李林,回忆起了这样一件往事。进化村依山傍河,有近千人,全村六眼吃水井分布在六个村民小组。村上人就在这些井里挑水吃。那水放在桶里两天后就泛起一层白色,味道又苦又涩。村里46岁的闫吉龙家桃子味道很鲜,李林就跟闫吉龙说好卖桃时一定要到他家来。他吃了两年闫吉龙的桃子,以后就再也没见到闫吉龙来他家卖桃了。他一打听,才知道闫吉龙患了脑瘤不治而亡。李林回想起从他懂事以来这个村就有五个人因患肿瘤死亡。因此他在群众不经意间挨家挨户搞了一次普查,结果发现从1960年到1990年30年间,全村就有49人患过肿瘤、软骨病、小儿麻痹和黄斑牙及牙齿脱落病。李林带上这个苦梦里惊醒的数字来到县防疫站请人去化验水质。经过对六口水井的取样化验,含氟量竟超出了合格用水的2.6倍。李林痛心地感到,死亡和疾患的幽灵,不知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潜伏了多少年,真是饮苦不知苦啊!

水能载船,也能覆舟,万物皆因水祸福。恶劣的生存环境,铸就了人们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为了生存,这里的人们别无选择,只能与自然灾害抗争。从1953年起,这里每年都以千军万马之势开展治沙造林。然而,沉重的代价聚集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样苍白。人工治沙,杯水车薪,他们用了几代人的血汗筑起来的11座小型水库,流沙却以每年三米的速度向库内推进。历史上因争水矛盾殴斗死伤无数,拦河引水,抵抗洪灾,无尽地消耗着本就微薄的民脂民膏。土地的荒漠化已使这里的人们生存维艰。

2000年春夏之际,我国北方连续发生了12次大风扬沙天气,其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来势之猛为人们所始料不及。2000年4月7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沙尘暴哪里来》一文指出,内蒙阿拉善周边(实际上包括金塔北部黑河流域)3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是沙尘的“罪魁祸首”之一。2000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沙起额济纳》专题,对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黑河下游内蒙额济纳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全面报道。至此,黑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和生态恶化及其水资源的分配利用问题,已经成为惊动全国的新闻。

第二章 民生的祥音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集》中这样说道:“人类最可贵的财富是希望,希望减轻了我们的苦恼,为我们在享受当前的乐趣中描绘出来乐趣的远景。如果人类不幸到目光只限于考虑当前,那么人就会不再去播种,不再去种植,人对什么也不准备了,从而在这尘世的享受中,人就会缺少一切。”黑河下游生态恶化和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波及到中南海。

国家开始抽调力量开展黑河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措施研究,组织专家和学者开展了大规模的外业察勘、调查研究,并充分吸收了金塔水利专家已有的科研成果。国务院批准了水利部《黑河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三年规划方案)》。这个《规划》决定用三年时间,国家投资23.6亿元,对黑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调整后的调水方案,赋予了前瞻性的工程治河及综合治理内容,是从根本上治理黑河流域的长久大计。但是,分水调水不等于治水,彻底治水才能有效地完成调水使命。这就意味着,调水尚未成功,我等仍需努力!

1997年12月18日至2000年1月15日,在连续四届的金塔县人民代表大会上,解决黑河灌区四乡镇人民的用水问题都成为代表提案的焦点。曾在鼎新工作过的现任金塔县委书记王玉福,曾任金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贺成年、李春祥和历任金塔县政协主席的王振宇、李春江等,感同身受地讲述了鼎新片四乡镇人民因水受苦的问题,并呼吁,尽快解决鼎新片四乡镇人民的吃水用水问题。人民代表、现任县委常委的胡志鸿、李学年、白福荣等人,先后视察和了解了黑河流域鼎新片四乡镇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并积极向上反映了当地的社情民意。他们的努力,终于促成了治理黑河、解决其流域人民水利问题的决议形成。在金塔的历史上至今传颂着这样一个美谈:民间贤达赵积寿,因当地无水旱荒民不聊生而骑着毛驴奔走千里,三赴省城为民请愿。他带着旱死的禾苗在省政府门前跪了三天,才感动了国民政府的官员,放他进去见了省长。随后拨款靠人工修建了鸳鸯池水库。这种仁人志士的博大境界,当今还激励着这里的人们。

为了反映黑河流域金塔段人民守着黑河无水浇的现状,金塔县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拿着报告一次次地去了省城、去了北京。酒泉市水利局的局长和市政府的领导也没少去,甚至省水利厅领导和省政府分管水利的副省长也为此事进了首都。2000年7月,37岁的现任金塔县水务局长许兆江,当时刚从鸳鸯池水库调回局里,赶上了黑河流域挂牌,其流域上升为国家统一管理,开始向下游调水。在引水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他同其他水利专家们一起积极向上建议出台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来支持黑河调水。许兆江同水利工程师肖登满一道,把几年来关于黑河流域金塔鼎新段严重干旱的现状调查,以及调水节水措施进行科学研究,然后整理出正式的报告。他们带着加印了十多份的报告,日夜兼程,奔走于国家有关部门争取立项。就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和次年的上半年里,他们去了国家水利部四次,到河南郑州黄委会20多次,省水利厅、省政府、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跑了30多次,行程八万多公里。

无数个夜晚,当人们进入梦乡时,他们却奔驰在远离家乡的大江南北,承受着夏热冬凉,克服着疾病的困扰。一次许兆江正好在火车上吃方便面,忽然孩子从家里打来电话向他诉怨:“爸爸,你常跑外面不管我的学习,现在家里连饭都没人给我做了,这几天妈妈在单位加班不回来,我已经吃不下方便面了。”孩子说着哭了。许兆江心疼地对女儿说:“别哭啊孩子,这不爸也正在火车上陪你吃方便面嘛。”那是他第三次去河南郑州黄委会办事,他定好了手机铃声,每天早晨6点就响。肖登满就问:“老许啊,上班也到8点多了,你怎么把铃声一直定到6点响?”许兆江说:“这几天老婆外出工作,我要每天早晨叫醒家里的姑娘上学呢。”

许兆江撰写的《黑河流域统管对金塔黑河灌区产生的影响和对策》一文,在2001年9月号《发展》杂志上发表,其文章的立意是调水不忘金塔80公里段。肖登满也写了《让黑河水资源真正成为奏响有益生态的绿色颂歌》在《中国水利报》上发表。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劳其筋骨,耗其心血。县水利局长白加仓知道这些专家们的辛劳,便让出一辆小车,专门为他们出行服务。

黑河流域金塔段的治理问题,终于在2001年国务院94次总理办公会专题研究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时,被正式列入国家《规划》中。

2002年2月下旬,甘肃省水利厅召开了一次非常会议,时任水利厅厅长的盛维德传达了他刚刚列席完的94次总理办公会议精神。他在会上激动地说:“朱镕基总理讲道,‘黑河流域的人民很苦,请国家计委酌情考虑最大限度减少自筹资金比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接着说:‘天仓乡的人民世世代代都吃苦咸水,最好是退耕还林,让他们过上安居生活。’”盛维德兴奋地赞叹,“我们的总理太好了,泱泱13亿人口大国,竟然能一口提到天仓乡啊!”

孰不知,让国家总理“一锤定音”是多么难!是反映的现状不真实吗?不是!是对反映的情况不重视吗?也不是。原因是黑河流域绵延800多公里,唯有流到金塔段的80公里处是个人口断带区,区内只有稀疏地分布着芨芨、鼎新、双成、天仓四乡镇计四万人口,而要治理这一段黑河国家则需要投资数亿元的资金,花这样的巨额代价换来四万人口的受益,在我国水利工程史上绝无仅有。在国力尚不发达的时期,让共和国总理“一锤”定音,是百姓的苦难添了决心:人民的生存重于一切!于是,国家拨款多达1.67亿元。

借着这一“东风”,金塔县水利部门不失时机地积极配合支持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并于2000年6月率先完成了《金塔县黑河流域鼎新片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和《金塔县黑河流域鼎新片节水改造工程规划》。这一《规划》中“金塔鼎新片节水工程”含在第二部分,其余两部分是上游的青海以涵养水源地为主的生态工程和下游的额济纳旗生态恶化遏制工程。在金塔段工程中仅天仓乡57公里的输水配套设施,国家就给全乡每人投资了一万元。

新世纪的头一个春天,大西北的风渐渐变得温柔起来。5月中旬,刮了好几天的暖风停了,放眼一望,漫山遍野忽然都绿了。那天风停后天变得很蓝,太阳很温暖,所有的生命都能感觉到春天的呼吸。

就在这一天,许兆江大清早起来匆匆吃了早点,然后告诉妻子,他和几个同事要去黑河水利工程,可能一月半月回不来。语音未落人已经出了门。14岁的女儿许译文大声叫他,他转身回来了。女儿说:“爸,你早点儿回来,你答应给我辅导作业呢!”许兆江在女儿的额头上亲了一口说:“乖女儿,爸几天就回来。”刚迈腿出门,妻子又叫他,许兆江笑道:“你们还让不让我走了?”妻子塞给他一件毛背心,嗔怪地说:“春捂秋冻,下工地你就一身汗,风一吹就打透了,还不多穿点儿!”女儿的呼唤、妻子的留恋都没拦住他,许兆江走了。他这一去河南郑州,连着就是黑河工程的七年,再也没有了常在妻女身边的温馨。

陇原大地的河西走廊,人们为之期待的黑河水利工程打响了,金塔县鼎新片人民奔走相告于大街小巷,到处传播着这一喜讯。

祖祖辈辈靠自己的力量打坝截水的鼎新人民,这时亲眼看到了来自陇原大地的治河大军汇集到这里。甘肃省水电建筑安装公司、甘肃省静宁县水利工程公司、武威高坝建筑工程公司、酒泉市水电工程局、金塔县水利建设工程公司等十余个单位参加了工程建设,其建设单位之众、现代化设备程度之高、开建项目之多和技术要求之繁严,为金塔水利工程史上所罕见。当地老百姓说:“这是天鼓响,鱼龙变化了!”

2001年的冬天,一群人穿着皮袄戴着棉帽穿行在黑河流域的大地上,如同当年玉门人在戈壁上顶风冒雪搞石油那样,勘察、测量、绘图、打桩。他们踏上了无人涉足的戈壁,越过了罗布泊式的沙漠,陷进了刚结冰的沼泽地。这里留下了金塔人治河的足迹。

1.67亿元啊,国家用来拯救四万人苦难的筹码!这是金塔水利工程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工程,它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金塔县各种水利工程投资的总和。工程法人代表许兆江,心里不时地掂量着这一工程的重量。虽然他大学毕业后17年来一直从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但独立担当金塔历史上最大的国立水利工程负责人还是头一次,这对于37岁的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块“试金石”。除了检验他水利工程师的专业水平之外,他所肩负的是如何把国家给的这块“钢”,用在金塔的“刀刃”上。

在黑河边上用土坯临时搭起来的工程指挥部里,有十个人围着火炉翻看着各种参考资料——湖南江垭水利枢纽工程;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广东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他们在我国水利工程的史册里,极力寻找着各种水利工程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以采他山之石为我玉用。这十个人可说是金塔水利战线的“精兵强将”,县上选拔这些人是知人善任的,可见金塔县对这一举足轻重的水利工程寄托着怎样的希望。县上先后调整的金塔县鼎新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中,两任县长朱玉兰和杨小丽,以及常务副县长马世林担任了组长和副组长,再下就是金塔县鼎新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处成员,施工的重任就落在他们肩上。其实,完成这一伟大而庄严的使命,也将有他们来决定胜负。他们深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县上知道,工程建设管理处主任许兆江,是个懂技术、会管理且有一定领导能力的人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重要建树。他于198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金塔县水利局,后又借调到酒泉市水利局,协助完成了夹山子水利工程设计任务。初出茅庐的许兆江,在此工程中显示了他的专业技能,遂被授命参与了玉门昌马水利工程的设计。他跟随酒泉市水利局工程师朱丰忠处长和疏勒河水管处的史修汉工程师,学到了工程设计、工程概算以及施工方案等技术。1985年被提拔为解放村水库管理所副所长。当时正处在风沙严重侵害水库的时候,风沙每年侵吞水库达75万立方米,如不治沙,这座水库20年后就将报废。针对这一现状,他引进了以色列沙漠滴灌技术,取得了生物治沙护库试验的成功。届时,28岁的他被评为“金塔十大杰出青年”。1994年他又调到鸳鸯池水库加固工程当副指挥,具体负责现场施工管理。他配合工程主要领导肖占全,完成了造价2380万元的水库加固工程,此项工程经国家水利部和省、市水利专家审核验收,被评为“优良工程”。就在这项工程施工中,连续两年都遇上了洪水,鸳鸯池水库处在一边施工,一边蓄水,一边抗洪的非常时期。若工程停下来,就会延长工期,增加投资上百万元。为了施工不停还能排洪,他用学到的专长自主设计了新的施工方案,即用钢模板在溢流墩外面加了围堰,外面排洪,里面施工,达到了施工、排洪两不误,这一办法受到了工程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在这一工程的扫尾阶段,他被组织上任命为鸳鸯池水库管理所所长。许兆江积极向县水利局建议并与局里达成共识,在原输水洞旁引了一道输水管,扩建了800千瓦发电机组,在加固工程末期完成了发电站的扩建。由此年增加发电量300万度,增加收入60万元。

鼎新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处常务副主任、高级水利工程师肖登满,在黑河节水改造工程中负责两条干渠总长90公里的施工,这是此项工程的主体部分。他爱动脑筋好钻研,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是那种一丝不苟的“专家型领导”。他在15年的水利工作生涯中,有过不少工程的设计,并有对小型闸门结构的技术改进与应用性能提升等工程环节的改进和创新。有多篇学术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特别是他与许兆江搭档,历时两年勘察、论证、参与撰写立项报告,为争取黑河流域金塔段列入国家总体治理规划做出了贡献。此时组织上委以重任,与许兆江相得益彰。

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章登全,负责工程的机井建设。他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此工程必然要有这样的“顾问”。

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张彦虎主管后勤,他多年在基层当领导,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是协调服务的强手,此为用以专长。

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车桂荣,分管支渠工程。他技术全面,施工干练,从事水利工作多年,专业与实践结合,善于总结和提炼。他的进取心可在此项工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还有计财部长殷玉泽、办公室主任仲伟、工程部长杨多柱、质检部长葛万金、协调服务部长柴清华。

就是这样十个人,设计着治河工程的方略,丈量着实现目标的距离,统领着治河大军。“高度决定事业,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在历时六年的治河施工中,他们的分工,是强者执鞭,高人驭马,骁勇善战。他们合是聚力的中坚,分是特能的彰显,统而不独断,分而不散心。鸿蒙失向,迷津困扰,迎刃而解;“过五关,斩六将”,多难都上。就在施工初期,有三大棘手难题横在他们面前,他们凭借集体智慧和吃苦精神,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

首先是交通问题。这里的干渠勘测、定线大都通过沙漠、戈壁和沼泽地,不通道路。他们在勘察、测量中常常每天要跑三四十公里路,有车用不上,修路不划算,只能徒步跋涉。夏日的中午骄阳似火,他们头戴草帽脚穿球鞋,喝着矿泉水,在39摄氏度高温下的沙漠里打桩定线。待到夕阳西下时,他们才能收工回到住所,一个个倒在地上,有的人不知不觉中就打起了呼噜,连吃饭都叫不醒。如此这般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终于搞完了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保障了工程的按期开工。

其次是建材问题。鼎新片黑河流域不产砾石,施工需要的大量石子必须要在30多公里外的北山里开采,这是工程最初设计概算中没有涉及的困难。在北山里开采石头增加建设成本不说,石块还要进行机械破碎才能使用。他们组织起了北山采石队和运输队,每天将大量破碎的石子从远山运往黑河工地。这样整个工程从始到终,无论是建筑物现场浇筑还是衬砌渠道预制的砖块,都用的是深山里拉来的破碎石料。多家县外建设施工单位都是辗转过全国各地承包建设水利工程的单位,但他们很少遇到像金塔黑河水利工程这样深山里采石破碎后远途运料的先例,而且如此艰难的采料、运料也未让他们耽误一天施工。他们在施工研讨会上说:“你们能吃苦,会想办法,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你们金塔人!”

还有群众阻力大的问题。工程进展到人居区,因这里无法绕道行驶,大量的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就只得从老百姓的庄院门前经过,碾起的隆隆尘土落在庄户人家晾晒的黑醋缸里和粉皮上,老百姓不让车辆从他们自家门前过,任凭建管处领导怎么解释他们都不肯让路。常常有人夜间在路上挖坑,钉钉子,抬桥板,致使运输车辆轮胎爆破,陷进坑里车拉人抬,这就逼迫他们每天都修桥补路,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本是盼望着兴修水利的老百姓,却在这时因小家利益而不能顾大局。他们只得一面在路上洒水、铺粘土帮助修路,一面亲自去做群众思想工作。少数群众的思想工作做通也就罢了,可芨芨乡双树村的20多名群众集体要求给他们修路,无奈之下他们也给修了路。但是,天仓干渠进展到芨芨乡上、下夹村时,要占用群众的20亩耕地,土地承包人坚决不让,建管处按照县上的规定给他们补偿也不行,他们执意要地。工程建设管理处便请来县上领导参与协调处理,最终答应给这些群众无偿打了五眼灌溉井,并配套灌溉设施,才摆平了这件事。

如同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要经过艰难的适应和“磨合”一样,鼎新节水改造工程也在艰难的适应和“磨合”中变革、创新,最终适应。德拉克罗瓦在他的书中写道:“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头脑的、不间断的学习。”此工程既不同于大江大河治理的复杂,也不同于农田小渠衬砌的简单。国家治理黑河的方案只是工程实施的大纲,而要因地制宜、因事适宜地执行这一国家工程规划,则需要创造的本领和变革的智慧,还需要有破题攻关的顽强意志。金塔黑河水利工程人员,都是干中学,学中干。为了创出一流的工程质量,工程建设管理处建起了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工程质量管理运行在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施工高峰期五年时间,他们始终坚持十天一次的协调会制度,会上召集各部门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理负责人和设计代表,分析研究解决施工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集体智慧不断地变更和优化工程设计方案。这些都缘于他们所建立的环环相扣的制度,即工程史志、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施工合同制,又配套了各种管理办法和工作人员的职责。这样专注于事的集体,与其说是领导班子,不如说是“智囊团”,他们都心照不宣地牢记这样一个道理:“决策的科学与否,指导思想的正确与谬误,决定着一项事业的成败。”下面,可以整个工程中的三大技术创新来加以佐证:

2003年8月,黑河西干渠工程进展到了沙漠地带,长达八公里的沙丘挡在了施工线上。沙丘平均数十米之高,要移沙建渠,简直是“愚公移山”,匪夷所思。即便是移开沙建了渠,一场大风也会把渠埋掉。建管处面临着一个从未遇到过的新课题。他们的“诸葛亮会”开了整整三天,翻阅了无数的资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甚至连澳大利亚这个沙漠王国的水利工程信息也从网上搜出来参考。经过他们反复的研究和周密的思考,一个完成施工的锦囊妙计终于诞生了。他们制作并采用了滑动钢模台车,在整个浇筑过程中钢模只组装一次,根据浇筑需要滑动就位,避免了反复架设和固定,压缩了施工时间。这一办法取得了理想的成功,顺利地建成了八公里的箱型暗渠。这一创新,被当地人称为金塔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杰作。

复杂的地质构造,也往往给水利工程造成难以克服的困扰。好在变换对应施工技术是许兆江、肖登满、车桂荣等水利工程师的强项。正常的地基属于沙壤土地基,而通往天苍乡50多公里的渠系其地势大多依山傍河,恶性冻胀土和高腐蚀性盐碱土遍布其中,这是水利工程中最怕的障碍。凭经验他们知道,这种地基建渠不但冬天冻胀破坏,而且夏天也膨胀凹凸造成破坏,所以有些渠,头年建,次年烂,原因就在于此。针对这一复杂地形,他们反复试验,修改设计,分类性质对应施工。对恶性冻胀土地基采用加大置换基础垫层方法施工,解除了该地基冬天对渠道的冻胀破坏。对高腐蚀性盐碱土,采用加大垫层置换厚度和加铺土工膜隔离的措施消除盐碱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他们还利用其自身的特长不断地刷新着施工艺术。他们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遇到居民区和耕地段,选择矩形断面少占地;遇到土质条件不稳定的地段,选择弧底梯形断面的渠道,对于正常地段则选择梯形断面。

桥涵预制整体架设技术,也是他们大胆革新浓墨重彩的一笔。2003年9月,西干渠工程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国防铁路横跨施工渠线,该铁路是不能受任何因素而停运的。如果现场浇筑则需20多天时间,即便经过协商铁路方给予照顾,也最多限停18个小时,而完成渠道的基槽开挖和衬砌至少也需要280个小时,这显然是无法施工。建管处的领导和工程师们又在被迫寻找破题良方。许兆江和肖登满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各种水利工程像过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浮现在他俩的脑海里。

忽然,肖登满兴奋起来:“哎老许,日本水利专家发明了‘进占砌护法’,我们何不来个‘整体顶进法?’”许兆江一掌拍在肖的肩膀上说:“我正是这么想的!”于是,他们又修改了施工方案,即把原来设计中的跨铁路现浇输水涵洞改为事先将涵洞整体预制成型,然后整体顶进到设计位置,这样就能使施工时间缩短为16个小时,保障国防铁路正常运输。领导会上定夺后,这一方案就立马付诸实施。他们事先预制好了输水涵洞,到整体搬移时,又因为搬移70吨的预制涵洞没有这样的设备,他们就先在地面铺上钢管,上面铺上滑铁,然后用百吨液压千斤从后面顶推,前面再组织人力拉动,合力将预制物移至设计部位。就这样他们用了15个小时就建好了跨路涵洞。后来,部队铁管处领导来到了黑河工程指挥部,一位首长拉着许兆江的手说:“感谢你们想方设法维护了国防铁路正常运输,你们真是一支优秀的水利工程队。”

好学善思多闻的工程指挥许兆江和肖登满,与章登全、张彦虎、车桂荣携手,把丰富的知识浸透到他们的领导思维里,将精湛的专业技术及所掌握的特长频繁地应用在这一水利工程设计中,促使施工取得了克难致胜的成效。这种集体智慧的彰显,缘于他们的中枢领军人。采访中,肖登满及其部下这样说道:“兆江是个胸襟远大的人,他廉洁奉公,知人善用。为人厚道,不以领导者自居,始终是我们事业上的最佳伙伴。”而许兆江则说:“事业上的最佳伙伴倒是真的,至于其他方面我不敢自认,但是我觉得,我们的这一班人负责实施工程,让我真正放心!这些人懂管理,要求严,技术好,素质高,能吃苦,是非常敬业的一支生力军。”那么,在这里就有必要解析一下这一班人的背景。

许兆江向来爱好历史,常看些名人传记,尤其对张居正、王安石、海瑞、康有为等一些历史上的变法维新人物极为敬佩。这就使他潜移默化地陶冶出一种思维意识。品学兼优的他,在大学读水利专业时,教授上“躬亲治水”一课讲给学生的一段古文,他至今还记忆犹新:“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此古典乍一听讳莫如深,但当教授悉心译释,他才完全晓得此意。“是以必得躬历山川”,说的是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轻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势有高有低,水流有慢有快,水塘有浅有深,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底细。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攀坎越沟,亲自辛劳不怕吃苦。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钱粮给民工,不克扣一厘钱,并且随同管理的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必须要像这样,事情才能办成。如果贪图安逸而害怕辛劳,计较私利而忘记公共利益,躲避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办不成了。由此引话开来,教授又说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是我国古代伟人中最受人们崇敬的一个,因治水有功,名垂青史。大禹从他父亲鲧治水失败起,就开始治水。他指挥人们花了十年的工夫,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开了一条又一条河渠,但没回过一次家。他公而忘私,几次路过家门都没进去。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不久他因事路过家门,只望了一眼想念的家却没有进去。第二次他路过家门口,正好遇上妻子生孩子,大家劝他进去看看,照顾一下,他说水事告急,无暇恋亲,也没进去。又有一次路过家门,妻子要大禹到家里抱抱孩子,他还是没有进去,因数万民工开山挖河,离不开他的指挥。

今天的治水修河,虽不同于古代仅用的“堙、填之法”和“疏滞化淤”,但访民察地因事变法,何尝不是对古代贤人“躬亲治水”精神的诠释?历史上鼎新人裸体打坝拦水浇田,用柴草沙袋筑堤抗洪,形同于大禹之父鲧的“传统治水法”,而大禹“躬亲治水”因地制宜适事变策,则趋于今天的“科学发展”而行之。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工程建设管理处34名工作人员,秉承和发扬了“躬亲治水”的五种精神,即:克己奉公,致力于兴水利民的贡献精神;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因地制宜,科学决策的创优精神;兼收并蓄,博学多闻的敬业精神;发挥专长,钻研技术的创造精神。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中国崛起这一宏大事业,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各不相同的创业故事集合而成的。黑河水利建设者就是这宏大工程中的普通一员。他们虽然都离家不到100公里,但很少有人回家与亲人团聚,六年的工程建设期,他们是在黑河岸边的戈壁滩上安营扎寨度过的,每天都与钢筋水泥和民工打交道,没有了节假双休这一概念,常常几个月才能抽身回一次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生活中缺了常人拥有的闲谈,少了花前月下的情趣,无暇尽到为人儿女的孝心,很难履行已为人父的关爱。但是,每当一个个水利工程子系项目完成后,他们可以品尝到成功的欢悦,因为他们担当的是国家的重任。他们个个都演绎着“五种精神”鲜为人知的故事。

搞出箱型暗渠工程这样一个创造,并非一帆风顺。“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白居易句)以许兆江、肖登满为首的“智囊团”,不知牺牲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休息和睡眠。他们经过反复试验,解决了箱型暗渠完工后出现的86处渗(漏)水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他们把这一技术的设备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与活塞相连接的千斤顶,主要用于给钢筒内的浆液加压;第二部分是盛浆液的钢筒,一般直径为20cm,长度30cm为宜,主要作用是盛浆液和保证浆液在活塞的压力下,通过与筒口对应的凿孔输送到渗水部位的空隙之中;第三部分是两端为丝套中间为丝杆的撑杆,其主要作用是在暗渠内撑架固定整个压浆设备。他们严格按照这样设计的技术要求自制了机械灌浆机。在施工架设时,他们将灌浆机的出浆筒口对准渗水部位,并掌平整个设备,使钢筒中心与撑杆轴心保持在一个水平且垂直于灌浆面的直线上,然后转动撑杆中的丝杆,将整个设备固定稳妥。然后将配好的浆液从进浆孔灌入,但又不使孔口处的浆液在活塞推进时溢出。这样反复摆动手柄,使千斤顶持续顶升,直至浆筒内浆液压完,然后根据受浆部位需浆量的多少,一直加压到不进浆为止。

他们创造的这一技术,不但处理和服务了黑河水利工程中的疑难问题,还在今后的水利工程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在渠道跨铁路工程中,高级工程师兼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的肖登满,与部队领导协商,火车停运两天让他们施工。部队为怕他们超过限定时间影响军运,便应肖登满邀请派来一大校军官监督。他陪部队领导同民工一起吃住,日夜守护在施工的现场。不料第一天晚上家里突然打来电话说:母亲病重,要他速回家中照料。他回绝了妻子的电话,谁也没有告诉,一直陪首长到了天亮。早上他正在紧张地指挥施工,家里又接连打了几次电话要他回去,他依然回绝。他坚持了两天两夜,指挥施工,终于按与部队首长约定的时间完成了整体架设输水涵洞任务。届时火车正点通过了涵洞上面的铁路,他和首长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首长惊讶地赞叹了他们如此神速的施工速度和施工方法。

这一特殊工程就绪后静下心来,肖登满才感到了对母亲的歉疚。自从上了黑河工程,忙时就连外出到省上办事都是从工地上启程坐火车,来不及回家准备,他的出差行李都是带到工地上的。母亲就交给妻子来关照。母亲住在弟弟家,常念叨二儿子,每次母亲看到二儿媳来看她都问:“登满咋没来?”妻子说:“工程上太忙,他没回家来。”这个“回答”母亲也听了好几年。2006年清明节,二儿媳陪婆婆回老家扫墓,母亲又没见肖登满来,便说:“你爹在世时登满可是个孝子啊,这几年他怎么没给你爹上过一次坟?”

说起章登全,建管处谁都知道他是黑河的子孙。穿越了48年的时光隧道,刻在他记忆里的那些盼水的农民们面临生存挑战的眼神、忧虑的容颜和可怜的微笑,纵使他再活48年也无法风干。那沉睡了几千年的戈壁滩上忽然响起的推土机的轰鸣声,还有回荡在工地上人欢马叫的劳动声,时常响在他梦里。黑河水利工程上马不久,大量的工程物资因无路而运不到建管处。建管处副主任章登全,这位老水利所长成了“灭火先锋”。他率领全所的工作人员会同四乡镇的民工数百人,用一个月时间就修通了道路,解了工程的“燃眉之急”。之后他在路两旁植了树,又架通了通讯线路。现在,这条路已经成为黑河工程管理处的必经之路。

负责后勤供应的领导张彦虎,也与黑河有不解之缘。黑河工程打响后的六年中,各项服务他从不怠慢,“兵马未到,粮草先行”。2003年7月的仲夏时节,大坝干渠进入了施工突击阶段,人们下班吃饭来回要走30公里,这样不仅给工作人员增加了额外的体力消耗,还占用了施工时间。张彦虎动员后勤服务组的人员加班加点,把饭菜和开水送到了工地,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累,促成了工程突击任务的按期完成。他热情周到的服务,为建管处领导、职工和施工单位领导以及民工所称道。

建管处副主任车桂荣,他曾听当过水电局副局长的父亲叮嘱他“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名水利工程师”。少年壮志不言愁,车桂荣不负父望考取了水利学校,毕业后继承父业,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水利工程技术员。在黑河工程的领导班子中,他分管支渠和田间配套工程。这些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田宅。为了排除施工阻力,他登千家门,走万里路,凭“三寸不烂之舌”协调和说服群众放树、改路、拆房修渠,殚精竭虑地为工程奉献,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出色的工程领导和技术干部。

计财部部长殷玉泽,有着较好的记忆力,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工程预算驾轻就熟。他把高度的责任心倾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他担负着整个工程的建设进度计划完成及工程结算等重任,不论是工程概预算,还是合同管理,他都精通规则,运筹得法,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体现了他的勤奋和专业水平,在整个管理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人到中年的柴清华,实干为本,办事果敢,可谓一介勇夫。他当兵复员后就从事水利工作,在荒漠地区的工程建设中,他与水利有了割不断的情结。他时刻保持着“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军人品格。2004年8月,在黑河水利工程紧张的施工中,突然发起了洪水。洪水来势凶猛,冲垮了一道道防护堤坝,很快就淹没堤坝危及到刚衬砌好的西干渠,其形势很是严峻。柴清华自告奋勇,率领一帮壮汉堵水筑堤,日夜抢险抗灾,与洪魔展开了殊死搏斗。他坚持了五天五夜,抗住了洪水,保住了工程,显示了“军人”的本色。

“一夫当关”的仲伟,具有综合知识面广的特点,书写收发、上传下达、综合归类、资料建档都能井井有条。对施工程序全盘清悉,上报下达快捷灵敏,工程的每一个子项目,从开标到定标上报批准,他都能用最短的时间履行程序,从未使工程因资料上报出错而耽误时间。“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语)正常情况下这些工作需要几个人来完成,但建管处人手少,他就独挡一面,处理好了繁杂的办公事务,在特定的岗位上为黑河水利工程展现了“业精于勤”的才能。

铁面无私的葛万金,奉公尽责,勤奋扎实,由他质检,少出纰漏。他深谙“千里之坝溃于一穴”的道理,质检“把关”分寸不疏。他用标尺来检验工程,也测量着他的思想品德。2001年开工不久的大坝干渠三标渠道工程中,他发现施工单位偷工减料造成了冻膜粘土的置换不合格,任凭施工方负责人怎么求情下话,他都寸步不让,硬是要求返工重干,施工方觉得这样劳民伤财损失很大,不予返工,可无奈葛万金的坚决态度,只得返了工,达到合格才给予验收。在六年的黑河工程中,葛万金五次迫使不合格工程返工,虽然得罪了施工单位,但受到了建管处的好评,为创造优良水利工程恪尽职守。

工程技术部的杨多柱,熟悉工程设计环节,点滴不漏,细心严谨。他弃家抛舍六年如一日,苦干在黑河工地,耽误了家中的许多事。一次妻子带着孩子来到了工地,向丈夫诉说了满腹的委屈。杨多柱安慰妻子道:“黑河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小型水利工程,我不能丢下工程去管家啊。欠下你和孩子的,等搞完工程回家后我再补尝。”“你能补偿得了吗?”妻子不但没有息事,反而气呼呼地冲他上了火。杨多柱知道劝也没用,只好任妻子发牢骚。这天晚上杨多柱没催妻子回家,而是留她住了下来。晚上,杨多柱苦口婆心地说服了妻子,次日妻子只好领着孩子回了家。他“守土有责”的精神影响着同事们。

技术工作人员戴生金,技术上精益求精,他通过自学钻研,由刚开始的不识图纸,变成了所有工程图纸“路路通”。如同莫泊桑所言,“才能是来自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观察、理解和判断的一种独特的方式”,他绘制的各种图纸思维开阔,概念准确,很少出现纰漏,在施工应用中受到了较好的评价,人称他是“一丝不苟,工作严谨的人才”。

刚刚参加工作的质检员邢正江,把平时学到的专业知识同个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完美地结合起来,打造出一个水利工程质检员的过硬本领。他不疏原则,责任到位,秉公办事,立场坚定,不为施工单位的利诱所动,为守住工程质量,体现了他技术上的独到和人格上的成熟。

工程化验员戴娟,新婚不久离家上岗,数月不离现场,事必躬亲,化验精准。自从她去了较远的黑河工程,新婚燕尔的丈夫在家中巴望着有更多的时间和她在一起。丈夫开始每天给她打电话,说是这等相爱,可因“千呼万唤”要她回家总不能如愿,这是戴娟装在心中的秘密。混凝土的合成比例是否合格,钢筋是否达到国标,模板架设是否平整,施工单位是否偷工减料,他对这些关节从不马虎,成为一名出色的行家里手。在工程繁忙的一段时期,一种责任感取代了她新婚的浪漫情怀。

武威高坝建筑公司经理杨强,凭借大学专业知识,自觉遵守施工技术规则,与业主配合十分默契。有几次施工中他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有出入,尽管按设计施工他可以少时省料多获十余万元的利润,但他还是向业主反映,作了技术变更,履行了他的质量承诺。一次在总干渠施工中,他发现渠道高程不能满足下游渠段的过水要求,便立即反映到建管处,对上游渠段高程作了调整。一位在杨强工程队的民工说,现在有好多工程队都拖欠民工工资,所以工程忙时招不去人。而杨经理常找到民工家里给发工资,他的诚信赢得了民工的信任,他的工程就不愁招不去民工。

春夏农田灌溉期,工程大都是利用农田停灌期间的时间突击完成任务,赶在新修的渠里过水,这是一般工程队难以做到的。金塔县水利工程队的丁生文总是能抢时完成任务。天仓乡中丰村渠段修建时就遇上了农田浇水,当水一停丁生文就迅速组织施工队突击修渠,结果赶到浇水的前一天,他就完成了修渠任务,使庄稼免遭旱损。

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的人生梦想,就是立足水利这个大舞台,愿做一个不知疲倦的舞者!

就是这样的人,“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像大禹那样弃亲抛舍数年治水,把自己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水利事业。

就是这样的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用“五种精神”创造了黑河水利工程的速度和优良,向国家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不辱使命的答卷。

就是这样的人,鞠躬尽瘁,以百姓甘甜为己任,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描写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的美景。

第三章 百姓的福祉

当人们来到今日的黑河流域北边的高山上俯瞰,那沁人心脾的亮色一览无余。现在的黑河真可谓“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汩九川……”(《国语·周语下》)。我们看到波光粼粼的黑河水面和两岸绿色的长廊,一种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得到体现。我们不由得体会到了“工程水利”转变为“资源水利”概念的意义,领略了发挥水资源优势带来的一系列好处。这些必将成为黑河流域人民建设史上的里程碑。纵观黑河环流,不禁让人顿生感慨:

雕琢黄河十八弯,陇蒙南北玉带连。

天工凿劈容乃大,祁连雪乳汇居延。

两岸苍生食天露,一河好水润大千。

田园牧歌今胜昔,龙游烟波映蓝天。

顺河一路走来,便看到了营盘水库。这时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放眼望去,一排排大树巍然屹立在水库边的缓坡上,周围是深绿的草丛,远处的山脉隐约可见,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瓷蓝色的光泽。据说这里近几年由于蓄水渐多,珍稀鸟类也逐渐频栖于此,人们欣赏到久违了的“天鹅戏水”。

晚霞映照时分,色彩斑斓的岸边植物映照在水面上,在水与光交相辉映下,黑河蜿蜒迤逦,更衬托出河流的多姿多彩,就像为这条古老的河流镶上了一颗颗不同颜色的宝石。走在黑河大桥上,疾行的车辆会放慢了速度,人们贪婪地欣赏着迷人的“塞上新河”,感受河光倒影的魅力。“治理这条河,不是注重眼前,而是着眼长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随着时间推移,她对老百姓的惠泽越来越明显。”2008年8月,县委书记王玉福在黑河流域视察时如是说。

为改善黑河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按照金塔县“生态立县”的方针,对黑河两岸所有空地进行了绿化。累计栽种乔木11万棵,灌木61万株,还完成了黑河流域四乡镇林草灌溉11万亩的系统。

金塔水利建设者,经过历时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完成了这一来之不易的国家水利工程,终于圆了黑河流域鼎新片人民的千年之梦。

这里已改建和新建衬砌干渠90公里,相当于黑河流域金塔段的总长度。围绕这一渠系打造的桥涵闸等较大型建筑物有65座,其中大坝干渠32.5公里,建筑物28座;天仓干渠57.5公里,建筑物37座;改建衬砌支渠21条,长80公里,小型建筑物441座。配合国家投资部分,金塔县又“紧缩银根”拿出部分财力,搞成了田间配套5万亩,衬砌了220公里斗渠,建成了节水农业的“试验田”。

为了弥补河水灌溉的缺陷,他们依靠县乡村三级“多元筹资方式”,配套新打机井91眼,改造旧井50眼。建成了河水不足井水补的新型灌溉体系,保障了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长期用水。实现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2万亩,使这里的土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田。高新节水技术工程的开展,让1.5万亩特色林果和棉花变成了膜下滴灌;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实现了低压管道灌溉1.5万亩。还废除小型平原水库一座,实现合渠并口两处。鼎新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建成,有效地保障了国家对黑河调水目标的实现,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运行以来,灌区的综合净灌溉定额由原来的456立方米/亩降低到376立方米/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2提高到0.52,渠道水利用系数由0.49提高到0.58,田间水利用系数由0.81提高到0.86,年均节约水量达5501万立方米。

经济效益则更加明显,灌区平均年总净增效益1645万元,粮食亩均单产由800斤增至1200斤,经济作物亩均产值由原来的1500元增长到2000元至3000元。蓄水养鱼年产200多吨,农民餐桌上有了“陆地牛羊河底鲜”。草场的丰润,促使鼎新片原四乡镇成为金塔这个全省“肉羊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工业用水从无到有,推动乡村企业迅猛发展,其收入占居了农村经济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社会效益昭然突显。全面改善了灌区水利灌溉条件,形成输水畅通的灌溉渠系,减少了用水矛盾,提高了引水保证率,彻底结束历代农民下冰河拦水的悲惨历史,促进了地方发展。“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乡村新景象,展现着建设工程带来的巨大成效。

生态效益也日见久远。恢复生态是黑河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他们根据灌区的基本特点做规划,因地制宜、辩证绿化,大规模地开展了科学造林、退耕还草,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并将为今后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奠定了长远的基础。2009年秋季,金塔县人民政府县长任晓敏,到黑河流域鼎新片调查研究时深感这里变化巨大,并说:“金塔要实施‘打造酒嘉后花园”的战略,离不开这里的生态建设,离不开这里的发展。有了今天的黑河水,就能浇灌出明天黑河灌区的小康。”

治河送水,功铭山川。黑河水利工程建设者,当是金塔水利建设者中的杰出代表。难怪酒泉市水务局局长李耀2008年视察这项工程时,对建管处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说:“完成这一国家的大工程,你们可是功不可没啊!”甘肃省水利厅的领导看到黑河流域鼎新片山川秀美、人民开始富裕的景况时盛赞道:“金塔县能把黑河水利建设成果应用得这么快、这么好,实在让人刮目相看。”黑河流域水利兴则人民兴。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这是当代水利人坚守职责、梦想成真的追求。

国家和金塔县以及黑河水系鼎新片人民,始终对黑河水利工程建设者有着良好的口碑。这里有必要披露国家立项的金塔黑河水利工程中创出的几大亮点——

三大技术创新和九项工艺革新,受到省水利厅专家验收组的肯定。

八项工程的招标施工,全部按照水利部规定和审批的程序进行,没有任何违规操作,有关领导提出了表扬。

工程施工标准高、要求严,虽然国家没派专家监督,但他们能担当重任,拿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创造了工程的“优良”。

工程投资的专款专用,做到了清规戒律、廉洁无瑕,得到了国家水利投资审计组的赞扬。他们说:“8个人签字才能报销一张发票,这是众多工程财务管理中少有的经验。励精图治,亲贤纳谏,领导团结,人才发挥个性特长,也是上级领导在评价这一工程时的谈资。他们认为:通过这一工程锻炼了一批人,成长了一批人。

悠悠岁月,水可鉴史。从大禹治水的开天辟地,到三峡工程的举世瞩目;从引大入秦的开篇之作,到南水北调的巨匠手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成为一个亘古的话题。金塔人追随着历史的足音,在治河治水促发展的时代篇章中写下了不朽的一页。

责任编辑 张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